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徒步京西古道(散文)

精品 【宁静】徒步京西古道(散文)


作者:菁茵 举人,403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65发表时间:2019-11-11 19:11:41
摘要:相较于北京众多著名热闹的景点,京西古道显得低调寂寞了些。但也正是它的这种不事张扬的姿态,让我心生向往。我历来对古旧和乡野的东西兴趣浓厚,古旧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感,乡野因为其纯粹的原生态。京西古道同时契合了我这两方面的期许,徒步古道,犹如走入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

【宁静】徒步京西古道(散文)
   京西古道,位于北京的西郊。最早听说它的名字,是因为一位文友,他喜欢户外运动,曾多次穿越这条古道。很认同他说过的一句话:生命,需要脚步来丈量,而行走,是另一种飞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周末,我们带了水和干粮,从北京城出发,一路向西。到了那里才知,京西古道并不是独立的一条大道,它以西山大道为主干线,衍生连接着众多支线道路。如果用树来形容,西山大道是树干,那些纷繁又绵长的小道是树的枝枝杈杈,这些枝枝杈杈不可或缺,在古代或作为商运道,或作为军用道和香道,它们相互交叉贯通,如一张纵横交错的大网笼罩着门头沟。
   相较于北京众多著名热闹的景点,京西古道游人很少,显得低调寂寞了些。但也正是它的这种不事张扬的姿态,令其保持了相对纯粹的原生态和更为沧桑的历史感。
   我们将车停至西山脚下,选择了从王平古道穿越,它是构成这张网的重要一环。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河一些分支构成。因为经历得年代太过久远,古道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般齐整开阔,很多地方显得逼仄粗陋,更像是羊肠小道。这些沙石小路又常常被植物遮掩,站在高处远望,丝丝缕缕的小道,更像是一条粗糙残破的绳,蜿蜒于群山之中,一会儿跃上云端,一会垂向谷底,起起伏伏、断断续续。
   在今天看起来这些微不足道的山路,却是元明时期连接京城和西部山区以及内蒙古、山西的重要商旅故道。据史料记载,群山之中,遍藏乌金。煤炭,令西山名声大震,元明以来,京城的众多人家,都选择以开采挖掘石炭为生。于是吸引了拉煤运货的驼马、骡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踏出这些山道,将西山丰富的物产资源运送出了山外。
   西山植被茂盛,层峦叠嶂,各种各样的树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将大山包裹得甚是丰腴。行走中,一大片淡紫色的草花,突然挡了我们的去路,它们长得毫无章法,茂盛的枝叶将路拦腰截断,我在强行通过时差点被绊倒。不得已拨开草丛,坐在地上整理鞋带,那片草花伫立在身边,忽然扭动身姿随风猛烈摇摆,发出“沙啦啦”清脆的响声。我不禁怔了,它们像极了乡间的女子,朴实中透着灵气,恬静中挟着野性。此时,她们掩着不施粉黛的面庞,簇拥着婷婷立在路边,看到有生人过来,娇蛮地用盘根错节的枝蔓绊住你的脚,将你生生摔了个马趴,看着你恼羞不已,却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笑得花枝乱颤。
   告别草花,继续前行。路边三五成群的树,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桃、杏、李等树木倒也寻常,对那些陌生的树种多了一份留意。山核桃的叶子是椭圆形,上面有平形而细密的纹路;柿子树的叶子更偏圆一点,看起来如同一把把小蒲扇;枣树的叶子则狭长一些,好多叶子像被火烤过、无精打采起了卷;樱桃树的叶子整体圆润,叶子边缘呈锯齿状。这些树大都已挂了青涩的果,隐匿于绿叶之中,并不显眼。唯有桑椹的果子比较招摇,果实已经泛红,密密匝匝挂在枝头,如同一条条憨态可掬的毛毛虫。
   中午时分,在一户山民家里,我第一次品尝了树上蔬菜--香椿叶,这种叶子曾被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香椿与鸡蛋炒在一起,黄绿相间,煞是好看,嚼在嘴里,舌尖萦绕着草木的清香。在她家院里,有清晨采摘下的樱桃,如红彤彤的玛瑙,簇拥着似要溢出筐。拣两颗塞入嘴里,我们再次匆匆赶路。
  
