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目睹六十年人们居住的变化(散文)

编辑推荐 【海蓝】目睹六十年人们居住的变化(散文)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1发表时间:2019-10-20 20:58:29


   住是人类生活所必须,衣食住行缺一不可。俗语云,“安居乐业”。居若不安,难以乐业,这是人所共知的。是人必有一处安身之所,就是浮萍也是有个角落的。
   在华夏大地,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上古时代,那时的原始人类就已经有了房子的概念了。那时有位部落领袖叫“有巢氏”,他是“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之祖父。他看到他的子民深受毒蛇猛兽的伤害,就想出一个保障安全的办法,即到大树上建窝棚居住。这种窝棚用树枝密扎四周,用草盖顶,既能遮风挡雨,又能有效地躲避野兽的侵害。这种窝棚就是原始的房子。当时人们还不会冶炼,没有金属工具,只有石器和骨器,所以“房子”的“构件”只能用藤条捆绑结扎。
   后来人们学会冶炼,各种金属刀具应运而生,于是造房技术便有了质的飞跃。房屋构件通过铆榫连结,不但安全性和耐用性大大提高,而且外观也整齐漂亮得多了。
   造房的技术和工艺,经过几千上万年的不断改进、革新与传承,这才到达如今登峰造极的地步。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北京故宫、山西大院、苏州园林、四大佛教名山的寺院等等古建筑,其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说明了千百年前我国的房屋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技艺的顶峰。
   建筑物的规模和华丽程度是跟财力有关的。之所以国家的建筑物高大美丽、极尽雕饰,而普通民房则朴素简约,是因为国家财力与民众财力的天壤差别。
   我家祖上住在广西北部的大石山区里,那里环境条件差,交通十分不便,生活比较艰苦。我的童年时代是在那里度过的,我了解那里的一切,对那里人们的住房状况是十分清楚的。山区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住在那里,人们最大的心愿是有个好房子;人们苦干一生的积攒,也是为了造个好房子。但是,并非每个家庭的奋斗都能达到目标的。
   那里人们的住房,一般都是木结构的、“干栏式”的。他们的房子地面层用来养牲口或置柴草杂物农具,第二层才是住人的。那里的房子极少有三楼的。三楼一般用于贮藏比较珍贵的物品。
   那里的房子参差不齐,质量可分三六九等,其主要的评价标准是房屋四围的建筑材料,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坚固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以这个评价标准去评判那里的房子,则可分为五等:一等,四围皆是火砖;二等,两面山墙是火砖;三等,四围皆是夯土泥墙;四等,四围是木板;五等,四围是木条竹片篱笆或竹席。
   还有另外的两种分等方法:
   如果按盖顶的材料分,则分为上中下三等:盖双层瓦片为上等;盖单层瓦片为中等;以茅草盖之为下等。
   如果按主体柱梁木材的贵贱分,又可分为上中下三等:全红木的上等;半红木半杂木的中等;全杂木的下等。
   上世纪50年代,在我家乡的山村里,我看到,四、五等和中下等的房子占大多数,这种等级的房子遮风挡雨和防盗防虫性能都很差,冬天特别寒冷。据说,在新中国建立前,有极个别的特困户,因无能力起房子或房子烧了倒了无能力再起,就只好找个岩洞居住。虽说岩洞坚固安全,遮风挡雨性能好,还能冬暖夏凉,但人们谁都不愿住岩洞。因为当地的传统观念以住山洞为不齿,认为只有野兽才藏身于山洞,若人居山洞则与野兽无异,低人一等。只有万不得已才住山洞的。
   对于四等的房屋,两侧都是木制的“山架”,这种房屋又可细分为两种和三级:一种是“童子山架”,另一种是“八字山架”。“童子山架”上有许多根“悬空”短柱,名叫“童子”(壮语LwgDoengz)。短柱的头支撑着桁条的一端。“童子”又分两种,一种是有艺术分量的“宝瓶式”(壮语LwgDoengzGyox);另一种是“圆柱式”。“八字山架”(壮语GaGyimz)无短柱,结构相对简单,每根桁条的端头都架在“八字”臂上。
   用木制“山架”建造的房子,又可分为三级:一级是宝瓶式“童子山架”;二级是圆柱式“童子山架”;三级是“八字山架”。
   在山区里,极少数比较富裕的人家,他们的房子都是一二等的,而且都是多开间的。二等的房子两侧山墙是火砖,中间各间的“山架”却是一级的。他们在屋檐、门楣、门枋以及中堂屏风等方面,还要加以雕饰。越富裕的人家雕饰就越讲究,雕饰的图案就越复杂。在那山区农村里,房屋门面是否雕饰是贫富的分水岭。于是,在我的脑子里早就形成一个固定的观念:富贵的人家才会雕刻房屋;有钱的人家才有闲心、有功夫、有能力雕刻房屋。若用三字表述,就是“富才雕”或“富则雕”。
   家乡的瓦房,由于资金不足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单层瓦的。为了节约,各瓦片之间的相叠面积很小,所以经受风雨的性能就差了。在特大暴雨或风雨交加的时候,经常出现雨水倒流入屋的现像,正如当地人所说的“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那种情况。我们知道,北方的民居,以前也是瓦房的,大多也是单层瓦的。然而北方民居却很少漏雨,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民居更讲究保温,他们盖瓦时是用灰浆固定和勾缝的。灰浆堵住了瓦缝,连风都吹不进去,何况是雨呢。
   家乡山区里的干栏式瓦房,其屋架结构基本都是一样的,六十年来,这种屋架结构一直被沿用,没有什么改变过。我甚至可以大胆地说,这种屋架结构千百年来一直定形不变的,它保留了古代人的房屋设计思想。同时还可以证明,古代人们已经有了高超的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平,他们设计的房屋已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他们创造发明的成果,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
