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看病(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看病(散文)


作者:好如意 白丁,2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9发表时间:2019-11-05 09:16:42

在孙女一周多岁的时候,正赶上我们这儿流感肆虐。那时孙女也无一例外的病倒了。
   听说郗家池有一位好大夫,是保定儿科的科班出身。我建议儿媳妇带着孩子去那里看看。
   我们村离县城比较远,一般的头疼脑热的都不上医院,只是在本村或是附近的村庄找个大夫看看而已,人们都说既省钱又省事,更重要的是还看好了病。私人大夫实在看不好的,才去医院。在这方面庄稼人不用国家三令五申的费心,就能自觉执行。就近就医,要比就近入学好贯彻得多得多。我的一双儿女自小长到大都没有和医院的大夫打过交道。
   儿媳妇没有听我的建议,她怕孩子病得厉害,住院最放心。于是我们带好住院的一切用品,由孩子的爷爷开车去了县医院。
   县医院儿科门诊处,排的队伍很长,我们站在队伍的尾部。好不容易到了我们,大夫一两句话就打发了我们。儿媳妇说,我们是来住院的。大夫面无表情地说,你们住院得上衡水去,这里早没有了床位。我忙抢着说,我们住楼道里也行。我抢话的目的是生怕大夫喊:“下一位!”
   令我们失望的是,大夫的回答是,楼道里也都满了。我们只好先给孩子检查一下,再决定是否去衡水。抽血化验,拍片照相的结果是孩子没什么大毛病。
   “郗家池”村距离我们村也就十来里的路,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是我们去城里的必经之路,陌生的是我们只是经过村子的一角。由于那个村子没有一位亲戚朋友,所以我们从没有造访过,很是陌生。
   从县医院回来的途中,我们都认为该去趟郗家池,找那位大夫给看看。因附近的大夫换了好几个,钱没少花,盛药的抽屉里塞满了各种小儿冲剂和小儿口服液等等,孩子吃剩的药物。孩子还是没好利落。
   车缓缓地下了大公路,临近村里,我们就开始嘀咕,只要一见着人,我们就应该赶紧下车问路,因为对那大夫家我们是两眼一摸黑,只知道是保定小儿科出身。就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提起问路,我就想起自己经历的一件趣事。说趣事之前,先说说我得到的父亲给我的教悔。他说,问路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见了年轻点的妇女要叫大姐,见了岁数大了点的得叫大姑,不能随便称人家“大娘”“大嫂”之类的话,因为老姑娘的脸上都没有刻记号,你是分变不清的。你如果问路问到那些人的头上,你叫声“大嫂”或“大娘”,人家甭说给你指路了,遇到脾气大的古怪老女人,能追着骂你一里地。
   我的有趣问路是:当我去一个村子找同学时,进了村也是不知朝什么方向走,见一妇女在街上站着没事的样子,我遵循了父亲的教诲,就上前满脸堆笑地去问:“大姑,去xxx家怎么走呢?”,我一连问了两遍,人家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就那么站着。我心里很是不舒服,于是我就往前又走了一段,这时出来了一位老汉,我开口问了一遍,他就热情地指给了方向。我道完谢后临走时,指了指身后那位还在原地站着的妇女,说,我问了她两次,她都不指给我,还是大爷好!老汉笑着说,哎,她要开口就神了,她是个哑巴。原来我是向位聋哑人打听的路,难怪呢!我的心境立刻就亮堂了。
   世间有好些事是上天早有安排的,正当我们不知所错时,迎面过来一位骑自行车的中年汉子,近了一看,丈夫乐了。原来这汉子我们认识,他叫渣子。
   其实,“渣子”的叫法,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名字还是外号。
   我们只知道渣子是个买猪的“经济人”,由于我家前几年是村里的养猪户,我们打过几次交道。丈夫一见到他,才想起来他是这村子里的人,不见还想不起来了呢。
   渣子知道我们来的目的后,很热情的执意给我们带路,他说他只是到菜园子里去,没啥要紧事。
   路上我们向他问起那位大夫看病的情况。
   他说,凭良心讲,那是个看病好手,只是人们反应就是太“黑”,坑死爹的手儿。凡是进去的,出来没少于四十块钱的。他还说,他一次膀子疼,拿了帖膏药就四十块呢。
   渣子的话没有吓着我们。我们现在只关心的是怎样把孩子的病治好。只要给治好了病,莫说四十,就是四百也乐意掏。现在有些大夫是你就是掏钱也给治不好病。有人讲她的四岁的女儿就一个闹肚子,找到一家诊所,出来时拎的药,价值二百元。更可气的是,吃着药,孩子就不拉稀了,等药一停,好家伙,稀汤子照样又拉了起来,等于病没给治。
   所以说给孩子看病,人们主要是盼着早点治好了,省得孩子遭罪。
   至于说药费贵,再贵也没有贵过医院的。估计抱怨最厉害的都是些上点岁数的老人,老人们看不惯的事儿多了。他们看不惯年轻人的红毛黄毛彩色毛,看不惯孙子媳妇的坦胸露背。
   后来听人们传,我们这一带来的“保定小儿科出身”的是两位大夫,一位在本村行医;另一位就是在郗家池行医,他是在丈人家开的诊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郗家池的这位女婿开了时间不长,诊所就要黄了。一个女婿针对村人们的赊账,有的还愣是往死里砍价少给钱的行为,有着难言之隐。诊所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这儿都有,谁让他是这儿的女婿呢。后来这位女婿就跟同事互换了地方,让同事到他这里,他去了同事的家。这样诊所才坚持下来。
   善良的读者会同情地说,人家也不容易呀。
   七转八拐,渣子把我们引到了那家诊所。
   一进诊所,大厅里到处是输液的人们群。其中,一个看上去只有两个多月大的婴儿吸引了我,婴儿头顶上扎着针。我问孩子的大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不去县里住院呢?她们的回答竟和我们如此相似,原来他们跟我们的境况是一样的。她们说,不管怎样,这里给治好了就行,我们跑过好几个诊所,人家都嫌孩子小,不敢收。
   有这么丁点的婴儿在这儿垫底,我对我们的孩子在这儿看病增添了信心。我庆幸我们走对了门。
   后来,果不其然我的小孙女在这儿看好了病,大夫是位很认真很有耐心的中年男子。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他的调治,我的小孙女自从在那儿看好了之后,得有半年没生过病。
   现在每每路过郗家池村子时,我都会想起孩子来这里看病的事。那交往不深的,但非常热心的渣子老兄,还有那被老人们称颂为“坑死爹”的大夫老弟,都使我的心暖暖的。
   (原创首发)

共 24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小散文读了,让人感同身受。老实说作为曾经的医院人,工作期间,没有感受过看病的难处,毕竟都是熟悉的,直到退休后来到儿子家,每次小宝不舒服跑医院,那一种纠结和郁闷,确实一言难尽,大医院有大医院的名气,大医生有大医生的气派,有几次,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电话打到老家的医院咨询,毕竟娘家啊,隔着电话,人家就客客气气地告诉了你该怎么样了。散文语言朴实,叙述清晰,层次分明。欣赏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11-05 09:17:28
  一篇让人感同身受的散文。
2 楼        文友:好如意        2019-11-05 09:39:05
  非常感谢兰花悠悠香老师的编按。作为社会的一小人物,烦忧难免。我们理解万岁!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1-08 04:23:36
  悬壶济世,可惜;医者仁心,可悲;现实,百姓望医兴叹。问好作者,秋安万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