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登苍山(散文)
一
明日登苍山。
这事,于我这个奔七的老人来说颇是一番壮举,恰似挑战不可能。
2019年7月15日,与老伴、儿子结盟,从大理苍山景区天龙八部影视城西侧乘坐“洗马潭大索道”登苍山览胜景。
洗马潭大索道是苍山三条索道(感通索道、中和索道)中,路程最长,坡度最大,垂直高度最大,终点海拔最高的一条索道,也是登苍山之巅的唯一索道。这个索道有个中转站,是半程票的终点站,游客可选择半程票游“七龙女池”景区,也可选择全程游“洗马潭”景区,我们选择的是后者。
坐进索道吊厢,我的心情便激动难语:登苍山于我是为了挑战海拔最高与爬坡最长的体力?是为了体验苍山直插云霄的险峻与刺激?
随着吊箱的不断上升,心情由激动而逐渐平缓,吊箱在空中没有摇摆晃动,而是稳步向上向前;没有惊险与刺激,只有寂静与浓郁映入眼帘,因为我们已穿梭于云雾间了。
山林浓雾迷眼帘,索道吊我上苍巅。
耳边未觉萧瑟风,却道腾云赛神仙。
吊箱依然在上升,我就这么依然着心情,不知不觉中洗马潭站到了。我拎着“洗马潭有多大?是谁在洗马?”的问号走出吊箱,走上栈道。
二
栈道一旁“洗马潭站”四个大字醒目地标志着,可是在哪儿?怎的看不见?我摘下墨镜,四处寻找着,没找到,却是找到了一阵寒噤,这才意识到“高处不胜寒”啊。我赶紧拿出背包里的羽绒服套在风衣上,儿子又递来早已准备好的氧气瓶说:
“吸些氧吧,还要爬1000多米的坡,要保持体力。”
“刚从吊箱出来,体力没怎么消耗,留着关键时刻再用吧。”我倔强着性情,拒绝了吸氧,拉着儿子的手开始了1092米的爬坡。为了保存体力,我们走得很慢,且是边走边停,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了很长时间,不远处一个宽大的观景台立在眼前,苍山之巅终于到了,脚步自是快捷起来。
步到一个转角处,洗马潭宣传牌面我而立。我顾不得去寻洗马潭的位置,只顾得去寻洗马潭的源流。
洗马潭古称“高河”,是南诏时期的水利工程。在大理国时期,这里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洗马潭声名远扬。当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因大理面朝洱海背靠苍山的独特地势,决定了大理易守难攻,忽必烈决定不从洱海进攻,而是带领大军翻过苍山进入大理。当年大军行到这里时,曾在这里驻扎,洗马,故得名洗马潭。
宣传牌上的洗马潭予我一激动,而眼前的洗马潭却是予我失礼。
灰白色的浓雾漂流着笼罩在它的身上,遮隐了它的形体,攫取了它的光影,它全然埋伏在空雾的“无”里了,而予我的只是梦幻和神秘。
洗马潭,眼前这个高山湖泊的人间仙境,曾经可是野蛮的荒原?眼前的雾里看花,曾经可是刀光剑影?眼前的游人慕名络绎,曾经可是野兽出没?我不得不打开想象之门,来补充洗马潭的空灵,来贯通洗马潭的古今。
仅此臆想,洗马潭恰如闪耀在苍山顶上的璀璨明珠,静静地躺着,看四季变幻,观时代变迁。
洗马潭,你名副其实!
