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恩园沉浮(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恩园沉浮(散文)


作者:五十玫瑰 举人,553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4发表时间:2019-10-17 15:27:01


   国庆前夕,我走入南锣鼓巷时,秋阳如盛夏般炙热
   不到一公里长,八米宽的街上人头涌动,裙袂飞扬,花伞与遮阳帽缓缓游动。街边的商铺鳞次栉,插着五星红旗,挂着红灯笼,门前簇拥着鲜花。
   我在人流中没走多远,汗水就浸湿了衣衫,头也晕乎乎的。就转过身,走进了后圆恩寺胡同。
   这条胡同,只有四百多米长,站在胡同这头,一眼能望到那头的交道口南大街。胡同里行人稀少,僻静,街边的几颗老槐树遮天蔽日,让人感到凉爽。清一色的四合院,都插着五星红旗,大门敞开着。院儿里都满了人家,影壁上也盖着房子,窗下的绳上,晒着大大小小的衣裳,像彩旗一样。门里放着小儿车,小板凳,墙上靠着自行车。这儿烟火味浓郁,很接地气。
   可这胡同里,却住过两位有名望的人,还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大事儿。
   恩园13号,是大文学家茅盾的故居。
   先生的故居有两处,一处是浙江乌镇,他的出生地,再就是这个二进四合院。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先生在此住到八十年代初,他去世。
   走进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大缸,缸后的影壁上写着四个描金大字“茅盾故居”。院子里宽敞,绿树遮荫,寂静,中间伫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汉白玉塑像。日光透过枝叶缝隙倾泻下来,尘埃在里慢慢地飘浮,时光似乎静止了,让人仿佛又回到四十多年前。四周房门紧锁,透过窗玻璃,能看到里面陈列着茅盾先生的一些作品、手稿、书信及生活用品,我似乎嗅到了墨香。
   从茅盾先生故居出来,走不多远,就是恩园7号院,也是蒋介石的行辕。
   黑色铁栅栏门紧闭,灰色的门柱高高矗立两边,门房关着。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到解放前,蒋介石曾在这儿住过。解放后又做过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现在是宾馆。
   透过门缝,我向院子里望去,正中是栋西式圆顶小洋楼,楼前有假山,有喷泉,还有一个拱形的圆亭。左边是二进四合院,大门关着。右边有大花园和凉亭,还有鲜花在绽放。
   这座宅院,土不土洋不洋,不豪华也不气派,又是二进四合院,只是那座小洋楼在胡同里鹤立鸡群,显得与众不同。王爷诸侯住的都是五进四合院,那才是豪宅。这座普通宅院,能成为蒋介石的行辕与“豪宅”,让人不可思议。
   这座宅院,是清末庆亲王儿子载旉的府邸。载旉是个纨绔子弟,他好聚财,好赌博,更好女色。这座宅院,就是他为名妓小红宝修建,是他的外宅。可建好没多久,迫于庆亲王的压力,他赶走小红宝后,在赌场上输掉了这座宅子。几经转手,宅子最终落在京兆尹刘梦庚手里。刘梦庚从小受西方教育,不仅是个官人,还是个商人,在天津有厂子,还有好几处意大利式的豪宅。他买下这座宅院后,按照自己的喜好,搬来许多圆明园的石刻、一些圆柱、一个园亭来点缀院落,最终,改造成为北京唯一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上世纪二十年代,刘梦庚曾在这宅院里,发电报求助顶头上司曹锟,阻止了一场拆除故宫的计划,功不可没。时隔四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刘梦庚见大势不好,将宅子卖出,火速离开了北京。接着,这座宅子又卖给法国人做了办事机构。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一到北京,就下榻于此,还在此会见客人,接见政要,召开重要会议。
   众所周知,蒋介石与宋美龄虽为夫妻,却是土洋结合。蒋介石是土老帽,喜欢穿长袍马褂,喜欢看小桥流水,喜欢四合院之类的中式建筑。而宋美龄则不同,她从小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喜欢吃西餐,讲英语,喜欢花园,喜欢洋气的西方建筑。
  
