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浮梁县衙小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浮梁县衙小记(散文)


作者:不舞之鹤 白丁,9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57发表时间:2019-09-26 23:29:10
摘要:离开浮梁坐在车上,县衙里的那一个个特设的场景、那一幅幅楹联对联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地回味……

今年6月15号我随四海徒步群赴景德镇小游。早晨从巢湖发车,中午时分抵达瓷都,饭后第一站便是浮梁古县衙。
   县衙距离景德镇市北8千米,有“中国第一县衙”的美称。
   下得车来站在偌大的“千禧良缘”广场上,东边是长廊敞亭,北边是三楼四柱的石坊。穿过石坊,前面是一部开卷的石雕大书,后面是文化长廊,记载了浮梁作为瓷都之源的发展历程。
   长廊尽头向西百十米有一个“千年瓷坛”,瓷坛平台上耸立着8根影清瓷龙柱。那根最为壮观的擎天瓷柱,是世界上直径最大、叠瓷最高的陶瓷巨作。
   头顶着烈日烤炙来到了城门楼前。城墙巍巍耸立,有黑地金字行书“浮梁”门额。城墙两侧各有砖砌台阶曲折通上墙顶,墙顶周边是砖砌城垛,插着三角彩旗。中部为主楼,门楼面阔5间。城墙东西两侧各有一角楼互为对称,主楼与角楼是城内唯一的高层木结构建筑,座落在8米高的城墙之上,巍峨高大,雄伟壮观。
   步入城内,有一个青石片砖砌就的矩形广场,两侧各有一株高大的香樟,树枝繁茂,郁郁葱葱。沿着中轴线上的甬路,穿过一段售卖陶瓷的商业街,前面就是一连三座四柱七楼的石坊。第一座龙凤牌是“恩荣”字样,上额枋阴刻“尚书”,下额枋小字不详,第三座龙凤牌字迹模糊,上额枋阴刻“大学士”,小额枋无字。三座牌楼坊间均有镂空花板,由额垫板和仿板有卷草或龙纹浮雕。回首东望,千年红塔——大圣宝塔赫然在目,直刺云天。
   红塔始建于公元961年,由于长期的日晒雨淋,浆内的红泥土不断外溢,将青砖染成了红色,1984年维修加固的时候把它底层的塔基挖出,加上原来的七层就是八层。由于建塔逢单不逢双,故此在塔顶又加了一个小层,使之成为九层了,这座佛塔饱被称为“江西第一塔”。
   过了石坊群是一个石块铺砌的开阔广场,中轴线上新立了黑砖和筒瓦结构的照壁,其脊吻、脊兽、垂兽也系黑陶,壁心无饰,磨砖对缝非常整齐,四角为花纹深浮雕烘托,须弥座还有简洁的草虫浮雕。
   在照壁的后面是五品县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由北而南依次排列。整个建筑未施油漆,雕刻朴实素净,与传统衙署的装饰不大相称,这是国库空虚、地方财力薄弱所致,表明了清代封建皇朝由极盛已经走向全面衰落。
   县衙门口须弥座上蹲坐一对石狮,两旁是八字形素面影壁,东首围墙前面的赑屃驮着“浮梁县景区全面升级改造碑记”,西面的赑屃驮着“重修浮梁县署碑记”。门堂东侧置“喊冤鼓”,百姓一击鼓,县官就得升堂断讼。其西侧立了“越讼杖五十”、“诬告加三等”的“警示”石碑,提醒当事人不得越级上访,更不得诬告。
   头道门悬有楷体“浮梁县署”匾额,楹联是碑体:“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开宗明义,就是说,作为治理浮梁的地方官受皇命重托,系百姓安乐,既不负天子之恩,又不能失百姓之望,压力之大就如同一柱顶天,要勤政爱民,脚踏实地在本位上干十年。
   县衙里对联颇多,头门两旁挂着“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头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是引自朱熹任福建漳州知州时为白云岩书院题写的一联,这里用来告诫为官位高权重,要时时自省尽职尽责。
   进入头门东侧是寅宾厅,“寅宾”有恭敬引导之意,是县衙接待安置客人食宿之处;西侧为膳厅,是县衙招待宾客及县衙人员用膳之所。
   经头门再过一个草坪院落,东西两边是各种科房,中轴线正对北面仪门。这是一座强化封建礼制的建筑,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官员的地方。中门供知县和上级官员专用或重大庆典活动时开放,东门称“人门”(或“喜门”),让知县及一般人员行走,西门叫“鬼门”(或“绝门”),为提审人犯和押解死囚通过。
   这里有联:“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隨手携来,因材而用;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如何。”据说这副对联原出无锡县衙,有个新县官叫武承谟的到无锡上任,听说这里跑官要官风气很盛,他于是便在受印的前一天将县衙的仪门贴上了这副对联,堵住了跑官者的歪路。
