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富源旧城山小纪(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富源旧城山小纪(随笔)


作者:王祖锋 白丁,1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77发表时间:2019-10-14 17:16:40
摘要:记述富源县城中的旧城山为山、为城、为公园的沧桑变化及其风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富源县城的旧城山。它是一座上演过历史风云的沧桑之城;是一座由山而城,由城而山而地,由山由地而公园的地方。亭廊楼殿尽入画,山水风物皆有情,它的今生前世的故事,韵中有慧,余音绕梁。
   旧城山,海拔1882米,又名罗蒙山、鲁勒旧、古城寨、古城山。是富源县城中之山,四周悬崖峭壁,东面尤其险峻,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形呈圆,其势如堡,山顶旧时有一碑,碑文上有诗:“
   八方云岭环抱负,满城烟景入胸间。
   南面一湾文曲水,四周九架贵人山。”
   描写出此地山势险要,俯瞰县城风景,尽揽胸间,南面山麓富源第一大河¬块泽河上游清溪河,犹如一湾文曲水,潺潺流水逶迤绕山向东而去。四周有峦冈山、鸣凤山、白马山、定南山、席帽山、文笔山、对门山、黎坡山、蒙洞山等诸山簇拥环列,景色优美,风光如画。
   远观抑或俯瞰,旧城山更像一大锭金元宝,耸立于县城之中,周围群山峻岭中,有五条山脉,迎面奔来,民间谓之“五龙抢宝”;有三条河流于旧城山东麓相汇,秀水环山。鸣凤楼有幅对联描写了旧城山的地理风水,联曰:
   三水汇清溪,水有灵,水有情,歆此地山环水抱;
   五龙呈瑞气,龙翔宇,龙翔宙,看今朝虎跃龙腾。
   旧城山,自夏、商,到宋朝数千年间,沧海桑田,称谓何名,徒事羁縻,莫可考据。在元朝始有记载,称为罗蒙山、落蒙山。“落”“罗”二字,音同字异而已。《康熙平彝县志》记载:“元兴,始立罗山县于平夷乡”。《光绪平彝县志》叙述: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56年)在该山初设县城。罗山县在沾益州东南120里平夷乡,夷名罗蒙山,乃摩弥部东境,摩弥部今曲靖府是。
   元朝在旧城山设立罗山县治的130多年间,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元、明均未修县志,目前又未找到相关详细资料,诸多情况不明。
   其实,关于县城立城之事,在儿时,有幸听过一个传说:府官领行省官员之命,在境内选择地点建县城,地点勘察了多处,有两处都最适合立县城,但是,到底用何处地点为县城治所衙门风水最佳,一时下不了决断,处于犹豫彷徨之中。一天,一名白发飘逸苍苍、精神矍铄的智者,突然来拜访府官,出现在府官面前。这位智者为府官献上一计,府官听后心愁尽散,顿觉云开日出。于是,府官亲自派人分别往两处,用斗取土回来,将两处相同的“一斗之土”,同时祭祀供奉7天7夜,跪拜天地,香蜡献礼。供奉礼毕,对两处“一斗之土”,分别称重量、观数量多少。供案上的罗蒙山之土,比另外一处山的土,从“斗”中长高了3寸,称重量时罗蒙山之土,又比它山之土,多出3两6钱重量。于是,府官上表奏请皇帝批准将罗山县城设立在罗蒙山上。
   这一传说,富源二中的一名高中生,曾经整理成文,发表在全国著名的上海《故事会》杂志上,大约是1984年某月号上。当时发表时,该同学送来我拜读过,整理者收到10元钱的稿费,在当时大多数人的三四十元的工资,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
   拜祭做法,是富源民间旧有习俗,农民不知来年的种子哪个优良,渴望种下的种子,收获丰收年,都会将同类同斤两的种子供奉在自家的供桌上,过几日后,把同类同斤两的种子,再称重看那一份斤头鸿旺略重一点。就会选择斤头鸿旺略重那一份下种,好生耕种。说来也奇怪,凡是斤头鸿旺略重的种子,灾虫绕道走,来年必然丰收,农民累试不爽。
   明景泰《云南图经志》卷二、《明一统志》记述:罗山县在沾益州东南120里平夷乡,今为平夷卫军也。平夷卫官员在这里筑城,为明初沐英驻兵之地,四面悬崖,只用一条小路可上。山顶平坦开阔,并有泉水,是扼守由黔入滇的兵家要地。
