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国故事】我的外婆(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中国故事】我的外婆(征文·散文)


作者:嘉禾 秀才,135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30发表时间:2019-10-10 14:58:02

我的外婆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她出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1924年,家在天津。她的爸爸我的太公公是铁路上的扳道工,整年走南闯北的,比起一般人要见多识广。当我外婆长到13岁的时候,她看到街坊邻居的女孩子,被父母包办婚姻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男人时,心里就觉得特不舒服,非常想不通。虽然我太公公还算开明,暂时没有把我外婆许配给人家。但按照家乡的风俗,她总有一天也要步其他姑娘的后尘,嫁给一个陌生男人的。外婆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害怕,有时甚至彻夜难眠。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13岁的她,就像一夜间突然长大了似的。
   当我太公公再一次休假回家的时候,她向父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要父亲给她一点路费,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太婆婆当然是拼命地反对的,觉得这么小的一个姑娘家,出去太危险了。可我太公公毕竟是跑铁路的,他的见识还是与一般人不同。他真的就给了我13岁的外婆一点路费和生活费,并且告诉她说,“我南京有个亲戚,在那里教书,你先到他家住一个阶段,帮他带带孩子,做做家务,然后有时间去外面看看,学习一些东西,有困难熬不下去就回家。”等我太公公再一次上班,到了南京,和那位亲戚打好招呼后,就带着我外婆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行李后,去了南京的亲戚家了。这一去,从此改变了我外婆的一生。
   我外婆去的这一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呢?男女主人公都在中学教书,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儿子,当时女主人没办法只有暂时停职在家带孩子。我外婆去了之后,孩子家务就由我外婆管了,女主人就去上班了。由于我外婆本来就能干,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很得这家人的喜欢。白天外婆要做家务带孩子,也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一个月下来,外婆把这家打理的有条不紊的,这家的男女主人就更加喜欢我外婆了。他们觉得我外婆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只是做家务实在可惜了。于是他们就决定晚上他们两个一个带孩子,一个教我外婆读书识字。几个月下来我外婆已经认识很多字了,汉字也写得像模像样的了。他们家有很多书,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些古典诗词歌赋外,还有当时像《新青年》之类许多进步的期刊。我外婆一下就被那些书刊上的新思想吸引了。过去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在这些新诗刊里找到了答案。再加上经常听到这对夫妇对国家时局的讨论和担忧,一年时间,我外婆就又成熟了许多。
   有一次,老师家半夜来了一个年轻人,看上去也不到20岁,他们神神秘秘地谈论什么去革命圣地延安。第二天早晨老师就送这个年轻人走了。我外婆心里非常向往,但当时还不敢说。又过了几个月,有天晚上,全家坐在那里闲聊,我外婆忽然问道“老师,我能去延安吗?”全家都被她吓坏了。老师家平时聊天都不避讳她,以为她还是个懵懂的孩子,今天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让他们确实吃了一惊。那是1937年底的事了,那一年我外婆刚满14岁。在老师一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与当时接内地进步青年的我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我外婆带着极少的一点盘缠,和当时的一批进步青年踏上去延安的路了。
