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一部励志教育的优秀教科书(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一部励志教育的优秀教科书(作品赏析) ——浅谈徐荣斌长篇历史小说《圣贤二曲》


作者:清风徐来 秀才,229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2发表时间:2019-10-29 09:23:37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文学创作之正宗作品,甚至有人认为,不会写或者没有写过小说的作者,不能算作是作家。由此可见,小说在文学史上地位之重要,是衡量一个成熟作家的基本标准。长篇小说的写作,是一项艰辛而艰难的浩大工程。我以为,历史长篇小说的写作,更为艰辛。
   我以为,小说就是还原被历史遗忘的空隙里,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故事。如能把这些故事和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宛若再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绝对是一部好的小说,如果是长篇小说,那绝对是一部较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当我从徐荣斌先生手中接过《圣贤二曲》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时候,心情极为激动。我知道,他为了这部小说的写作和出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努力。
   我和徐荣斌先生相识有十个年头了。十年前,我和他在在司竹《竹林文苑》主编路宝莲女士处相识。他个头中等,皮肤白皙,圆圆的脸上,戴一副白色眼镜,说话有点近似于结巴,给人以儒雅之感。他和我一样,都是中学语文教师。他比我年轻几岁,有活力,共同的爱好,让我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此后,我们经常见面,在一起探讨有关文学创作甘苦和得失。
   这几年,他在写作上突飞猛进,多部碎戏被搬上荧幕,成为周至文学圈内有影响的作者。去年暑期,我们相见在夏红雪单位,和路宝莲女士一起,商谈关于出版长篇小说事宜。当时,荣斌已经完成了《圣贤二曲》的写作,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延生观》选题,获得西安出版社通过,最大优惠贰万元方可出版,我感谢编辑李亚利女士提携与帮助,因为自费,我不愿意出版。想不到,荣斌竟然有办法把小说出版了,我为他感到高兴,而且写了几句顺口溜表示恭贺。
   终于我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读完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了。说实话,读这部小说,我读的很慢,也很认真,因为是熟悉人的作品,更是朝夕相处文友的作品,所以,我读的格外仔细。因为我也喜欢写作长篇小说,而且也在此道路上进行着艰辛的探索,我想通过研读文友的作品,进行对比和学习。读完之后,我掩卷沉思,感到荣斌这部作品,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是一部较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首先,小说在构思上大开大合,以主人公李颙一生为经线,编织出许多令人击节惊叹的动人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把人物置身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让读者在精彩故事叙述中,不知不觉的阅读下去,丝毫没有产生疲倦之感,反倒觉得让人欲罢不能,甚至不忍失卷,我在阅读之时,除了眼睛实在疲劳之外,大多时间都是,连续阅读好几个小时。到了接近退休年龄,多数人眼睛都不行了,好在我精力充沛,眼睛不花也不近视。还能有足够精力,认真研读他的这部小说。
   其次,小说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父李可从,横刀立马,勇冠三军,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俨然是一位侠义英雄的形象,母亲彭氏的温柔善良隐忍的性格形象,生动而深刻。李颙正是由于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和母亲的言传身教,才使得他从小就具备了侠肝义胆,坚强倔强的性格,为他以后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刻苦努力读书打下了基础,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成为一代大儒,令后人敬仰。除了这些人物之外,还塑造了与李颙终生往来的几位官宦人物,比如骆钟麟、张梦椒、郭传芳等人,还有儿时发小惠思成以及学生王心敬等,形象生动,令人难忘。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可谓下了大工夫。
   为了能写好人物,他运用了多种刻画手段和艺术技巧相结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还有对比和反衬。历史小说有个难度,那就是必须熟悉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所以,人物衣食住行都必须符合当时历史的真实。他在描写人物时,既注重工笔描写人物外貌,还注重人物服饰的精雕细刻,更注重特殊环境下,人物心理描写和对话,尤其是诸多人物之间书信往来,他采用了文言文语言,既贴切又文雅,更加显得真实而生动,如此为人物描写增色不少。说实话,读到这些文字,我真的对我自以为很熟悉的文友有点陌生了,我曾经以为对他很了解的,但是,我觉得平时的了解都是往日寒暄之浅层次的了解,并未深入到他的灵魂深处。由此可见,读文学作品,不但可以和书中圣者先贤灵魂对话,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和作者的灵魂对接,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故而,一部好作品的形成,并非易事,它融合了作者诸多的综合修养和学识,在此,我向我的朋友徐荣斌先生致以崇高敬意,表示祝贺。祝贺他在写做艺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刻画人物是小说之关键,作者苦心经营浪漫笔法和反衬手法,比如,他写李颙之父去河南征战,拔牙诀别,悲壮而感人,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写李颙三番五次抗旨不准,拒绝与官府达官贵人,甚至是康熙皇帝,不管你下达多少圣旨,他都不为之所动,不改初衷,甚至以死抗拒。在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而,康熙皇帝爱才若渴,不恼不火,从未为难过李二曲先生,反倒送“操志高洁”四字,命制成御匾二赠送至李二曲先生家中,以示表彰。这一情节,看似李颙不合时宜之举,但真正刻画出他倔强的性格,同时刻画出康熙大帝是一位了不起的仁君,依大衬小,用笔惊险,令人叹服。
