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晓荷】巨变(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巨变(小说)


作者:心如水 布衣,21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6发表时间:2019-11-09 08:30:23

巨变(小说)
  
  
   “倒爷戚龙坐着宝马车回来了,不知这一次给村里又要办什么好事了?咱们村里的学校、村社道路都是他出钱修的和硬化的”。乡亲们都这么纷纷地传说着••••••
   那是2011年的事。
   一
   戚家山村不大,人口不多。村里住着一户戚姓人家,戚老大就出生在这个家。他是他们家的老大,也属龙,因此,他爸给他取名——戚龙。
   一九八一年,戚龙刚是个十八出头的毛小伙子,那年,他们村也正好包产到户了,生产队里给他家分了二十几亩山地、一头毛驴。他们自己添置了种地用的犁、蘑等主要生产工具,就这样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简单生产。
   第一年,由于信心大干劲十足,加上人也勤快,老天爷有眼帮忙,他家的十几亩小麦就收了四千多斤,比往年生产队里分配的多了十几倍。一家人高兴的不知说啥好,就天天顿顿吃着白面来庆贺丰收,心里喜滋滋的,一家人脸上挂满了幸福的微笑。
   戚龙还算是上过学的人,他想了想,心里一细盘算,五口人的一个家,一年也就吃个一千五六百斤麦子吧,剩余的麦子咋办?存放都成了大问题。于是,他就偷偷地用毛驴驮了一口袋麦子去县城给粜卖了,兜里装了一厚沓十几元的毛毛钱,高高兴兴地骑着毛驴回家了。
   后来,戚龙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不顾他父母亲的反对,就把家里剩余的麦子一次又一次的驮到集市上全给卖了,收入还不错。于是,他就用这些钱又在村子里收购其他户剩余的粮食去集市倒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就自不自觉地当上了倒爷。乡亲们也就给他起了一个别名——“倒爷”。
   二
   五年过去了,倒爷手里积累了一些钱,他就盖了比村里谁家都新的五间房,门窗全是新式的,窗子上全安装了玻璃,屋里比过去的老房子亮堂的多了好几配,住在里面心里舒服的那个劲啊,美的无法给人说。
   他也娶上了媳妇抱上了娃。他的倒卖生意越做范围越大,由倒卖粮食到农副产品;工具由毛驴到架子车、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再到“三马子”。由人力、畜力到机械化地向发展着,资金积累也越来越多,有了大量的资本做什么也觉得不难。
   他做着做着,时间一长就嫌颇烦,再说农产品吃力大利薄,他就琢磨起做贩煤炭的生意来了。
   倒爷戚龙贩煤炭是先用“三马子”在煤矿一车一车把煤炭拉到乡镇赶集,一天一车,轮换着去每个乡镇卖炭,收入也很好的。后来,他想直接走村串户,这样既方便用户又能多拉多赚钱。搞了两年多,他心里想着,不如买一辆大车跑长途挣钱,听说跑远处的人都发了。他心里就盘算着买大车得多少钱,自己手里有多少钱,还得向银行贷多少钱?••••••
   过了几天,倒爷骑龙就拿上烟酒托熟人找关系办贷款。他命好,干什么事就能成什么事,就是人常说的心想事成。没过几天贷款办好了,他又跑这跑那地打问大车的价钱、在那里买车价较低,当得知湖北十堰市车价合理时,他就去那里花了七万多元钱买回了一辆崭新的康明斯大货车。
   就这样,倒爷又跑天水,又跑陇南;还跑陕西的陇县、千阳、凤翔和宝鸡,有时还去汉中和安康;还去过四川的广元和绵阳。于是认识和拉了不少的客户,生意也越做越红火,经济效益也很好,从而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同时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
   跑了两年,倒爷又看办煤场生意不错,他就在煤矿附近租了一亩地办了一个煤场,他先是一车一车的从煤矿把煤炭拉转到自己的煤场,然后,卖给来拉煤炭的客户。他也把握了煤炭销售的旺季在秋冬季,由于夏秋季雨水多,走哪里的路况不太好行车,他正好琢磨着想搬到别的地方时,县上提倡在县城西郊大办煤炭市场,他立马就报了名,并筹划着自己煤场的规模。过了几天,县城里就有了自己的煤场。他刚刚觉得搞顺了时,县城扩建,加之塌陷区治理,将他们的煤场又搬到北河边的煤炭市场,他想这一下就稳当了,可谁能料想到过了几年,县城环境整治,又让他们搬到离县城较远的南部和西部乡镇。他心里虽然很矛盾,就像十五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但总还是有自己的煤场,也没有影响自己的经营和收入。••••••
   三
   此后,倒爷戚龙在他们村里、乡里有了影响,在当地算是响当当的富户。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在经营煤场的几年里,由于经营有方,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他就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楼房,将两个在老家上学的娃娃和媳妇接到城里,娃娃继续上学,媳妇给他们一家人做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美美满满。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县城扩建,房产生意随之火起来,他一转念,把煤场转让给别人,自己又把积蓄投到房产上去,他以蛇蜕皮的方式倒卖了几年楼房,手里的积蓄又多了起来,他又一想,干脆办一个房地产公司往大呢整。因此,倒爷戚龙的房地产越做越大,赚的钱越来越多,还从村子里领来了几个有文化的年轻小伙子在他的公司就业,一干就是八九年。
   他富了,带动的一些乡亲也富了。他富了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把年已花甲的父母亲接到城里享享清福。
   在村上修学校时捐了五万元,给汶川大地震捐了三万元,给家乡抗震救灾捐了十万元,建设新农村给村上捐了十万元。
   倒爷戚龙说:“党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领着退耕还林款、种粮补助款,还享受着新农合医保、低保、新农保等政策,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洋洋笑颜,感觉真爽。”
   倒爷戚龙习惯好,从不乱花钱,也不随意进娱乐场所,即是朋友请客或业务应酬也只是坐坐而已。他不会打麻将,不会卡拉OK,不去KTV包厢。一门心思干着他的房地产事业。
   他在本县的房地产市场规模能占县城的三分之一大。他不断向平凉、天水、宝鸡扩展,还向着兰州、西安、银川等市发展。由此,倒爷戚龙的小轿车由一辆普桑到两千、到现代、到奥迪,再到现在的宝马。
   他看本县人有钱,私家车需求量大了,又办了一个小轿车销售公司,生意同样红火。
   他又想,现在社会到了老龄化阶段,农村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老年人的养老成了大问题。加之社会发展这么快,村里还没有幼儿园,娃娃们的学前教育也成了大问题。于是,他就想着在村里办一所养老福利院,再办一个幼儿园,解决这两大问题。
   2011年的一天,倒爷戚龙就开着他的宝马车回村里找村长商量这两件大事••••••
  
  

共 24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通过倒爷的故事写山乡巨变,以此反映时代的变化。小说题材具有现实意义。立意明确。感谢创作和分享。予以推荐。【编辑:高令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11-09 08:31:09
  感谢分享,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