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谭保全:大写的土家农民(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心灵】谭保全:大写的土家农民(报告文学)


作者:胡昌海 童生,8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17发表时间:2019-10-05 20:26:46
摘要:谭保全,一个普通的土家族农民,见证了共和国70年从贫瘠到富强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当代农民的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农民的称号,是一个“大写的农民”!

【心灵】谭保全:大写的土家农民(报告文学)
   “我叫谭保全,土家族。1951年出生于湖北巴东大支坪一个贫穷的山旮旯,贫瘠的生活让我们农民做梦都想摆脱,虚岁我今年也是70岁了,70年的风雨沧桑,让我亲历了农村从闭塞落后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不断随着党的农村政策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凭借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精神,一次次分享着农村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回首往事,我可以自豪地说:这辈子没有白活!”在采访中,一个穿着朴素但却干净;一个年近古稀但却精神矍铄;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新型农民却能说出这样崇高的话语。谭保全平凡而精彩的人生就这样开始——
  
   “土地是妈,劳动是爹”
   就像一首劳动歌曲中的歌词一样,谭保全从始至终就把家乡这片热土当做是生养自己的母亲;把劳动当作父亲,因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逐步磨练自我。
   新中国才成立1年多,谭保全就出生了。刚刚解放,中国的贫穷,家乡的潦倒,让他从小就有了想要摆脱这种面貌的欲望。念完小学,因为有一个舅舅曾经是国民党的“国大”代表,在那个讲究成分、讲究出身、讲究社会关系的年月,谭保全自然就没有了上学的机会。小学辍学就跟着母亲参加大集体的劳动。幼小的身躯、单薄的力气丝毫没有让他对劳动热情的懈怠。1972年,本应该还是激情冲动的年纪,就被全小队的社员们公认为“成熟”而被委任小队的副队长,不到一年就担任了队长。这是全小队120多口人对他的希翼和厚望;这是对他的鼓励。一个经常饥寒交迫的山村小队,在他的带领下,勉强摆脱了饥饿。由于社会关系的牵连,入党、招干、招工等对他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踏踏实实的务农生涯使他对家乡的这片黄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担任生产队队长一干就是十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日没夜的劳作,温饱虽然是解决了,但就是摆脱不了家乡的贫穷。尽管如此,谭保全依然深深爱上了这片黄土地,就像他改篡一首歌词那样:
   家乡的土地,
   你属于我,我属于你。
   朝朝暮暮在一起,
   走千里,走万里,
   还在你的怀抱里。
   我要做一粒种子,埋在泥土里,
   开花结果为了你。
   家乡的土地,
   我永远属于你。
   ……
   谭保全依恋这片土地,因为他始终相信他脚下这片土地是充满希望的黄土地!
  
