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百里贤关今犹在(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百里贤关今犹在(散文)


作者:石维 布衣,10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3发表时间:2019-10-11 20:50:47

一湖碧水将百里贤关隐逸于历史的深处。
   同为武夷山脉的余脉,瑞金的大柏地因伟人毛泽东的“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而豪情依然。青原辖区内的百里贤关却因螺滩水电大坝的问世而蒙上面纱,让我无从登临,望湖兴叹。
   叹为观止,止于文字。发源于兴国天心坪的赣江支流泷江,在流经吉水水南后,由泷口入今之螺滩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中写道:“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文中所云峡中“八景”,为本地状元彭教所作:云虚鸟道,月印龙潭,古台垂钓,野渡横梭,危滩喷雪,瑞石棲霞,桥头飞练,水口横屏。其中《瑞石棲霞》有诗:元气所薰蒸,精华纵发越。水面落霞飞,光映江边月。《水口横屏》有诗:文昌此襟喉,屹然一藩屏。渔郎来问津,疑是桃源境。
   游圣之笔,简练精准,既将泷江三关之自然景观动态呈现,又化史为景,赋予险奇泷江以人文色彩。真的,我虽难于潜入湖中、潜琢文字,探究这峡中八景的真面目,却由衷惊服于风水宗师杨救贫的那句预言“百里有贤人出也”。
   这世间真有通晓天机预知未来的神人乎?时光久远,无论西周开国元勋姜太公、战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还是汉朝首席功臣张良、三国第一谋臣诸葛亮,我皆奉若神明,只信其智慧。及至以《推背图》传世的隋末唐初之袁天罡、李淳风,尚存猜疑。今又读得唐末高人关于本地人文之预测,不得不好奇有加了。
   杨救贫何许人也?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名益,又名筠松,字叔茂,号救贫,著名堪舆学家。其出身清贫,为官清廉。公元875年因黄巢起义,携皇宫风水秘籍逃离长安,居留江西赣南一带收徒传术。因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甚有口碑,世人称之“救贫先生”。其堪舆力主因地制宜,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位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形峦派”风水地理祖师。
   一个人青史留名,除其术,更在其德。杨救贫仅凭其菩萨心肠,便可立身于世了。其居留兴国三寮等地二十多年,心系山川风水,足迹自然涉及毗邻的泷江流域。其“百里有贤人出也”之预测,是留予这方山川水土的金玉良言。
   大凡能在朝廷立足的总是有些本事的。事实如此,唐过后才有宋、明。以宋、明为代表的庐陵人文星空,构架起了庐陵文化的皇皇大殿。我们不妨以泷江的百里贤关为圆点,辐射方圆百里,你会惊奇地发现,享誉庐陵的“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隔河两宰相”尽在其中。他们当中,除了庐陵文章节义的代表——泷江两岸永丰沙溪的欧阳修、青原富田的文天祥,泷江上游吉水水南的王艮、刘俨、彭教,还有泷江、恩江、赣水流域的胡铨、周必大、解缙、胡广、曾棨、曾鹤龄、曾彦、罗伦、邹元标等非凡人物。
   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大戴礼记》)史册已将庐陵诸贤记载。
   百里贤关,群贤辈出。杨公真神人也。其神,自然离不开其驾驭风水地理的本领和倾注于山水的良知。而所谓风水,自然还包含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千百年来所养成的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还包含一代代庐陵才俊走出山川通江达海建立功名的向往追求。在百里贤关北岸山腰,至今还留有明时文昌书院遗址。当年,附近泷头村的彭教和永丰罗伦曾在此就读,后来表兄弟俩双双大魁天下。
   庐陵文化专家在论及庐陵地域宋明时期贤达辈出时,很少提及杨公的预测。其实预测也仅是预测。权且不去论证这泷江的水形山势、杨公预测的精准与否。但不容否定,直到今天,山水自然等生态环境因素一直关乎人们的生存生活。至少,那个时代来自于朝廷的堪舆大师,口出此言,总有几分道理,无形便在这方圆百里的百姓心里留下一种暗示,给他们带来一种期待,一种激励,由此不懈奋斗。如此,“贤关”又成了庐陵民间关乎方圆百里不息文脉的一道闸门。
   唐以后,在螺滩一带,百姓又称百里贤关为杨公坪,是为纪念。同时,还留下了铜鼓水、冷饭石、飞凤山等地名。南宋后期,依据龙王曾经在此盘踞过的传说,当地乡绅在南岸悬崖巨石上建起龙王庙,一切尽在祈福和庇佑。庙旁立有瑞贤亭,今亭存刻有明代吉水邹元标《怀古》诗:“秀色东南此一天,嵯峨怪石虬相连。地偏倍觉风尘远,谷静迟看日月悬。昨晚严霜留虎迹,今朝滩底涌龙涎。振衣亭畔还谁语,百载风流忆昔贤。”
   感恩徐霞客留下了这名副其实的百里贤关。华夏无处不关山。从接天连海的山海关,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道家的发源地函谷关、“残阳如血”的娄山关、大胜敌寇的平型关,雄关漫道,越过多少英雄豪杰。千百年来风雨血火,这座座山关,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坚挺脊梁和文化坐标。而不论出关、入关,闯关、夺关,我们先须谨记应是少年毛泽东的那句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在物质世界,百里贤关成了庐陵百姓心中的珍藏版,螺滩湖是其陈展的神秘宫殿。珍爱山水自然,山水回报美丽画卷。在精神世界,百里贤关即是庐陵后学报国济世之乡关。自唐以来,庐陵大地,先贤引领,后辈承继。江南望郡,耕读传家,弦诵相续。
   仁者乐山,山接星辰。智者乐水,水向江海。文化复兴,其路漫漫。今之螺滩湖,烟波浩淼,蓄势待发。千年过去,这涵养于碧波之下的百里贤关,依然涵养于庐陵百姓的心田。

共 23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原山为江西名山,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是集佛教文化、名人文化和秀丽风景于一身的名胜,被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誉为“山川第一江西景”。虽然青原景区的百里贤关因修建水库而隐没在历史的深处,但杨救贫预测的“百里有贤人出也”却早已应验。百里贤关,群贤辈出,“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隔河两宰相”也已成为历史的佳话。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庐陵,在宋明历史上,可谓是熠熠生辉。而今,千百年来所养成的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正发扬光大,一代代庐陵才俊追寻着先贤的脚步,步出贤关,名扬天下。地理上的百里贤关虽然看不到了,但其精神之光永存。一篇文化随笔,梳理了百里贤关的文化脉络,对于弘扬文化传统具有重大意义。推荐赏读!【编辑:燕剪春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9-10-11 20:51:28
  感谢老乡的分享!遥祝秋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石维        2019-10-21 17:24:53
  致谢!敬颂编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