   仪门背面有联:“视民如伤,浮邑苍生皆我子;修已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此联出自武承谟之手。
   古代官员是严厉禁止在本乡为官的,须在离乡500里之外为官,政府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惩治十分严厉,明朝会将贪官剥皮,清朝贪污一点银子也可能人头落地。
   穿过仪门东侧是一进草坪院落,两厢是带有廊道的科房,东边是吏、户、礼房,西边是兵、刑、工房,县署这样的办公机构,与朝廷的六部对应。北头中轴线上便是“亲民堂”,古县衙的公堂,县太爷坐堂审案的地方,是衙门的核心部位。
   公堂正堂为县官所坐之位,地面明显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尺左右,称其为“台”,台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其为“官阁”(暖阁)。
   大堂之上,县令头顶“明镜高悬”牌匾,背后挂着“海清日晏”图,配有对联:“职在地方敢以热心问世事,民呼父母谨将清节付儿孙。”堂间左右各有一副公案和座椅,是讼师和师爷座位,靠西首墙边,还依次摆放着缉捕人犯的刑具。从现场的布置可见当时官员的官仪和威严。
   这里有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就是说,欺负老百姓就如欺负上苍,也侮辱了自己的人格;辜负百姓失信于民,就是辜负了国家,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坑民害己的事情。
   大堂是五连楹公堂,后廊有对联“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事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休,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是说为官不要说大话夸海口,必须时时省身克己,以行动体现对国之忠、对百姓之爱,每做一件事都要以大局为重,都要想到百姓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
   大堂后面的二堂就是琴治堂。大堂与二堂之间天井中有两棵上百年的枣树。俗语曰:“芙蓉花好空入月,枣花虽小结实成”。我猜想这可能隐含着小县令能办实事保一方平安的意思。
   中式的天井不只是用来采光,更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寓意。天井中间设雨蓬甬道供县官以上官员通过,天井两侧的东西厢房为“公署”,东侧厢房为书启师爷或礼师爷办公之地,西侧厢房为刑名师爷办公之地,里面陈列着兵器。
   二堂悬挂“琴治堂”匾额,这是二堂的雅称,引用了吕氏春秋时期宓子贱在山东单父(县)鸣琴而治的典故。这里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和会客的地方,如果遇到重大疑难的案件必须先到二堂预审,预审之后才到大堂公审。
   二堂的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是说为官不分亲疏远近,不徇私情,公正执法,保证政令畅通;办案时遇到重大或疑难案件弄明真相,要对举报或出证者进行重赏,对一时不能完全查明真相的疑难重大案件要深入调查,避免冤案。
   堂内“正大光明”匾下有“松鹤延年”图,两边的对联:“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是说要心系百姓廉洁自律,做国家事就像家里的事一样,不但要公正,还要考虑它能否能够行得通。
   二堂的后边便是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这里有一道院门相隔,称之为“宅门”,两旁有“门子房”,是看门人住所,有门子昼夜值守。若要求见知县,必经门子禀报一关。
   内宅中间有一天井,四周分布着一些房屋,分别为县官、丫环、仆人所居。东西厢房为客房,有上级莅临或同窗同科宜友来访,可作留宿之用。
   后头的东西花厅是知县茶余饭后休息及招待上级和同僚的场所。由于有些涉密的案件也在内宅审理,所以老百姓也称内宅为“三堂”。
   三堂红底黑字的匾额“勤慎清”,是作为一个好知县的基本准则。
