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蓉城】乡村杂记

编辑推荐 【蓉城】乡村杂记 ——常回家看看


作者:乂二 白丁,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12发表时间:2019-10-16 12:16:57


   1
   王七爷一手拎着丫头给买的宜兴紫砂壶,一手拄着儿子从北京给买的带拐棍的折叠椅,嘴里哼着曲剧《卷席筒》里“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优哉游哉踱着方步走过来。老根旺家门前的老皂角树下坐着几个老头,有的坐在跟老皂角树一样古老的大青石上,有的坐着自家带来的马札,有一搭没一搭的喷着闲话。看见王七爷过来一起招呼,老七,来了?
   来了,来了!王七爷搭讪。儿子今天回来又给你带啥好东西了?瞅着王七爷手中这两样“宝贝”赵三爷一脸艳羡的样子问。咱现在啥也不缺,带啥咱也不稀罕!北京有哩咱这儿都有。看你能球哩,咱农村啥时候能赶上北京?农村咋了,农村空气好,晚上睡觉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北京一到晚上闹的人都没法睡!王七爷反驳道。那倒是,咱农村天一黑一点声音都没有,想啥时候睡都中。赵三爷没有去过北京,不知道北京到底啥样,也不敢轻易地反驳,只好附和着王七爷说。
   你手里那是个啥壶?红红的!张老赶问。正宗宜兴紫砂壶!王七爷一脸的得意。啥壶?宜兴紫砂壶。盛啥哩?盛茶!盛茶还弄球恁麻烦,新夜壶刷干净一球样!一群白胡子乱颤。哪能一样吗?这壶好着哩!王七爷佯装生气。好那里啦?于四叔问。……真正好在哪里,王七爷一下子还说不上来。
   你这边手里是个啥玩意?赵三爷问。这是多功能折叠椅!一边说一边炫耀似的一按机关,手中的拐棍一下子就成了一把椅子。真美呀,城里人真能!几个白胡子一起投来了妒忌的眼神。让咱也美美?赵三爷伸手要接。你恁球沉,这椅子搁不住!看你小气那样!让你儿子上北京给你买去!赵三爷不说话了。他儿子跟他一样修理了一辈子地球,也跟他一样弄不清楚北京在哪儿,虽然打工也去过城里,但是北京似乎遥远的很。
   王七爷趾高气扬的坐在而给买的折叠椅上,仿佛坐在龙床上一般,几个老头也只好任由王七爷炫耀了。话题又回到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上,有一搭没一搭的。
   一直到太阳偏西,学生都放学了。赵三爷的孙子赵炎背着书包走过来,爷,回家吃饭了!
   走,回家吃饭了。赵炎跟在后边给赵三爷搬着马札。一群白胡子一个个站起来各回各家。
   王七爷刚才还趾高气扬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许多。
   2
   王七爷的儿子和丫头都在城里,儿子一家子在北京,儿子开公司,儿媳妇在政府上班。女儿一家子在省城,女儿和丈夫在省城做生意。只有每年王七爷生日和过年才回来,大包小包的给王七爷风光一回。
   王七爷老伴,前年得了食道癌挣扎了两年终于还是没留住,一年多前撒手人寰。儿子王豫跟老爷子说了几次,让老爷子去北京,老爷子就是不去。老伴去世后,王七爷在城里待了不足一个月,便逃也似的离开了。儿子媳妇一上班,孙子上学,家里就剩下王七爷一个人,除了看电视真想不起来还能干啥。出门一次差点让汽车把这把老骨头给报废了。
   儿子不能算忤逆,媳妇也不马虎。可王七爷就是受不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的日子。每天吃饭几乎都是他和小保姆俩人,虽然跟儿子孙子住在一起,但是一个月也见不上几次。每次儿子回来时王七爷都睡了,孙子上的什么贵族学校,一星期才回来一次,到家谁也不理,关上房门自己玩电子游戏。
   在城里待了一个月,王七爷下了屈指可数的几趟楼,王七爷实在受不了那份寂寥。死活闹着要回来。跟儿子说了两次,儿子没法只得派人把老爷子给送了回来。儿子怕父亲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还专门每月500块钱顾了本村的一个四十来岁的农村妇女李婶,每天来给他做做饭洗洗衣裳。
