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葫芦屯的事(散文·家园)

精品 【八一】葫芦屯的事(散文·家园)


作者:伙苗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2发表时间:2019-10-30 10:08:44

【八一】葫芦屯的事(散文·家园) 葫芦屯原本不叫葫芦屯,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微微倾斜、依躺在高高山垅间的葫芦,另外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国扶系统,扶贫APP,扶贫手册等等所有的扶贫资料上登记的是它专属的名字,那是不可更改,具有非凡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
   要去葫芦屯得往山的高处走。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开始徒步而上。前面一截路是砂石路,路上大多是大坑和大石头,踩踏不到的地方野草丰茂。大雨刚过,我们避开积水的大坑,踮着脚走在路的最边缘,路的下面是一个很深的峒场,伸长脖子可以望得见壮家人青褐色的瓦片屋顶。我们让一个经验丰富的同志走在前面探路,只有经验才能准确找到稳妥的落脚点,以免遭遇浮石。我们的脚深深地陷进粘稠的泥巴里,每走一步都很小心和用力。那走路的样子就像僵硬的手指生硬地弹奏着一把古老损旧的钢琴。这并不影响我们,我们兴致勃勃,各种有趣的事情和见闻在我们的谈论中活色生香。
   在砂石路和羊肠山路的相接转换处,我们遇到了下葫芦一户危房改造户,他们正在搬建房的设备,都是大件,重量级。男同志们纷纷挽起袖子要加入劳动行列,那个女主人吐一口唾沫在手掌心,搓了搓,甩着手臂对我们喊道,得啦得啦,你们搞不了这个的,我们自己来省事。受伤了,还得负责医药费。在快乐的玩笑声中,他们已把水泥搅拌转盘装好,一声吆喝,女主人便和男主人两人各一头抬起了水泥搅拌转盘,一开始身子歪斜脚步颠簸,走十来步后他们就健步如飞起来。走在前面的女主人不忘招呼着我们。
   新房的地基总算是挖好了。古老沉寂的土地中,那些翻新的泥土像一面面旗帜,昭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女主人咧着大嘴,呼哧呼哧地说,来了一拨又一拨,到你们来,房子终于可以建了。
   房子可以动土开工,对他们来说,对我们来说都是极为不容易的。我们就像战士一样,攻克一个个碉堡,占领一个个领地。葫芦屯三户贫困,是今年5月份帮扶调整分配给我们的,跟着调整名单同时来的还有一纸红头通报,葫芦屯三户危房改造进度严重滞后,要求加快进度云云之类。我们不光是下乡入屯入户,还深入到葫芦屯每个重要关键人物的内心深处,遍访他们内心的沟沟壑壑,抽丝剥茧,究寻原因,研究讨论。一个多月时间,我们谈论的都是葫芦屯建房的事,都是葫芦屯是非恩怨的事。
   很多事情,难就难在心这一块。
   葫芦屯分为上葫芦和下葫芦,其状恰似一个葫芦的上下两节,从下葫芦走到上葫芦大概需要20分钟。上下两节葫芦之间的恩怨生发于70年代初修建的一个水柜,建水柜的位置选择在下葫芦的山腰上,如此一来,就没法往上葫芦引水,既然引不到水用不到水,那修建这个水柜对于上葫芦来说就没有意义了,上葫芦拒绝了,上葫芦不干了。下葫芦独挑大梁,硬是把一个绝好的纯石头纯手工水柜建起来了。这个纯石头纯手工的水柜就像一尊碉堡一样杵在上葫芦人和下葫芦人的心中,上下两节葫芦之间从此也便不往来了。见证分裂过程的水柜如今依然神情肃穆地站在下葫芦的半山腰上,几十年时光的涤洗,岁月的研磨,水柜倒是浑厚成熟,愈是凝重了。上下葫芦之间的情分倒是愈来愈薄凉了。
   几年前,山外有人窥探了围住葫芦屯的那一脉高山上有晶盐石,晶莹剔透,闪耀着财富光芒的晶盐石就蛰伏在密林中长满青苔的巨石下,潜藏在莽莽青山内部的某处。山外人决定要修一条路通到葫芦屯山的高处,通到有晶盐石的地方,他们向葫芦屯抛来了橄榄枝,邀约葫芦屯的村民们出劳力参与修路,上葫芦接了山外人抛来的橄榄枝,下葫芦自然就冷眼旁观了。后来因为开采审批没办下来,道路只修到了下葫芦的坳口就被迫停止了。上葫芦把这一截道路占为己有,恐吓加威胁,规定下葫芦,必经之地可以走路经过,不允许骑车开车经过,更不能利用道路的方便运输货物。
   危房改造就在葫芦屯内部的对抗中悬浮于半空中,无法落地。
   葫芦屯零落的几户人家,如山上顽石堆中生长的树,在自己圈起来的领地里,独自生长,生存的疼痛时常让他们喊叫,甚至咆哮。在一对一,直接面对面的帮扶出现之前,他们的喊叫和咆哮是宽泛的,没有具体明确的对象。一对一,面对面出现之后,他们的喊叫和咆哮变得明确具体起来,就像狼遇见猎物,紧紧揪住不放一样。