   在台湾士林官邸偌大的庭院里,一边是小桥流水,湖光山色,颇具江南韵味,是为蒋介石建造的;一边是花园洋房,还有教堂,充满了异域风情,是为宋美龄所建的。这座中西合璧的宅子与士林官邸极为相似,只是规模小了许多,却与蒋介石夫妇相得益彰,像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也许,这就是他们下榻于此的原因吧。据说,这座宅院也是李宗仁跑遍了北京城,费尽周折才找到的。
   1945年12月,蒋介石为争取舆论导向,并以抗日领袖的身份来北京,来掠取抗日成果。1948年9月,蒋介石又来北京,在此召集傅作义、卫立煌等国民党政要,商量如何应对“辽沈战役”。这座宅子里留下了李宗仁、蒋经国、傅作义、卫立煌等许多国民党要员的足迹。
   那时,蒋介石一到此,胡同里就戒严了。荷枪实弹的士兵,头戴钢盔,手持着步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虎视眈眈的。胡同里人,吓得大门不敢出,二门不敢迈,只好猫在家里。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物是人非。宅子还是那座宅子,只是陈旧了一些,洋楼还是那栋洋楼,一直矗立在院子中,与日月星辰为伴。可那曾经的辉煌,曾经的富贵,曾经的不可一世,都化作了烟云,随风而去了。只留下这座老宅,像个风烛残年的孤独老人,默守在这里,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胡同里的官府也好,民宅也罢,都住上了平头百姓,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没人敢称王称霸。七十年来,在这皇城下,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而安详。
   幽静的胡同里,偶尔也会响起一阵自行车的铃声。阳光下,老人们坐在大槐树下打牌、喝茶、侃大山,享受着幸福的时光。

共 20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以胡同老宅为引,道来那远去的一幕幕剪影。建于元朝的南锣鼓巷,是北京保存完好的唯一一条老街巷。长不到一千米,宽约八米,整天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在南锣鼓巷的东边,坐落着一条短胡同——后圆恩寺胡同。就是这条幽静的胡同里,曾居住过两位有名望的人。恩园13号,是伟大的文学家矛盾先生的故居。恩园7号,是清朝庆亲王的儿子载旉建的,因赌输转卖多次后,卖给京兆尹刘梦庚,后卖给法国人。解放前一直是蒋介石的行辕。解放后先是华北局办公处,后做南斯拉夫大使馆,后来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办公地点,现在是家宾馆。作者透过这些表像,讲述了两个老宅背后的故事。老宅见证岁月的起落,居住的主人的变迁,历史的沧桑感跃然纸上。值得一品,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10-17 15:30:15
  讲真,我真的第一次听说。
   还是老姐见识多广。
回复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0-24 07:33:20
  谢谢山地的美按,祝福秋天快乐!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10-17 15:31:50
  老宅保留,是一种历史见证,也是一种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姐文字厚重,语言凝练顺畅,情真意切。
回复2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0-24 07:34:24
  是的,北京胡同历史文化厚重,值得一游。
3 楼        文友:风逝        2019-10-18 10:27:55
  读姐姐的文看到蒋介石行辕的历史变迁,不由得想起那首词里的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云烟,淹没了多少恩怨,多少辉煌,多少纷争!让人不由得感慨万千。
   感谢姐姐分享,不出门,游览北京胡同,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0-24 07:35:44
  感谢风逝老师在百忙中来访,并留下精彩评论,祝福秋安。
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9-10-18 22:06:53
  北京的胡同里,藏着一部真实的中国近现代史。
   一直想去北京的胡同走走看看,却没有机会。
   先在玫瑰姐的文字里感受一下圆恩寺胡同的今昔。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4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10-24 07:36:48
  等明天春天或秋天,如果你有时间,我陪你去北京逛胡同。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