   第一天晚上他们集中在一个秘密的旅馆休息,准备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延安,可就在他们准备要去乘车买票的时候,我外婆一掏口袋,去延安的路费不见了,我外婆一想,昨晚和她睡一起的一个比她大三四岁的学生摸样的女孩子,今早一早就不见了,我外婆怀疑是她拿了自己的路费,先走了。只是怀疑,人不在了,也没办法去考证什么。没办法,那时大家都没有钱,要去延安的青年很多,都是自己筹集路费的。没有路费的,只能留下。
   我外婆只有又回到了老师家,过了一年后,我外婆把老师给的工钱全攒下了,当她满15岁时,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后方许多要求进步的青年一起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还见到了偷她钱的女青年。是那位青年主动和我外婆坦白的,说她当时实在太想去延安了,晚上睡不着,本来以为党组织会给路费的,谁知道要自己拿钱,她没有钱,刚好看到了我外婆的钱,就一是糊涂偷了。到了延安后,她一直心理不得安宁,为此还多次向组织汇报过。他对我外婆说:“今天看到你来了,能当面向你认错,我觉得心里好受多了。”这个女青年,解放后做过上海市妇联主席,是个老红军,后来她成了我外婆最好的朋友。我外婆因为晚去了一年参加革命,我外婆现在是老八路,而不是老红军了。因为划分红军和八路军的标准是以37年作为划分的界限的。本来我外婆如果是37年去延安,她就是老红军了,后来钱被拿走后,耽误了一年,她38年才去的延安,所以她就只是老八路了。而上海市的妇联主席因为是37年拿了我外婆的钱去延安的,比我外婆早一年参加了革命,她就是老红军了。对于这些,我外婆一点也不计较,特别能理解那位的行为。那个时代的青年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从这就可见一斑了。
   外婆到了延安后,做过八路军女兵连的连长,带领女战士们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国民党打仗,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没有想过个人的安危,也没有想过个人的利害冲突。当时她真的是一心为民族,一心为人民,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平等富强的新中国。她的心声是当时所有共产党员的心声。
   外婆说让她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战斗是她带全连女兵潜伏在一个低洼的水田里,本来上级判断敌人一会就会来了,她们只要带头打第一枪,把敌人引进我们的伏击圈,她们女兵就可以撤了。可是那次等了好久敌人都没有来,而那时已经是深秋了,田里有水非常凉,而我外婆刚好来了例假,本来肚子就疼,加上冰冷刺骨的水浸泡着,肚子疼得要死要活的,可是还不能动,怕暴露目标影响整个战局。那一次在水里整整浸泡了2个多小时,我外婆说,那真的叫煎熬。要不是有信念在支撑自己,真的连死的心都有了。可是她咬紧了牙关,硬是给坚持下来了。其实像这样的事在长达多年的战争中,经常会遇到,我外婆一点也没有退缩,都坚持下来了。
   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痛苦,是精神的折磨,是战友亲人的牺牲,那才是像我外婆这样的女兵最揪心的。昨天大家还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一场战争就有很多人再也见不到了,那种心情真得很难以承受。最可怕是夫妻俩,头天晚还在一起卿卿我我,到晚上就传来丈夫或妻子牺牲的消息,那是多么的肝肠寸断呀。我外婆的第一任丈夫,是他们在共同的革命工作和学习中建立起来爱情的爱人,是真正的自由恋爱结婚的。我外婆的丈夫是广州人,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精神,是我党比较早的老党员老革命。他们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相识相爱了,然后经组织同意批准结婚的。可以说是真正的革命伴侣。可是在一次和日本鬼子的遭遇战中,我外婆的丈夫是当时的一个旅长,带领他的部下和鬼子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而我外婆的丈夫就在那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而我外婆当时才22岁,有一个1岁的男孩,寄居在他爷爷奶奶家。当听到她丈夫牺牲的消息后,一下就昏过去了。过了好多天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悲伤归悲伤,革命者都很坚强的,我外婆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情绪基本平复下来了。这时,组织上又给她安排了另一段感情,那就是我外公。