   明朝《嘉靖普安州志》中称旧城山为鲁勒旧。鲁勒旧是当时彝族地名称,因为富源那时是彝族居住地,鲁是黑彝支系阿鲁家居住的城寨的意思,勒是尖山的意思。黑彝是彝族的头人,鲁勒旧就是古时彝族头人居住的城寨的意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嘉靖普安州志》《康熙平彝县志》载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二月征南将军傅友德等将,兵讨彝簇首领阿资,道过平夷,以其山势峭险,宜筑堡驻兵屯守,以悍蛮夷。遂迁其山民,留神策卫千户王成等领兵千人树栅置堡。洪武二十二年九月筑堡平夷,置平夷卫于罗山县故址。洪武二十三年置平夷卫城。平夷卫创建者王成,其子王庸是平夷卫第一任平夷卫指挥使。
   9年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筑平夷卫。城在旧城山上。惠帝二年(1340年),省平夷卫,归曲靖卫。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复设平夷卫。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建平夷卫石城。明英宗“正统(1436-1449年)中,东移数百步。”正统皇帝在位十四年,正统中是正统七年(1442年),县城治所从旧城山移到鸣凤山(又名翠屏山)建县城衙门。
   自此,旧城山,历经元、明两朝前后有近200年的时间是县治衙门。作为一县的治所重地,此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人开始称它为古城寨、旧城山。县治重地东移,原因是风高气肃,山上泉水干涸,山小地窄,限制发展。
   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建平夷卫石城。南移二十余步。”从此,县治相沿未变。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明末永历帝朱由榔入滇,置百官议政,行政机构调整,改平夷卫为平夷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克滇,仍名为平夷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平夷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十一月,因“此地彝多汉少,性甚顽梗,数以兵服之,故名平彝”,合亦佐县为平彝县。民国(1912-1949年)时期,平彝县建置沿清末建制,改县署为县公署。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平彝县”更名叫“富源县”至今。
   县治重地东移后,旧城山上逐渐荆棘蔓延,周围农民,择土地肥沃处,掘土为地,部分土地种植稼穑,葬入坟茔。改革开放后,政府在山上每年不断植树造林。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植被进一步恢复,树茂林密,野草丛生,鸟虫争鸣。
   旧城山的历史遗迹,随着时空流逝,物换星移,存或湮灭,云波变幻。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上还可以看出旧时的城墙基、天井、神仙洞等,那个时代遗留的晚唱残迹。在历史的过往中,已经消失的三元宫、茶亭坡,令人嘘嘘,忽漠无形。时下犹存,今之亦还可见的地牢、古城潭,平添沧桑变迁;西来寺,风貌犹存,佛事亦盛;新增添的石洞大厅,让人看到了今人采掘的力量。时间,在改变着一切。
   细数旧时风物志,何似景致存今朝。
   天井——
   天井《光绪平彝县志》上说在“东岩壁下,依石俯瞰,水光射日,投石锵然有声。”今已不存。令人扼腕:万物存灭,远可观现灭失,今人宜鉴,环境保护之重要。
   神仙洞——
   神仙洞是山上一个10来平方米的洞,上面有个天窗,白日正午日光泻照,夜间可窥星月。洞门上镌刻神仙洞3个字,能见到的是洞里有几大根石钟乳,洞里淤泥阻塞,不知其洞深长几许。几经寻觅,可见现叠石堵住洞口,傍石刻字“天生一个仙人洞”。
