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白色毡靴(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白色毡靴(短篇小说)


作者:杨遥 举人,3366.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185发表时间:2019-10-20 11:28:35


   一
   镇子是古镇,叫阳明堡。
   镇子西头那座做了学校的古祠,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为纪念晋国大夫羊舍叔向所建。镇子东头那座奶奶庙,没有人能说得清啥朝代的,漆皮
   剥落的柱子两个人抱不住。一条青石板路,把长约一里的镇子东头和西头连接起来,街上都是些老店铺,姚三的钉鞋铺就挤在这些铺子中间。
   听老人们讲,从前拉骆驼的、赶大车的,从这里拉上茶叶、绸缎、酱料等东西,翻过雁门关,一路走到大圐圙、恰克图、俄罗斯,大圐圙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镇子叫堡,因为它地处雁门关南口。雁门关三十九堡十二连城,阳明堡是其中一座。历史上这里多战争,又处商旅要道,遗传下争勇好斗的传统,也比别处开化些。
   现在不打仗了,最近的两次还是1937年的事情,八路军在雁门关伏击了日本人,又夜袭了他们在阳明堡修的飞机场。姚三家的钉鞋铺却像驿站一样热闹,镇上一茬一茬的男孩儿们都喜欢去姚三家,不光男孩们爱去,那些结了婚的男人们,没有结婚的光棍们,还有镇上的混混们,都喜欢去姚三家,在这里,他们比在哪儿呆着都自由。孩子们一去姚三家,就好像提前一步跨入社会,能知道许多从课堂上学不到,也从别处听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家长们似乎认为这个年龄不该知道,但人就是这样,越不让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接触了这些的孩子们,哪一个在学校里不神气?就拿钟晓这个家伙来说吧,看上去胖墩墩的,一笑露出两个很深的酒窝,总是很快乐的样子。其实他一点儿也不开心,他很小的时候,他妈就丢下他和他爸走了,他爸染上酒瘾,经常喝得烂醉躺在街上,回了家就摔东西,打他,钟晓还笨得要死,什么都不会,被人瞧不起。但自从认了姚三做干爹,就不一样了。
   家长们都不愿意让自家孩子去姚三家,我爸也是,我却老早就渴望去,只是一个人不敢。
   有一天钟晓对我说,咱们去姚三家吧!瞬间,我竟紧张,再加上兴奋,有种出不上气来的感觉。我有些结巴地问,就这去?钟晓回答,那你给他买块豆腐。我不知道钟晓开玩笑,镇上的人请客,经常给客人烧一块豆腐。当时口袋里正好有攒下的两角零花钱,便买了块豆腐。
   姚三正坐在炕头上的椅子上割皮子,看到我们眼皮抬了一下,继续割皮子。刀子划过皮子发出嗖嗖的声音。他一声不吭,我以为他不欢迎我,便脸发着烧,放下豆腐,屁股靠着炕沿杵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
   以前在街上碰见过姚三,罗锅腰,瘸子,毫不起眼,这次见到他还是失望。姚三穿着一件分不清颜色的衣服,前襟黑黝黝地发着光,背部却灰蒙蒙的,像被雨水浸泡久了的苫布。他两眼浑浊,脸皱巴巴的,下嘴唇往上翻,叼着根烟,眼睛被烟熏得眯成一条缝,烟灰长了时,用嘴吹一下,扑簌簌掉下来像头皮屑。
   那天正好画墙围的张继东和卖肉的二灰皮在。张继东和我爸熟,平常见他总是一本正经。这时却坐在锅台上,听二灰皮讲怎样和开理发铺的大拖鞋玩。二灰皮说,别看大拖鞋长得瘦,脱光衣服,那奶,啧啧,他舔了舔嘴唇。我不由自主跟着也舔了舔,喉咙一阵发干。这时,张继东咯咯笑起来,和平时完全两个模样。我看到他这样子,有些发窘,把脸扎下去,绞着两只手,看见从手腕到手背,手指,一步步红了起来。
   有人催二灰皮继续往下讲,他却说,羊快回来了,我接羊去,就走了。
   他一走,我松了口气。
   接下来有两个人争论虎鞭酒和鹿茸酒哪个劲儿大,话赤裸裸的,我有些害羞,没有听完就拉着钟晓走了,其实还是想听。
   回家路上,我央求钟晓不要告诉家里我去姚三家了。
