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徽杭古道行记(散文)

精品 【宁静】徽杭古道行记(散文)


作者:花花一世界 秀才,107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66发表时间:2019-11-04 22:19:22
摘要: 终于把徽杭古道走下来了。它既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走完全程,回过头去,层峦拥翠,我突然很想重新倒转回去,与古时的人进行时空的对接……

【宁静】徽杭古道行记(散文)
   终于把徽杭古道走下来了。它既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走完全程,回过头去,层峦拥翠,我突然很想重新倒转回去,与古时的人进行时空的对接……
  
   一
   好友说,在徽杭古道上没见到绮丽的风景。对的。我说,我不是来看风景的。如果看风景,我应该去安徽的黄山,歙县,宏村,而不是来古道上寻找斜阳芳草。古道,就是古时的人走的道,且古道通常情况下都是小道,并非康庄大道。天下古道星罗棋布,徽杭古道是江南一带最为闪亮的奇道,名道。
   我在游客中心看到一组数据,说是日承载量最佳人数是两万五千人,日最大承载量是五万人。不由得想起那日路上行人疏疏,加上天气日丽风清,颇觉选对了日子。
   我曾有个困惑,为何不叫杭徽古道?到了永来村才得知,原来,此古道主要是从安徽走入浙江的古时通道,胡雪岩、胡宗宪等曾经从这条道上走出安徽,进入浙江,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生长,名扬天下。且主要的路段都在安徽境内,所以叫做徽杭古道。
   行走此古道有两种走法:反穿和正穿。正穿,就是西起安徽宣城市绩溪县瀛洲乡仁里村入口,登“江南第一关”,经黄茅培、下雪堂、上雪堂、蓝天凹,东到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永来村(与临安交界);反穿则刚好相反。正穿和反穿行走同一条路,路程相同,但坡度不同。我们初次行走,选择的是反穿。
   户外行走,需要的是体力和强大的意志力。从永来村行走到蓝天凹,先行走一段平路,再进入羊肠小道。看见这条小道,我震惊不已: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徽杭古道?在我的心里曾无数次构筑其壮美形象——它应该是这样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林立,齐整规矩的步道绵延山间……可事实是:既没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无方正的石板小路,只有茂密的林木和冗长的坡度,荒无人烟之感扑面而来。路,与我小村里山道上的路相差无几,如果遇见从正穿而来的人,便只能在道上“狭路相逢”,行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地上的石子让脚失去重心。
   据说蓝天凹是徽杭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之一。我对那十分期待。只是,通往蓝天凹的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有坡度的增加。据说,我们在往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处行走,小道就成了这山间的粗壮的动脉一样。虽然没有想象中平整壮美,但依然不会影响其贯穿巍峨高山的功用。
   抵达蓝天凹正是午后时分。那里有一块倾斜度不高的坡地,草长漫坡,云淡风轻,遥望天际,更是层峦竞秀,重重叠叠。
   从蓝天凹往东走,几乎再无上坡。平地与下坡如影随形,长达十几公里的路皆是如此。但闭目幻想,不难想象从正面而来的人,需要多少体力与意志力,才能征服这样高的山,这样狭长的路,且有一种望不见尽头的迷离与疏远。古人有诗云:“十里百四折,出关复入关。连崖岩若巷,一水流如环。”可见,在那个没有先进工具的年代里,建造与行走都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
   有什么比看见希望更加让人坚守的事情呢?
   据说,南宋时,绩溪人胡润在京城做官(当时的京城是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每回一趟老家,往来必须绕行很远,多出几天路程。所以捐金用工开辟此道。还有资料显示,唐朝时便已有人探索,直到明朝的胡宗宪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对古道进行扩建,奠定了如今的规模。我无法考证其中内义,但这条路的存在,给予了无数人希望,似如一个密闭的空间突然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他们看到了山外的世界,见到了繁华的魅力……于是,茶叶,丝绸等源源不断地从这条路上来往,为两地的人们带去无尽的希望。张也在《四季如梦寻徽杭》一文中这样写道:
   “人人皆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有谁知道,这古徽州通往天堂的古道,是多少徽商用他们无畏的脚步和坚定的毅力,于悬崖峭壁和荒郊野岭间开山劈石,打出的一条黄金通道。对于徽州人而言,这就是茶马古道,这就是丝绸之路,这就是通向光明的雄关大道!”
   读到此,我仿佛透过历史的门缝,见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真正挣脱了枷锁、逐渐离开了鬼神天命的羁绊,走出了黑暗的历史隧洞,突然见到耀眼的阳光。
  