   我外公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从小读书识字,本来是个文弱书生,可是后来为什么去参加革命呢?也是因为封建的包办婚姻,他没办法,就逃出去参加了革命。因为他有文化,就在新四军做了排长,然后一直做到团长,也没有谈过恋爱。这时组织上就把我外婆安排给了我外公,那时我外公已经28岁了,我外婆才23岁,组织觉得他们年龄相仿,又都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所以就撮合了他们在一起。不过组织上叫我外婆隐瞒了自己的前一段婚史。那时部队的大龄青年都是组织撮合的,我外公外婆在一起相处了一个阶段后,彼此觉得还不错,于是他们就结婚了。
   婚后,我外公就调到了新四军江南兵工厂做党支部书记,我外婆也随我外公一起来到了江南。我外公主外,外婆主内。我外公是安徽人,有点大男子主义,我外婆脾气很好,可能也因为有点亏欠我外公的感觉(隐瞒了前一段婚事)。所以一切都听我外公的。那时全国也快解放了。其间1945年重庆谈判时,我外婆作为陪同,还陪王光美去了重庆,后来她就基本没有参加过什么重大的事情。基本就在家相夫教子,做个贤内助了。我外婆我外公一起生了一男五女六个孩子,除了我妈是解放前出生的,其他舅舅阿姨都是解放后生的。那时全国刚解放,国家提倡做个光荣的母亲,鼓励女人要多生孩子,我外婆就响应党的号召,生了很多孩子,以至于我和我最小的舅舅只差5岁。
   解放后,我外公外婆相应党的号召,部队干部都要求转业到地方,加强党对文化教育的管理,我外公外婆于是就转业到了高校做领导。我外公在南京药学院做党委书记,我外婆就在江苏农学院做组织部长。我们全家因此就在南京安了家。当时因为刚解放,国家对这些老革命实行的是供给制的,我们家孩子多,就给我们家分配了两个保姆。我外婆白天要忙工作,晚上就要统筹安排一家老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加上我外公的哥哥嫂子死的早,还留下两个半大的侄子也跟我外公一家一起生活。这个家很大很复杂的。加上我外公是个大男子主义,家里什么事既不做也不管。就连我外婆生孩子时他也不管的。因为他怕孩子哭闹睡不着觉,就和我外婆分房睡。我们家这么多孩子,他从没有给任何一个孩子换过一块尿布,喂过一次牛奶。甚至要他抱一次孩子也是很难的。但由于我外婆的勤劳善良和能干,我们家虽然有这么多孩子,这么大的一个家,日子过得依然不错,孩子们生活学习都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的,家里生活非常和谐。
   可是有一天,我外婆突然向我外公不知说了一件什么事,让家里一下子充满了火药味。孩子们都被吓坏了。因为我外公外婆一直非常和睦的,遇事总是有商有量的,尤其在孩子们面前从来没有争执过。这次可不是这样,他们公开吵了起来,虽然关了房门,但孩子还是能听到父母的大声叫喊,甚至听到我外婆的哭泣声(因为她非常坚强,从没有在孩子面前哭泣过),孩子们都被吓坏了。最后孩子听到外婆对外公说:“我要去找组织解决这个问题。”这件事僵持了大约有半个多月后,家里的气氛才慢慢缓和下来。
   不久,外婆说去广州出差,三天后带回来了一个半大小子。然后外婆把全家孩子召集起来,严肃地告诉大家说:“这是你们的哥哥,是妈妈在战争年代生下的,原先一直寄养在别人家里。现在我把他接回家了,你们一定要尊重他,关心他,他和你们一样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孩子们虽然觉得突然,但我舅舅阿姨们都很善良,既然堂兄弟都能接受,更何况是妈妈生的亲兄弟呢?不久我的这个大舅也很快融入到这个家里了。开始我外公还有点觉得尴尬别扭,但这个孩子非常乖巧懂事,一口一声爸爸地叫着,我外公也是个善良的人,慢慢也接受了这个孩子,渐渐地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看待了,我们家这才算真正的风平浪静了。后来我外公对老家的亲戚谈到过这件事。他说我外婆刚开始对他说自己结过婚有一个儿子,寄居在广东亲戚家,现在要把他接回来时,他真的要崩溃了。觉得自己被骗了,和她大吵了一场。可后来冷静地想了想,她也没办法,他们的婚姻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是组织安排的。组织上不让她说,她也没办法。现在她的儿子,也是我外公战友的遗孤,能不接受吗?虽然隐瞒了我外公这么多年,有点不开心,但设身处地替她想想,她也不容易,所以我外公最终释然了。我们家最大的一场家庭风波就这样平息了下来。
