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村头那口井(散文)

精品 【丹枫】村头那口井(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58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5发表时间:2019-09-26 20:48:34

【丹枫】村头那口井(散文) 记忆中,一口井独独地静卧在村头的一个小棚下。小棚的两面围墙,正好借助两座成直角形的房墙而建,另外两面,空对村外和街道。那口井就在小棚的正中间靠墙处。井口是用不规则的长条石砌成,圆圆的,直径为五十公分左右;井台也是用不规则的平面片石砌成,虽不规整,但却平稳;井口以下,也用长条石砌成,越往下,直径越大,通到井底,足有一百五十公分左右;井口上方,借助房墙,在距地面五十公分处,安一辘轳;辘轳上缠一结实耐用的牛皮绳;绳头固定一铁钩,无人挑水时,铁钩就挂在辘轳把上,如同那口井一样,孤独而沧桑。
   这就是我家乡村头的那口井,一口古老的不知道年龄的吃水井,一口养育着我祖祖辈辈村民的吃水井,一口我记忆深处的吃水井。
   就是这口井,给了我童年的欢乐。每天放学,路过井旁,总能碰上大妈大婶或大嫂在绞水,叫我一声,便高兴地帮着抬回家,然后换来几句夸赞和一些好吃的零食;每天吃过饭,总会有很多人围在井口,排队挑水,谈天说地,博古论今。我就站在其中,摄取新闻,获得快乐,不求故事结局,只图人多热闹;每年夏季酷暑难耐,我们几个小学生,就从家里偷偷拿出水桶,绞上来一桶水,咕咚咕咚喝几口,沁人心脾,如饮甘露。或者倒在盆里,浇在头上,顿感暑消酷解,六神送爽;每年寒冬腊月,冰冻雪飘时节,我们几个小学生,也和大人一样,从井里绞上来一桶水,乘着水冒热气,赶紧将冰冷的双手浸泡其中,又感温热弥漫,筋骨舒展。我想,当年的北宋大诗人王安石,在他《晨兴望南山》中写的“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之意,也许就是这种感觉吧!
   就是这口井,给了我童年的烦恼。井在村头,又无井盖,鸡鸭猫狗常来井台,不是喝水,就是喜逐,加之受路人惊吓,一不小心就会滑掉井里。如此一来,井水污染,无法饮用,村人只好挂一字牌,写上“井水污染,暂停饮用”的字样。并立即组织人力,下井打捞。打捞时破费功夫,须将一人套在用绳索编制的网内,绑挂在铁钩上,用辘轳慢慢放下,直至井底,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鸡烂猫打捞上来。这其间井上人往往提心吊胆,手心捏汗。毕竟人入井中,漆黑一团,井内情况不甚了解,任何井壁松动、石块坠落的危险都有可能发生,丝毫不敢麻痹大意。只有将井下人慢慢拉上,才算安全。人们赶紧提来一筐白石灰倒入井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如此过程,必须十天,十天之后,恢复正常。
   且不说十天之后,井内之水是否达到可用标准,单就这十天之内,半个村庄的吃水用水也成问题。我们村是一个分布很规整的古老村庄,东西南北两行,进村由东至西,村头村尾各有一口水井。根据远近,各行方便。我家位于村头水井不远处,因此,所用之水就来自这口井。如今,井水禁用,大家只有到村尾那口井里去挑。如此一来,村尾那口井就异常拥挤,更加热闹,有时为了挑一担水,路远不说,还要排五六分钟的队,害得人们专门给井口做了个井盖,并在村口大声吆喝:“看好自家的鸡鸭猫狗,不得再掉到井里。”开始人人严格执行,个个责任担当,可时间一长,井盖常常被挑水人遗忘,鸡鸭猫狗又在井台追逐嬉戏,坠井事件也时有发生。这种烦恼,不但困扰着村民,也困扰着我童年的心。
   就是这口井,给了我童年的惊险。人常说,一家人常住一个屋,常吃一锅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发生,我们村也不例外。因此,这口井就成了人们生气吵架、寻死觅活的出气桶。记忆里,就常常碰到因吵架而寻死觅活跑出来跳井的人。有一次,对我印象太深,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我的一个大妈,在娶了第一个儿媳妇后,本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可不出一年,就开始隔三差五地吵架。也许是因为家里子女太多的缘故吧;也许是我大妈和媳妇性格不合的缘故吧;也许是新大嫂想别院另过的缘故吧……总之,家里常常闹得鸡犬不宁。那一年冬天傍晚时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家人又吵了起来,而且竟发生了小叔子动手打嫂子的事件,一时间哭声一片,吵声一片,你拽着我的头发,我撕着你的衣服,扭扭打打从家里打到院里,又从院里打到街道。惊得村里人急忙出来劝架,可哪能劝得住,一家人撕打在一起,像斗狠的鸡,谁也不肯让步。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围观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可就是劝不下各自的心头之火。忽然,那位大嫂挣脱人群,发疯似地向井口跑去。一看这架势,人们都慌了,小叔子更是眼尖手快,一个健步追了过去,就在大嫂正要跳井的一瞬间,一把拽住了她的衣服,使劲地摔倒一边。跟在后面的人们,赶紧抱住大嫂,强行将她拉了回去。吵骂声慢慢停了,人们也开始散去,一切又归于平静,好像疾风暴雨后的天空,虽未雨过天晴,但也云开雾散。事后,听大人们说,幸亏小叔子跑得快,要不,可真要酿成悲剧。
   第二天,大妈家集体讨论,将大嫂从家里分了出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妈家风平浪静,再没有吵架打骂的事发生。
   还有一次,我有个叫叔的人家,由于孩子不听话,闹得四邻五舍鸡犬不宁,为了好好教育孩子,除了把孩子绑在房梁上抽打外,还专门提着孩子的腿走到井口,一遍遍问孩子听话不听话。看着自己头朝下、腿朝上地吊在井口和深不见底的井里,孩子吓得大声求饶:“听话听话,再也不干坏事了。”也许是这一方法的灵验,竟有好几个家长纷纷效仿。结果,遭到了几位长辈的反对:“这太危险了,万一在气头上没拽住呢,酿成悲剧咋办?”可说归说,时间一长,有时又在气头上,又有个别家长我行我素,难禁此法。