   二
   一路上,民居寥寥,见到的村民并不见多。向导说,这条路上的居民多数搬出山外,因徽杭古道重新展示于世人面前,那些村落又逐渐有了人气。
   我们的车抵达临安入口,一下车,便被一堆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老爷爷拦住,让我们买根拐杖,2元一根。我坚持不买。一是我从未在登山的时候拄过拐杖,二是我想考验自己的意志,没有外力的借助,自己也能走完全程。
   买卖最多的还是食品。游客向导告知我们需要带干粮。实际上,路上购买食物的地方极多,且都是当地居民一点一点运送上山,价格也极为亲民。蓝天凹上的黄瓜十元三根,薄利多销。好友买了三根,我吃得十分快乐。
   行到一处,突然看到一个老人坐在路边,边上放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摆着各种食物,一袋一袋装好,有苹果,小番茄等。那老人头发花白,满脸褶皱,看起来就像深秋里飘零的树叶,在遥远安静的徽杭古道上那么孤独,又那么和蔼可亲——因为我们看见了她脸上的微笑。阳光照射下来,正好落在她的脸上,显得那么祥和与明媚。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没有任何推销的举动,就那么微微地笑着。我们看见她,突然觉得内心有一种淡淡的感动——一个老人,需要多少气力才能翻山越岭背着这样的食物来到古道深处,等候行人的眷顾。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下来,你买一袋苹果,我买一袋西红柿,很快,小篮子里的食物变成了一张张纸币。再看老人,她笑得更温静了。
   行到施茶亭时,已到午后。因要等候团队里的人,我便坐下来细细赏读。此亭建在一块平地上,四面皆为陡峭的岩壁,风从三面吹来,十分舒爽,若有一杯茶,的确会令人通体活络很多。猛然看见这个亭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我大感意外——一个亭子,竟有如此名头?我在其反面见到了其来由:原来,清代伏岭下村的邵承方好行义举,在此处建茶亭,建神庙,不仅常供茶水惠行人,还建庙宇显神威庇众庶,此善雨慈风,滋润了千千万万过往客商和樵夫山民的心田。从反穿走到施茶亭,意味着行程再走近三公里公里下坡便结束了。而正穿的人,此处刚好脚力辛劳万分之时。
   我不禁感慨,原来,文物保护单位,有时,保护的是惠及普众的精神,更是一份记忆与传承。
  
