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父亲的春联(散文)

精品 【晓荷】父亲的春联(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2发表时间:2019-09-26 19:54:22

年越来越近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而我思亲怀亲的情绪也越来越强烈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五,还有五天就是2019年的大年三十了,屈指算来,父亲已离开我们近五个年头。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这些年来,我们家的除夜显得格外冷清而平淡。没有了父母在场的年夜饭,总是简单的开始,草草的结束,饭桌上没有了欢声笑语,没有了年夜的温馨。
   雨还在下,而到了晚上是越下越大,在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里,很难有好的心情。雨点像天上落下的一串串珠子,不停的敲打着窗外的雨棚发出“嘭嘭嘭”的响声,听了实在让人心里烦闷。晚饭后,天冷,我早早的上了床,想安安静静的躺着看会儿书,可外面的雨声愈发令我烦躁,我无法拒绝雨点的噪响,只得索性扔掉了书,无聊的翻看手机,这时,微信群里一篇关于写春联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这篇文字不禁让我想起了父亲和春联的故事。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民间算得上小有名气。父亲这一辈子不知道写过多少春联,写过多少字,用了多少纸张和笔墨,实在难以统计。在父亲过世前的近20年里,他每天以笔墨为伴,以写字为乐,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墨迹。书法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构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年三十的除夜饭前,家家都要贴春联,这是春节的习俗。春联在我们这儿又叫门对子。红彤彤的门对子往大门、房门上一贴,马上家里就有了节日的喜庆,年的气象。除了贴门对子,还要在窗户上、家堂上、家具上贴上“福”字,“福”字要倒着贴,是想讨个“福到了”的口彩呢。农村的家庭,储粮的木桶,盛米的瓮子,还要贴上红纸写的“五谷丰登”字样,就连鸡圈上猪圈上也要贴上“六畜兴旺”的红纸条,以前家家有牛,就在牛角上来个“牛头兴旺”什么的。家里有“车”的总会贴上“出入平安”“一路顺风”字样。除夜的家里会红堂堂一片,显得真喜庆。
   说起春节贴对联,真得令我感伤,父亲和春联的往事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跳跃,使我的心难以平静。还是2012年的冬月里,母亲不幸病逝,从此离开了我们。2014年正月里,父亲也走了。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老人过世三年家里不贴红对联,要么贴绿纸或黄纸对联,就这样,我家连续五年没有贴红对联了,只是从去年春节才又贴了对联的。想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父母相继离世,这对我对我的家庭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啊!那心碎的日子真的令人难以承受。那几年我家的年过得特别清冷,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没有了往日的融融气氛。我、爱人、孩子,很难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父亲曾是高小毕业,文科很优秀,语文程度好,爱好写诗写文章写毛笔字。他的毛笔字功底深,擅长行书和魏碑。父亲的后半生几乎每天离不开笔墨,写字已经成为父亲的兴趣爱好,成为父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自我们家搬到小镇上后,父亲把写字当成了“职业”。那时家庭条件还不算好,为了贴补家用,他到了每年农历9月开始,边写中堂、对联,边四下里赶集去卖。当时,对父亲到处卖字画的行为,我曾竭力反对过,总觉得不是很光彩,而且对于我来说好像失了面子似的。我对父亲说:“不用你那么辛苦去卖字画,我能养得起你,再说,别人看了会笑话我的。”可父亲没有理会我,坚持要那么做,我也没有办法,只得听之任之。那时我总觉得父亲迂得很,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难以释怀。现在想来,真觉得自己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心呢,对不起老父亲啊。那时我的想法真的太自私了,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想。父亲写字,一是爱好兴趣,二是想为家庭减轻负担。
   父亲写字卖字画很辛苦。为了赶制中堂和写对联,他常常要忙到深更半夜,而且第二天还要赶集,即使天再冷,也要起得很早。那时我常想,父亲在这方面怎会有这样大的毅力。看着忙碌辛劳的父亲,我又帮不上忙,心里特别愧疚,总有一种负罪感。我也把我的想法说给他听,可父亲很固执,并对我说,“我不偷不抢,靠劳动挣钱,这有什么丢人的”。面对父亲的批评,面对他的坚持,我既羞愧又无奈。其实,他写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用来打发自己的余生,想起这些,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父亲写字十分讲究。他有一个圆形的砚台,伴随着他有二十多年,常年累月砚台里就没断过墨。他有很多支大小不一的毛笔,硬毫软毫皆有,还有书写美术字的大小排笔。父亲很俭省,有的毛笔写得时间长了,已经没有了笔锋,父亲也舍不得扔掉;裁剪下来的纸片他从来舍不得扔掉,喜欢在废纸片上写上几首诗,或写上一些自编的对联。