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北】同窗的交往(小说)

编辑推荐 【东北】同窗的交往(小说)


作者:望见马克 白丁,1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93发表时间:2019-10-24 15:18:22
摘要:年近花甲的老王,从事半辈子的人事工作,为旁人服务做好事儿。当自己儿子没有工作岗位,十分为难时候,想找当年同学帮忙,却又纠结,欲言又止。经过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不去打扰别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保持同窗之间“淡如水”友情。文章塑造了一位经历丰富,饱受甘苦的老人宁可大家负自己,不可自己负大家的高大形象。反映了当今浑浊的社会中还存在着一股清清的溪流。

老王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尽管已近花甲,对于他这是一种休闲的场合,联络感情的机会。他只要收到邀请,就准时赴约。他认为,到了这把年纪,任何回忆,怀旧,聚会都是一种欣慰和享受。
   几年前老王参加过一次中专同学聚会,组织者是班里的元班长。元班长上学时品学兼优,尽管说话结巴,身体瘦弱,还年长他们几岁,可是精力充沛,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儿,所以大家拥戴他。为了搞好这次聚会,元班长费了不少心思。经过一番找寻,终于在开发区的一个物业服务单位找到了老王。三十年没见面了,但是当元班长走进老王的办公室,一眼就认他出来了。老王还迟疑了一会儿呢。
   元班长说,终于把你找到了,唯有你,天下难寻哪。
   “呵呵,难为你了。”老王很高兴,乐得嘴巴咧得很大,一时不知说啥好。老王告诉他,自己在中专毕业留校,后辗转多个单位,和所有的同学失去了联系。他从西郊区农村,调回城里,又从城里分配到海滨,再从海滨调到开发区。现在他是这个单位的人事部经理(台湾企业都这样称呼,其实就是劳动人事科长),同时也是女强人、企业办公室主任的丈夫,一个儿子的爸爸。
   元班长讲了聚会的事情,说五州四海的同学我都通知到了,就差你一个。美国加州的张怡琴,班里那个数学课代表,这次到深圳开会,专程飞来;拉萨的马景气,就是那个“小眼子”,现在是总经理;还有尚丽娟,元班长对老王说,你应该记得。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几名,上哲学课讲学习心得时,她引用了“三维”的概念,你还问她:啥叫“三维”?她说“宇宙是三维的,哲学就是三维的”。那时大家都蒙了。人家现在是市教委的副主任,亲口答应我一定出席。所以,老王你必须得去。元班长最后这句话,是指令,也是期盼。老王乐呵呵地说那是没问题的。
   老王之所以这么爽快地答应,除了他自己很喜欢聚会这种形式,尚丽娟能到会,也是老王想要见到的。这是个动因吧。他想起了上中专时的尚丽娟,那时人称她是京剧“杜鹃山”里的“柯湘”,短发,白净,秀气,高挑,透着一股清新的雅韵。她来自黑土地,身上那件兵团黄色棉袄洗得发白了,头上系着一条红头绳格外耀眼出众。
   老王上中专前是兵团某团的政治干事,写、说、论有一套本事,很有目空一切的气势。那时老王把尚丽娟当作学习上的对手,别的同学全不在话下。一次尚丽娟在哲学课上谈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出人意料地道出“三维空间”的概念和内容,大家听了耳目一新,顿时都目瞪口呆,老师大加赞赏。老王当时想,怎么我就没想到呢?后来老王在同样哲学课上,就“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说出了“白马非马”故事,内容不同,立意非凡,压倒了尚丽娟。他的这种出众才华的“报复”令人意外,当场也受到哲学老师的赏识和表扬,给同学们的印象始终保留在记忆中。
   有一次,班里几个同学在出板报,主题是纪念雷锋叔叔,老王脱口背诵出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尚丽娟连忙说道,你还知道贺敬之的哪些作品?这不是挑衅吗?老王漫不经心非常流利地又说出“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等几首诗名,当即还高声吟诵几句“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尚丽娟点点头。老王心里很得意。那天对话的情景,至今印记在老王的脑海里。几十年过后,老王回想起中专学生时期,仍能清晰地记起当时尚丽娟当时的表情和她的问话:你还知道贺敬之的哪些作品?
