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烹小鲜(散文)

精品 【流年】烹小鲜(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8发表时间:2019-10-08 14:31:55

炖了一锅鸽子,一家人围坐餐桌,大家一边吃,一边啧啧赞叹:“好吃!真好吃!”
   女婿也不吝赞美之词,说:“爸,你炖这鸽子,要是端到小区门口去卖,肯定叫响!”
   人啊,都爱听好听话,别管年龄多大,听人家夸两句,总不免沾沾自喜。这不,我都六十六岁了,听了家里人的夸奖,照样心里蜜水流淌,脸上春风浩荡。
   其实,直到今天,充其量,我也就是能在家里耍耍勺子,掂对几个家常菜。要真是把我做的菜拿到小区门口去卖,肯定是兔子尾巴,蒙人一时,却蒙不长久。
   亏得上过几天学,认字儿,所以,过去,为了学做菜,我曾经买过几本学做家常菜的书,现在呢,有了互联网,更方便。炖鸽子之前,依照惯例,先在网上搜索一番,找出自己认为比较合乎家里人口味的方法,再加以改良,掌握好腌制方法和时间,调控好火候,选择好调味料,把握好加入各种调味料的数量、顺序、时间,也就炖出了一锅可口的鸽子肉。当然,也不是死搬教条,而是根据家情,略作调整。譬如说,网上的炖鸽子方法,都离不了辣椒。我们家里,能吃辣椒的,不占多数,而且,最近,家里有忌口的,这就不行。怎么办?出锅的时候,稍微加一点儿胡椒和花椒油,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儿麻辣味,点到为止。
   要说我厨房里的这点儿本事,还是有一点儿家学渊源的。
   说起来,我祖爷爷就是炸油条的。他的油条包鸡蛋,在民国时期,我们小县城里,还真是一绝,如果有人好这一口,还非得及早到或者排队不可。炸油条,虽然跟精湛厨艺不搭界,但是,要炸好了,和面、拽面、下锅、翻动、出锅,也是有讲究的,也要奔着人的舌尖嗜好,让人吃了这口还想着下一口。
   我爹,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开封当学徒,跟人学了一手绝活,做炸酱面。他炸酱炸得特别出味,浓香馥郁,家里人,呼啦啦,连吃几碗,都吃不够。我爹也真称得上家庭厨师,除了一般的家常菜,过年的时候,红烧肉、炸酥肉、炸带鱼、炸丸子等精致活儿,总是我爹出手,其他人,只能在旁边打下手。熬制猪肉皮冻,既需要厨艺,也需要耐心,很多厨师都熬不成,我爹干这个就在行。每到过年,我爹都要熬制一大锅。过年的菜品,最受家里人欢迎的,就是我爹熬制的猪肉皮冻。一直到七十多岁,他还乐此不疲。
   我三叔,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是小县城里最有名的国营食堂大厨师了,八十年代初,刚兴评职称,他就是我们县里第一个有厨师职称的人,他还曾经在当时的地区厨师培训班当过讲师。他的糖醋鱼、里脊汤、鼋鱼汤、生汆丸子,在我们县里,无人能比。而且,他也擅长炸鸡蛋油条,那时候,一个小城里,想吃这一口,就非得到他所在的食堂去不可。
   三叔已经仙逝两年多,现在,在我们小县城里,凡是这几样做得好的厨师,大部分都是他的徒弟,得过他的真传。前不久,我和家人还专门去一家小饭店喝里脊汤,想尝尝曾经异常熟悉而亲切的老味道。坐下不久,炒菜的大厨就认出了我,而且,还自报家门,说是我三叔的徒弟。做好了里脊汤,端上来,品一品,还真有老滋味。
   我上高中那会儿,有一段儿时间,星期天、假期里,曾经在我三叔所在的食堂里端盘子,洗涮碗盘。整天就在食堂的灶火旁忙活,我三叔和其他厨师们烹炒煎炸那一套,想不看也不行。
   我四叔、我二哥、我一个堂弟,都开过多年饭店,这几个饭店,我自然少不了多光顾一些。老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厨艺这事儿,也该是如此吧?我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着,即使鞋不湿,也少不了沾染点儿厨艺的荤腥不是?
   我有要下厨的念头,还真跟我当年的女朋友现在的槽糠之妻有关系。
   她是个苦命人,两三岁时,亲娘就改嫁了,一直到跟我结婚,都跟她爷爷奶奶过。跟爷爷奶奶过,日子虽苦,却是受尽了隔辈亲的溺爱。溺爱的副作用就是,我俩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对女红和厨事依然一窍不通。我呢,因爱障目,对她的不会女红和厨事,基本忽略不计。
   也不全是忽略不计,我把其中的一项,当做担子,暗暗挑在了自己的肩头,那就是厨事。不久,我就开始学做家常饭。很快,和面、团馒头、叠花卷、擀面条等面食活,简单的家常菜,一样一样,慢慢就学会了不少。
   有一次,我擀好面条,在自家院子旁边薅了些灰灰菜,炒了炒,放进面条里,加了酱油、香油一类的调料,也是满厨房飘香呢。我们的一个邻居姑姑来我家,一进厨房门,就叹道:“好香啊!”她又尝了一口面条汤,连说:“真香,真香!”然后,又说,“你一个大男人,还恁(方言,相当于这么)会做饭!”