   二
   走着走着,一座石砌拱门耸立在半山坡,门洞已破旧不堪,石头砌的围墙部分已坍塌,这里正是牛角岭关城。拱门前,两头铜铸的骡子,栩栩如生,腰间背着箩筐,生动再现了当年的景象。牛角岭关城是当时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
   可以想像,当时这里的繁华程度,人马成群,排成一溜。也因此,关口前的一块块大石板,被磨得平整光滑。上面镶嵌着一串串不规则的坑,深浅不一,据说是驼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下的蹄窝。由于刚下过雨,蹄窝里盛满了浑浊的水。白色的石头,黑色的蹄窝,对比鲜明,在山道上十分醒目,恍若岁月之锋在这里铿锵落笔。这样的蹄窝后来又遇到几处,一片片蹄窝如同铺呈在山坡上的一页页书笺,串连成章,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久远的故事。
   面对这些蹄窝,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遥想当年,正是古道热闹的时候,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勤劳的驼马队,满载货物,沿着古道一座山一座山地翻越。马夫的吆喝,驼马的喘息,暗夜里的跋涉,烈日下的奔波,驼铃声声、马蹄阵阵。一串串汗水砸在泥土里,一个个蹄印烙在石板上。
   古道两侧的遗迹众多,时不时地会有各种碑志、刻石、关城、碉楼猝不及防闯入眼帘,大都破败不堪。有一处叫落难坡的古遗址,听说是古代的一所监牢,曾囚禁过宋朝的徽、钦二帝。是确有其事还是后人杜撰不得而知,现在仅剩两截倾斜的土墙,墙头长满草,为了防止向后坍倒,一侧用木头顶着。
   古道边,还有一些接应过马帮、驼队的驿站,只剩雏形,沦为废墟。这些聚点曾经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遮风避雨、歇息纳凉。而今,一截截残垣断壁,正在被愈来愈盛的荒草吞噬,展现出一种旷古的荒凉。昔日生动的古道画卷,早已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今天的我们,只能透过这尚未完全消逝的尘灰,来触摸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古风遗韵,通过想像去猜测隐藏在每一寸空间里的陈年旧事。动物的生命体现于一呼一吸之间,草木的生命体现于一枯一荣之间,那么这些时光留下的古旧印迹呢,它们也曾年轻鲜活过,它们的生命该如何体现?是一聚一散还是一起一灭?生命,是一场缘起,再繁华的故事,也终究会消逝于漫漫的尘烟之中。
   驿站不在,后人在山道上不远不近修建了几个古色古香的亭子,供来往的行人歇息。对于辛苦跋涉的旅人来说,看到亭子,尤如看到朋友。坐在亭内,凉风习习,环顾四周,郁郁葱葱,古道若隐若现,不禁感慨祖国山河之壮丽、历史之悠久。亭子,可以说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独特存在。湖畔、桥头、山腰、林间,亭子适时而立,成为一道风景,众多文人墨客为亭子赋予了丰富的形式美感与深厚的文化意味,著名的有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它们因诗歌而闻名,被称为“四大名亭”。在古代,亭子不仅是纳凉休憩的场所,也是宴饮宾朋的地方。据说,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他的家乡浙江兰溪曾建过一座亭子,叫“且停亭”,他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人生之路,且停一停,此话颇有嚼头。适时的停顿,能让我们静静心、歇歇脚,让我们回望走过的路,更从容地向前走。人生,不是追逐终点,而是享受过程,停下,是为了下一次的蓄势待发。
   离开这座亭子时,我深情地挥手,恍若告别一个故人。
  
