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从逛庙说起(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从逛庙说起(散文)


作者:之秋 秀才,124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5发表时间:2019-10-07 20:54:09
摘要:有人说:“信佛就能发财,念佛就能往生。”如果信佛仅仅就为了发财,仅仅就为了往生,我在这里郑重地奉劝你,还是不信吧,因为它不能发财也不能往生。

离农历新年还有两个月呢,所有的地方煤矿就全放了假,说是要确保双节安全。看着离过春节还早着呢,闲着也是闲着,约了几个朋友乘车就去了北京。
   汤老板自称是北京“活地图”,到了北京,自然,领着我们逛完故宫游颐和园,游完什刹海再去爬长城,什么天坛、地坛、王府井,全走了个遍,当然,也都是走马观花,看过就忘。
   那天,是星期一,哥几个早早起来,看完了升国旗,找个快餐店简单地吃了口饭,跟着“活地图”出了门就上了一辆公交车。
   “咱们这是上哪儿去呀?”有人问。
   “管着上哪儿,就别问了,跟着我走就是了。”说着话儿,公交车在一个站点停了下来,看着车门开了,汤老板一边把着车门下车一边说。
   哥几个下了车,过了横道,再往前走几步,便是一座尼姑庵。
   “我说汤老板,莫不是你今儿要领着我们逛姑子庙?”瞅着那朱漆的山门我说。
   “玩玩嘛,有什么不好?”汤老板说。
   “能有什么好玩的?”有人说。
   “真没文化,佛教乃是中国三大教之一,它和道教、儒教共同支撑着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
   “行了行了,哥,別跩了,知道你有点儿文化,反正跟着你混就是了。”没等汤老板说完小李急忙给他怼了回去。
   买了门票进了院,还没等走进大殿,一个很年轻的小尼姑急忙迎了出来,一边走一边笑着说:“恭迎几位施主,今儿来得正好,赶上老师傅在家,给你们好好看看。”紧接着,把我们一个个引进大殿。
   大殿正中央坐落着一尊高大的观音菩萨塑像,塑像前一个大香炉,再往前三张坐垫儿,是香客们烧香磕头用的垫子。
   还没等我们几个反应过来是咋回事儿,就见汤老板直溜溜地跪在中间那张垫子上,做了个揖,咕咚咕咚磕了三个响头。
   靠左首边一张桌子,一位约莫六十岁左右的老尼姑从侧门走进来,坐在桌子后面的椅子上。看着汤老板磕完头站起身,急忙冲着汤老板说:“来,你们几位谁先看?”
   “秋声哥先来。”汤老板站起来笑着说。
   “不,不,我不看,你们看吧。”因为我不信佛,也不想让她给我看什么运气,听她瞎白话呢,说好了,让你高兴一会儿,说得不好,能恶心你好几天。当然,当着老尼姑的面,还不好说不信佛,不信,你来这儿干啥来了?所以我就一再推辞说:“今儿我不看。”
   “既来之则安之,让老师傅给你好好看看嘛。”汤老板一边推着我往桌子前的椅子上坐一边说。
   “是啊,刚好老师傅今儿在家,多好的机会呀,既然来了,就看看嘛。”旁边的小尼姑也跟着附和着说。
   也是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既然出来玩,玩啥还不是玩,寻个乐趣有什么不好,花个三十五十的又瞎不了年成,于是,就半推半就地坐在了那儿。
   “来,你们三位跟我来。”听小尼姑一声招呼,回头再瞅汤老板和小李小关,正跟着小尼姑往另一间屋子里去呢。
   “请问施主,你想看什么?婚姻,子女,工作,求财,还是要问什么具体的事儿?”看我坐下了,老尼姑笑着问我。
   原本坐在这儿也没什么目的,听老尼姑问话,一时间弄得我不知咋回答她是好,想了半天说:“那就求财吧。”
   “哦,好的,不过,你得先烧香。”老尼姑半睁半闭着眼睛,脑袋随身子微微地晃动,一串儿佛珠拿在手里,用大拇指一个个慢打逍遥地扒拉着,脸上没有一点儿表情。
   “哦,烧香,那就烧一炷吧,一炷香要多少钱?”我回头瞅了瞅观音菩萨塑像前的大香炉说。
   “一百。”老尼姑说。
   “一。”一个一字刚出口,我急忙打住,我在心里想,你这是多大的一炷香呢?平平常常的一炷香也就三五块钱,就算你那香是最高的,充其量也就三十五十的,干嘛要一百?可是,既然坐在这儿了,也不能因为一百块钱丢了面子啊。于是,我一边把手伸进衣兜里掏钱一边接着说:“一百,哦,好的。”
   “不,一炷不行,你得烧六炷。”老尼姑说。
   “六炷?”
   “是啊,六炷。”
   我在心里画了个魂儿,听人说,上庙烧香都是一炷,三炷,这怎么还要烧六炷,难道这座庙和别的庙不一样?哦,不就是六百块钱嘛,还是那句话,既然坐在这儿了,那就顺其自然,估摸着,烧了这六炷香,再就不会有什么新节目了吧?待老尼姑话音刚落,我顺兜里掏出一沓钱,数出六百元放在了桌子上。
   看着我把钱放在桌子上,老尼姑闭目合眼头也没回喊了一声“把香拿过来。”就见一个小尼姑怀里抱着六炷香从隔壁过来,径直走到我跟前。
   六炷香,每炷三支,长约一米,直径五六公分,看着小尼姑在怀里抱着似乎还很重,我急忙说:“烧香,在哪儿烧,我去烧。”
   “那倒不必,她就帮你烧了。”老尼姑睁开眼,放下佛珠,欠了下身子把椅子往前挪了挪然后指着小尼姑说。
   隔壁的门开着,看着小尼姑抱着那六炷香走回去的身影,我就在心里设计着,她一定是把那六炷香又送回原处,待下一位施主来了还可以接着用。再说,我拿了六百块钱不假,可那是捐在庙上的,小尼姑不该我的不欠我的,干嘛要为我操心费力地去烧那六炷香?
   “这位施主,请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老尼姑一句话把我从沉思中叫醒。
