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真实可靠 信手拈来(赏析)

编辑推荐 【晓荷】真实可靠 信手拈来(赏析) ——浅议余启瑜散文集《轻描淡写》的选材


作者:余懋勋 童生,5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71发表时间:2019-10-10 09:21:37
摘要:心中有爱,眼中有美,文中有情,这是散文集《轻描淡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收入的56篇散文,分为三个小辑,在选材上体现了三个不同的特点。


   心中有爱,眼中有美,文中有情,这是散文集《轻描淡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作者余启瑜是成都日报记者,主任编辑。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就读过她编发的一些文章,从而知道了她的大名。没想到几年前我又有幸认识了这位仰慕已久的余家大姐。以后,在我们每月一次的文学交流活动中,我就逐渐地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领略了她出众的口才和超强的表达能力。她每次发言都会倾注充沛的情感打动人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引起共鸣。在文友圈中,她是一位令人尊敬和佩服的散文作家。
   不久前,我们一起参加雅康(雅安康定)高速公路采风活动。她在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强烈感受。她说,她年轻时曾经在康定文工团工作,经常在川藏路上往返,每次都要翻越艰难险峻的二郎山,不仅耗时久,而且不安全,她多次目睹自己的同事和熟人途中遇难的情景。当鲜活的生命消逝在崇山峻岭中时,她都会心疼万分悲伤至极。现在雅康高速公路通车,穿越二郎山13.4公里隧道只需12分钟,不仅快而且安全。我们中国人太了不起了,我们的祖国太强大了!她发言时声情并茂热泪盈眶,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作家。
   余启瑜散文集的书名是《轻描淡写》,认真阅读过后才知道这些作品并不是轻描淡写,而是浓墨重彩,只不过是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书写平凡的生活片断,来表现人世间的深情厚谊。这些作品的感染力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这些散文作品的内容来看,作者很会选择题材。选材对于散文写作是很重要的。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大千世界的生活异彩纷呈,万花盛开,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动人的事迹。古今中外,有好多事情值得我们研究,有好多事物值得我们探讨、歌颂和赞扬。对于作者来说,他的兴趣、爱好、感受、熟悉程度和探讨愿望又不同,面对的对象也不同,这就有个选材的问题。
   关于散文的选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选材。所谓主动选材,就是散文作者为了写一篇散文,先给散文立好了意,也就是确定了散文的主题(中心情感),然后再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生活材料。另一种是自然选材。所谓自然选材,是指作者事先并没有一定要写的打算,而是在生活中碰到某人某事,见到某景某物,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比较深刻的感受,作者就将这种感受写成一篇散文。两种情况相比较,其效果还是自然选材好,比较容易写得真挚。而那种主动选材,多少有点为写而写之嫌,未必就一定写得感人。《轻描淡写》中的散文大多属于自然选材。作者或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别人的亲身经历,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者抒发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散文的妙处就在于能够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散文首先应该是感动了作者自己,然后才是去感动读者他人。这些散文的题材都是真实可靠的,而且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和事,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这本书收入的56篇散文,分为三个小辑,在选材上体现了三个不同的特点。
   第一小辑《轻轻描》中主要是写人的散文作品,描写的对象是自家的亲人,有父母、丈夫、女儿、六姨妈和外婆等家庭成员。散文《情系望儿台》从母亲节引入话题,叙述了作者小小年纪便远离家门去读书去工作的往事,追忆那份值得珍藏一生的父女情、母女情。“从此,山城重庆两路口火车站的月台,就记录着我与父母重逢的喜悦和分别的依恋。那种巴不得火车快点开走的傻乎乎的高兴劲儿,恐怕只有第一次离家时才有过。火车一出站,又开始算计着,巴望下一次探亲假的到来。”为了充分展示那无法割舍的亲情,作者最后还引用父亲的话说,“我们家的阳台,其实就是你妈的‘望儿台’,只要接到你们姊妹谁要回家的消息,她就随时随时站在阳台上张望。”实际上,难道父亲就不盼望女儿回来?文中一呼一应,把一个普通家庭亲人间的情感联系生动地再现出来,温暖了读者的心。在《爸爸的吻》一文中,作者讲述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作者的父母是一对儒雅才子与大家闺秀的组合,他们从民国走来,进入新社会,生活上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作者的“小妹长大了,进了外国语学院,从本科到博士,再到日耳曼学者,接受了许多西方的礼仪。”“但凡出门,必须要有仪式感——和爸妈亲吻告别,不得遗漏。”“我们家的这一道最温馨、最幸福的风景,一直延续到小妹离开家,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以后又定居德国为止。”作者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记忆,以亲人间的吻这一细小的动作为话题,描述了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受。小妹对爸妈的亲吻,爸妈给小妹的亲吻,以及爸妈对他们的孙儿和外孙女的亲吻,尤其是爸爸对妈妈的最后一个热吻,展现了家人之间十分珍贵的感情。《外婆的月饼》记录了那个困难年代的中秋,外婆凭70岁高龄才有资格买到的两个月饼,没有尝一口就背着全家人装作去提水,早早在路边等着,将它给了作者的往事,表现了难抑的亲情。这一辑散文中的写作对象都是作者家庭中的亲人,是作者最熟悉的题材,作品中的人物跟作者关系最亲密,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作者最了解,最容易写得真实写得准确写得感人。