   在希望的田野上
   谭保全永远记得: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日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大支坪这个小山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谭保全打破传统的种植办法,一家人起早贪黑,辛勤的劳作,换来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当年,产出的农作物变卖超过了5000元,成了当时巴东全县仅有的10个“冒尖户”,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虽然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表彰,但对于谭保全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鼓励,党的开放政策终于在农村落到了实处。从县城回到家里,谭保全沿着他承包的田垄边走边设想:这些贫瘠的土地该怎么样调整种植结构?他清楚已经相伴30多年的这片土地,他熟悉这片土地的土壤结构,他清楚这片土地需要的气候,更让他充满信心的是因为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1982年,谭保全调整了种植结构和种植面积。在保证种植玉米的同时,自发的种植了5亩白肋烟。不懂技术,他虚心讨教:从育苗、栽种、施肥、采摘、上绳、晾制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施作,当年的烟叶因为种植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收入达到了一万元,成了当时的“五区”少有的“万元户”。再一次受到表彰,被评为全县劳动模范。看似简单的桂冠,谭保全却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心血:熬了多少个夜晚,没有人知道;挑断了多少根扁担,没有人知道;穿烂了多少双草鞋,没有人知道。在采访中问及这段时间的苦难,谭保全总是付诸一笑:政府要我们富,就是吃再多的苦也不值得一提。
   就是这样一个淳朴的农民,在谈到致富的时候,他总是津津乐道:“我个人富,不能算富,乡邻们都富了,那才叫富”。就是凭着这样一种无私的情怀,谭保全带动周围农户栽种白肋烟乃至后来发展“318国道”的路边经济,带领周边的农民逐步走向了富裕的道路。
   尝到种植甜头以后,谭保全并没有沉溺于“小富”的快乐当中,而是思考着更大的发展:虽然土地是农民的根,但对于像大支坪这样闭塞的山区,如果光靠挖泥夯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看到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国道“318”,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谭保全嗅到了商机,如果在国道边开一处饭店,既方便了过往的路人、车辆,又能让自产的农副产品增值;既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又能增加收入。没过几天,谭保全就着手将位于老街旮旯的房子迁移到国道边,在国道边开办了第一家餐馆“南门饭店”,成了大支坪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开办饭店一干又是25年。25年,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个不短的年份,可对于谭保全来说,却是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因为他的思路带动了周边40多家农户开办的宾馆、饭店,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
   在这25年间,谭保全始终认为:不管什么职业,只要坚持、只要不懈的奋斗都会结出累累硕果,农民也不例外!
  
   大写的农民
   “无论做什么,我都把握了底线。”采访中谭保全的一句平常话说出了他的做人原则。在318国道线经营餐馆、住宿,他从来没有坑过任何人,从来不触及法律规定的底线,而是凭着对“诚信、守法”的执着,凭着对“良心、道德”的诠释,迎来无数的“回头客”,致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大。25年间,上缴国家税收40多万元。多次被省、州、县、乡人民政府授予“双文明户”、“优秀个体户”、“民营经济十佳”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巴东县首届“十佳创业能手”!
   谭保全不是党员,却有着共产党员的风范。“做人,就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正能量的人。”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一直把握着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1994年至今,连续担任巴东县第4届、第5届、第6届、第7届、第8届、第9届政协委员,连续5届被县政协表彰为“先进政协委员”“优秀政协委员”,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几十年,谭保全一直保持这样一种本色:致富不忘乡邻,再富不忘社会,他要用自己的余生帮扶更多需要帮扶的人。
   在他的帮扶记录上记载着:2000年,谭维金考取了大学,离上学只有两天,家里东凑西凑只有2000多元,谭保全听说以后,在大街上组织募捐,在一曲《爱的贡献》的召唤中,3小时募捐了1万多元,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
   2013年,耀英坪村一个年轻的孩子才23岁,却得了一种“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病,到武汉检查,据主治的医师说:这种病治疗周期长,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每天的医疗、护理费用高达一万多元。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这个不幸家庭茫然无措,准备放弃治疗,谭保全听说以后,马上以大支坪政协联络组的名义发起募捐,他第一个捐款1000元,在他的带头下,不到一个星期募捐了4万多元,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在他周边,哪家有困难,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哪家有疾苦,总是少不了他的帮扶;哪里有棘手的矛盾,他就出现在哪里。这些善举在他的表彰材料中清楚的记着;在他帮扶过的老百姓心中记着……
   采访中,问及他的感想,他低调地告诉我们:“因为我很喜欢“大写的农民”这个称呼,我愿意一直努力当好这样的农民。”
   是啊,谭保全几十年走过来,直到年愈“花甲”对于做“大写农民”的执着始终没变,因为他是一个有着梦想的新型农民!
  