   我们激发潜能,使出浑身解数,劈波斩浪,为他们的危房改造造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我们必须围魏救赵,得先围魏即解决路的问题。偏偏葫芦屯这烂尾路没人愿意问津。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建房的承包商,他愿意免费用他的勾机开挖出一条路来,当作为扶贫贡献力量,条件是葫芦屯的三户危房改造必须由他一人承包建造。葫芦屯的人是狡黠的,或者说聪明更褒义一点。他们心里明明已经同意,嘴上依然不依不饶跟我们提条件,说一些诸如钱不够,没法开工;没钱请风水师掰八字择吉日吉时,流年不利,不宜动土建房之类的牛角问题。我们好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最初单纯的思想动员变成了关乎修路、找开工钱,风水、地理、八字的复杂事情。
   我们被这个微微倾斜、依躺在高高山垅间的葫芦吞吸了进去。
   解决完牛角问题,一台勾机来到葫芦屯。葫芦里的草木石头,草木石头覆盖的土地,还有葫芦里的人都虎视着勾机,他们抗议反驳,都不愿意勾机损坏他们认为属于他们的一切。葫芦屯刀光剑影起来。勾机错愕地蹲在顽石堆上,不知所措。水柜是下葫芦的奶酪,是不允许惊动的。从效率和成本的角度,承包商想推倒水柜,腾出一条大道来,下葫芦急了,扬言道,如此这般的话,他们就撂摊子不干了,这个贫也不用脱了。后来我们用情怀和荣誉来打动承包商,说这个水柜特殊,一块一块石头垒砌起来,垒得这么齐整,垒得这么有艺术,这可是心血的工程,浓缩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舍得推倒吗,哦,不不,保留下来,以后就有可能成为被国家保护的文物,到那时你可就成为保护文物的功臣了,这可是钱换不来的荣誉啊。情怀也罢,忽悠也罢,反正承包商是同意了,他把路开向葫芦屯另一面陡巍青山,另一面与葫芦屯人没有那么多利害冲突的陡巍青山。
   做人做事是需要情怀的。扶贫的事,即是情怀的事。
   总而言之,这是一条有情怀的路。
   不多日,钩机又被迫停工。我们冒雨第一时间来到葫芦屯,勾机呆愣在雨中,冰冷地瞪着我们,似乎在埋汰我们,若不是我们的缘故,它也不会来到这一山的顽石中,如今还失了用武之地。我们好不容易联系上承包商,承包商气吼吼,一通说,石头滚到他们地里头,他们说土地受伤了,玉米受伤了,叫我赔钱,石头它爱往哪里滚就往哪里滚,我能管得着吗?他妈的,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土地的主人,对承包商,我们拍着胸脯发誓,就像对爱情发誓一样,既然石头都这样滚了,土地和玉米受伤已成事实,我们负责赔偿。
   勾机单调的咯咯嗒嗒声又在葫芦屯里响起来,山被翻出了一条大口子,像一条吐着信子的大蛇。
   女主人一家所谓的危房是传统的木质结构房,房子看起来还很结实,一块一块木板紧密咬合,密实不透风,轻轻搓摸,会触碰到房的灵魂,木的灵魂。紧实的木板墙上挂着各种农具,最多的还是木工用的各类工具。木板墙、木板门的显眼处用粉笔记录着一些政策颁布的时间,到葫芦屯之后的落实情况,还有焦点访谈中和农村关系密切的焦点事件,以及焦点访谈的热线电话,所记事件简略,却直中要害,且年代跨度久远。一小块一小块点缀,像是木头上零星地开着朵朵犀利白花。透过瓦片的阳光若是刚好直射在上面,就更耀眼了。
   我的正统帮扶同志此刻正和他们热烈讨论着新房的结构图,他们用粉笔在紧实的木板墙上勾勾画画,涂涂改改,列算式计算着面积。房屋的面积是他们争论的焦点,多了不得危房改造补贴,少了又不合规格,人均平方数不够,达不到脱贫指标。几个黑白脑袋围着木板墙上一个粉笔草图,指指点点,争论不休。我心想,天哪,葫芦屯危改这一路走来,值得考究的地方太多了,每个地方都可以写一长篇学术报告或者一部小说。
   我是以伙伴的身份而来,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一些正事之外的事,我细细看,轻轻摸,时不时拍照。排列在木板墙角的一筐筐谷物,堆积成一堆的破损老物,八仙桌上摆放的具有年代感的茶水杯,神台旁边木板墙上贴着的三字经和家训,屋顶长着些许青苔,沾着时光之尘的瓦片,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大门口根根竹子编织成的晒谷场,斜靠木板墙卷成一个个圆柱体的竹篾晒谷席,我总觉得这些物件透着神秘,玩味无穷。我期许着这些浓缩岁月时光的静物,带我走向那个年代久远的葫芦屯,说不定会遇见一个美好的传说,一个带有沧桑感的历史故事。