按他的话说,毛笔用得久了,写起字来特别顺手。那时农村时兴家堂上挂纸质的中堂,有手写的,有模版喷字的,不过父亲的中堂大部分是一个字一个字手写的,即使用字模喷,那字模用的也是他自己的字,自己制作,他从不用别人的字模。父亲的一幅中堂往往要用很长时间制作,从裁纸到书写,再装裱,做上下卷轴,很麻烦,也很讲究。他做事很仔细,你在旁边只能帮他拉拉纸,挪挪墨,其它的你想做也做不了,他也不放心,譬如裁纸,他总能将纸边裁得光光滑滑,没有毛边,而且头尾一样大小。他的字写得流利酣畅,常常是一气呵成。每写完一幅字,他会端详一会儿,有时我在场时,他会告诉我哪幅字写得好,还有哪个字不够满意。写好后,父亲在中堂上盖上他的红印章。他有两枚印章,一枚刻的是他的名字,一枚刻的是他的字号。他的字很好卖,当地人识字的总会在摊前评论一番,直夸字写得好,识字不多的也常常紧跟着别人抢着买。为此,父亲也很自豪,感到很满足,写起来更有劲儿。那时,当地很多家庭挂的都是我父亲的字。每次在人家看到时,我都在内心里暗暗敬佩父亲。也难怪啊,父亲的字曾在省里一次书法比赛中还获过奖呢。
   父亲不仅写对联,还编过很多对联,多年累积起来,不少于300副吧。他的对子讲究对仗,内容紧跟时代。有的中堂两边对子还根据买家要求,临时把家主名字嵌入联中,买主很高兴。他还自编了类似三字经的现代礼仪方面的歌谣,用于中堂内容,很有教育意义。一到冬月腊月,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不仅做中堂,还要写上千副对联,有时一写一个通宵。在腊月的几个集上,是出售对联的高峰期,忙不过来,需要家人帮忙才行。年前放假后,我也去摊前照应,但总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碰到熟人时,我常眼望别处,假装看不见,避免尴尬。
   我家的年夜饭通常安排在晚上(也有中午吃年饭的)。父亲收摊回家后常常是到下午两三点钟。自我结婚后,母亲和我的爱人一起做年夜饭,我陪着父亲贴对联。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父亲没到家不许我们动手贴对联。父亲贴对联很讲究。先自己用开水烫好浆糊,然后将对联平铺在桌面上,用干净的刷锅苗把子,蘸上浆糊,在对联背面反复抹刷,然后轻轻的揭起对联,轻轻的按在门上,一定要做到横平竖直,不偏不斜,先上面后下面,让对联在门上很服帖,没有一点褶皱,而我贴的就远远不如父亲。父亲编写的对联内容,有适合大门的,有适合厨房的,有适合卧室的,有适合做生意的……有时,他有意让我写自家的门对子,叫我练练笔,可我最终没能把父亲的字继承下来,感到十分惭愧。
   父亲虽然卖对联,但是亲戚和邻居求对联时,从来不收钱,而且会给他们很多“福”字。过年我们出去拜年,走在街上就能看到很多家门上都是父亲的字,到了乡下姐妹或亲戚家里,他们村子里很多人家的门上也是他的字。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为父亲的好字而自豪。
   可是,自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也日渐衰老,也没有了写字的闲情,很少再写字了。母亲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家没有贴对联,我和父亲也不再为贴对联而忙碌了。那个年夜,桌上只有父亲默默的和我们坐在一起,而他的身边空着我母亲的座位。当我和妻儿向他敬酒时,一向坚强的父亲面对空的坐席,面对摆在母亲空位前的碗和筷子,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浑浊的泪水。以前母亲在时,吃年夜饭,父亲和母亲总坐在一条凳子上,我、儿子、爱人各占一方,团团而坐。我们向爸妈敬酒,说些祝福的话。他们微笑的看着我们,看着活泼可爱的孙子,享受这天伦之乐,而我们尽情享用母亲做出的佳肴,感受年夜饭的温馨,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可是如今这一切永远成为过去,不会再来,想起这些,我真想大哭一场。
   在母亲过世后的第二个年夜,父亲病在床上,无法和我们一起坐桌吃年夜饭了,那是父亲最后一个除夕。父亲临走时,紧紧的把我和我爱人的手攥在一起,然后……其后又过了三年,我家再没贴对联。自父母走后,我的心里始终找不到归属感。
   父亲走了,给我留下了一方砚台,几支毛笔,还有他的两枚印鉴章和几本笔记及他编写的诗与对联,我一直精心的收藏着。现在很少有人家自己写春联了,不少买的都是印刷品,缺少了笔墨里散发出的自然的味道,也化淡了年味。可我一到春节,总忘不了父亲写春联的日日夜夜,忘不了那曾经贴在千家万户门上的父亲写的对联,父亲的一手好字。

共 35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文章的开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重亲情的人,父母的相继离世无疑是心头抹不去的伤痛。特别是到过年的时候,对双亲的追思更浓。这篇文章,作者重要提到自己的父亲以笔墨为伴,以写字为乐,有一手好书法,在民间小有名气。父亲一生之中为很多人写过春联,有时候很慷慨不收取报酬,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墨迹。父亲对于书法是从骨子里喜爱,他用自己的特长写字卖字画赚取酬劳贴补家用,他的作品深得别人的认可和喜爱,这成为父亲引以为傲的满足……父亲与春联的故事作者娓娓道来,充满深情而温馨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朴实真情的作品,感人肺腑触动人心。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9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9-26 19:57:05
  朴实真情的文字最打动人心,这样有才华的父亲谁不敬仰呢?斯人虽然已去,但是此情长存。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份深深的遗憾与伤痛。感谢作者精彩的赐稿。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