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我的中考年代(散文)

精品 【晓荷】我的中考年代(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8发表时间:2019-10-30 14:33:03

我是1984年参加中考的,像所有60后70年后一样经历了那次决定人生命运转折的一次考试。那时的中考,是我们人生命运的分水岭,一边是考中专或高中,继续学习深造,一边是名落孙山,回家务农。时隔35年,有很多关于中考的细节都已忘却,但那些重要的片段还是深深的印在脑海中,难以抹去。
   六月对于学校来说是个繁忙的日子,各种各种的考试会接踵而来,特别是中高考都在这个月举行,使得六月显得不同寻常和备受关注。这不,6月7-8号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大幕,6月14-16日的中考的大幕已经拉开。中考虽然不像高考那样惊心动魄,但是,作为省级考试和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考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对此高度重视,精心筹划,未雨绸缪,以确保中考顺利进行和考试的公平公正。
   近几年,安徽省中考的时间统一为6月14-16日,试卷全省统一。据统计,2019年定远县将有9489人走进中考考场。考生数目的庞大,为考点考场的设置和监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的县教育体育局和县政府召开了多次中考专门会议,对中考工作作了周密的部署,要求各校对考务人员进行选聘和培训,科学、准确、规范的实施考试,杜绝任何舞弊现象发生。定远县委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许培余在多次培训会上强调,为确保中考考务工作零失误,所有考务人员及各校要把中考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千万学子的大事。为了确保驻城考生在考试期间的食宿安全和交通安全,县有关领导会同教育、公安、卫生、消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深入到接纳中考考生的酒店、宾馆和饮食场所,进行严格的监督,防火和卫生是检查的重点。
   说起中考,我不由得想起35年前我们的中考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中考制度也开始恢复了。当时,国家人才短缺,亟需从初中毕业生选拔大量的优秀人才,因而,设立了中专考试,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上就大大缩短了时间,在教育上也起到了引领促进的作用。那年月,我们的乡镇中学都把考中专作为目标,我们学生也把考中专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社会上当时流行一句话:“上了中专,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吃国家粮了。”可是,中考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啊!中专名额相当有限,所占考生比例甚微,往往一个普通的乡镇学校只能考上一两个学生,甚至一个也考不上。
   中高考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良好的时机,也是当时走出农村的唯一跳板。他们条件很艰苦,学习很勤奋。多年来,凭着中高考,大量的孩子走进了中专学校和大学,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灿烂的前程。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做贡献,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说起中考,我总是有无限的感慨,一种莫名的辛酸常常袭击心头。那时,初中读书的岁月真够艰苦的。家里经济困难,连学费、在校住宿吃饭也都成为问题。每次开学缴学费,我的母亲常常是愁眉不展,为学费发愁,于是,东奔西跑,到处想办法,从亲戚那里东挪西借。想想那时真的难为了母亲。母亲很要强,不到万不得已是最不愿向人开口的,可是,为了我能继续读书,母亲也顾不了情面了。在学校期间,初一、初二早晚回家,中午在学校吃食堂。说来辛酸,中午常常是吃着家里带的腌菜下饭,很少去买熟菜。有时候,实在熬不住了,就买点马铃薯汤泡泡饭,沾点油荤。那时,一份马铃薯5分钱,而一份马铃薯汤才2分钱,即使这样,2分钱的汤有时候也舍不得买。那时,学业比较繁重,我学习又比较刻苦和努力,导致头昏,严重的贫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初二时,有一次发生了严重的便秘,痛的我在厕所里汗珠直滴,后来,还是好同学胡玉贵从学校附近的医院找来了开塞露,才解决了问题。到了医院里,医生告诉我,这是长期没有油水造成的大便干结。还有一次,读初三时,可能因为咸菜吃得多了,致使我的口腔严重溃脓,整个的嘴唇和嘴巴都肿胀了起来,喝水和吃饭都成了严重问题,持续了很长时间。即使这样,我也没有请病假回家休息,而是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克服了重重困难。