   从姚三家回来后好几天,每次在街上遇到大拖鞋,我就想起二灰皮说的话,不由想多看她几眼。还想再去姚三家,听人们说那些故事,但不好意思跟钟晓说,也不好意思自己去。
   有一天,发现鞋头上破了个洞,高兴坏了,问妈妈要五角钱,要去姚三那儿补。妈妈不理解,以往这都是她来补,而且还要去姚三那儿。我说她补得不好看,不耐,班里同学鞋破了都是去姚三那儿补。磨蹭半天,妈妈没办法,给了我五角钱。我兴奋地跑向姚三家,到他家院子门口,却不敢继续往里走了,害怕碰见熟人,像学校的老师,房前屋后的邻居,尤其是钟晓,要是他看见我独自来这里,会不会?于是,从窗口往里瞧了瞧,没有熟人在。我兴奋地推开门,姚三还是坐在炕头那把椅子上忙活着,里面还有谁,紧张得顾不上看。我结巴着告诉姚三要补鞋。姚三没吭声,扔过双绿色的拖鞋。我换上拖鞋,把破了的那只鞋脱下来递给他。姚三放下手中的活儿,眯着眼睛拿起我的鞋认真看了看,给机子换上线,开始缝起来。我看着他摇着机子,线在鞋上出来进去,莫名地感到兴奋。可惜补补丁的活儿太小了,几分钟后,姚三停下机子,用剪刀把线头绞断。我没问多少钱,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那五角钱递给他,姚三接过去随手放在旁边的铁盒子里。我隐隐有些失望。姚三却没有把鞋马上还给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用锤子把鞋底敲了敲,然后示意我把另一只鞋给他。我忙说,这只没问题。姚三像没有听见我的回答,重复说,拿来。我不敢再说什么,乖乖把鞋脱下来递给他。姚三同样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用锥子在两三个地方扎了扎,又把鞋捣了捣递给我。我明白这次是真的弄好了,遗憾没有检查出鞋子有大问题。
   我慢腾腾换上自己的鞋,朝门口走去。真是越怕谁越能遇上谁,这时正好钟晓进了院。我没有等他问,心虚地自己解释说,鞋破了个洞,找姚三钉。钟晓没有丝毫怀疑和惊讶,只是问了句,钉好了?就径直进了屋。我转了转身子,不好意思再跟着他进去。出了姚三的院子,想起来这里的目的,感觉白来了一趟,什么也没有听到,很是沮丧。无聊地用脚趾头顶了顶补好的那个洞,补丁圆不说,线又细又密,像个渔网,感觉还挺舒服。另一只鞋经他那么一鼓捣,也变得比以前好穿多了。
   没过几天,我的另一只鞋破了。我再问妈妈要钱时,她说,这么费!她不知道我为了去姚三家,故意用鞋踢石头。那段时间,我的鞋费极了,隔段时间不是鞋头破了,就是鞋帮开了,有只鞋底居然磨了好几个洞。我的鞋上面补满补丁,鞋底还粘了块儿橡胶底子。我一点儿也不嫌鞋不好看,只要能去姚三家就高兴。在那儿,我确实又听到了许多新鲜又神秘的东西。
   终于要钱要到妈妈心疼了,她说,费缰绳的驴,这些天钉鞋的钱也比买只新鞋贵了。我便央求妈妈让姚三给我做双鞋。妈妈耐不住我软磨硬泡,答应了。
   有了借口,我一有空就往姚三那儿跑。做鞋样,纳鞋底,做衬子,缝鞋帮,包括后来的绱鞋,他每一样认真得像我们在仿纸上写毛笔字。在姚三家里,我见识到了人们的随便,光棍们还好,只是说说荤段子,蹭口饭吃。那些混混们却完全把这里当成个没人管的地方,他们张口闭口谈论打架,议论女人,随意打开柜子找东西,有的晚上不知道干啥去了不睡觉,大白天在他家里补觉;有的在他家里喝酒、划拳,喝高后到处乱吐,有时还能吵起来,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
   我奇怪姚三为啥收留这些人,一般人躲他们都来不及。问家人,爸爸说姚三心善,又一个人呆着太闷,喜欢热闹。妈妈反问我,那你还要去?他们不知道,这段时间,我从去姚三家的人嘴里,听到许多关于女人和性的知识,对于没有学生理卫生又处于成长发育期的我们,太稀罕了,眼前真的打开一扇窗户。我还从这儿,获得了种额外的安全感,认识了几个大混混,他们谁走到街上,都是大爷。但我发现,姚三很少说话,只是不停地干活儿,像蚂蚁、蜜蜂。