   后来供给制结束之后,我外婆外公凭着俩人的工资要养活自家的七个孩子和我外公的两个侄子,还要继续雇一个保姆做家务,确实不太容易。我外婆真恨不得一个子掰成两半花。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和保姆算帐,保姆买一份小葱都要记账,每天保姆的记账本上都写的密密麻麻的。到月底我们家总有几天是要靠吃一些粗粮过日子的。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外婆很会过日子,那时,我的舅舅阿姨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全家只有很少的牛奶供应,这除了给最小的孩子和我外公喝外,其他孩子都没有的。我外婆为了孩子的身体,就去买一大锅豆浆回家,放到锅里煮沸加点酱油葱花什么的,就变成了像香喷喷的豆腐脑了。我妈妈他们小时候就是靠吃这个长大的,我舅舅阿姨们也因此长得健康强壮。当时我外公老家还有许多亲戚需要接济。我外婆也没有怨言,只要能省下来的粮食衣服都会寄回老家的。特别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外婆救活了很多老家的人,他们的子孙,至今还记得我外婆外公的功德。
   解放后,我外婆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把全部的精力几乎全放在家里了。她本身和我外公生了六个孩子,加上我外婆自己的一个孩子,还有我外公的两个侄子,全家共有九个孩子,一个保姆,加上我外公外婆全家共12口人,可谓是一个很大的家。没有一个人统筹安排,那肯定会成为一团乱麻的。我家外公除了做外面的工作,是单位的头,家里事他一概不管。他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离不开我外婆。听我妈妈说,有一次,我外婆出差了,恰好保姆家又有急事回家了,那时又没有外卖,我外婆就打电话给我外公给孩子炖个鸡蛋。我外婆以为我外公会,就没有具体教他怎么做。结果等我外婆回来后,我小姨悄悄告诉我外婆:“爸爸炖得蛋太难吃了,咬不动。”我外婆问我外公怎么做的炖蛋?我外公说他就把蛋打碎放在盆里,放点盐和油就放水里蒸,结果怎么和你平时的炖蛋不一样呢?我外婆一听,哭笑不得。这么大的一个人,竟然连炖蛋都不会。生活能力差到何等程度就可以略见一斑了。我们家的家务,除了一个保姆常年住在家帮忙料理外,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我外婆的。大到孩子们的读书就业谈恋爱结婚生子,小到每天家里的吃喝拉撒油盐酱醋,都要我外婆一手操办,外公一年不在家日子照样过得顺顺当当,外婆一天不在家就要天下大乱。严格地说,外婆就是我们全家的顶梁柱主心骨。全家9个孩子,哪一个发生了一点什么事,都愿意和外婆谈,外婆从不打骂他们,对他们都一视同仁,该批评就批评,该教育就教育,该表扬就表扬。孩子们对她心悦诚服。她一天不在家,孩子们就会到处找她。她一回家孩子们就会围绕在她身边汇报学校里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她即使再累也会听孩子说话。有时一边做事一边和孩子们聊天,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渗透在日常的闲聊中。她以她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的舅舅阿姨们。

共 72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的外婆》是一部女人的史诗。她少时独立,不走寻常路,踏上革命征途,血雨腥风,又红又专。战争年代遭罹苦难,经历过丈夫的牺牲,依然矢志不移,坚持走革命道路。离开革命队伍,回归地方把革命热情投诸工作和家庭中。打理家庭生活和家庭氛围,有条和顺。外婆深谙生活智慧和生活艺术,于耳濡目染间教化影响儿孙们。作者以详尽的叙述和真挚的感情叙写外婆的一生。她的一生是那一代大多数革命人的真实写照,读来令人感喟又深受教益。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编辑:伊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9-10-10 14:59:51
  我的外婆,一篇极好中国故事。一个近百老人的一生,一个女人的史诗。读来很受触动。
万人如海一身藏。
2 楼        文友:伊蘭        2019-10-10 15:00:45
  姐姐这篇,再充实细节,分成几个阶段,可以给外婆写一本书呢。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2 楼        文友:嘉禾        2019-10-10 16:51:48
  我曾经有过这个计划,等我外婆百年之后,我会考虑给外婆写个自传。现在只希望她老人家多活些日子,多看看她打下的江山,多陪陪她的子孙们。她的故事真的很多,足够一部传记的。谢谢妹妹!
3 楼        文友:嘉禾        2019-10-10 16:48:02
  谢谢编者的阅读和编按,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