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墓园(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墓园(短篇小说)


作者:杨遥 举人,3366.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44发表时间:2019-10-18 15:33:05

陈继清四十九岁生日是与女儿王一萌到青岛的路上度过的。
   她们一早起来就收拾东西,做早饭,女儿急,她也急,明明太原到青岛的火车是晚上九点多发车的,到太原,人们说最多三四个小时,可她们就是急,万一路上堵车怎么办,万一火车提前开了怎么办?东西前十来天就开始收拾,昨天已经收拾好,早上,陈继清又打开崭新的行李箱,和女儿一件件检查,害怕遗漏了什么。果然,有面小镜子没有带,没镜子女儿怎样梳头呀?最后她们把装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拉上时,差点儿把拉锁崩掉。
   说是八点半从镇上出发,可是八点钟两人就坐不住了,丈夫嘴上说不急不急,却掩饰不住眼神里的焦虑,陈继清说,在哪儿等也是个等,早点儿走吧,去了县城等大巴还得花时间。
   到了太原,才十一点多点儿。陈继清和女儿打算先吃饭。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小饭店,点菜时,陈继清先拿起菜谱,眼睛瞟了一下,怎么都那么贵,一个凉拌土豆丝就八块?赶紧把菜谱交给女儿。女儿翻了几下,不知所措地说,妈你点吧。陈继清心里有些打鼓,瞄了瞄已经在旁边候着的服务员,低声问道,点两盘饺子可以吗?顺行饺子接风面,我给女儿送行。服务员拿起菜谱走了,陈继清松了口气。
   吃完饺子,两人不敢到处乱走,怕迷路走不回来,便早早进了站。一直等候大半天,坐进K884卧铺车厢时,陈继清才安神了。这时她感觉仿佛真正要去青岛了,前面走的那些路,毕竟还在山西。
   陈继清爬到上铺,一抬头碰了下脑袋,望着这小小的、窄窄的地方,她不明白为啥睡一宿就要二百多元。但一想到明天萌萌就要上大学,陈继清开始兴奋。她像没见过女儿似的,开始打量她,又怕女儿发现害羞,便不时偷偷瞄她几眼。女儿正在看手机,长发垂下来,遮住大半个脸庞,露出一只眼睛,那么亮。嘴巴上边那颗痦子,和她的长得一模一样,但女儿比她和她爸爸都好看。
   陈继清心满意足地看着女儿,忽然,列车上的喇叭响起来,播音员温柔的声音说:各位旅客,你们好!马上就要到熄灯时间了,在大家入睡之前,有位女儿说,今天是她母亲陈继清的生日,也是自己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天,感谢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了她,祝她生日快乐!
   陈继清听到自己的名字,惊得猛得伸长耳朵,这时灯熄了。夜光从窗帘缝隙中一晃一晃照进来,陈继清看见女儿放下手机,钻进被子里,几缕头发露在外面,像枕头边卧了只猫。陈继清感到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满足。
   六年前,王一萌上初中,陈继清和丈夫决定搬到镇上陪读。
   去镇上的前一年,别人立碑,喊丈夫去帮工,把腰闪了,成了残腰,一干重活儿腰就疼。
   儿子王一强上初中时,两人没有太在意,让他住了校。那时,地里忙,一斤玉米能卖一块多。陈继清丈夫的腰还没出事。他以为自己能干一辈子,供完孩子们读书,还可以给娶媳妇,准备嫁妆。没想到儿子经常溜出学校玩游戏,初三后半学期有一天突然跑回家说不念了。去找老师,孩子明明已经跑回家里,人家还不知道,说他每天都在上课。后来高中当然没考上,勉强拿了个初中毕业证,跑出去打工了。