   我就跟她说了大实话,“她不会做饭,我得学会啊!”
   那邻居姑姑是看着我们俩一天天长大的,当时,她就感慨,“她遇到了你这样的好男人,是她有福气!”
   那时候,大男子主义还很流行,男人做饭,在一般老百姓眼里还是另类,也会被一些传统意识过重的人斜眼瞧,视为贱皮。
   我倒不在乎,贱皮就贱皮吧。照我说,您那是偏见。您知道不,两千多年前,我们李家的老祖宗,姓李名耳字聃的那个人,也就是被一代代中国人都称为老子的那个人,就极富哲理地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您看看,咱们所有中国人的老子早就拿烹小鲜来比喻治大国,可见,在两千多年前的文化大咖眼里,能做得一手好菜,说不定,也就能治理好一个大国呢。
   您要说我不知道避嫌,拿自己的老祖宗为自己辩护,我再给您找一个中国两千年都被朝堂上下认可的一个大文化宗师,就是孔子。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您看看,孔老夫子都这么看中厨艺,您还有得话说吗?
   当然,这些话,都是我在肚子里自言自语,明里,最多,也就是假装若无其事。
   时光流转,到后来,会点儿厨事,就变成司空见惯寻常事了。
   我们一家人四世同堂的时候,我家里,我爹、我、我两个妹夫,都可以下得厨房。我爹年龄渐老,慢慢地,一到逢年过节,在家里招待客人,或者改善生活,下厨炒菜的,除了我,就是我大妹夫。说老实话,就厨艺而言,我只能算三脚猫功夫,我大妹夫,比我的厨艺强多了。所以,只要他在场,我就退居一边,做个二厨。妇女们,除了平时熬个粥、下个面条,关键时刻,就剩下给我们打下手的份儿。
   我们家里老亲戚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逢年过节,到我们家里走亲戚串门的,还都要在家里吃饭。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几乎每天都有客人来,最多的时候,连客人,带我们一大家子人,得坐五六桌。一桌子,连菜带汤,也得十几个盘碟。要应付这样的场合,虽然累,也有好处:锻炼人的厨艺。这世间,凡是操作的事儿,一般情况下,操作得多了,就熟练,就提高技艺。厨艺,更是如此。
   等我们一家四口独立过生活的时候,凡是需要炒菜,我两个女儿就会对她们妈妈说,“妈,你起来,让我爸爸做。”很明显,我比她们妈妈做得好吃。
   比起结婚之前,她妈也由一个不下厨房的窈窕淑女,变成了一个必须整天绕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厨艺嘛,跟着我娘她婆婆学,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跟大多数妇女一样,除了上班,整天围着锅台转,也使她对做饭炒菜缺乏兴趣,她厨艺的标准,基本上停留在能让人吃得下,吃得饱这个水平。我呢,上班期间,整天忙于工作,很少进厨房,但是,只要有机会进厨房,就尽量想办法做得滋味好一些,可口一些。所以,对做饭炒菜的火候掌控、调料选择和使用等,总是要多留一些心,多花费一些功夫。
   到退休以后,我更有了仔细琢磨的闲工夫,厨艺也在慢慢提高。
   有一次,我女婿弄来一些小鱼,孩子们吵着想吃糟鱼。这道菜,我从来没做过,这难不住人,拿出手机,在网上查啊。查了好几种方法,确定了自己认为好操作,又合乎家里人口味的一种。按人家说的程序和自己的感觉,一步步,严谨操作,等做完了,心里还没底。凉好了,可以吃了,盛出来,自己先尝尝,酥松,浓香,咸味里有淡淡的甜香,和曾经吃过的糟鱼相比,也不算差。让孩子们吃,竟然大受欢迎,都说,“比大饭店里做得还好吃呢!”每人都吃了一盘子,还没吃够。
   前两年,看了香港蔡澜关于享受美食的书,就更觉得厨艺这件事儿,不仅仅限于满足口舌之欲,也跟人的精神享受密不可分。人本是动物性和神性复合一起的高级动物,食物吃得有滋有味,首先就是一种生理享受,这种生理享受,又很容易就会上升到心理享受,如果再稍加提升,就可能提升到审美高度。
   别嫌我啰嗦,我还得说一点最基本的常识。稍微有点文字修养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字的“美”字,其本意就是羊大为美。羊肥大了,自然味道鲜美,味道鲜美了,吃起来自然就给人非常美好的滋味享受。一个美字,先有了这个物质生活的本意,才慢慢有了其它的引申义项,以及更加抽象的美学范畴。
   最近,在网络上看见好些谈会做饭炒菜的男人的鸡汤文,看标题,就能使我产生打了鸡血的效应。《会做饭炒菜的男人更浪漫》、《男人会做饭,暖胃也贴心》、《会做菜的男人有魅力》,《会做菜的男人最帅》……当然,看了这些题目就知道,这些论调,都是出自女性之口,最起码,是站在女人的角度看男人。这世界,按性别分,也就是男与女两种人,作为一个男人,忝列会做饭炒菜之类,而被女同胞褒扬点赞,也不应该算是坏事儿吧?所以,因为会做饭炒菜而产生的违和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转换为成就感。
   自己炒的菜,在一边赞扬声中,被家里人吃得一干二净,我心里的成就感,就会鲜花绽放,芳香四溢。
   炖鸽子之后的第二天中午,除了肉食,我又炒了四个青菜:一盘芹菜,一盘茼蒿,一盘土豆丝,一盘丝瓜。芹菜,入了锅,稍加翻炒,加点儿醋,稍微翻炒几番,加上酱油,即灭火,然后,加盐和少量鸡精,吃的时候,还脆生生,既保留住芹菜的原味,又添加了烹炒的醇美滋味。土豆丝,切成丝之后,为了不粘锅,预先用醋拌好,炒的时候,就不用加水,杜绝了水气。丝瓜,临出锅时,加上点蒜碎,稍加翻炒,味道就极鲜美。我女婿又评点,“这几个菜,真比饭店里大厨师炒得好呢!”我就又喜得心里暖浪翻滚,嘴绷不住。