   其实,在姚三家里呆过,混得最好的,不是现在这些人,是他的另一个干儿子--“大刀胜利”。“大刀胜利”不光是我们镇上最有名气的混混,也是我们县方圆几百公里内最有名气的混混。传说他九岁时父亲死了,母亲改嫁,便在姚三家一直住到十六岁,然后去了包头,一把菜刀从火车站东边砍到西边,后来成了赌王,手下有上百号兄弟。每当说起这个人物时,镇上人们和谈论漂亮女人一样津津乐道,许多混混都用羡慕的口气议论他。每年快过春节时,大刀胜利都会给姚三寄一大笔款子,村里送信的捏着汇款单见人就说,大刀胜利给姚三寄钱来了,满脸放着兴奋的光,一路从邮局说到姚三家。
   鞋做好了,试穿的时候我既兴奋又遗憾,兴奋的是终于穿上姚三亲手做的鞋了,遗憾的是没了做鞋这个借口,以后又不能随便到他这里来了。新鞋一上脚,马上感觉出不一样,它不像以前穿新鞋,不是紧得夹脚,就是松的得衬东西。这双鞋脚掌、脚面、脚后跟都正好贴着脚,姚三还特意在脚趾头那儿留了半指长的地方,预备脚长了还能穿,但一点儿也不松。我满意极了。姚三却不放心,他这边捏捏,那边捏捏,然后让我脱下来,放在铁架子上,这儿敲敲,那儿敲敲,再让我穿上。我再次穿上后,感觉不是穿了双鞋,好像脚上自然长了层东西,试着走了几步,又轻又舒服。
  
   二
   其实姚三最拿手做的是毡靴,以前赶马车、拉骆驼的人穿的那种鞋。鞋全部用白羊毛毡子做成,厚墩墩的,到小腿肚子那儿那么高,据说穿上它,再冷的天气也不怕。可惜人们不拉骆驼了,也不养马车了,也就没有人穿这种靴子了。我也只是在钟晓家里见过一双,那是他已经去世的爷爷留来的,试着穿了一下,脚发烫。
   每年夏天数伏的时候,姚三总会做这么一双靴子。人们只要看见姚三带着毛巾、香皂、洗衣粉出门往西走,就知道他要做毡靴了。因为姚三每次做这种靴子之前,都要先洗澡。
   镇子往西五里远,有个大水库。一到夏天,镇里男人们不分大小,纷纷到这里玩,洗澡的,游泳的,钓鱼的,特别热闹。有的女人还来这里洗衣服。而姚三除了做毡靴前,别的时候根本不去。
   姚三到了水库,总是先脱得精光,把所有衣服洗干净,晾在坝上的石头上,才开始泡在水里搓澡。他一泡进去,很快就有一群群银白色的小鱼游过来,围着他打转。透过水面,姚三搓下的泥垢像一条条黑色的蚯蚓,小鱼在姚三旁边钻来钻去,吞吃着蚯蚓,姚三快乐地唱着歌,翻来覆去是“没有缝好的小毡靴,怎能穿它见情郎”这两句。等鱼少了时,姚三身子也干净了,他穿上已经晾干的衣服往回走,整个人满面红光精神抖擞,像蜕去层硬壳,人们老远就能闻到从他身上传来洗衣粉的甜味儿。
   洗完澡的第二天,一早姚三就开始干活儿。这时他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完全像变了个样。地扫得干干净净,桌子擦得明晃晃的,锥子啦、剪刀啦、铲子啦等家伙都闪着亮光。这时,他不像以往那样总是不声不响干活儿,而是哼着见情郎的那首小曲子,开始擀毡子。他脸上的皱纹明显舒展开了,还泛着少见的光泽。
   制作毡靴很是复杂,先要将粗羊毛做成毡子,然后再经过敲打、熏蒸和干燥等程序,最后才能用来缝制靴子。毡子有现成卖的,但姚三从来都是自己擀。
   姚三首先把收来的当年羔羊毛拿出来,仔细挑拣出杂质,将纯羊毛铺在席子上弹。羊毛一开始有点儿硬,扎手,等绒全部散开后,就变得松松软软,棉花一样。姚三把它们一层层均匀铺满,然后将事先用油、水和豆面拌好的东西喷在羊毛上,再把它紧紧捆在一起,开始擀。他擀毡子用的是擀面杖,擀好后,敲打半天,让它蓬松起来,然后把毡子放在做饭的锅里蒸。姚三擀的毡子不大,恰好能放进去。不一会儿,屋子里飘散出羊毛的膻味儿。膻味儿越来越浓,后来变得好像湿漉漉的,就蒸好了,再放到院子里晾干。
   晾毡子的时候,姚三开始捻羊毛线。羊毛是擀毡子剩下的,捻子是骆驼骨头制成的,磨得光滑透亮,像玉一样漂亮。
   线捻好,毡子也干透了,姚三开始缝制靴子。大概是怕人打搅,姚三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这时来找他钉鞋或者串门,无论敲门,还是喊叫,不管声音多大,姚三都不开门。有人趴在门缝上朝里看过,姚三明明坐在椅子上,与他只隔着一道门,七八步距离,给人感觉却好像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有人觉得姚三是故意装作听不见,恶作剧往里扔过鞭炮,姚三依旧毫不理睬。他整个魂好像都附在了手中的靴子上,不是过段时间,喉结动动,吃力地咽口唾沫,看见他的人们会以为他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直到一只靴子做好后,姚三才揉揉眼睛,伸展手脚。