   绿色的梦想
   2007年,随着沪蓉高速公路以及宜万高铁的修建,这对于恩施州的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对于依托318国道而发展繁荣的大支坪来说,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样的现实,谭保全在思考如何调整思路。2007年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起伏连绵的大山,他穿着大衣漫步在大街上,厚厚的积雪把大地遮得严严实实,脚踩在上面发出“吱吱”的声响,走出长长的一段路程,他回头观望,一步一个脚印的足迹让他想到自己走过来的人生,又让他回想起创业时的果断与艰难。
   大雪中的回忆让谭保全有了新的构想:发挥当地的绿色资源优势;推广绿色农产品规范化种植;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农村支柱产业。一个绿色的梦想就这样在谭保全的脑海中孕育诞生。
   也是在这个冬天,谭保全对大支坪镇的海拔高程、气候、土壤等涉及到种植的所有要素进行比对,并多次到毗邻的建始县花坪镇关口实地考察,发现大支坪集镇周围以及周边的村落都具备和建始花坪的关口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适宜种植“关口葡萄”。说干就干,就在2008年年初,谭保全从关口引进葡萄栽种,并发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技术方面不懂的,他就从恩施州农科院请来了专家现场指导。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葡萄产业,打消农户的顾虑,谭保全建立了“巴山南门葡萄科技示范园”。经过2年的科学培育、精心管理和逐步探索,首批引进种植的2亩葡萄开始挂果了,第二年就进入了丰产期,由于葡萄的颗粒饱满,口感良好,产品投入市场,消费者极度满意,连续两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产出的葡萄俏销恩施、宜昌、武汉等地,那几年,谭保全的葡萄园每年采摘葡萄4000多公斤,产值5万元左右。
   在引进栽种葡萄的同时,谭保全又同时引进培育了3亩红心猕猴桃。目前,猕猴桃也进入了丰产期。由于猕猴桃的果肉细嫩,香甜清爽而备受市场青睐!
   大胆而有把握的转型,体现了谭保全这样一个新型农民的智慧。他的转型产业,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当地党委政府、农业、林业部门的高度关注。各级领导和专家经常到他的葡萄园指导、取经,积极支持发展壮大现有的葡萄、猕猴桃产业。
   有了领导的支持,已经60多岁的谭保全更加坚定了信念。2012年5月,谭保全注册了“巴山南门葡萄”、“巴东南门红心猕猴桃”商标,让自己亲手培植的产业有了自己的名分,谭保全终于可以舒了一口气!
   “别看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但我发自内心相信科学的力量。路边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勤劳,转型到绿色经济后,勤劳的本色我丝毫没有丢,但更多的是在学习并运用科学上下功夫。”在采访中,谭保全的一番话道出了他发展绿色产业的初衷。他更希望自己率先发展的产业在农村得以推广运用。因为他的家乡情结始终没有改变;他希望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愿望始终没有改变!用他最精典的一句话说:“产业帮扶虽然是政府的事,但更是我的责任。”就是凭着这份责任,2012年12月,63岁的谭保全发起并成立了“巴山南门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刚成立,入社社员就达200多户。在当年的冬季农业开发中,专业合作社在全镇范围内新发展葡萄350亩,红心猕猴桃50亩。
   大支坪镇党委政府开展用产业推动扶贫工作的时候,谭保全积极响应,并亲力亲为的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送真金白银不如送科技扶贫”。
   谭保全和他的专业合作社除了在全镇及周边村组发展社员进行帮扶以外,重点选择了大支坪村四组特困户谭维柱为他的重点帮扶对象。两年间,帮助谭维柱发展了一亩葡萄,手把手的教他技术、教他如何管理。真心的付出,换来的累累硕果。2014年,谭维柱的葡萄园全部挂果,当年收入就达6000多元。
   类似这样在谭保全手把手精心帮扶下的帮扶对象还有好多。一份数据材料是最好的说服:2012年到2019年7年间,大支坪及周边乡镇的村落,共发展葡萄2000多亩,红心猕猴桃800多亩。一大批农民通过种植葡萄和红心猕猴桃脱贫而走上致富的道路。
   从发展绿色产业到产业帮扶的历程,谭保全矢志不渝。在经历很多的过程当中,他清楚富裕的农民更需要最新的追求。
   物质只是享受,精神才是灵魂
   “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农民从贫穷逐步走上了富裕,无不是党对农村的关怀,无不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农民的关心。如今我们农民富裕了,更需要的是精神享受。”在采访中,快70岁的谭保全激情饱满,由衷的道出了当代农民的心声。
