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笑(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笑(散文) ——字说兵团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29发表时间:2019-10-18 08:22:12


   笑的本意是高兴时的表情,引申有褒意“大笑”“微笑”等;也有贬意“嘲笑”“冷笑”等。笑在古诗里最有光彩:“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谈笑间,樯艛灰飞烟灭”;笑在新诗里最有光彩的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高兴时的笑很容易,苦难时的笑不容易,面临生死的笑就更不容易了。
   我从事史志工作,采访过老红军,老八路,老军垦,他们的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才是人生最高意义的笑。打开兵团出版的画册,常常被历史照片中兵团人的笑容感动。
   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的笑容最难忘。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第一次辉煌。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央决定动员京津沪浙等内地城市进疆,支援新疆现代化建设。1964至1966年,上海9.7万知识青年唱着《好儿男志在四方》奔赴新疆,给新疆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注入强大的新鲜的活力。
   1965年7月5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回到乌鲁木齐,不顾旅途劳顿,到石河子看望支边青年。林带,条田,丰收在望的庄稼,吸引了总理的目光。总理提前下了车,走了半个小时,走林带,看果园,露出满意的神色。
   12名上海支青代表在茂密的林带等候总理,大家心中难免有点拘谨。总理坐在临时准备的桌子边,立刻向年轻人们招手:“来,来,上海青年到这儿来。”大家立刻簇拥到总理身边。总理问女青年杨永青:“你家里是做什么的?”杨永青答:“我父母在香港,父亲在一家轮船公司当职员。”总理说:“那不容易啊!他们在香港,你在这里,这里可比香港苦,你能独立生活了,你是好样的!”有人介绍一位年轻人是电影演员张伐的儿子,总理问叫什么名字,小伙子答“张立勇”。总理说:“我认识你父亲,他可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电影演员。他演的《南征北战》我们解放军的一位军长,演得多好。”
   这时,总理又问一位闪着大眼睛神情腼腆的姑娘卓爱玲:“小姑娘家里是做什么的?”平时爱说爱笑,能歌善舞的卓爱玲有点羞涩地回答:“我出身资本家……”性格豪爽的陈毅副总理插话“你家里还拿不拿定息?”卓爱玲心里紧张,以为问自己“拿不拿定息”,急得满脸通红,摇着双手说:“我不要定息,我不要拿定息……”总理笑了,所有在场的人都笑了。记者按下快门,记录了这个经典的美好瞬间。接着,总理讲了那段被全国大报刊载的著名的话《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
   今天,在石河子周总理纪念馆这幅照片被放大,悬挂在大厅。后人看到了那个高扬理想的时代,新疆兵团年轻创业者的灿烂的笑容。
   艰苦创业时代的笑容最感人。
   “地窝子”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这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时代,是激情燃烧无私奉献的时代。老军垦们的住房经历了地窝子、干打垒、土块房、砖房、楼房的历程,五六十年出生的兵团第二代,地窝子是他们的人生摇篮。
   五十年代,在伊犁垦区的七十四团,有位大嫂从甘肃来到这里找丈夫老刘。一路颠簸十几天,抵达营地迷迷胡胡睡一夜。第二天出去后却再找不到“家门”,四周都是土堆堆。她不由大哭起来说:“这那里是人住的地方,连老家的洋芋窖都不如!”
   哭声引来营长和连长。营长连长领她参观自己的地窝子,妇女排的大地窝子。她停了哭声,进了自己“家门”。投入拓荒者的行列。第二年她给老刘生了男孩子,取乳名“地窝子”。
   在南疆塔里木大开发时期,住的地窝子。那时放水泡荒白天黑夜,人跟着水跑,腰里横绑一条扁担,因为荒地里有地下朽木形成的洞穴,曾有人夜里堵决口掉进洞穴里,幸亏被战友救出。
   有个放了一夜水的战士,背着坎土曼急急忙忙回家,妻子抱着孩子在地窝子门口。他把坎土曼一丢,伸手去抱孩子,突然觉得身后有人拉住了他。他说“别开玩笑”回头一看,原来是腰上的扁担支在凹道的土墙上。
   还有,六十年代,一位进疆的大学生写打油诗:“新疆好新疆好,住的楼房三尺高,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铺着芨笈草。”周恩来总理看到这首“诗”后,叮嘱兵团领导要重视职工住房建设,尽早结束穴居历史。随着五六十年代现代化国营农场建设的展开,兵团人逐步告别“地窝子”时代,但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今天的兵团老军垦讲起“地窝子的故事”,常常笑得银发抖动,皱纹绽开,“苦是苦,累是累,但我们挺过来了!”他们的儿孙也听了都在笑啊!听那笑话,看那笑容——那是在讲艰苦年代的故事啊!
   老军人笑谈生死最令人激动。“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是老兵的口头禅。1949年12月,第二军第五师十五团一千多名官兵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和田,彭德怀司令员,习仲勋政委发嘉勉电,誉为创造了我军战斗行军史的奇迹。随后,他们中的大部分留在和田,有的到地方工作,有的就地开荒造田,屯垦戍边。
   半个多世纪过去,许多老战士的长眠于此,陵园取名“三八线”。
   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今年春天,我们采访了年逾九旬的老战士李炳清。
   李炳清,四川射洪人,1949年8月在陕西参军,进疆随十五团横穿大沙漠,在墨玉县喀尔赛荒原拓荒,创建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垦区。他当指导员能说会唱,是团场老兵中的“明星”。我们采访时,他兴致勃勃打开几本厚厚的影集,让我们看与温家宝总理合影,说“那一届中央常委,除了胡锦涛总书记,我都见过照过相。
   2006年温总理到新疆来,在徕远宾馆,叫我汇报五分钟,我一下讲了八九分钟。我结束时说代表兵团成立时的十万老兵,向你问好,敬礼!温总理站起来紧紧握住我的手……”
   我问四十七团陵园为什麽叫三八线?李老很流暢答道“那年一个副连长夜里放水巡渠,泡荒地,埂子有老鼠洞,渠垮跑水。他去堵口子,一下掉进去牺牲了。开完追悼会,大家议论坟地应当有个名字。那时抗美援朝正在打仗,我们要求去参加抗美援朝,没有批准。许多战士牺牲在三八线。我们将来也会躺下与战友作伴,所以大家都同意坟地就叫三八线!
   六十多年过去,这里埋的最大军官是营长,连排班长,马夫伙夫,卫生兵宣传兵通讯兵等,一个不缺!就缺一个号兵!我们营的号兵,1953年整编他调国防军了。他现在还活着。前不久,我们还见了面。我开玩笑说,三八线里缺一个司号员,你什麽时候去?一声冲锋号,我们会立刻站起来冲上去……”
   老人说着大笑着站起来,应我们的要求挺直腰唱起《我是一个兵》……
   我此刻突然想到,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开创者,新疆军垦老兵的司令员王震,追悼会上的遗像是豪迈的笑容……
   理解一代代兵团人,就从他们的笑容开始吧!

共 26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笑似乎是抽象的,但是具体到某人某个时候的历史,笑又是那么具体的,给人深刻的印象和穿透力的震撼。这篇文章以“笑”为线索,追溯了我们的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代代兵团人的历史事迹,作者紧紧抓住他们的“笑”的特征,“笑”是一扇精神窗口,透过“笑”,从而很好地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操,令人印象深刻非常触动和感怀。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10-18 08:25:19
  “笑”是一种乐观积极,具有亲和力的的正能量。欣赏佳作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