   三元宫——
   三元宫是洪武十六年(1383年)沐英留镇云南时,在旧城山的北麓建三元宫,供奉天、地、水府三神,以赦罪、解厄、赐福于人们。1952年,富源矿厂在建设时撤除用来建盖办公楼,这一片现为富源矿厂人气兴旺的住宿区。
   茶亭坡——
   茶亭坡,“两山逼夹,中通一线,坡似博望关,拟虎牢,余曾题曰一丸”。在三元宫下面,旧城山北麓与对门山最狭窄处,中通一路,为古驿道,即胜境关、清溪洞、多乐、杨威哨,到沾益区的古驿道。茶亭,是迎来送往客人之处。富源县拔贡李恩光题词“一丸”,一丸是两山前的一坐小山。用典起意出处为《后汉书•隗嚣传》成语“一丸泥封函谷关”。茶亭、一丸小山,1952年富源矿厂在建设时撤除推平为场地。
   西来寺——
   西来寺,据《康熙平彝县志》载,最初叫祭台寺,明代平夷卫指挥佥事李厚,诰封为明威将军,自万历年间始建。残余南明朝永历帝元年,即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被流寇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率领的大西军攻陷平夷,对平夷城进行屠城大屠杀时毁于战火,流寇屠城之说,笔者曾见到过一块古碑,其中记载了的屠城之事,与《康熙平彝县志》《光绪平彝县志》的记载相吻合一致。清康熙九年(1670年)时,军人陈洪祖重修,他在祭台寺原址重建寺庙。道光十五年(1835年)本县人李伯琦、杨作本重修。光绪五年(1879年),本县人补修。因寺在县城治所西部,民间叫西台寺,今叫西来寺。解放后,西来寺曾经改用做医院,今西来寺是今人集资在原址上重建的。2015年,又兴建了大雄宝殿,其势华丽雄伟,气象庄严;2019年撤除西来寺,扩大地盘规模,正在新建西来寺。鸣凤楼的一幅对联,提到来自西来寺的“禅音”,佛事之盛大庄严,鸟都受到了禅音的教化,其鸣唱之声,犹如歌声颂我中华盛世。联云:
   鸟习禅音歌盛世;
   山披春草裕春晖。
   地牢——
   地牢,其实就是自然造化的一个洞,现在山西麓尚存,“俨然石室宽敞,可容数十人,相传土酋拘罪人处”的地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富源矿厂曾作清理,设有一门作为战备防空洞使用。今犹存,是流浪者的家园。
   古城潭——
   古城潭,《光绪平彝志》说:“在古城山西。一泓清水,可鉴臣心。”今尚存,在富源矿厂内,尚能出流泉水,过去曾作饮用水抽到旧城山水池。其实,在山西南麓,清溪河边还有两个龙潭,一个为富源矿厂饮用抽水池,另一个为牛市屯村民抽水池。这三个龙潭,民间传说中叫鲤鱼潭,清溪河爆发洪水,大水过后,人们看见鲤鱼从洞中涌出或飘在水面,就把这些龙潭叫鲤鱼潭。
   石洞大厅——
   石洞大厅,在山的东南麓,洞厅门现被一户人家建盖房屋挡住。旧时是一凹处,有人在此采石用于建筑,天长日久,形成石洞大厅,一个篮球场般大小,纵深40余米左右,宽25米左右,高达数米至10米不等,厅内有多跟巨大石柱支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洞府的大气壮观,一览无余。
   在2004年12月开工至2006年12月间,投资2700万元,在旧城山修建了上山柏油汽车路、在原塔楼旧址上建鸣凤楼、登山阶梯步道、观景长廊、石板水泥小路。
   柏油汽车路——
   柏油汽车路,从旧城山南麓蜿蜒而上,盘山环绕一圈。现称为环园路,其中一段叫玉兰大道、香桂大道。是人们散步、跑步健体的主干道。
   鸣凤楼——
   鸣凤楼,前身为旧城的塔楼,建在山顶最高平台之上,四周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渺。全楼五层,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鸣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平面方形,意谓四方平正;楼每一边有五檐面为同一方向,形成一面五檐,四面廿檐、四面廿方。这些数字透露出传统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鸣凤楼的四面八方,有“五龙抢宝”于旧城山民间传说;在县城内外,有西门河、东门河、白家湾小河、东堡河等四条小河,汇聚于一主河流清溪河,而成“五河绕城”。