   匾额下的龙纹盆景莲花图,题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后”,这里居然有老佛爷的御笔,可见何等高贵。
   盆景莲花图两则的“独立苍茫自忧民,侧身天地更怀君”对联,是今人谢无量在四川杜甫草堂书写的集句联(出自杜甫诗句)。
   内宅还有一幅长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外,县衙东侧有县丞署,是县丞办公与生活的地方。
   从大门进入封闭式的二进院落,中间有天井相连,并有侧门通往县衙后面的花园。县丞署前厅与后厅整体划一风格一致,均面阔五间,前厅前置柱廊,柱上有楹联一副:“宽一分民受一分赐,取一文官值半文钱”。厅内正中悬“心期坦荡”匾,两边有楹联:“充海阔天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后厅为县丞起居生活的地方,门厅宽阔,布局考究。
   西侧有刑房、监舍等等,最后面原来还有五亩地花园,今已无存,立墙围界,现开辟了一个“逸园”。
   逸园由新造的“后花园”和“香山别墅”构成,步出县署半月式后门即是。
   后花园里翠竹扶疏、花木争荣,美不胜收,假山、亭阁掩映其间,疏密有致,曲径通幽,宁静典雅。
   顺着花园小道,东北方便是“香山别墅”,是浮梁人为纪念白居易所建,始于清康熙初年。
   白居易与浮梁素有着渊源。大约唐贞元十三年,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在浮梁县担任主薄(九品,掌管文书的佐吏,俸禄30石),不幸父亲白季庚于襄州病逝,母亲和弟弟白行间等返回洛阳,家庭生活都指望着白幼文。白居易在《伤远行赋》中回忆这段岁月时说:“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余负米而还乡。”他因此常常往返于浮梁与洛阳,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晚年嫡居九江司马,在《琵琶行》中这才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青衫湿”不尽哀伤的诗句。
   “香山别墅”正门西向,甬道两旁各有龙爪槐垂立,门头由青砖叠砌外挑,下嵌“香山别墅”匾额,门联是:“笔诤时政新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寓寄浮梁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抒发了人们对白居易人品、功绩的赞誉之情。
   进得门来是一个抱厦,南北房屋由带有美人靠的游廊相连。院内放置着与真人等高的采茶、制茶、品茶女青花瓷像,栩栩如生。
   小院的北面是这里的主角——“醉白堂”。内中陈设有关白居易的生平简介、《琵琶行》全文、《长恨歌》、《新乐府》等内容,还有历代的名言警句,值得细细品味。
   离开浮梁坐在车上,县衙里的那一个个特设的场景、那一幅幅楹联对联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地回味……

共 40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游记散文。作者按着游览的顺序,描写了浮梁古县衙的城外、城内、县署、逸园。浮梁古县衙历史悠久,结构规整,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的县级衙署具有“江南第一衙”、“中国第一县衙”美誉。主楼与角楼是城内唯一的高层木结构建筑,雄伟壮观。城内,千年宝塔红塔直插入云霄。县署,就是衙署,是严格按照清代县级规格建造的木架结构,“浮梁县署”匾额对联耐人寻味,表明为官一方,要上对国家负责,下代表百姓利益。过去的官员与现在的官员相比,今天的官员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百姓当父母,做到了更具有人情味。文章在构思上下足了功夫,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浮梁古县衙悠久的历史,特别耐人寻味。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9-26 23:31:37
  感谢老师赐稿荷塘!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不舞之鹤        2019-09-27 08:35:52
  编辑辛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