   我不一样的关注点和举动引起了男主人的警觉,他时不时离开讨论阵地,跟在我后面,他在讨论阵地和我所在的阵地之间来回走动。男主人清瘦,身材颀长,鹰眼,藏着剜人的锐利,整个让人感觉骨骼清奇,像武侠小说里那种身怀绝技,亦正亦邪的喜怒无常之人物。他的绝技是他的木工活,房屋正堂中间陈列着他新做的高脚凳,浑厚、质感、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木与木之间的转承结合紧密自然,自成一体,暗藏高贵典雅,精心细磨出来的东西是有灵气的,一个个站在那里,像是有灵魂似的,第一眼便忍不住赞叹和喜欢。他们的木质结构房屋是男主人和男主人的父亲精心细磨出来的作品。葫芦屯的每一个木质结构房屋都是自家男人们精心细磨出来的作品,凝塑着男人们女人们的心血气汗,凝塑着男人们女人们的期许,这些房屋就像是有生命的神物,蹲守在葫芦屯的山脉上,生活在葫芦屯一山的顽石中,与葫芦屯的人们共欢喜共悲切。木板墙上粉笔记录事件是男主人的精品之作,不难看出,男主人是一个对生活用心,善于记录生活点滴的有心人。我们每一次的到访,我们每个代表性的举动,他都用手机一一拍照下来。房屋封顶那天,他请了几桌人,临吃饭的时候,他拿着手机来到每个人跟前,拍一张特写,或者和他一起自拍一张大头贴。他时刻警觉,话不多,密切关注着在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他跟得我都不好意思,我只好搬张小板凳,坐在大门口,一会儿看看山,一会儿看看石阶旁争食的鸡,一会儿看看热烈讨论的他们,症状有点像小猫钓鱼。粗狂奔放的女主人过来和我说话,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她在说,余下的不足百分之五是我偶尔提出的一些问题。她说的当然是她家的苦难,有夸大的成分,说得最多的是她那个大龄光棍儿子和已失去双亲的孙女。大嗓门,两片嘴唇上下开合中,唾沫横飞,因为激动,胖墩的身子从里到外不断起伏喘气,奔涌而出的唾沫溅了我一身。说到后来,就变成了喊叫咆哮。我囧迫极了,却不得不装出很热情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结束这样的一场拉家常。终于,她猛拍大腿说,嘿呀,放羊去了。她啪啪走下石台阶,打开木栅门,朝里呜呜几声,一堆丰乳肥臀的羊鱼贯而出,目测一下应该有二三十只。它们在主人的驱赶下,朝着葫芦屯那一面草木青青的山脉奔跑而去了。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她每次都和我们信誓旦旦,一口咬定地说她家只有两只瘦小的小羊羔。
   从上葫芦的坳口拐进上葫芦,走一小截山路后,一隅被烟火熏黑的木板墙映入眼帘,那些黑集中在中间一大块,慢慢向周围扩散变淡,那块集中的黑正对着木板墙里面的锅和灶和火,长年累月,这是生活的烟火,人间的烟火,这是热烈生活着的痕迹和证明。突然间,我像是撞见了人间烟火的灵魂,它告诉了我生活烟火的真谛。在他们几个人围着一小块残断的磨刀石,用尖锐石头在残断的磨刀石上勾画房屋草图的时候,我完全被这隅烟火熏黑的木板墙抢夺了过来,我又摸又看又拍照,时而还轻轻敲着它。这屋的男主人看见了笑着问我,这有什么稀奇?我一时间不知何作答,就敲着木板墙说,这木,真好,真是好。男主人微笑着说,那是当然,我这房屋都一百多年了。神哟,我是不是遇见了极美妙的事情,后来我把自己安放在这百年老屋的窗口,妥妥地照了一张像。
   进到屋里来,屋里的陈设和下葫芦的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有三字经和家训,同样有农具和木工工具。葫芦屯每一家的男主人都有着非一般的木工活,按照他们的话说,为了生活,必须有技傍身。这百年老屋的正堂中站立着一个新鲜出炉的红木八仙桌,战士一样,有挺直的脊梁骨,威慑的精神气概。这是山外人肩挑背扛把木头送进来让男主人制造的。女主人告诉我们,他们的餐桌、脸盆架、床、还有她的梳妆台都是她的男人做的。她的脸上藏不住自豪和甜蜜。此刻,外面蒙蒙地下起雨来,天色暗沉,我却在这百年老屋里遇见了一屋子的阳光。葫芦屯的人们是极富匠心精神的,在他们的慢时光中,精雕细琢着每一间房屋每一件家具,精雕细琢着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种茶辣也如是。男主人细心种植几年的茶辣已丰收,我们此行给他带来了好消息,我们已和山外的收购商谈妥,并约定了收购时间。我们行走在和风细雨中,在上葫芦的山脉上,一颗颗轻盈欲滴的茶辣果实在风中摇曳,在雨中傲娇,有青色果和红色果两个品种,一青一红,点缀着葫芦屯莽莽青山。
   当帮扶遇上自觉能动性,帮扶双方形成合力,其利断金,何愁不断穷致富。