   女儿说啥也不敢耽搁了。
   去镇上的那天,六年了陈继清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七月。路上各色各样的小汽车和拉着花圈的三轮车、四轮车间杂在一起,蜈蚣一样一辆接一辆,半路上开始堵。丈夫腰疼,不时下车活动一下。好多小汽车车门不断打开,下来的人抽几口烟,脑门上马上沁出汗珠,然后嗖地钻回去。没有一丝风,阳光照在纸和塑料做的花上,像要燃烧起来。另一边车道上都是拉铁矿粉的车,每一辆房子那么大,样子颜色一模一样,就连新旧程度也一样,用很慢的速度庄重地往前爬。陈继清打个盹醒来,看到还是这种一模一样的车和人们脑门上的汗水。
   他们跟着车流走了好久,看到一座巨大的灵棚矗立在公路旁边院子里。前面那些车基本都进了院子里,很多人和车又从那个院子里出来。院门口摆着花圈,一个挨一个,看不见尽头。那天,他们顺着这条摆着花圈的路往前走,一直进了镇子,以为到头了,结果看到几家纸火铺,门口也摆着花圈,还有纸房子,陈继清很是恍惚。
   陈继清她们租了一间屋子,长三米,入深六米,里面一盘土炕,一个锅灶,一张三合板桌子,两把包人造革面的椅子,一把破了一块儿,里面露出已经发黄的海绵,一把椅面从中间裂成两瓣儿,有些硌屁股,但铺个垫子还能坐。最让陈继清心安的是屋子中间蹲着架铁皮炉子,到了冬天,把这个家伙好好烧上,屋里就不冷了,上面还能做饭,做好饭还可以一直热着,萌萌啥时候放学回来吃都是热的。
   第二天,陈继清和萌萌去看学校,学校锁着大门,里面几个工人正在粉刷教室,两层的教学楼刚刷完油漆好像散发着热气,扑鼻的油漆气息五彩斑斓。
   人们都在议论昨天的葬礼,路上看到的打发的是赵贵白,他开铁矿,开选厂,还有路桥集团公司,人们说县里所有的路,都是赵贵白承包修建的,他修路挣的钱比开矿挣的钱都多。
   昨天,还打发了一个人,是镇上卖面皮的三光的老婆。她是和三光吵了架上吊自杀的。吵了架就上吊?人们说她有神经病。陈继清想,有神经病就自杀?一定有什么过不去的。她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刚到镇上,和谁都不熟,况且她从来不是多嘴的人。
   更让陈继清吃惊的是,人们说三光怕老婆的墓被盗了,用水泥和石子把它砌了起来。陈继清想,盗什么呢?一个可怜的神经病人。活着的时候没人好好珍惜她,死了之后还被水泥石子包裹起来,也许三光有精神病。
   那天,陈继清和丈夫连续跑了几个地方。等人家回话的时候,陈继清收拾家,她想人家一进她这个家,看到里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会觉得她这个人不错,她想给人们留个好印象。
   屋子只有门那边有一个窗户,空气进来之后,不能对流,很热。陈继清对女儿说,你到外面玩去吧,凉快点儿。可是女儿在镇上没有熟人,不想出去,要待在家里一个人看书。看着女儿被汗水浸透的刘海一缕缕贴在脑门上,陈继清有些心疼,她想赶快找到工作,挣下钱给家里添个风扇。
   吃饭时,陈继清与丈夫聊,两个人都感慨人和人的差别,活着的时候不一样,死了还不一样,穷的死得孤零零,富的那么热闹。
   陈继清问,不知道到了地下,一样不一样?
   丈夫说,哪能一样呢?人家赵贵白的墓有多大?足有咱们这个院大。还修建了墓园,据说里面河啦、山啦、房子啦,啥都有,还安装了许多摄像头,专门雇了个老头看管。三光老婆呢?几尺大不说,还被砌了一堆水泥、石子。
   陈继清说,我说的是地下!