   见证了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全民脱贫全过程的谭保全深刻理解当代农民的新追求。他脚下的这片黄土地养育了和他一样淳朴的土家农民,致富而知晓感恩!谭保全要用艺术这样的独特形式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用他自己的话说:“要用哪怕是老了的激情歌唱祖国美好的现在。”
   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感恩;也正是他的这份激情让他劳作之余培养了对音乐艺术的爱好。2008年7月,谭保全组建了“大支坪文艺宣传队”,后来演变注册了“巴山南门民乐文化艺术团”。每逢年节,他都要为当地农民送上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从组建文艺演出宣传队开始就记录着谭保全用艺术的形式传播正能量篇章:
   ——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他和他的团队组织了一台“歌唱祖国”演唱会,祝福祖国60华诞的繁荣。
   ——2010年10月,大支坪福利院落成庆典活动,给老人送去了可人的精神食粮,并组织捐款18000元,送给了福利院供老人们享用。
   ——2011年7月,他组织了大支坪政协联络组与工商联大支坪商会联合组织了红歌演唱队参加政府组织的建党90周年红歌演唱会,并获得奖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非公有制人员的爱国热情。
   ——2014年5月4日,自发组织了大型公益演出活动,旨在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
   ……
   一份资料显示:谭保全和他的“巴山民族乐团”自组建成立以来,共参加政府组织的公益活动演出20场;走村串户演出50多场。组织民乐培训60次,参加人数700人(次)。
   比起专业的艺术团队,谭保全的“巴山民族乐团”似乎有些逊色。但作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农民,作为一个年愈花甲将近古稀的老农民来说,这不光是一种情怀,而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莫大的钟爱!
   也正是有了精神食粮的润滋,当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社会民风有了很大的转变。
   看到这样的现实,谭保全很欣慰,因为他又为社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不是尾声
   69岁,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来说,已经是“颐养天年”的时日,可对于谭保全而言,依然是不断奋斗的好时光。参观完他的幽幽碧绿、硕果累累的葡萄园;品尝了泌人心脾的红心猕猴桃;听了他抑扬顿挫的歌声;感受了《小桥流水》般的琴声,我们由衷的感概却不知道用什么合适语言表达的时候,他却自豪的告诉我:“在生养我的这片土地上,一个甲子的时光在不息的创业旅途中渐行渐远。如今,我马上进入古稀之年,很多人说我,都快70岁的人了,还这样拼命没意思。我回答说,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浪费了太可惜!”
   “如果能够再向天借一甲子,我真的还要再干60年!”
   这豪迈,就是谭保全——一个大写的土家族农民的豪情!
  
   2019年10月1日写于野三关
  
  
  

共 59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写普通人,为普通人立传,这是作者的一个追求,从他在心灵之约所发表的作品上,也能够看出这一点。这篇报告文学,作者又将一个普通的农民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品流畅,通俗,乡土气息浓郁,生活气息浓郁。在不长的篇幅中将谭保全这个普通的农民几十年的奋斗历程全都展现了出来。对题材的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可见一斑。作品中的谭保全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地道的农民,从小就有着要摆脱命运的羁绊,走上富足道路的愿望。改革开放后,他自己率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他却致富不忘乡亲,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组建农业合作社,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人到古稀依然努力工作着。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又是一篇佳作,力荐!【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10-05 20:27:48
  拜读了,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10-05 20:28:20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在心灵展现你的才华。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10-05 20:29:06
  谭保全,新时代农民的优秀代表!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