   其次,小说在刻画少年李颙不畏贫困,坚忍不拔,刻苦自学方面,描写很独到,特别是李颙家贫,求学艰难,因为没有钱,私塾难进,还因为他的父亲得罪了当地一霸“坐地虎”而备受牵连,不允许其他私塾收他为学生,无奈之下,只好到舅舅家去求学,然而舅舅和舅母也是势利之人,少年李颙只好白天给舅舅家干活,晚上求学,如此艰辛可想而知,一个廋弱少年,白天既要干繁重农活,晚上还要熬夜求学,条件之艰苦和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艰难困苦没有让少年李颙退却,反而更让他刻苦不已。他为了能获得更多学问,甚至当街见到穿长袍的先生,跪在地下,虔诚向他求问,他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这种刻苦励志的求学精神,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励志求学的榜样,我建议,把此书给广大中学生推荐,让他们学习李二曲刻苦自学的励志精神,一定会起到鼓舞人心,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李二曲前去河南襄城为其父亲招魂的情节,写的非常感人。他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仁义和孝悌的追求和宗旨。千里徒步去河南,为父亲招魂,感动了多少仁人志士和乡绅学子与官宦达人,成为孝悌节义故事中极为精彩的一华章,这一故事,在今天,意义尤为重大。还有值得提倡的关于“二曲礼仪”之章节,更应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和普及,一扫因为经济之上而带来的不孝敬老人之恶习。
   再则,小说在语言上,是一大突破。整篇小说语言很优美,具有诗意化的语言,为小说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增色不少。作者巧妙运用文白相融的语言风格,让人觉得诗意浓烈,意味隽永,特别是景物描写,每每都是有一定的寓意,并非是为写景而写景,能够做到情景交融,烘托人物形象之功效。这部小说,表现的是一代大儒学习成长过程,难免要涉及很多有关李颙求学和创建的自己独到的学说,他在前人基础上,传承和发扬关学精髓,创立自己的学说。关学内容本身博大精深,后人能读懂和理解其深刻含义之人非多,说实话,我在此之前,对于关学内容知之甚少,最多是知道横渠先生著名的四句话而已。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通过阅读了荣斌的长篇历史小说《圣贤二曲》之后,我对关学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李二曲先生的人格敬佩不已。先生作为一代大儒,其学识和人品另后人仰视,他不因清贫而改为百姓请愿之志,不因贫困而改变自己不与官场和公门交往初衷,甚至倔强到不穿清服,不蓄辫子的另类形象,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其学识和修养令人敬仰,因为其人格正直和孝悌感人,才使得多少民间学子和乡绅官宦,蜂拥而至,纷纷与他交往,向他求教学问。小说从侧面,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风貌,人们是多么重视学问和修养的,其社会风气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真才实学是极为推崇和重视的,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就是因为有很多如同李二曲这样的大儒刻苦求学,继承和发扬关学的精神。
   能把关学精神吃透,运用小说这一艺术手法来表现关学精神,真的很了不起,我相信,荣斌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不但要知道和掌握李颙家谱和李颙一生经历,还有和他来往的乡绅官宦的逸闻往事,而这些材料只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素材而已,要把他们变成生动而有序,精彩而引人入胜的故事,非一日之功,绝非是轻而易举所能做到的,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的,经历三载,披沥肝胆,日夜构想,废寝忘食,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才能到今日之境界。
   所谓关学精神,仔细分析,也还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坚持和推崇的孔孟学说,儒家理论,只是自从北宋张载提出了横渠四句以后,被后来的关中学儒们倍加推崇,进而因地域形成了关中学派,被后人称之为关学。其精神实质,一直是国学精髓,是中国人精神法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支柱。
   在今天,我们弘扬和书写关学精神,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道德水准,是一大推动。正好应对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张载四句经典,文以载道,文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我想,这部书的成功,是一个创举,更是所有写作者的励志模范。我将会以荣斌先生为榜样,继续努力书写我心目中的文学作品,不管成功与否,我都会无怨无悔的。

共 37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为他的一个文友的长篇古典小说《圣贤二曲》写的介绍和评论。作者认真读了本作品,并对小说的作者也捎带作了简单的介绍,让我们觉得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中学老师,在那么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还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写小说,而且还是长篇历史小说,不能不让我们对小说的作者首先就产生了好感。其次作者给我们从小说的构思,小说的人物塑造和小说的语言等方面,对作品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说。让我们没有读过小说的读者,对小说也产生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甚至想拿来读读。作者最后还强调了这篇小说的思想性,比如给中学生读可以培养他们刻苦读书的精神,给社会上的一些不孝之人读,让他们能重拾孝悌的传统美德等等。总之,作者认为本小说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不管是从内容或形式上。他说“这部书的成功,是一个创举,更是所有写作者的励志模范”。谢谢作者给我们推荐了这部历史小说,有时间一定去拜读出来。【编辑:嘉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嘉禾        2019-10-29 09:25:44
  很规范的鉴赏文,为小说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