三
老伴始终忙着拍照,一直落在后面;儿子一路任我性情,一直伴我走走停停,只有时间在催我:脚步该动起来了。只有景致在唤我:前面更具特色。栈道移动着我的脚步坚定地向前。挑战终于成功,我兴奋地站在了3966米的苍山最高最大最冷的观景台上。
上得台来,我们直接走进观景台服务站,先喝了杯热热的奶茶补充体力,又捧着氧气瓶吸足氧补给体力,最后把备好的披肩披在羽绒服上以御寒冷。一切准备妥当后,便走出服务站,走到观景台,投进苍山怀抱,饱览苍山奇景,观察未曾见到过的物种,倾听未曾听到过的声音,感觉未曾意识到的事情,思想未曾想明白的问题。
在山下仰视苍山,与在山顶俯视苍山,山峰的姿态全然不同;在万里无云的清空下观苍山,与在云雾缭绕的神秘之间看苍山,苍山的变化真可谓“云雾绕山水,须臾生百景”。
一泻千里的花香随风力倾情奔放,重重叠叠的花海随山势漫山红遍,这一景就是被誉为“世界四大高山庭园植物”的苍山杜鹃花。
“来晚了,杜鹃花在四月盛开,现在是七月,看不到花红,只能看绿叶了,明年早点来。”儿子的提示,其意向是慰藉我的遗憾,却意外地补给了我的人生心得:花开花落是自然的规律,是万物的天性,这规律的运转,这天性的道理,让我欣然面对眼前无红花的杜鹃花,欣喜赏得眼前花海变成的绿洲:单纯的绿,在风吹雾流的涌动中,用眼睛看或许不算风景,而用心灵来感悟,这绿洲不正是生命的化身吗?
苍山的杜鹃花神韵得不自知,而我却了然如痴。随着眼睛的发现,心境的感受,范围似乎又宽阔了,由绿洲变成了石海。
四
移步于观景台另一边,一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密布在山顶,散漫在山坡。有的像龟壳,有的像鱼身,有的像莲叶,有的像花瓣,有的什么都不像,只是棱角分明独显姿态。这些石头汇聚在一起,如同一幅异彩纷呈的石海图画。虽是亲眼所见,还是难以置信,这些石头怎么会在这里?
“苍山石海”图文牌这样解释:
岩石受寒冷风化和冻融作用的影响而崩解破坏,形成了大块砾石,这些砾石堆积在山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石海,如果堆积在沟壑旁,便会形成石流。读到这,我不仅明白了眼前的苍山石海是怎么形成的,而且揭开了储存心中很久的一个疑团。
来大理小住这是第三次,每次来,每次散步于苍山大道,总被山谷间的一段褐色的形似瀑布的地貌所疑惑,是苍山雪融化的水流?是苍山木浸染的外衣?还是苍山仙下凡人间的身影?此时明白了,原来是苍山石海。
疑团解开,我恭敬致意,为苍山石海的授予。
五
站在洗马潭观景台,发现,让我知道了不曾知道的事情;观察,让我看到了未曾看到过的物化;思索,让我清楚了不曾清楚的问题;而倾听,又让我听到了未曾听到的声音。
“我认识你,你是杉树。可我不懂你,你的身材为何比山下的杉树又矮又瘦?”
“我的学名叫苍山冷杉,出生在苍山之巅,这里海拔高,紫外线强,风力大,气温低,长得高容易被风吹断。这里的土壤薄,营养不足,所以长得瘦矮,但我有一身的绿色,绿色能把身体内的能量包裹得严严实实,所以我虽矮瘦,却能坚强地高踞在苍山顶上,人类还誉我为‘树中君子’呢。”
“一枳冷杉绿,不慕枫叶红。”苍山冷杉仿佛在邀我对联。
“爱汝性刚强,挺直耸云空。”我匆匆应对。
纯粹的绿色冷杉给心灵一静谧:
苍山的一切景物都在真诚地与我对话,我把这对话看成是生命的感动,是走向古稀之年自觉生命充满活力的生命的感动。
该举步向前了。我深深呼吸着,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在洗马潭栈道上。
薄雾仍在浮动,奇景仍在浮现,心中的激动仍在浮翩。
这就是我的壮举——登苍山!
这就是我的挑战不可能——年龄增长,精神绽放!
诚谢晓雪老师辛苦编辑倾力推荐与期待!
诚谢怀才抱器老师点睛之笔与鼓励!
谢谢岸柳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