   六十年前,老家的乡镇“高岭街”,也还没有一栋混凝土房子,街上的民居,一般都是砖瓦房或“舂墙房”(壮语RanzCiengz)。就是国营商店的房子,也还是砖瓦房。在50年代,我虽然看见过人们使用“洋灰”(即现称的水泥),但人们只是用它来补补漏缝而已,并未听说过用“洋灰”来起房子的。那时候,乡下好多东西的名称都带个“洋”字,如“洋钉”(铁钉)、“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刀”(小刀)、“洋铁”(铁皮)、“洋铲”(铁铲)、“洋桶”(铁桶)、“洋镐”(铁镐)等等。因为那时候,我国还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国外生产的,所以就带个“洋”字。
   那时候,我的家乡乡镇街上的房子,最好的就是砖木结构,最高的也就是两层。街上房子特别窄,宽度一般只有9尺。一直到了80年代末,街上才开始出现一两栋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房子。当时人们将这种房子叫“平顶房”,当时人们对这种房子都投与十分羡慕的目光,认为高级得不得了。
   我是1974年离开家乡到省城南宁生活的。我记得当初我刚从乡下来到省城的时候,眼睛都瞪大了!“呀!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呀!”其实那时南宁市的楼房大多是两三层的,就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朝阳路,也只有邕江宾馆、南宁饭店、南宁百货大楼等寥寥几栋比较最高的大楼而已。那时南宁最高的楼房是邕江宾馆,12层,人们在仰望它时都贊叹不已,都说它“高耸入云”。凡是初次来到南宁的人,都要站在邕江大桥头,与它合影留念。我也是如此。那时的南宁百货大楼也只是5层,但看上去却相当雄伟,人们都以它为地标式建筑。因为凡是来到南宁市的人,没有不到这栋大楼一逛的,所以人们对它印像深刻,对它也觉得特别的亲切。我也是这样的。
   从1974年到80年代末,南宁市的新建楼房虽然是日有所增,但发展的速度不算快。到了90年代末,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不断地深化改革,房地产开发便迅速兴起。此时,南宁的新建高楼,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城市扩张和建设的速度,令人赞叹。到了21世纪初,这种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不经意间,一栋摩天大楼就拔地而起!此后,楼房越建越高大,越建越美丽,越建越豪华!
   到了本世纪10年代,南宁已有10栋摩天大楼了。据2013年6月有人统计,高度超过100米的大楼已经蛮多了,其前十名的大楼是:
   1、九州国际大厦,位于南宁琅东民族大道青秀路,高317.6米,71层,是当时南宁第1高楼。
   2、地王国际商会中心,位于南宁埌东民族大道五象广场,2006年建成,高276米,58层。
   3、丽原天际,位于南宁市兴宁区,2013年建成,高221.9米,57层。
   4、万达公馆,位于南宁东葛路南侧,高216.4米,60层。
   5、青秀万达广场,位于南宁东葛路南侧,高度200米,48层。
   6、华润大厦B座,北侧为民族大道,西侧为青秀路,东和南侧为中新路,高173米,35层。
   7、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厦,位于南宁市金浦路,高161米,34层。
   8、广西电力大厦,位于南宁民主路,高138.3米,30层。
   9、航洋国际城发展中心,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131号,高137.6米,38层。
   10、澳门街,位于南宁人民路与友爱路交汇处,高130米,31层。
   到了2018年,又有人统计南宁市的十大高楼,这时数据又有很大的变化,前10名的高楼是:
   1、南宁华润大厦,高403米。
   2、南宁龙光世纪,高400米,82层。
   3、广西金融广场,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148号,高325.5米,总建筑面积为214161平方米,地上72层。
   4、广西九洲国际大厦,高318米,71层,地下6层。
   5、南宁地王国际商会中心,高303米,59层。
   6、南宁宝能环球金融中心T1楼,位于五象大道与飞龙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100亩,高268米。
   7、南宁三祺广场,高268米,54层。
   8、南宁五象航洋城,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五象大道南面,占地面积20890平方米,高236米。
   9、南宁合景国际金融广场,位于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内,高225米。
   10、南宁华润幸福里,高220.5米。
   根据网上资料“2019年中国摩天高楼排行榜”(第二季)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南宁市高度200米以上的高楼有31栋,其中200米以上的26栋;300米以上的4栋,400米以上的1栋,全国排名为第11名。
   现在的南宁市高楼林立、摩登现代,潜在超级大都市的气象。这种气象已经不专属于广州、深圳、上海这些以摩天大楼著称的一线城市了,这几年南宁也有这样的气象了。这与南宁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偏后的情况不同,南宁的高楼建设已排进国内城市的前列了,这也许是许多国内先进省份的人们所意料不到的。
   2018年5月,网上又有人发文称,南宁又将建造一栋528米高的摩天大楼,取名“天誉成东盟塔”,据说目前已经开工了。