   三
   古道静默着,古道边上的山村也是安静的。零星的村子,不规则地分布在山上。虽有一些新房,但大都还保留着明清时的风格,也有个别元代古居。随山势而建的三合院、四合院,错落有致,青砖灰瓦,有木窗雕花,有砖雕石雕相衬,显得古色古香。一些古树如同一把把大伞,不远不近地傍着古村。
   我们走入的第一个村子叫韭园村。从名字不难猜测,这里的山民以种菜为生,过着静谧的生活。曾几何时,那些满载货物的驼马开始在山中甚至村中穿梭,为小村带来了热闹与商机。而今,这样的盛景不再,但村子却保留下来,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盘踞于半山腰中。村中不见车马喧闹,只剩一些白发如雪的老人,拄着拐杖坐在门前树下,固守着一份安静与从容。
   在一个已经荒弃了的村子里,看到有两处石头作基的房子,屋顶焦黑,据说是用砂锅烧制时剩下的焦渣铺成的。村民介绍,村里烧制砂锅已经有很多个年头,其中还有一个典故。元末明初,北京有“砂锅做饭斗量柴”的说法,朱元璋听到后,以为砂锅很粗陋,柴火很原始,便认定元大都太过贫穷,于是将这座前朝的都城封给了四皇子朱棣。虽是一个传说,却也耐人琢磨。粗陋和原始,恰恰可以烧出最好的味道,当我们一味追求先进与繁复时,有些味道却成为了怀念。砂锅是用沙子黏土烧制的锅,煮饭更有味道,“斗量柴”指被喻为乌金的煤。好在,村里的匠人将砂锅这项技艺传承了下来,据说现在还在加工。
   令我更为惊喜的是,西落坡村竟然隐匿着一位名人的故居。这个人,便是马致远。一首“天净沙”,让我们熟知了马致远,孤陋寡闻的我,竟不知他的故乡与京西古道有着如此密切的渊源。
   他的故居十分简朴,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标准完整的四合院,屋前小桥流水,有一尊后人为他立的塑像。马致远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不满朝廷的腐败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关于山林在哪并无确切的记载,但西落坡村的村民们坚持认定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他们还搬出《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其中有句:“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里的西村正是西落坡村,靠东边的则是东落坡村。是真是假?无需争辩。因为这处故居已被北京市有关文物部门认定,门口立着的牌匾成为最充分的证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读这首曲,倒也与西落坡村的场景吻合。而且其中出现了“瘦马”,或许可理解为对京西古道沧桑历史的生动描述。此时,我已经无力再调动其他的诗句、词章,只能在心中,将这首曲一遍遍深情吟诵。我们要感谢这些文人,他们留下的不朽篇章,让遥远的异乡成了我们热切的向往。因为李白,我们梦想着从白帝城轻舟出发,因为张继,我们迷恋上了寒山寺的钟声,因为陶渊明,人人心头根植了一个桃花源……而此时,马致远,让西落坡村倾刻间如久驻于梦中的故乡一般熟悉亲切。我们之所以迷恋这些旧迹遗痕,或许正因为,它们能让我们跨越时空的距离,与古人有一种精神上的呼应与共鸣。
   山下的小村,与山上的古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崭新,很现代,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房子沿永定河两侧整齐修建,朱红色的大门,门前停放着车子。房子周围被花草围绕,门前的水塘内,莲叶田田,鱼儿游来游去,也是一幅闲适静美的田园画卷。
   站在山顶,举目蓝天白云,俯瞰雄关古道,光阴似乎在这里设置了分水岭:山上是静谧安宁的古村,山下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完全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繁华与喧嚣,平淡与静默。世间万物,莫不如此,都是经历了初期的繁盛与蓬勃,最终走向沉寂与衰落。苍茫大地,人类是最活跃的历史撰写者,而古迹遗痕,是文明前进的节点,也是文明最终的归宿。相较于茫茫星空、悠悠历史,每一段行程,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从古道中出来,已是夕阳西下。回望走过的路,并不见古道的半点痕迹,只看到西山的一片葱茏。西山如一本硕大的书卷,在落日的余晖中合上了最后的封面。
   京西古道,他日再来读你。
  