   第二辑《淡淡写》中的作品也是以写人的散文为主,其写作对象是作者不仅认识而且熟悉的文朋好友。在这些人物中,有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也有普通的工人作家,甚至还有守自行车的老太婆。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散文《相见不如怀念》中,作者讲述了她在主持成都晚报《晚晴》专刊的时候,与普通作者老心结下文缘的过往。作者创作这篇散文的目的是为了怀念这一位恪守清贫的散文人老心。我们通过阅读这篇散文则是认识了一位少有的,在充满“市场价值”诱惑的社会环境里坚守着文学天性的良知、坚守着一个文学家必须坚守的清高和气质的业余作家。“一个终生被贫穷和疾病折磨,却又如痴如梦般迷恋着文学,并近似疯狂地把全部身心和热情都投入到无休止的写作中的普通业余作家形象”,不仅深深地印在作者心中,也印在了读者心中。
   《文学——把感情化为文字》《有一种记忆叫刻骨铭心》《拉了钩的好朋友——李致》这三篇散文的写作对象都是李致。李致是当代文豪巴金的侄儿,也是一名文坛老将。作者在与李致交往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尤其是李致先生关于文学创作的谈话,作者领悟了先生对文学的精辟概括——把感情化为文字。搞创作要留心观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自己最受感动、最不能忘的东西,这是最根本的一条。文学作品要打动别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化为文字,才会写出好作品。李致先生这一席谈不仅给作者指明了文学创作的途径和方法,也使爱好文学的读者深受启发,充分体现了这篇散文的价值。
   第三辑《匆匆行》中的散文是作者走出家门去旅游去采风时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表现的是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文学创作的情怀。这些散文题材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能使读者开卷有益。
   散文《初识窦团山》撇开众所周知的旅游胜地九寨、黄龙和峨眉山不表,单说与诗仙李白故里有关的窦团山。她为读者介绍了她见到的窦团山奇峰“母驼峰”,介绍了窦团山的标志性景观“团峰飞桥”,并且用比较的方法,推荐了更能体现厚重历史和道教文化的“飞天藏”。《祈祷黄果树》一文写到道:“春天的黄果树瀑布,虽然不如汛期那样汹涌澎拜、气势磅礴,却将那瀑水一条条挂在岩壁上,远远望去,似白练,又像飞纱,平添了几多灵秀。”这样,把号称世界第三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美景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人如临其境,为祖国的大美江山而自豪。
   《又到泰安》描述了青城山泰安镇冬日里特别的风景,反映了小镇十年来的变化。散文《见识香港》,讲述了作者在距离香港回归不足百日之内去香港旅游的见闻,给读者留下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一个仅靠进口、转口贸易为主要经济动力的弹丸之地,在高速工作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为自己建造一座最现代化、最轻松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祖国地大物博,江山壮美。作者带着自然山水情怀,在大江南北行走,领略大好河山美景,探寻历史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新疆吐鲁番、古丝绸之路上闻名遐迩的历史重镇——交河故城遗址、云南丽江的云杉坪、西双版纳那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作者一生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她行走在文学采风的路上,把自己的情感化为文字,留给读者去思索去鉴赏。
   总而言之,《轻描淡写》中散文题材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本来,在所有文学样式的题材选择上,散文是最不受约束的。散文作者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然而,余启瑜却只选择跟自己个人生活境遇、心情思绪和涉猎山水有关的题材,这样的作品不仅内容真实可靠,而且有个性不会跟他人雷同。这样的作品很独特,人物独特,事情独特,感受独特,表达独特,散文美的形式也独特。作品反映的人和事都是现实生活中感人的真人真事,具有可信性和感染力,能够培养人的精神,安放人的心灵,体现散文的价值。应该说,这也是作者写作散文所追求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共 36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作者对成都日报记者主任编辑余启瑜的散文集《轻描淡写》给予了简短精辟的点评:心中有爱,眼中有美,文中有情。由此也让我们对这位作者产生了好奇。随着作者简短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这位散文作家的一些人生经历。接下来,回归正题,作者围绕余启瑜老师这部散文集进行了总体点评和分类赏析,作者强调的重点是这部散文集的选材很讲究很特别“人物独特,事情独特,感受独特,表达独特,散文美的形式也独特”。作者不仅仅抓住了这部散文的核心特色,在解析的过程中对于写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好的指导和示范意义。精彩的赏析,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10-10 09:23:48
  读余老师的赏析作品不仅仅领略到了作品的艺术美感,更能从中借鉴到如何去创作。余老师辛苦了,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余懋勋        2019-10-10 11:02:14
  感谢华君老师精心编按!辛苦了,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