   我们知道,要想成为国际大都市,没有一定数量的摩天大楼,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某城市要变成国际大都市,是由时代发展的机遇和它自身的区位优势决定的,那它自然就有能力建成那么多高楼大厦的。也许南宁就是如此。
   最使我佩服的,是我校的一位已经过世多年的秦老师。44年前,他在一次闲聊中说,“好多外省人,只知道桂林,不知道南宁,还一直以为广西的首府是桂林呢!我佩服毛主席的远见,据说是毛主席提议南宁为广西首府的。你别看南宁现在又小又落后,又没有什么优势,但依我看来,南宁将来会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当时在场的几个老师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胡说八道,都对他投以取笑和怀疑的目光,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我也在场,我也是一万个不相信的。可如今看得出,那位老师的预言眼看着就要实现了,所以我十分佩服他。
   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末,我家乡的住房情况又怎样了呢?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山区农民可以自由进城打工做生意,好多人家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积累了一定资金,便陆续搬出山区,迁到平原或城镇买房或建房居住了。乡镇中原住居民的一些富裕人家,则到县城去买房;县城中原住居民的一些富裕人家,则到省城去买房。于是呈现了一个总体递升的趋势:山里的迁乡镇;乡镇的迁县城;县城的迁省城。更有一些越级搬迁者,由山弄直接迁县城;由乡镇直接迁省城。我了解到,我家乡那一带的山里人家,到2010年基本上都搬迁出来了,山里面的老房子,就全都抛下了。我还了解到,现在相当多的乡镇居民,他们的居住条件比县城、省城的还要好,因为他们一家一栋楼,高的5、6层,矮的也有3、4层,上千平方米,天面地面都是自己的。有的私家楼房,有车库、有庭院、有花园。有的乡下老板,这样的私楼还不止一栋呢!因为乡镇的地价和工价都便宜。当然,也有个别住得不算太好的,但比起四五十年前来,确是好得多了。
   在本世纪初的大城市里,房地产的开发,像火山喷发一样迅猛异常,炒房之风久盛不衰,同时,房价也日渐飚升。在南宁市热门地段,房价两三万元一平方米的都有。
   诚然,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城市的扩张是不可阻挡的。城市的扩张必然占据了不少耕地良田,这是令人心痛的事。
   耕地种上作物,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就使作物有一年的收获。而且年年有收获,即年年都得到太阳的馈送,直到永远。凭着有耕地,太阳便无限慷慨地、岁岁年年地,馈送我们以粮食。如果我们把耕地“种”上了楼房,太阳是不能让楼房发生光合作用的,而且永远不能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年年拒绝了太阳的无限馈送,直到永远。所以云:留有良田,年年生稻;良田建房,永无所生。
   我们知道,由耕地变城市极易,但由城市变良田极难。城市要扩大,耕地要保护,这是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多建摩天大楼是个有效的办法。
   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果我们这一代永无休止地建房,将耕地任性破坏了,到了子孙后代,他们无地耕作、食不饱饭,他们总不会吃化学品度日的吧!他们会骂我们的!
   还有另一种情况,我们现在不是爆破拆除了不少旧“大楼”吗?十几层的也不例外!这些“大楼”可是二三十年前我们肩挑手推、辛辛苦苦,建了好长时间才建成的呀!现在为什么又要拆了呢?因为这些楼房已经不符合现在人们的居住理念和居住要求了。依此类推,我们现在拼命地大量起楼,好像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似的,可是,四五十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居住理念和居住要求肯定又变了,他们又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拆除我们现在所建的楼房了。
   人类如此不断反复地折腾,这不是在浪费极为有限的、十分宝贵的地球资源吗?我想,这是国计民生的大课题,这需要顶层设计者作出科学的决策!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留有余地,否则他们怎么生存下去呢?
  
  

共 56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人生之大事也,居住条件排在第三位,可见十分重要。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居住条件也一直在慢慢地改变。原始社会的人类居住天然的山洞,后来是简单的穴居,栅栏房子,再后来,技术不断发展,木材,砖瓦等都成了建筑材料,人们的居住条件也突飞猛进。有时虽然建筑技术有了,但物质条件不具备,人们的居住条件仍是无法改变。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技术的精益求精,人们的居住条件极大的改变了,神州大地,高楼林立,人们再也不惧寒暑风雨的侵袭了。本文以南宁为例,以小见大,回顾了人们六十年来居住条件的变化,很有现实意义。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9-10-20 21:24:39
  在祖国大地上,土墙茅草屋不见了,脏乱差的棚户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现在人们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正体现了国家的强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