因为一直坐着,腿和脚麻得根本动不了,姚三揉上半天,缓缓站起来,倒上缸凉开水,咕咚喝完,上厕所,洒一泡黄黄的尿后,开始做饭。简单的挂面荷包蛋,姚三做的时候,依旧心不在焉,心思还在靴子上。吃完饭,锅也不洗,姚三继续锁上门,倒在炕上,几分钟后呼呼睡着了,隔着院子都能听到他响亮的打鼾声。天黑后,屋里也不开灯,呼噜声继续响着,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接着,姚三做另一只靴子,还和昨天一样紧闭着门。通常,这只比第一只做得更慢。做好后,姚三活动手脚,上厕所,吃饭,还是挂面,就用昨天没洗的锅,荷包两只鸡蛋。吃过饭,睡觉。
   这次睡觉姚三不再锁门,人们看到姚三闭了两天的门开了,便知道他的靴子已经做好。进去之后会发现,大热天,姚三睡得安详而踏实,婴儿一样,谁来根本不知道。有人好奇心重,在大伙儿的注视下,从姚三裤袋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炕头上与姚三铺盖摆在一起的柜子。这个柜子平时上面盖着包袱皮,人们问里面是什么,姚三从来不说。

共 1838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白色毡靴》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小说佳作,小说通过描写我与钉鞋匠姚三之间的故事,展现了我的成长与姚三的大爱与善良的本性。小说很有地域特色,阳明堡是一个古镇,这个古镇上有个钉鞋匠姚三,姚三没有媳妇、孩子,只是一个罗锅腰,瘸子,毫不起眼的人。他的房子却是一些混混,无家可归人的去处。他的房屋里经常是有很多的人,人们在他的房屋里很随便,取吃的,喝的,睡觉。但姚三一点也不生气,他干他的活,认认真真的对待修他的鞋,我的老师误解了我,我很伤心与沮丧,去找姚三,姚三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以后也不要到他屋里去。他的屋里人杂,怕影响我学习。还给我炒鸡蛋吃。我的心中有了温暖的力量。从此后,我努力学习。回报姚三对我的鼓励。姚三是个特别的人,他有一股正气,他做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认真对待每一个上门修鞋的人,宁可多费些时间,也觉不偷工减料。小说里描写了外来温州人来小镇修鞋,钟晓带人去捣乱,姚三知道了,非要去给温州人道歉,从这里可以体现姚三虽然其貌不扬,但内心却是正直和善良的。他就喜欢做毡靴,一年做一双,每次做的时候极度认真,不知道姚三以前经历了什么?但姚三眼中的美好,也是人们眼中的美好,毡靴最后又流行了起来。最后,姚三死了,陪伴他的是那些毡靴们。小说通过我的成长描写出姚三的正义和善良的品质,让小说熠熠生辉。小说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张海迪、民办教师、汉城奥运会、温州人、北京亚运会等,这些背景时代令人很是熟悉。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出我与姚三之间的故事,这些事拉近了我与姚三之间心的距离。小说情节刻画细腻、生动。情节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相得益彰,人物描写真实、形象,揭示人性的美好,让人深思!作者将小镇的事情描写的栩栩如生,令人感慨!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02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9-10-20 11:32:11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祝作者写出更多佳作,写作快乐!
永远红梅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10-21 21:34:1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