鸣凤楼一楼到三楼四面回廊石砌雕栏相连,两层十二飞檐斗拱,最上两层,楼体收缩,八飞檐翘角。悬山式攒尖顶。全体屋顶错落,翼角嶙峋,气势雄壮。96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48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凤凰展翅欲飞。楼的瓦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四门及立柱上悬挂7幅楹联。楼在白日蓝天彩云的照耀下,色彩绚丽,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夜晚在闪烁彩灯映衬下,金碧辉煌,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鸣凤楼一楼为高大宽敞的大厅,设立为胜境博物馆,展示了富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灿烂的红色文化和淳朴的民族文化,是富源的历史缩影。楼上最高层,巨钟中悬,有撞钟劲木对之。记得多年前,每逢过年,除旧迎新零点之时,撞响钟声,轰响绵远,县城闻声,山回谷应,上达天阙。
   鸣凤楼悬有对联,既写了鸣凤楼,又写旧城山的地理环境、人的精神节操、世俗的文明风尚,联云:
   飞阁流丹,檐铃响处,常疑驻足云天外;
   苍烟挹秀,暮鸦归时,每见斜阳山岭前。
   又楹联曰:
   钟磬起南山,逐明月清风,勾留处,更喜旧城开境界;
   云霞呈百瑞,萦苍松翠柏,俯仰间,尽收灵气养精神。
   再对联曰:
   朋俦相聚,老少健身,若问桃源何处?清风明月南山韵;
   曲径飞觞,亭栏揽胜,更欣粉蝶随人!瑶草琪花仙界春。
   还有一幅对联描写了富源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其联语为:
   众河毓秀,引世代英豪流芳千古;
   八宝钟灵,融百川风物润泽万民。
   登山游览阶梯步道——
   登山游览阶梯步道,从南面山麓往山里凹处,有一巨大空缺处,空宽的形状仿佛一尊大鼎立于山脚。在两侧修建的阶梯,犹如鼎脚鼎耳。由此登山,左右分行,先是两侧有登阶平楼,踏级而上,从楼顶过横空铁栏阶梯道,犹如云梯直上;再登山石之梯,手可扶两侧石砌雕栏;阶梯曲折在山腰环绕后,合两路为一径;路面渐宽,现一平台。

共 661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写了富源旧城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突出它的山城特点。文章引经据典,从它的过去说到现在,突出其历史的久远和沧桑。介绍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现在的旧城山公园,集健身、休闲、娱乐、怡情、游览于一体。文中引名联,赞山城。感谢作者创作和分享,佳作予以推荐。【编辑:高令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10-14 17:25:30
  感谢创作和分享,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2 楼        文友:王祖锋        2019-10-14 20:34:12
  感谢“淡雅晓荷”社团总编高令亚先生,您的简约精炼、言简意赅的编者按,犹如画龙点睛之恰如其分。道一声辛苦您啦!谢谢!问候编安,请喝香茗!握手!
3 楼        文友:何叶        2019-10-16 20:56:46
  问好王老师!感谢支持社团!晓荷有您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刁兴堂        2019-12-20 10:16:21
  昔日平彝卫地,今日退耕还林,成为小城一景。
回复4 楼        文友:王祖锋        2019-12-20 15:38:36
  小城一景,亦有故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