   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因而,学校的老师对我格外重视。尤其是到了初三,学校更是把考中专的厚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说实话,母亲供我读书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考上中专,能够捧起铁饭碗。可那时,我的年龄小,对于考学校也是懵懵懂懂,没有任何的把握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那时,信息不是很灵便,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别很大,也没有多少考试的评比和教学方面的交流,所以,我的成绩在本校优秀,但在其它学校是什么样的水平,就很难说了。不过,有一点,我很努力,也常常把学校的希望作为目标。
   我们那年中考前有一次预选考试。这次预选考试很重要,县教育局分配名额到校,这样意味着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县里的中考,直接就辍学了。当时我们仁和学校初三共两个班,分配的名额是31人。到了第二学期的中场,学校组织了预选考试。那时,藕塘老区共10所初中,区里设有教办。这次考试就是由区教办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牵头组织的。预选考试中,我在学校第一名。
   终于到中考的日子里。我们的中考是安排在7月11-13日,在高考之后。以前的高考时间设在7月7-9日。7月正是炎天热地的时候,动个脚步都是汗,太阳火辣辣,气温很高,暑气难耐。我们那年中考,初中的科目样样都考,语数英理化政治不用说了,就连地理、生物、历史都纳入了考试科目,并且计算分数。地理、生物、历史只计20分,但涉及的内容太多,一张试卷题目不少,最小的分值0.25分。犹记得在中考复习时,地理、生物、历史在初中时一直当做副科学习的,没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也没有好好学,所以,在复习时,这几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效果甚微,真得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瞒你们说,直到中考,这几科有的内容一遍还没有看完,又没有资料,考试时就可想而知了。对于时事政治题,我们因为消息的闭塞,知道的就更少了。记得当时政治题考了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要求填空,我竟然都不知道。那时也真傻,据同学们说,当时我们考场的墙壁上就贴着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宣传画,可我也没有看到,因为,我一直遵守监考老师宣布的考试规定:不许东张西望。我们是农村的孩子,第一次进城参加这样的大考,胆小如鼠,几场考试下来,我很少抬过头,怪不得考过后脖子就很酸疼,就像直了一般。
   那时,考场没有什么信息屏蔽(也用不着,根本就没有现在的那些信息工具),只有老师的监考。老师们监考很严,转来转去,谁敢作弊啊!中考时,我是母亲带着我去的,住在了亲戚家。学校当时校长和班主任领队,为我们保管准考证。记得我当时考场在现在的定远第一初中所在地。几层高大的教学楼矗立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农村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一种威慑感和新奇感。
   考试结束后,我和班主任同坐回乡的班车。路上,班主任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迟迟疑疑的回答了一句:“哎,这次考得不好,尤其是数学,原本是我的强项,可今天的考试好像不在状态,特别是试卷反面的题目,一开始忘记了,后来还有半个多小时才发现,当时心慌头蒙……”班主任刘老师听后很失望,说:“那完了,你都考不上,我们这届就光头了。”看着老师无奈的眼神,我心里很难过,真的很抱歉,我也想考好的。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在家里,母亲自然很是心焦,因为期盼值太大。我呢,因为考得不好,也心灰意懒,整天无精打采的,做什么事情都不起劲。母亲就很担心我的前途来。不过,她安慰我:“今年考不取,明年留一级再考,高中是不会上的。”就这样过了一段难捱的时间。
   记得在一个黄昏,学校托人将一封信交给了大徐大队部(那时仁和乡政府还叫仁和公社,现在的村那时叫大队),由队长亲自送到了我们手里。信的内容大致是,高令亚同学在今年中考中已经达中专分数线,等待政审和填志愿。“我考上了,真的考上了?”手执那封信,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在狂跳,以为在做梦。母亲听说我考上了,激动得泪水哗哗的流淌了下来,带着哭腔询问:“考上了,考上了,真的考上了。”她像在喃喃自语,又像在梦呓一般。这个消息对于我们全家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姊妹们高兴极了,搂着我的脖子,直夸我:“弟弟真聪明啊,我们说你一定能考上的。”那一晚,我们激动得都难以入眠,说了很久的话。
   那时,农村的孩子考上学校凤毛麟角。我考上了中专的消息不翼而飞,一时间成了当地的明星受人吹捧,大家纷纷议论,都说:“老高家出人才了。你看人家穷得叮当响,可孩子有出息啊。”羡慕里自然有了嫉妒,不过,乡风还是很淳朴的,对于我考上了学校,村民还是送来了祝福和笑脸。