   聚会在“希尔顿”酒店,酒店的老总就是他们同学,三十多位同学围坐在的大堂里,热热闹闹的。尚丽娟来晚了,晚了一个多小时。元班长一直用手机和尚丽娟联系。原来市教委今天突然有个临时会议。好不容易开完会,值班室里坐着从百公里外的及县教育局两位局长,他们是来向教委汇报评定职称遇到的难题,请求市教委帮助。大老远的利用周日赶来,问题一定很严重了,必须得接待。这样,本来中午的聚餐时间就顺延了。有的同学饿了,元班长就给每人叫了一份面包点点,还劝大家耐心等等。尚丽娟此时是这班同学官职最高的——副厅级。老王感觉有点像在官场上摆谱,不像话。我们不是你的下级,是同学,让别人饿着肚子等待,不合适。老王想拔腿离开,但见大家似是专等尚丽娟,还情绪饱满耐心等待。人这么齐全,且不说城里的人百分百来到,郊县的大概都齐了,邻近省市也有到达,还有美国的张怡琴,拉萨的马景气……都在场,连年逾耄耋的班主任也坐在那里,老王就不好离去了。听着大家漫无边际地神聊,瞎侃,得知同学们大多是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话题凌乱、琐碎、无趣,但是他们不平庸,这也是老王预料之中的。老王深信,自己的生活水准和大家一样,都是平民阶层,谁家也有苦辣酸甜时候。比方说自己至今还在做物业管理单位的服务工作,每月收入两千多,老婆的企业不景气,拼死拼活干上一个月,也就两千。这些事儿,他不愿意讲出来,用不着,讲了也没用。别给他人找麻烦,让人家怜悯自己,没必要。当大家把话题转到下一代时,老王才集中精力听了听。
   老王是独子家庭,只有一个儿子,聪明过人。这年已经大学毕业几年了,工作在近郊的一个企业。他认为,孩子实干,勤奋,正直,本分。这不,刚刚结婚不久被提拔成科长,负责一摊技术工作,很有前途,值得向大家炫耀。还没容老王向同学介绍家庭,尚丽娟的汽车到了。她的到来,使全班同学的精神因此而振奋起来,老王也觉得眼前一亮。没变样。不仅没变样,而且是越变越好看了。包括老师在内的师生们,都觉得尚丽娟和他们真的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她站在你面前,温和大方,你没觉得很疏远,可又不能轻易亲近她。她和每个同学握手,走到老王跟前时,握着他的手特意地说,老王,你能背诵歌颂雷锋的诗歌,了得啊,呵呵。“哗哗哗……”一片哈哈的掌声和嬉笑声。
   吃饭时,尚丽娟也挺顺从众议,为人和蔼。聚会正在进行时,微酣的元班长站起来说:“我说个题外话吧。听说有位部领导,让我们退休人员继续缴纳保险金。这叫何道理?还说,要转变观念,什么观念?我们中专读《政治经济学》时他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我清楚地记得,那书里说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创造,我们的劳动已经把我们退休后的养老、医疗,死亡等所需要的费用都挣出来了。退休后工作岗位都没有了,还要我们交钱,那交什么钱?”他沉思了会儿继续:“那我说,要么你安排再我工作,我挣钱,你继续扣我的养老保险;要么你就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说你当时挣的钱,已经全发给你们了。政府养老的钱不够了。转变观念,什么观念,从马克思的积累与分配观念转变成市场经济吃光喝光的观念……“
   “大伙说,我说的有道理吗?”这时的元班长,斜睨着尚丽娟。老王赞同元班长的言谈。到现在了,老学友奔七了,自己奔六了,还要退休后,再交养老保险,哪儿的理论。一个问题,一番言论,引发了一片哗然……自然是没有结果,那是上面定的事儿,何劳我们操心?
   听着这样闲谈,她不表态,同学们说些俗气庸俗的话,她也不在意。比如人们说,有尚丽娟这样的同学是我们的荣耀,副厅级以前就是我们党的高级干部哇,在部队就是大校军衔的师级首长,不简单;又比如人说同学的友谊和感情,大学、小学、夜大学时的都不行,大学都太精,小学又太傻,唯有中专时同学既有点知识,又有点脱俗,没有铜臭味,最亲;都是老同学,咱们这把年纪了,以后要相互帮忙呀,等等。老王注意到,尚丽娟安静地听着,时而笑笑,时而点头,不多吱声表态,她越是不在意,越显得她比别人高出一筹。聚会结束时,尚丽娟让随行的办公室主任把带来的小礼品分赠给大家——一种刻有市教委标记的津城广播电视塔标志——“天塔”的硬塑立体模型。
   那次聚会后,两年之间元班长又搞了两回,老王不再参加,原因他说不清楚。后来的那次,元班长开着“迈腾”去家里接他,他没去。好像是因为元班长看见了他住的陋屋,简单的家什,凌乱不堪乱七八糟的景象,一副穷相。
   自从儿子结婚后,落下了一屁股不小的饥荒。一家人得省吃俭用,节约开销,努力还账。儿子单位后来不景气。他本来是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毕业分配时,到外资企业上班是热门,于是乎,凭着个人实力,竞争应聘来到了电子大亨摩托罗拉,谁曾想,这几年大势去也。电子行业竞争激烈,终于他们不敌北欧企业,败下阵来。孩子领了一笔补偿费,回家待业,没有工作就没有每月的进项,家里生活拮据。老王紧衣缩食,节省开销。平时晚上的一口小酒,免了,几十年的烟瘾,也断断续续地抽,甚至于下决心戒烟,喝点茶水,是50元一斤的花茶末。