   三
   我每去一个地方,都会说:我下次再来。
   实际上,有多少“下次”能够成行呢?向导却说,有很多人会多次行走这条路。也不知为了什么,也许就是一种爱好吧。
   我觉得,这其中,还有情怀。
   情怀是一种很难解释清楚的东西。队里有人说,徒步行走次数多了,就会上瘾。这便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情怀在爆发吧?《徽州古道》一书的编者陈发祥老师说,他前后26次从徽杭古道上走过,只是徒步的速度愈来愈慢,非独体力下降的原因,更是顺应心灵呼唤的缘故。的确如此。心灵的呼唤,如同自然力量的感召,让人欲罢不能。他还说,古道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行,成了大众的朝拜,似乎我们都能从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也启迪着每一个人继续走下去,希冀与前人相遇,或者捡拾到他们留下的哪怕一点点痕迹。
   曾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读到无尽的苍茫。而今,又在亲历的行走中,感受到古道那份又萧瑟又厚重的味道。古道,已经成为人类的精神图腾,犹如信仰一般,在促使人们向它走去。
   快要抵达终点绩溪的时候,我又见到了一个老奶奶。她是从绩溪正穿朝山上走的。她弯曲着背,背上驮着一袋物品。我无从得知她驮了什么,我路过她的时候,马上转身看着她一步一步艰难地登攀的脚步,那么笃定和坚韧。我好像看到了千百年前的那些客商与旅客,都是这样坚韧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山的那边,有他们的希望,有壮丽雄伟的生活……他们的背,驮着的是憧憬,是家园,是通向未来的路……我久久凝望那条路,在心里默算着老人还需走多少时间才能抵达她的家。
   如今的绩溪人,再也不用通过这条长达二十公里的山路把当地的物品运送出去,而他们的徽州文化,也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当地的居民生活富裕,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我们的车子驶出绩溪时,正遇夕阳西下。只见不远处白墙黑瓦,芳草斜阳,诗情画意,气象万千。我在想,什么时候,循着这条路,重新正穿一次,去寻找与感受他们坚韧不拔的力量与穿越千山万水的精神境界。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虽然没有亲身体验可以反穿、正穿的徽杭古道,但顺着笔者细腻的文字,可以窥见她的宏伟、挺拔、深沉与历史的久远。开篇此文,笔者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不大的悬念,在这个不大悬念之中,让大家了解到了徽杭古道的真正由来,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一些人和事。就行走徽杭古道而言,笔者向初来乍到的游客们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并以途经的几个地方,作为走完全程的几个支点。而在与队友行进反穿的过程中,笔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其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氛围。特别是当笔者同队友抵达临安入口的时候,看见那位头发花白、历经沧桑的老人,为了在这古道上挣得一份微不足道的收入时,她的内心一阵震撼不已。紧接着,在即将到达终点绩溪的时候,看见老奶奶背上驮着一袋物品的那幅画面,更加让笔者感觉像是在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由此可见,这是文字内涵的一次提升。另外,本文的一个亮点在于,几处引用了与徽杭古道有关的语言,尽管笔墨不是很多,但却从某种意义上,增加了文字的可读性与鉴赏性。最后,借用笔者的一句话,徽杭古道对于徽州人而言,是茶马古道,是丝绸之路,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雄关大道。而我说,纵观古今,徽杭古道已经从某个意义上,成为了一种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更是被徽州人视为无可替代精神图腾的一种积极象征。草草的读完此文,或许正如笔者期待的那样,渴望与时空对话,回到那段徽杭古道产生的伊始,去感受那不一样的心境与历史,以及众多的风土人情。感谢赐稿宁静,问候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峙榛起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0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1-04 22:20:13
  感谢赐稿宁静,问候,祝佳作连连,创作愉快!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1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1:18
  非常感谢起航老师的精心编按,让我更有动力写文章!向您敬茶!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11-05 06:22:25
  欣赏花花老师美文。花花的文章,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徽杭古道始建于唐代,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着名古道。花花老师笔下的古道,如茶般韵味甘甜。感谢投稿宁静,祝老师编创愉快。敬茶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1:45
  若尘老师的鼓励总是那么及时,动力无限,尽在不言中!
3 楼        文友:鸿鲲        2019-11-05 08:18:07
  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以思辨开始,文章的韵味就出来了。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3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2:02
  一直向鸿鲲老师学习!
4 楼        文友:老百        2019-11-05 08:27:52
  好文笔,好才华。
   出外旅行,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将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即给自己留下纪念,也给众友以分享。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2:29
  老百到访,欣喜加幸福!敬茶!
5 楼        文友:汾阳王裔        2019-11-05 08:58:26
  此地不简单,本来文化与孔方兄相生相克,徽州却是例外,既生徽商,又出大家。读了老师文章,心中渐有所悟,无非精神两字。问好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2:59
  非常感谢汾阳王老师!向您学习,我会继续努力的!
6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11-05 09:53:16
  点赞花花老师好文笔,好情怀,文情并茂。相得益彰。祝福永远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3:25
  安平老师好!有大家在的地方阳光总是那么明媚!
7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19-11-05 10:25:16
  好的游记能让读者跟着作者行走风景,更能使读者赏心悦目,一直很喜欢游记,拜服能写游记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可能就是这些笔尖灵巧的人吧。好文章!问候作者!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4:02
  一起边走边赏边写!感恩雪凌老师!
8 楼        文友:宫国军        2019-11-06 15:53:19
  拜读作者散文,欣赏作者简洁、准确、干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
回复8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07 22:14:27
  非常感谢宫老师,宁静有您更精彩,敬茶!
9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1-08 20:29:15
  恭喜老师作品获精,问候秋祺!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回复9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10 18:58:37
  感谢起航老师!
10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9-11-08 21:29:55
  去年九十月,我曾两次驾轻摩作江浙皖游,重点就是宁国与泾县间的“皖南川藏线”和徽州古村落。听说过徽杭古道,心向往之,却无缘得识。读君文,如亲临,下次一定去走一趟!
回复10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10 18:59:18
  哇,向您致敬!徽杭古道是非常值得走的一条路,建议正穿:)我是跟游侠客去的。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