   “哦,您看呢,我像是做什么工作的?”我笑着说。
   “从你的面相上看,你一定是家庭和睦,妻贤子孝,当官嘛,官运亨通,做生意买卖兴隆,财源滚滚哦。”老尼姑说。
   “能具体一点儿说我是干什么的吗?”
   “当官的嘛,面相上都带着呢。”
   “错,从来就没做过官。”
   “那,除了当官,一定是做什么生意的了。”
   “就不能干点儿别的?”
   “不能,工人、农民是不会到这里来的。”
   “说的也是。”
   “那,敢情是发大财了?”
   “小买卖,还是跟人家合伙的,能发多大个财?”
   “从你的面相上看,一两年内,你的财运非常旺,还求佛主保佑你永远发大财。”
   “哦,谢谢!”
   “不过,你还得请神灵保佑你才好。”
   “请神灵保佑?那,要请什么神?”
   “请貔貅神哦。”
   “貔貅神?什么是貔貅神?”
   “哦,就是这尊神。”老尼姑说着从桌子抽屉里拿出来一个紫色木盒,打开盖,从里面拿出一个类似蛤蟆的木制物件给我看。
   “哦,这就是貔貅神?”
   “是的。”
   “请这么一位神要多少钱?”
   “两千八百元。”
   “很抱歉,今儿还真没带这么多的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又是让我花钱买她的这尊所谓的貔貅神,于是,瞅着那个貔貅神我说。
   “哦,咱这儿是可以刷卡的。”老尼姑又说。
   “哦,刷卡?”我在心里寻思着,社会是真的进步了,就连庙宇殿堂都用上了现代化信息手段。可是,我身上确是没带任何信用卡,再说,也是从心里不想买(用她们的术语叫“请”)她那尊所谓的貔貅神,于是我说:“卡也没带吆。”
   “噢,那就算了。”
   “那,老师傅再给我看看,我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哦,合伙的生意尽可能不做。”
   “为什么呢?”
   “你懂的。”老尼姑说完稍微停顿了一下站起身接着说:“你要问的事儿我已经回答完了。”
   “哦,这就完事儿了?”看着老尼姑没有一丁点儿表情的脸我问了一句。
   “是啊,完事儿了,施主,请慢走。”旁边一位小尼姑笑着冲我一挥手说。
   出了大殿,迎面看见汤老板和小关一人拎了一个大包袱,我一准儿就猜出这俩个人被宰得比我还惨。
   自古以来,“青灯黄卷,暮鼓晨钟,布衣素食,化缘诵经。”是文人笔下描写僧尼道客们寂蔑荒茫最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从从电影、电视和小说里经常看到旧时僧尼道客们一双无神的眼直视前方,嘴里念念有词,手敲木鱼,默默走过寺院殿堂的生活场景。
   还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旧时的寺庙香火很少,除了僧道几个盛大节日偶尔有香客光顾,平时很少有人上庙进香,僧尼道客们多以耕稼、化缘丐施维持生计。他们每天除了打坐诵经、出坡耕稼之外,还要化缘丐施。于是,街路上就会经常看到和尚道姑们身背褡裢,手拿方铲,每到饭时,沿街叩开一家家大门而乞求布施。走在路上,看到死猫烂狗的残骸都要用方铲挖坑掩埋,以行善事。
   而如今,时代变化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跃发展,僧尼道客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结构乃至精神境界也在发生着质地变化,旧时的苦行僧如今变成了大财主。他们每天除了必要的打坐诵经之外,最重要的是站在门口收取门票和迎来送往摩肩接踵的香客,把民间骗术搬进寺庙,大把大把地收敛民财,而化缘丐施、行善积德之举从来没有见过,也没听谁说起过这事儿。
   接下来要说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跃发展,富了起来的人们,腰兜里揣着几个小钱又急需找一个精神依托,于是,他们把精神集中于寺庙,把希望寄托于神佛,大事小事,有事没事都要到寺庙里烧上一炷香,祈求神佛保佑。
   我不信佛,可我并不反对信佛。人活着,有所信仰,有所追求,是件好事,可我们总不能迷信吧?我就百思不解,汶川地震、江南水灾,他可以一分钱不捐,而四月十八上庙,他(她)竟能把大把的钞票扔进功德箱里……
   有人说:“信佛就能发财,念佛就能往生。”如果信佛仅仅就为了发财,仅仅就为了往生,我在这里郑重地奉劝你,还是不信吧,因为它不能发财也不能往生。

共 36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次逛庙没有白逛,逛出了感慨:“汶川地震、江南水灾,他可以一分钱不捐,而四月十八上庙,他(她)竟能把大把的钞票扔进功德箱里……”当“我”买了门票进了院,就半推半就地坐在老尼姑面前时,老尼姑故弄玄虚,层层加码的烧香让“我”迷惑不解,这还不算,又开始兜售“貔貅神”,而且用上了时代信息的元素。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跃发展,僧尼道客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结构乃至精神境界也在发生着质地变化,旧时的苦行僧如今变成了大财主。这种打着“佛”的旗号巧妙敛财的做法,难道是“普度众生”的“佛”的初衷吗?文章很有启迪,对走火入魔、盲目崇拜的人来说,是一支清醒剂!我学习,我推荐!【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