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我与“南开”相聚(随笔)

编辑推荐 【东北】我与“南开”相聚(随笔)


作者:望见马克 白丁,1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3发表时间:2019-11-07 09:49:50
摘要:回顾我所走过的历程,“和南开相聚”仿佛感觉自己在做梦,虽然层次低些,但是圆了我那原本遥不可及的“南大”梦。

不久前,在全球各地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表白行动。无论是纽约还是新加坡滨海湾,不管在上海外滩、广州“小蛮腰”、北京奥体公园、西藏布达拉宫广场亦或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所见之处的城市大屏幕,全都写满了对她的爱。她就是于2019年10月17日迎来百年华诞的南开大学。曾在南开中学教过语文的老舍和南开的学生曹禺,曾为她写下祝寿诗: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
   提起“南开”,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一种不解之缘。上世纪60年代中叶,我小学毕业自认为考得不错,算数加语文总成绩186分,想报考南开中学,被老师坦诚地劝阻。事实证明,老师对了,据说分数线起点是190分。但是,拥抱“南开”加入“南开”一直是我的向往和目标。
   70年代初,在黑龙江兵团下乡的我回家探亲,多次去体院找哥哥。每每路过南开大学,看学校里的莘莘学子好不羡慕,啥时我也来上学,与“南开”相聚?那时只是梦想。1974年我回城上中专,学工科,名副其实地成为一名学生,但是我没有忘记“南开”。毕业后再次参加工作,在职期期间考上南开职大,继续充电学习。但此“南开”非彼“南开”,谁也不挨谁。
   80年代末,我大专毕业,要继续学习外语,而适合我学的外事秘书专业就在南开大学。入学需要考核外语,通过后才能被录取。所以,年初我参加了南开大学的英语培训。那时我就是准南开大学的学员了(夜大学)。我胸有成竹,自信满满。果然,我顺利地通过入学考试,成绩在前五名之内。拿到盖着“南开大学”印章的录取通知书,我高兴极了,终于和“南开”相聚了。
   业余时间上学很辛苦,因为我上班在郊区,上课在市区,每周3个晚上和周日半天到南开大学上课。
   但是,和尊敬的老师们相聚是我们的荣幸。他们都是南开大学教授本科生的先生,教我们最好的课程。最著名的是教英语精读和听力的黎国彬先生。他曾经是联合国的译员、著名翻译家、历史学家、南开大学二级教授(一级教授基本都是院士),是“南开”的顶梁柱。英语口语老师是年轻的硕士毕业生王女士。她是剑桥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标准的伦敦口音,没有让学生失望。我跟着黎先生学习三年,打下了英语学习的基础,毕业考试成绩优良,取得了毕业证书。
   在与“南开”相聚的日子里,我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那年月,我家门口没有到南开大学的公交车,更没有出租车。从咸阳路到南开大学主楼,单程就足足得骑40多分钟。无论是赤日炎炎,还是顶风冒雪,每次去上课都是骑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从未迟到早退过。每次下班后,顾不上吃饭就去上课,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盛夏,累得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严冬,北风呼啸,顶风冒雪,往返几十里。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认识熟悉了南开大学。
   那时,每次见到“南开”都感到格外亲切。她给我以知识、锻炼我筋骨、增长我志气。在我眼里,南开大学不光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知名高等学府,还是一个湖清柳绿花儿红的、景色秀美的大花园。几十年后,我带着孙子到这里游学,鼓励他将来考学“南开”。
   拙著《从白桦林走来》一书出版后,同学提醒我作为曾经的“南开人”,应该捐赠给母校南开大学作为纪念和感恩。我很难为情,不过是第二大专学历的学生,多惭愧啊。但是,友人鼓励我,说我是用功的学生、毕业的学生、有成绩的学生,于是,我就鼓足勇气捐赠了两册。学校图书馆非常欢迎,高兴地接收了。
   回顾我所走过的历程,“和南开相聚”仿佛感觉自己在做梦,虽然层次低些,但是圆了我那原本遥不可及的“南大”梦。在南开大学的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名册里,记载着我的姓名,这是事实,这是历史。
   退休后闲暇之时,我时常带着孙子来南开大学里游玩。仰望着高高伫立的周恩来爷爷塑像,我向帅帅介绍:这里,曾经走出过敬爱的周总理,走出过多位教育家、科学家和哲人先贤,还有如今数不清的莘莘学子、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我是爱南开的”,周总理简短而有力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南开”人和所有热爱“南开”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南开大学俨然一棵不老松,沐秋雨,迎春风;南开大学巍然的昆仑山峰,傲然矗立,永留美名!如果把南开比作巍巍昆仑,与众多先贤哲人这样的峰巅相比,我只能是一颗沙粒,但我属于昆仑地域。
   我骄傲,我曾经和南开相聚过!

共 17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和“南开”相聚,道出了作者的努力、艰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读此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南开的深厚感情,对教授过自己的每位老师的感恩之心。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经历,结果和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求索的精神,才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感谢作者分享美文,更感谢您一如既往地支持东北,辛苦了!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彧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