   我女婿又接着说,“茼蒿,火候稍微过了点。如果刀工再细发一些,就完美无缺了。”
   我马上笑答:“茼蒿过了火候是我的事儿,刀工嘛,可是你妈的责任呢!”
   我这么一说,既暴露了我这人有个臭毛病——爱揽功于己,委过于老婆,也暴露了我家厨房里的一个秘密:我与老婆俩,是夫妻联手。
   择菜、洗菜、切菜,包括葱姜,都是她准备好。她准备齐活了,就喊一声:“过来吧,该你啦!”
   听了老婆的命令,我就乖乖走进厨房,打开火,开始炒做。
   其实,一般的熬粥、蒸米、下面条,还都是我老婆辛苦。不过,时间一长,我老婆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加了菜的咸汤面条,下好了,她就喊一声:“快过来吧,面条熟了,该你调味啦!”
   调味的事儿,都归了我啦。

共 42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以食为生,吃饭是天下头等大事。烹饪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饮食的文化。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离不开做饭,离不开做菜。那么,为了自己与家人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就得学习厨艺。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学会烹饪,是至关重要的。在祖先们看来,能做一手的好菜,就如同治理好一个大国。“美”字,是由羊和大组成的,所以,美,先有物质生活的本意,才慢慢有了其它的引申义项,才有更加抽象的美学范畴。作者喜欢做菜,一是,为了家人吃的舒心,体贴妻子;二是,还能使自己有种成就感。做好一桌子美味佳肴,看着家人很享用的样子,再听着他们的啧啧赞叹,那种愉悦会让作者心满意足,仿佛治理好了一个国家似的,成就感十足。文章以小见大,从小家的做菜联想到国家的社稷,又从一个“美”字,联想到美学的出处,知识性强,又引人深思。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009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0-08 14:36:35
  读罢文章,深感大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体贴妻子的好丈夫。
   欣赏美文,感谢作者的分享。问好,祝轻舟大哥佳作连连。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10-08 15:01:38
  谢谢,爱生活,爱家人,努力让家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也是人生的大乐趣啊!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10-09 16:33:0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10-09 17:06:20
  谢谢鼓励,在码字儿中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9-10-09 22:30:15
  大哥的这篇烹小鲜生动活泼,让我读出了鲜美的味道,唇齿生香呢。这里面有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爱,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有通透闲适的满足快乐,满满的幸福感。
   老祖宗的话,治大国如烹小鲜,越品越有味儿。
闲云落雪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10-10 06:09:56
  谢谢,吃得有滋有味,也是一种幸福呢。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9-10-10 09:51:55
  我赏析过这篇散文后,不由得连声叫好,拍案叫绝!我曾在江山文学网2018.01.30 发表了6013字的(随笔)我学会做饭啦!获得了精品,很多人都说不错,我也心里沾沾自喜。但真是天外有天,现在我看罢这篇同类的文章后,觉得自愧不如。这篇文章的语言情真意切、朴实自然,人物描写生动活泼、活龙活现,情节描写清晰细腻、如在眼前,我拜读学习,获益匪浅,心服口服,热烈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10-10 11:03:04
  谢谢,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5 楼        文友:风逝        2019-10-10 10:40:29
  读了轻舟老师的文,一直流着口水呢——被你文中的美味馋的。
   你家嫂子真幸福,与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朝夕相伴,琴瑟和弦,共烹幸福美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10-10 11:05:20
  谢谢,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厨事儿也是一大项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