   学校通知,很快就要进行政审和填志愿,还需要我提供一张黑白一寸免冠照片。当时,照片很少。有一张黑白照片还送给了初中好友。怎么办?我只好第二天起早到同学家去取。我的同学叫胡玉贵,和我是最要好的初中同学。他家住在岱山上方队,距离我家足有15里的路程。我又不会骑车,只好步行。那天早晨,走在路上,附近的村民遇到了我,都好像认识我似的,会问:“你是东阳庄高家的吧,听说你考上中专了,不得了啊。”我笑笑点点头,心里感到很是骄傲和满足。填志愿时,班主任刘家权老师帮我参考,他说:“这个分数,就填师范吧。当个教师不是挺好的嘛。”那一年,凤阳师范从定远县招收96人,而全县中专数大概400多一点,是面向全省招收的。我和母亲都同意了填师范志愿,就这样,从此,我走上了漫长的教学生涯,在农村教育阵地上坚守了30多年,一直到现在。在教学岗位上,我用我的知识教育一批批学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到县教育局面试师范时,遇到一个不小的挫折,差点没有走成凤阳师范。那天面试,学校没有带队,只我一个人去了县城。到了县教育局(那时还叫教育局),轮到我面试时,面试人员首先叫我拿出准考证。“准考证?丢在家里了,没有带来!”当时,听到准考证三个字,我的头脑一下子蒙圈了。来时,学校也没有通知我带准考证啊,这可怎么办呢?面试老师说:“你赶快回去取准考证,我们的面试下午5点左右就结束了。”不给面试,我只好走出了县教育局的大楼,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那时,交通特别不方便,到仁和的车辆只有早晨一班,下午一班。即使我现在赶车回到了仁和,再到家里,也赶不上下午去定远的车了。又没有电话,这可怎么办呢?完了,一切都完了,走在路上,我差点掉了泪水,真后悔自己不把准考证带在身上,又埋怨学校领导干嘛不带我来面试,以致出现这么大的差错。正在无望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大街上,那不是我们仁和初中的老师朱怀仁吗?他在初一初二时带过我的语文,初一时还是我的班主任呢。朱老师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了我灰暗的心。我赶忙跑到朱老师跟前,激动的向老师诉说了事情的前前后后。朱老师毕竟是老师啊,他安慰我说:“不要着急,会有办法的。咦,我们到县教育局去查准考证存根嘛,用过后再还回去不就是了。”朱老师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这么简单的想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可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思想多单纯啊,甚至是简单了,毕竟那一年我才16岁。不像现在的孩子,思想活跃,胆子大,点子多。就这样,朱老师带我到教育局,拿到了准考证存根,顺利完成了面试,然后面试老师对我说:“你在家里就等候录取通知书吧。”后来,如愿以偿的上了凤阳师范,我一直在内心里感激我的朱老师。没有他的出现,没有他的热心帮忙,没有他的解难,我的未来是怎样的,还真说不准。朱老师在我的心里就是一颗救星一样的伟大。
   那年中考,我们仁和学校算大出风头了,一年考上了两个中专生,还有一个女生,考的是卫校。在仁和这样偏僻的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落后,教学质量不是很高,能够有这么好的成绩,真的很不错,那是因为我的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尽职尽责的教学,学生们勤奋努力,终于有的回报。真应了那句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现在,孩子们正在走进考场,开始他们人生路上第一次大考。中考带着更多人的期望,有家长的成龙成风的夙愿,有老师的殷殷期盼,有社会的瞩目和希望。中考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一次选择,将把学生带上新的学习旅程。
   在这中考的日子里,我还是忆起了我们的中考岁月,那个属于中年人的美好而略带酸楚的记忆。

共 49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改革开放初期,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在这种社会环境,学习深造,对于农村人来说实属不易,一边是务农,一边是家庭,这份责任与担当,造就一代人。风雨无阻,回忆总是美好的,一份耕耘一番收获,站在的孩子们当他们走入考场,会是做何感想。家长为孩子陪读不说,送行陪考倒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生就是一场考试,考官就是现实生活,不得不压迫你刻苦学习。回想当代热血青年,值得我们现在学习,从一个初中同学胡玉贵,足以见晓当时的条件,自行车比步行,算是很奢望的交通工具吧,朱老师的明灯为当代学子指明了方向,这一生难忘的恐怕就是师生情义了,有过激动,有过憧憬,这就是青春,走过泥泞的道路,踏过重山峻岭的迷雾,这就是青春,在岁月里,回忆总是酸楚的,但也是幸福的。感谢暖暖温情的散文,致敬青春,致敬老师。【编辑:聆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10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聆雨        2019-10-30 14:36:03
  站在的学子们金榜题名,应该想到曾经的故事,想到学海无涯的精神,当代人是榜样,也是学习励志,这种精神感人,值得学习。
2 楼        文友:聆雨        2019-10-30 14:36:39
  是“现在”,打错字了。
3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10-31 05:10:30
  谢谢聆雨老师编辑和点评,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9-11-04 17:35:48
  人生总会有一个分水岭,我也一样,通过中专考试认识了世界。欣赏并学习!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5 楼        文友:聆雨        2019-11-07 13:51:58
  遥握高老师,不客气。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