   王七爷是村里老一辈里头,不多的几个识文断字的人。王七爷是村子里最让人羡慕的一家子,儿子王豫是全县第一个考入北大的人。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女儿王芊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
   其实王七爷自己的退休工资可以养活自己。退休前王七爷是村小学教师,这个村子从15岁到50岁的都是他的学生。这其中也包括李婶的丈夫李根柱。李根柱五年前在山上背石头时,不小心滑入山涧,死于非命,李婶就守了寡。
   王豫和李根柱从小在一起,王豫小李根柱三个月。虽然一个学习好的谁见了都夸,一个被公认的榆木疙瘩脑子,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两个人好的跟亲兄弟一样。每次王豫从北京回来谁都可以不见,但是必须得和李根柱一起坐坐。
   李根柱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李楠十七,正上高二。小的是个男孩李虎十四,正上初二。王豫的孩子小,才九岁。他结婚晚。
   李根柱的俩孩子在跟前,左一个“爷爷”右一个“爷爷”,把王七爷的心花都叫开了。
   3
   王七爷的日子在村里人眼里无疑是风光的。
   儿子能干,媳妇没说。女儿孝顺,女婿风光。可王七爷还是高兴不起来。含饴弄孙的那种乐趣,他都七十的人了,却一次也没有享受过。他孙子王远航才不肯给他搬椅子呢,每次回来连他给的东西都不肯吃。城里孩子干净惯了,他不挑理。
   关键是每次孙子回来凳子都没有捂热,就跟他爸丢下大包小包,屁股一冒烟就影了。仿佛回来就是给他送点东西一样。他就是想让孙子给他搬上凳子,去老皂角树下显摆一下有孙子的快乐,也是不可能的。
   儿子和这里的关系能维系,关键是有个王晟,也就是王七爷。孙子和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关系。王七爷一旦过世,王豫,王芊都将和这个村子没有了任何的关系。
   王七爷其实满不理解儿子的那种生活,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每天都披星戴月的。王七爷几次都想问问儿子,你有那么忙吗?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看看儿子偶尔回来早一次,歪倒在沙发上一脸疲惫的样子,又有些不忍心。
   城里人笑话农村人有一个笑话,说是一个知青问一个农村的放羊娃:憨娃,你放羊干啥呢?答:卖钱。又问:卖钱干啥呢?娶媳妇,娶媳妇干啥呢?生娃。生娃干啥呢?放羊。放羊干啥呢?卖钱……
   其实,现在这城里人跟农村人有啥区别?上大学干啥?找好工作。找好工作干啥?赚钱。赚钱干啥?买房子。买房子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孩子。生孩子干啥?上大学……
   4
   王七爷今年正好六十九,按村里习惯,赶整寿提前一年过。这几天可把李婶累坏了,为了给王七爷过七十大寿。李婶提前半月就开始张罗。买菜,收拾屋子,甚至把王七爷几年都没有穿过的衣服,都翻出来统统洗了一遍。倒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却像客人一样,到了正经过寿的日子,才赶回来。中午吃了一顿饭,一家人拍了一张全家福,拍拍屁股就都走了。
   儿子说他要赶飞机,吃晚饭,丢下碗就走。走时说,姐,你离得近,你多待会儿,有时间多回来看看。偷偷给王七爷一个信封,屁股一冒烟走了。王七爷知道里边是钱,王七爷说不缺。但是儿子还是给他留下了。
   见弟弟一家人走了,女儿说孩子要高考,怕耽误功课,也收拾东西走了。临走又给了王七爷1000块钱,这次王七爷没说话,他心里有打算。
   儿子女儿六口人回来待了不到五个小时,仿佛不远万里赶回来就是为了这顿饭一样,丢下碗。便各顾各的走掉了。留下了李婶一个人细心地收拾着杯盘狼藉的桌子和一堆北京和省城带回来的大包小包。
   晚饭李楠和李虎都回来了,李楠和李虎中午在学校吃。四个人围在一起吃的中午剩下的饭菜。李楠李虎似乎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可口的饭菜。一个个狼吞虎咽的样子,甚是可爱。王七爷在一边劝:慢点,慢点!李婶不好意思的看了两个孩子一眼,一脸的羞愧。两个孩子一边吃一边看着李婶,眼神里似乎在说:妈,咱家的饭菜咋没有这么好吃呢?