   从山上回来的路上,我见一条臂膀粗的白色管子从屋子出发,攀爬过田垄,通向每一块地块,我问管子有何用,男主人说是用来引流液体肥料的。哇,这么机械化了。我忍不住叫起来。男主人背驼着双手,看着满山一青一红的茶辣说,毛主席曾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一下愣在雨中,有思想的人,即使环境再恶劣,也能成就大事。
   从上葫芦往下葫芦的那道坡,又陡又滑,我头戴草帽遮雨,拄着拐杖,一步三掂量,走得极为缓慢。上葫芦的那个男主人一直走在我后面,我一再让他先走,他就是不肯。准备下到坡底时,我看到两棵高大挺拔的树木,就自语道这两树长得真好,不知是什么树。上葫芦的男主人说,这两棵树的果实可是果子狸钟爱的口粮。我条件性反射猛回头,想再仔细看看树,也想看看树下的山洞里是否正有果子狸在偷偷看着我们,结果结结实实地摔了一大跤,手臂屁股大腿老疼,大家惊呼,而后都笑了起来。
   一些有灵性和神性的东西,是不容许随意窥探的。
   不久的将来,扶贫的事会告一段落。然,葫芦屯的事会在那一垅山脉间继续演绎,我们要相信的是,葫芦屯的事会越来越美好。

共 55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改变贫困的生活状态,是每个身处贫困中的人都迫切想要得到的结果,可是,跟随改变而来的,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旧思想和老观念,所以总书记要求思想脱贫,这正是“心”的改变。看上葫芦和下葫芦之间的各种恩怨,可有哪些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无非都是些提不上桌面的小事情而已,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贫困和因贫困而牢牢凝在心结上的思想疙瘩。扶贫,先扶志,既要一点一滴符合群众的观念,维护群众的利益,又要痛下决心,针对病根狠下猛药,根除群众心中的疙瘩!这任务,艰巨而重大,可又是功在千秋的伟业。明知前路艰难,即便是在一片白眼中,也要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义无反顾的走下去。那走了停,停了又走的钩机,恰如扶贫干部的影像:再难,也不能后退!后退就是失败,前进,民族复兴的基础。结尾那老屋中的一片阳光,和男主人只言片语中透露出来的希望,给了读者安慰:因信念而坚定的前进之路正是共产党人的“灵性”和“神性”,它是高尚的和光明的,也是充满希望的!文章叙述了到对口扶贫村葫芦屯去的所见所闻,在幽默又饱含辛酸,诙谐中吐露着无奈的语言中,我们认识到了“贫困”的可怕以及形成贫困的原因,体会到了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贫困之根”,看到了一群一心为了群众利益,一心为群众服务的“扶贫人”的兢兢业业、不惧艰难、砥砺前行的众像。全文中心随着事件的叙述逐渐展露,尤其结尾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让读者在一片艰难中看到希望,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心构思。全文在写实中饱含浓浓的正能量,给人激励,好文共赏,向“扶贫人”致敬!向作者致敬!【编辑:今生何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03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10-30 10:11:52
  感慨万千,为千千万万深入基层的好干部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事业的保证!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拜读了!向您学习!
今生何求
回复1 楼        文友:伙苗        2020-01-29 09:04:50
  首先感谢老师的辛苦编辑,非常好的编者按!
   其次真是抱歉现在才回复。
   谢谢您,顺祝安康喜乐。
2 楼        文友:闲妹        2019-10-30 12:11:38
  扶贫是个艰巨的任务,作者塑造了新一代扶贫基层干部,国家也需要这样的干部。为作者充满正能量作品点个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伙苗        2020-01-29 09:06:03
  扶贫是光辉的事业,有很多很多人为这光辉的事业致力奋斗。
   谢谢老师肯定。
   顺祝安康喜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