   惊险,就成了我童年中常常遇到的事,心生忌惮,铭刻难忘。
   救是这口井,给了我童年的感恩。这口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村民的井,并非永远那么水汪而清冽,它也有干枯和水浅的时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村里就组织青壮劳力进行淘井。就是把原有的井继续往深里打,直到打出足够的井水为止。这往往是在久旱不雨的夏天,烈日高照,大地干裂,禾苗枯萎,水位下降,水井也就随之缺水。记得有一年夏季,这口井又一次缺水,村里几个伯伯叔叔开始淘井。由于井底太小,每次只能下去一人。没有照明设备,他们就点亮一个马灯,挂在井底的壁缝。每次淘井,都是由下面的人装满一小铁桶砂石,再由上面的人用辘轳慢慢拉上来,倒掉后再放下空桶。如此这般低反复淘、反复拉,直到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即可终止。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实在很难。这过程往往需要十天左右,有时会更长。一则井口太小,每淘一桶砂石就得小心翼翼,既要绑紧绳索,又不能让砂石掉落,否则下面的人就有危险;二则井下温度太低,不能待得时间太长,每隔十分钟就得换人,否则下面人也有危险。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井上人还要不停地和下面人喊话,了解井下情况,如遇危险,及时采取措施。
   但不管怎样,比起附近原上的人淘井,要轻松得多。听老人们说,原上人淘井,往往一次得用一个月时间,那里的井深得足有五十多米,每淘一次,简直是用生命在换水,不是有人窒息而亡,就是有人落下病根,终身残疾。但没有别的好办法,水是生命之源,无水就无法活命,祖辈尚能打成水井,我辈岂惧淘井不成。因此,淘井,就成了一种最危险、最重要的工作,每每淘井,父辈都会给我们讲水的重要性,讲打井、淘井的不易,讲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后来,只要一听谁提到村头的那口井,我就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永远不忘感恩。
   就是这口井,给了我永远的见证。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农村的生活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这口井,也开始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先是政府统一机井,让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这口井被弃置一边,但人们偶然间还要绞水担水,也许是一种习惯,但更是一种情结。后来农业税减免,农民日子富裕,这口井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尽管它孤独低处在那里,但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和辉煌。再后来,随着新农村的规划,村容村貌的整治,这口井实在有碍于村子的整体形象,于是,大家一商量,决定拆了井棚,毁了辘轳,填了井口。
   至此,一个无人知道年龄的苍老古井,一个养育了一代代村民的甘甜古井,就这么消失了,消失得只剩下一块平坦的空地,看岁月更替,听时代变迁。
   但它并非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消失,当人们谈起往事,谈起感恩时,总会想起这口井,想起关于这口井的诸多故事。
   这其中就包括我。
  
   二0一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共 32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村头那口井随着时代的进步,机井自来水的普及,已经填埋不存在了,但它仍然留存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其中也包括此文的作者。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这口吃水井的深刻记忆,就是这口井,给了作者童年的欢乐;给了作者童年的烦恼;给了作者童年的惊险;给了作者童年的感恩;给了作者永远的见证。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朴实无华,故事细腻生动,富有划时代的纪念意义!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0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9-26 20:49:25
  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朴实无华,故事细腻生动,富有划时代的纪念意义!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安子川        2019-09-27 11:03:59
  谢谢老师点评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0-01 20:52:52
  恭喜老师文章荣获江山精品,祝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3 楼        文友:安子川        2019-10-02 21:51:37
  谢谢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