   元班长了解老王的情况,劝他找一下尚丽娟,帮助解决儿子工作问题,他一直在犹疑不决。老伴也说,她不曾是你的同学吗?尤其是你们还有兵团战友这层关系,还是中专好友,比任何同学都亲,没有斜的歪的。其实,老伴不知道他们之间还有那层说不清的友谊。老王说,是这样,可我觉得不好开口。我想想吧。老伴说,又不是别人,是咱们的亲儿子,能帮就帮一下嘛。此时正在吃饭的儿子,脸上很不自在,这么大了还让爹妈为自己操心,他也于心不忍。但,一时又没有好办法。老王想想自己已经快到退休年龄,在岗位上没有几年工作时间了。现在是关键时候,也许真的应该找找这位同学帮助了。至少先打个招呼,有个坑儿,占个位置。谁不知道,当下三件事情最大:房子、车子、票子。没有工作,哪有票子啊。找尚丽娟帮助儿子找个像样的工作。找她又有什么不行?堂堂市教委领导,给谁都能办事,对我为啥不行呢?再说,孩子也是本科毕业的高材生,同龄人的佼佼者,是人才,否则隔着行业和专业能找到外资企业金饭碗吗?外资企业内藏着许多精英,如不是大环境变化,儿子前途看好哩。老王想起儿子以往夜深人静,秉烛苦读的情形,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老王也后悔,那次见到尚丽娟时没有机会张口,后来同学聚会没去参加。那本是联络感情的机会之一,倘若在那样的场合不断见面,再开口求人办事就显得很自然。不过,即使没有参加那几次的聚会,尚丽娟否认不了老王是她的同班同学。这么一想,老王心里踏实了。
   老王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办公室,他给尚丽娟打了电话。电话里的尚丽娟是很热情的,直率而不啰嗦。稍事寒暄,便问老王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王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尚丽娟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的。这边老王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那边她就把家里电话、地址告诉了老王,欢迎老同学有时间到家里去。这边老王硬着头皮问今晚行不行,那边尚丽娟沉吟片刻答应了。这边老王急忙挂断电话,急忙到有点不礼貌,生怕她变卦。
   于是这天晚上老王骑行二十多里路赶到尚丽娟家,被一位男士,应该是尚丽娟的丈夫让进客厅,未曾谋面过,老王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打招呼“添麻烦了”“添麻烦了”。然后那位男士退到内屋,尚丽娟出现,他们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房间阔大,地板很亮,紧贴墙壁是一排书橱,茶几上的器皿里水果鲜美,杯中的金骏眉飘香……这些和老王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王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同窗。寒暄是从中专开始的,他于是就从书橱书籍开始谈文学、后来又谈工作、谈管理、谈孩子。
   他讲起上中专时的尚丽娟喜欢文学,初次把“简•爱”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王。还有“克里斯托弗”“十字军骑士”“呼啸的山庄”。果然,如今的尚丽娟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王探讨这些作家的长短、作品的得失。老王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尚丽娟神态是信服的,思想是专注的。每个月老王在单位都组织一次“读书会”,他近年看了不少书,很杂,也有管理方面的。他提到了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又说到马斯洛,还大谈“需要层次论”在讲这些事情时,特意提到了他的儿子写了一篇论文在全国年会发表,获得了一等奖。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只有两人获奖,另一位是津沽大学的教授。可见他的儿子对管理学科的思想有想象力,有功底。那篇论文的题目叫做“论行为科学在中国的适用性”,已经发表在全国的一级刊物了。说到这儿,老王脸上露出笑容,是很得意的样子。突然老王想起了今晚找尚丽娟的使命。这时他心里有点负疚,因为,净说其他事情,脱离了正题。儿子没有合适的工作,他现在正发愁呢——老王此刻想。
   老王讲到这儿咽了一口茶,润润嗓子,茶香提神,他不精心地看瞥了一下尚丽娟的表情,确认她是凝神的,没有因为他冗长的讲述感到疲乏。她的表情使老王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自己:孩子的工作呢?这个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

共 653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正应当下,各种社会表象悉数而来,给读者深切的感悟。小说中的老王是个好人,活了大半辈子,只有自己帮人的份,却从未求过人。而今为了儿子,他鼓起勇气想去求求人,竟又张不开口。其实孩子大了,作为父母,只做好他的坚强后盾就好,因为支持常常比无为的忙碌来得重要。小说人物个性鲜明,布局得当,很值得借鉴!感谢您的文字,期待更多佳作!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彧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彧儿        2019-10-24 15:20:04
  感谢您一如既往地支持东北,问候作者!期待您更多精彩!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回复1 楼        文友:望见马克        2022-12-06 16:13:32
  感谢老师一如既往的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