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学工学农的日子(散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学工学农的日子(散文·家园)


作者:黄爱民 布衣,12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29发表时间:2019-10-14 10:12:38

【八一】学工学农的日子(散文·家园) 学工学农是我们那个年代人的特殊经历,从初中开始就陆续安排学生每个学期定期脱学去工厂和工人一样上班,到农村和农民一起摘棉花、捡麦穗、割麦子、插秧,什么都干过,每次外出劳动时间长则两个多月,短则半个月。
   第一次学工是去一家棉纺织厂,这家叫上海第二十四棉纺织厂的工厂地处浦东南汇县周浦镇北端,沿老沪南公路边,厂区面积很大,南北向绵延好几百米长,那一座座前后连接的纺织厂标准的单面直立,一面向下倾斜的厂房,远远看上去蛮有特色,在那个兵营式的单一建筑年代里,倒也别具一格。
   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步行来到工厂,一进厂门,立刻被那些巨大的轰鸣声所吸引,抬头一看,声音就是从那些一排排倾斜的屋面窗户上传出的,这下我懂了。原来纺织厂设计成这样,就是为了便于通风,保持车间空气流通,避免车间棉纱飞舞造成的空气混沌。
   我们被集中到会议室,由几名解放前受苦受难的老纺织工人给我们上忆苦思甜课,随后我们就被分配到各个车间,由车间主任领回去交给各班组长,简单交代后立即上岗工作。我被分到的纺纱车间,跟随几名老纺织女工沿着一排排高大的织布机一圈圈绕着给这些机器装填纱锭,目的是保证那些织布机不断纱。
   开始我觉得这些活是女人干的,可不是咋的,哪有纺织男工,在纺织厂,那些男的,基本上都是干的机修工、运输工、装卸工之类的重体力活,像这种装纱锭的活都是女工干的,但是也没有办法,那年我才刚十二三岁,本来体力就不够,也只能干这活,别的就免了。
   别小看这装纱锭,也真是个体力活,那一排纺织机长足有五十多米,一排接着一排,前后间距不过两三米,我和师傅要负责大约五六排机器的装纱锭。我们每人拖着一个装纱锭的车,就和如今超市的购物车差不多,里面装的满满的纱锭,沿着一排排轰轰烈烈的纺织机快速地将纱锭装到类似我们海军舰艇上高射机枪的弹夹一样的匣子里,线头与上面正在运转的机器线接上,每个匣子里大约可以装十几个纱锭,这样等这个纱锭线织完后,那一个新的纱锭又接着继续纺织,而那些织完的空纱锭就会自然落到地上的一个塑料筐里,等满了会有运输工用平板车拖走,再给我们输送织布需要的线纱锭。如此循环往复,既单调,又累人,一个小时下来,累的是腰酸腿疼,耳朵也嗡嗡直响,走出车间,外面什么也听不见,难怪纺织工人都是大嗓门,和这职业有关。
   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吃饭,当我们无精打采地跟在师傅后面去食堂吃饭时,正好和其他同学相遇,我们不禁都哑然失笑。瞧瞧,一个个满头满身都是那些该死的白棉花絮,看上去就像杨白老差不多,更可笑的是,连鼻子里、耳朵里也都是棉花絮,相互间说话,只见对方嘴张着,可就是听不到说什么,只能贴着耳朵大声嚷嚷,哦,还得把耳朵里的棉花絮先淘一淘再听,否则那玩意会顺着耳朵往里钻,那就麻烦了。
   轮到上中班了,要从下午三点半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下班,到食堂吃好夜宵后,同学们结伴回家,先送女同学回家,再自己回家,到家都要一两点了,啥也不洗了,连袜子也不脱了,倒头就睡。
   记得每次夜班结束,那些女同学为了能够跟我们一起回家,往往都是匆匆吃完后,在食堂门口等我们男同学,见我们出来,就悄悄跟在我们后面,我们走,她们也走,我们停,她们也停,我们男孩要负责把女孩一个个都送到家,再沿路一个个送男同学,最后就剩下我和另一个男同学了,到了我们部队家属大院门口了,出示证件给哨兵看后刚要去,忽然想起那名同学是否会害怕,就跑到马路对面的弄堂口向里张望,只听里面传来同学壮胆的嘚嘚瑟瑟的歌声,我哈哈大笑着走回大院门。站岗的哨兵也比我大不了几岁,顶多也就十八九岁,经常见面有些眼熟,他奇怪地问我:“你跑过去看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我没有回答哨兵的发问,笑着摆手告别回去睡觉了。
   人生第一次两个月的学工很快结束了,我的那位师傅识字不多,她给我的评语是由她口述,请一名年轻的女职工帮助写的,评价很不错,尤其是当知道我是部队子女,父亲就是这里师部的首长时,连连称赞我没有干部子弟的架子,眼神里露出了难舍的神情,我也从两个月的工作接触中,真切感受到纺织工人的辛苦和巨大付出,我向这位有些驼背的老妈妈深深鞠了一躬,含着热泪离开了工厂。
   第二年轮到我们去农村学农了,相比工厂,学农要自由许多,大自然的空气也很干净,我们在田野里拾麦穗,在大片棉花地里采摘棉花。当生产队得知过两天要下雨,希望我们抽调一部分男同学支援割稻和运送割下的稻谷时,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我们在农民伯伯手把手教导下,手持弯弯的镰刀,弯腰割着地里麦穗坠满枝头的稻穗,心里充满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的喜悦,忘却了劳累。
   第二天,正当我们在搬运割好的稻穗时,天空果然突降大雨,我们立即和在场的农民伯伯、阿姨一起抢运稻穗进仓库,那一刻我们仿佛都长大了,真正懂得了粮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学工学农是一段人生宝贵的经历,在我们十几岁的懵懂年代,能够集中到工厂、到农村和工人、农民一起真正工作,体验工作的辛苦,对正在成长的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正因为有了学工学农的经历,我们回到学校后都成熟了许多,不再打打闹闹,安静了许多,吃饭也不再随意乱倒饭,这种与工农兵打成一片的做法虽然有些极左,但却很有效,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感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也是如今这些孩子所无法比拟的。
  

共 21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学工学农大概是七十年代的事情,那时的大方向就是把知识青年、学生送到农村和工厂“学习进修”,主要是学习工人、农民阶级身上的阶级先进性,比如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当时有不少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抽出一部分时间学习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在农村中学习的是农业技术。作者也是在大形势下参与了一段艰苦的生活体验。当时作者只有十二三岁,所以参与的是工厂里较轻的活计,装纱锭,文章中的描写细致到位,将这项看似轻生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工序给很好的描述了出来。劳动后同学们的友谊,也被充分的体现了出来。第二年去农村体验生活的课程是捡麦穗,这些学工学农的宝贵经历,虽然过去了, 但却给了作者很大的鼓舞和引导。散文以记叙的形式,用质朴的语言将过去那个年代发生的学工学农的生活体验衙所产生的意义很到位的表现出来。感谢赐稿八一,也希望在八一可以经常读到作者的手笔。【编辑:红袖揽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19-10-14 10:13:49
  读完作者的散文,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那段宝贵的生活经历却象是体验过了似的。
红袖揽叶
2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10-14 11:56:03
  谢谢编辑好评,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愿意和大家分享,祝好!
3 楼        文友:闲妹        2019-10-14 19:50:57
  五0后六0后都有深深的感触,那个年代是这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3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10-15 08:23:12
  是的,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历程,人生阅历不应该被淹没在记忆的荒漠里,谢谢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