   李婶虽然给王七爷做了近一年饭,但是从来没有在这里吃过一餐。每次伺候王七爷吃晚饭,收拾干净了,才回家给自己家做。
   其实,李婶不愿意让孩子过来,是王七爷一再坚持,这么多东西,一个人吃到那年那月去了?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学校肯定吃不好,让他们都过来。李婶不肯,说孩子不懂规矩,怕吵着你了。王七爷说,我一个人吃怪没有胃口的,让俩孩子给我解解闷。李婶还是不肯,最后王七爷说,你不让孩子过来,我就不吃。李婶没法儿,才回去叫孩子过来一起吃的。路上少不得叮嘱一番,但是饥饿的肚子见了食物一切便都忘了。
   5
   自从王七爷七十大寿过完之后,李楠李虎每次放学就在王七爷家吃了。王七爷有他自己的道理,娟子,你每天这么来回跑,怪累的,以后叫孩子就在这里吃吧!娟子是李婶的小名。她大名叫黄丽娟。自从嫁给李根柱之后,这个名字似乎就跟她没有了任何关系。王七爷这么一叫,似乎一下子唤起了她内心的某些东西,反正听着心里怪舒坦。
   不中,不中,孩子们少家教,静跟你添乱。李婶立即表示反对。咋不中!我就是喜欢孩子。特别是楠楠和虎子。我一个月这一千多的退休金,别说咱四个人就是再加四个人都够了。你看看我说起来怪风光,儿女都有出息。可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俩孩子我看着喜欢。就这么定了,这是这个月的生活费。说着拿出了女儿临走给的一千块钱。
   不中,不中。我拿着兄弟给的工资,再让孩子到这儿吃饭,村里人都笑话。李婶头摇的根拨浪鼓似的,说啥都不肯。最后王七爷还是动用了杀手锏,你不让孩子过来,我也不吃。李婶实在没法,只好依了。
   村里的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开了,起初是传,李婶拿人家工资,还一家人都去吃人家饭的闲话。后来竟演变成了,李家婶子熬不住了之类的闲话漫天飞舞。李婶说,我们不能搁这儿吃了,唾沫星子淹死人。王七爷不许,你这个时候不在这儿吃了,那些人还真以为咱们咋了呢!管他们干啥,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啦。谁爱说啥,说去。李婶想想也是,就没有坚持。
   秋后,王豫从北京专程赶回来,带回来一个二十来岁的四川女子,说是给王七爷做保姆。临走王豫和王七爷大吵了一架。但是四川保姆却留了下来。
   后来,李婶就再也没有去王七爷家做饭,李楠和李虎也再没有去王七爷家吃饭。
   再后来,冬至的时候,李楠和李虎去给王七爷送了一碗饺子,北方人大多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王七爷最爱吃饺子,但是四川保姆不会包饺子。李楠和李虎回来时说,爷爷感冒了。
   6
   开过春,王七爷就不行了,人瘦得的皮包骨头一样,手上的皮子薄的仿佛都能看见骨头。偶尔出去走走,走不上两步就喘,索性干脆躺下来。这一躺下,就再也没有起来。
   王豫从北京回来过两次,劝王七爷去北京找专家看看,那怕省城也行,王七爷死活不肯。王豫没法,只好回了北京。临走交给四川保姆五千块钱。让四川保姆看着老爷子想吃啥,想要啥,就给买。
   王七爷走的时候,表情很凄楚。但是会有谁在乎这些呢?但是王七爷的丧事确是龙王庙村最风光的。虽然也是火化,但是火化完了,又装棺材。在大门前搭了灵棚,两班吹鼓手,整整吹打了三天才下葬。八对金童玉女,十六对丫鬟仆人,三十二对招魂幡,六十四幅挽联,半条街都挂满了纸扎。三天后,清一色的年轻人,八杠十六抬的送入了墓地。
   王豫整整守了三天,这也许是王豫,去北京上大学以后和老爷子在一起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了。这是王七爷的最后一次风光,这也是王豫和这个村子最后一次的关系。这个村子也许从此以后,将永远保留在他的记忆里了。
   葬礼结束后,一把锁锁上了也许永远不再打开的门。王豫把装着王七爷相片的大黑镜框塞进车里,一冒烟绝尘而去。
   李婶也过来帮忙,没人的时候,偷偷掉过几次眼泪。怕别人看见,硬生生的止住了。但心里跟搁了一块石头蛋子一样,沉甸甸的。
   王七爷临走的时候,她真想过来看一眼,但是终于还是忍住了。打发李楠和李虎过来送了两趟东西,看看俩孩子,老爷子也许会走的舒坦一点儿。但愿!
   李楠和李虎哭的很伤心,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对谁好谁知道。
  

共 45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感情之一,一个亘古永恒的人文主题,一种难以割舍的血脉情感。但如何尽孝,怎样才能让留守老人幸福,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痛点,是身为儿女与父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这篇乡村小说,将王七爷的遭遇悲戚地展示在读者眼前,老人的儿女们都在大城市工作,在金钱供给方面不可谓不孝,但在感情交流方面不可谓尽心。王七爷与保姆李婶一家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农村人相互帮衬的厚道,却被人言可畏的软刀子生生割离……我们沐浴在这篇文章的浓浓亲情中,随着老爷子的含恨离世,产生一种如鲠在喉的遗憾。小说感情真挚热烈,描述形象生动,文笔简练精致,真情打动人心。此文严格地讲,如果能够在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上更上一层楼,就会成为一篇具有三要素特质的美文小说。推荐赏阅,问好祝好。【编辑:梦外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外人        2019-10-16 12:21:34
  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感情之一,一个亘古永恒的人文主题,一种难以割舍的血脉情感。但如何尽孝,怎样才能让留守老人幸福,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痛点,是身为儿女与父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
2 楼        文友:梦外人        2019-10-16 12:22:04
  小说感情真挚热烈,描述形象生动,文笔简练精致,真情打动人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