   丈夫说,我知道,地下也不一样!丈夫问的地方,都是要干重苦力活儿的,工程队只招建筑小工,选厂要上料的装车的,丈夫想找个保管、库管、看大门的,没有。
   陈继清觉得屋子里热气越积越多,挤得她有些喘不上气来。这时她开始怀念山里面的房子,哪里有窗户,有风,人死了埋进土里,不会用水泥砌起来。可是,山里没了学校。
   傍晚,屋里还是一个劲儿的热,屋外喇叭上传来熟悉的舞曲,《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陈继清有些激动,明白人们开始跳广场舞了。她喜欢这首歌,尤其是一听到“里格”“介支个”这些词时,就有种熟悉亲切的感觉,想象自己在秋风细雨中送人,或者被人送。从小,陈继清就想到外面去,想到很远的地方去。陈继清很喜欢跳舞,读小学时,最喜欢唱着《白毛女》里的片段跳舞,经常把自己想象成喜儿。长大后,没地方跳,也没时间跳,她想来了镇上可以跟上人们学学。可是,现在看着萌萌边读书边不停地擦汗,陈继清恨不得把窗户关上,不让声音影响女儿。她想买上风扇后,女儿坐到哪儿,就让风吹到哪儿。
   第二天,陈继清一出门,听到赵贵白和三光老婆的墓被盗了。
   看赵贵白墓园的老头白天喝了酒,晚上有人进了墓园,他没有发现,还被打昏在屋子里,那些摄像头剪下来,被扔的到处都是。赵贵白赤条条躺在老头旁边,墓里的东西和身上穿戴都不见了。赵贵白那么有钱,陪葬的东西肯定不少?人们说有金元宝,还有他喜欢的翡翠棋盘。三光穷得啥也没有,老婆下葬时只有身装穿,结果水泥墓下面打了洞,三光老婆被盗走了,她装穿时那身古式衣服倒被脱下来,扔在路旁,一看这样子,肯定是要卖给结阴婚的了。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陈继清首先觉得搬到镇上住是对的,可以每天看着女儿进学校、出学校,要不多危险。然后隐隐有些快意,觉得人死了还是有些地方一样的。
   丈夫回来后,一脸不快地把自己摔炕上。陈继清问,你听说赵贵白和三光老婆的事了吗?丈夫烦躁地说,这个鬼地方,人死了都不能安神,不是为了萌萌,说啥也不来。等萌萌一考上大学,我就搬回去。
   你说气不气人?轻松活儿找不下,我干重活儿还不行?可是招来人家的盘问。你说我一辈子拿过别人一根针线?居然盘问我!
   陈继清问,谁盘问你呀?盘问啥?
   丈夫回答,死人家呀!问我叫啥,多大啦,哪儿来的,以前干什么,来镇上干啥……
   陈继清问,不光是问你一个人吧,是不是来镇上的生人和男人们都问?
   丈夫回答,那也不该问我呀!
   陈继清笑了,咱们来了这儿就是生人,谁知道咱,人家出了这么大事情,问问没啥呀。
   丈夫说,但就是心里憋屈。我想回去种地。
   陈继清问,种啥呀,这几天地里没活儿。再说,你的腰!
   没想到,几天后,陈继清丈夫当了墓园的看守人。赵贵白被儿子们重新埋进墓里后,几个孩子都觉得找个老头看墓不靠谱,想找个年轻点儿的。镇上年轻点儿的男人都不愿意干,人们便想到总是用手托着腰找工作的陈继清丈夫。
   而陈继清,在镇上饭店里打短工,配菜和洗碗端盘子。一天五十元、两包烟,中午和晚上管两顿饭。陈继清不抽烟,想可以拿回去给丈夫抽,看墓地正好闲的要抽烟,一包烟怎样也有五六块、七八块,比丈夫抽的兰花烟好多了。两顿饭,她不吃,打包带回去,再热点儿别的,够一家人吃。
   女儿读了三年初中,陈继清和丈夫在镇上打了三年工。
   女儿考上县里的高中时,陈继清搬到县城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还是一间,长还是三米,入深却只有五米,旧房子,房租一个月高了五十元。陈继清咬咬牙住下了,这儿离学校近,女儿放了学走五分钟就到家。
   这三年,女儿一直埋头读书。
   高三上学期,有一次女儿说,妈妈,我在外面上了这么多年学,从来没有领同学们来过家里,因为我知道咱家小。
   陈继清心里咯噔一下,忙说,你领同学们来呀!
   女儿说,嗯。这个星期天,我想领米兰来咱们家住一晚,星期天大家都回去了,学校里留下米兰一个人怪可怜的。你看可以吗?