   (2019年11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

共 43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读作者这篇大气如虹的散文作品《徒步京西古道》,使我不觉为之震撼。震撼的并非景色的壮丽,并非古道的沧桑,而偏偏是作者厚实,老道的散文手笔。也许文字的炼达和景色本身并不一定有真实的关系,只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如一位优秀的画家一般,能以三寸之笔,描绘出立体而饱满的风景,这才是重中之重。作品在开头,便以最直接和最通透的文字交代了“京西古道”的自然人文位置,以及社会位置,显然,正如作者所言:“相较于北京众多著名热闹的景点,京西古道显得低调落寞了些”。然而对于“我”来说,“正是它的这种不事张扬的姿态,让我心生向往。我历来对古旧和乡野的东西兴趣浓厚,古旧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感,乡野因为其纯粹的原生态。京西古道同时契合了我这两方面的期许,虽然徒步强度较大,却欣赏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笔者犹如一位业务熟练的文字导游一般,从山下开始,一步一步,带着读者走近了京西古道,跟着笔者一同,感受京西古道的淳朴自然之美,以及厚重纯粹之味。如果说单单只是赏景,那未免过于清淡了,智者往往得道于平凡,而笔者恰如一位智者,在赏景中,能时不时将景色与人文升华,成为理性的美,亦景亦情,亦理亦道,给读者展示出来的,便是一副京西古道的立体,丰满的水墨画了。那如乡间女子般的路边枝叶给了古道灵性和灵魂,在这里,景色是活着的,同时活着的还有“三五成群”的树木。走走停停中,赏自然美景,品人文厚重,咀嚼人生之路。此行自然显得厚实,而此道,更是在笔者的文字里,透露出了它在人们眼中所难以窥见的深度与厚度。一篇好的游记散文,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山水,不仅仅是美景,在山水美景中,总要给读者留点儿需要慢慢咀嚼方能感悟出来的东西,所谓好文字,此文是也。作品语言老道,浑厚,结构严谨,文笔优美,给读者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美景,以及不一样的散文品质。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19-11-11 19:12:42
  一篇非常优美,大气,有重量的作品,太值得大家去好好研学了!!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1 20:53:56
  雪凌老师的编按十分精彩,解读细致到位,为小文增色,感谢,敬茶~~
2 楼        文友:宫国军        2019-11-11 19:21:16
  看京西古道风景,欣赏青茵美文!
回复2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1 21:06:12
  感谢宫社留墨,遥握~~
3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19-11-11 19:42:29
  太敬佩了!精彩,文采斐然!读了你的文章,再看自己的徒步行记,感觉有点自惭形秽!向青茵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1 21:06:58
  花花老师过谦了,您的散文笔触细腻,是我学习的榜样呢~~
4 楼        文友:汾阳王裔        2019-11-11 20:14:03
  文字大气而厚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心布局,妙!
回复4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1 21:08:49
  感谢王老师鼓励,喜欢您的文字,凝炼大气,无一字多余,敬茶~~~
5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9-11-12 11:04:46
  欣赏菁茵精彩的游记。游记动步移景,借景抒情,上常好。远握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5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2 11:59:13
  多谢若尘鼓励,一路相伴,且行且珍惜~~冬安
6 楼        文友:何堂琛        2019-11-12 11:33:35
  京西古道之行,犹如翻开一部卷帙古朴的书籍,浩繁而凝重。那些商旅故道、雄伟关城、废弃的驿站,还有隐匿于村中的马致远故居等等,都仿若散落在古道上的一颗颗明珠,读后让人流连和震撼。文章结尾以书喻景,一语双关,隐喻旅行亦如读书。因为在路上,我们眼里看到的已经不只是景象,而是现代文明与历史变迁之间的最真实最显著的交融,也聆听到古往今来中华文明在前进过程中最自然最细微的呼吸,这又何尝不是更为生动的读书。因此,带着一份读书的心态去旅行,一定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拜读老师精彩散文,受益匪浅,学习了。
回复6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2 11:54:55
  感谢老师的认真品读,评论很精彩,解读很到位,的确,古迹如一本书,而行走,是全方位的阅读,远握~~
7 楼        文友:裴善荣        2019-11-13 03:37:32
  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读来,仿佛俯瞰一段壮怀而磅礴的人文历史。有雄关,有名居,有亭台,有古建,字字珠玑,句句莲花,美文赏读。
回复7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3 23:04:05
  谢谢裴老师留墨鼓励,才看到是半夜三点啊,辛苦了~~
8 楼        文友:赏月听泉        2019-11-14 11:08:30
  这古道,是景色,更是历史长廊。在菁茵社长笔下,古有古的典故,今有今的韵味。
   景色幽美,人文厚重,笔力悠长,感悟深刻。
   美文,点赞!
红尘闲赏月 俗世笑听泉
回复8 楼        文友:菁茵        2019-11-15 18:19:40
  感谢月的雅评,他日有机会,可以相携去穿越~~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20 17:03:10
  菁茵社长走京西古道是读一本经典,虔诚而有情调。这种文笔,一下子就给人征服了。情景情理,难分。天然浑成。佳作,怀才抱器拜读,点赞,问候冬暖。
怀才抱器
10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19-11-23 20:27:20
  副社的文笔好细腻,自叹不如!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