   米兰是女儿最好的朋友,从初中起就是一个班,也是山里的,从初中开始就住校,在一个宿舍。陈继清经常听女儿讲米兰的故事,也看过她的照片,又高又壮的女孩儿,心地非常善良,她愿意女儿和她在一起。
   陈继清说,没问题,你领米兰来吧。不用愁住处,妈一定帮你解决。陈继清想自己可以借邻居的房子住一晚,也可以在打工的酒店凑乎一晚上,那么多房间,拼几把椅子就可以。或者,花几十块钱,在外面开间房,但陈继清马上打消了这个想法。反正有好多办法,女儿的问题根本不是个问题。
   那几天,只要有时间,陈继清就收拾家。本来不大的屋子她擦了一遍又一遍,地面泛起的潮气中,总是散发着水泥的清香。几件旧家具上擦得木头上的花纹都露了出来。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电视上的军人也就叠成这个样子。窗台上有几盆花,陈继清早晚用蓬壶把它们浇得湿漉漉的,星期五那天,菊花开了,鲜黄的花瓣像鸭子嘴。陈继清想起女儿小时候,每次她吃豆子时,女儿就把嘴凑过来,她把嚼碎的豆子喂给女儿,女儿的嘴唇软软的,上面有层淡淡的绒毛,呵出的气,总是有股奶香。
   可是,那天晚上,女儿一个人回来了,说米兰知道家里是租的房子,怕她们为难,不来了。陈继清说,这孩子,租的房子有啥关系,叫她来嘛,妈妈另外找住处。女儿不吭声,掏出书本写作业。陈继清哑声了,觉得对不起女儿,她心不在焉在屋里转来转去,不知道干些什么好,后来打开了风扇。女儿说,妈妈你干什么,啥天气还开风扇?陈继清关了风扇。那天,女儿写作业的时间格外长。
   早上七点多,车厢里开始忙活起来。同一卧铺的是一家东北人,在威海买了海景房,去度假。领头的是个又胖又大的光头男人,拿着大罐头瓶子沏着茶,喝几口吧嗒一下嘴,讲前几年在海边度假的事情。家里人大概听过多次听得不耐烦了,没人搭理他,男人却兀自一直讲。陈继清觉得他讲得很有趣,早晨那么早,渔民们开着拖拉机去赶海。退潮后,岸上到处是小螃蟹和贝壳,没人要,人们提着小篮子挖泥里面的蛤蜊。陈继清不清楚小螃蟹为啥没人要,多稀罕的东西呀。她从来没有吃过螃蟹,萌萌也没有,她们家谁也没有。

共 1436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记叙了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陈继清与丈夫如何拼尽自己所能为女儿上大学创设良好环境的经历。小说从母亲送女孩上学旅程开始,穿插着陈继清和丈夫陪读女儿搬到镇上艰辛的求职经历和艰苦的生存环境。送女儿上学途中,一路上,母亲尽量压缩开资,她舍不得花钱去看海底世界,为了让女儿心安,却去了农贸市场不花钱看形形色色的鱼,好应付女儿的询问。小说顺叙插叙交错进行,让读者不由得为文中的夫妇艰辛困苦的日子揪心,同时,也为他们勇敢面对困境,从不低头,为孩子无私地付出而感动。小说生动刻画出了那个坚强母亲的形象,不认识几个字的她不畏艰难,报名培训护工,为孩子挣学费,从自卑到渐渐自信,她从不挑拣工作,用真诚与勤劳赢得了雇主的喜爱,同时也为孩子大学生活创设了更优良的条件。孩子懂事,文中设计的数个细节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如在火车上女儿晚睡前让乘务员为母亲生日送祝福的细节;再如,女儿得知妈妈报名做护工培训,不让妈妈继续辛苦,说自己可以勤工俭学的细节;再就是高中时女儿本来想让同学到家又不想让母亲为难的细节……这些场景无不说明陈继清和丈夫的付出是值得的。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展现在文中无处不在的温暖细节感人肺腑。如陈继清录下大海声音想给丈夫听,如陈继清慷慨地替雇主解忧,出差的雇主丈夫感动得送她两个红灯笼……这是一个让人心酸让人感动更让人心生温暖的故事,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母亲,这样一个为孩子未来竭诚付出的家庭,在我们国家可谓千千万万,没有抱怨,勇于担当,真诚对待工作,乐观面对生活,相信这样的父母养育的儿女是不会错的。即使在墓地为家,也过出了火红日子的滋味。接地气、感动人的好小说,倾情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02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9-10-18 15:34:34
  面对杨老师的优秀作品。不知如何写按语,勉强发出,让读者早点欣赏才是正事。
   祝福您,幸福安康,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9-10-22 08:22:59
  很喜欢文中那个母亲的形象,不管生活多么困苦,不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为着孩子的美好未来,她不畏艰难,敢于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勤恳劳作,不辞辛苦,待人宽容,与人友善,不管日子再难,不失一颗良善之心、中国母亲的典型形象。即使被迫住在死气沉沉的墓园,也过出了日子红火的幸福滋味。小说以《墓地》为题,有力烘托出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谓意味深厚。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10-27 16:10: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