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福地铜鼓(散文·旗帜)

编辑推荐 【八一】福地铜鼓(散文·旗帜)


作者:石维 布衣,10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0发表时间:2019-11-13 15:31:38
摘要:踏寻伟人的生命足迹,感念一个政党的苦难辉煌。

【八一】福地铜鼓(散文·旗帜) 我一直有个心愿。这个心愿出于对一位伟人的崇敬与缅怀。他生命轨迹的每一处节点都是圣地。韶山、井冈山、东固、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我一一寻迹。在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之际,我去了赣西北的铜鼓,算是一份圆满。
   铜鼓东邻宜丰,南接万载,北连修水,西界湖南浏阳、平江。1927年9月,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铜鼓为秋收起义前委所在地和指挥中心。在这里,留下了伟人毛泽东的生命传奇。
   山路漫漫,林海苍苍。是年9月7日,中央特派员、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乔装成安源煤矿采购员,从安源出发,奔赴铜鼓,准备亲自领导秋收起义。一路日夜绕敌兼程,在9月8日进入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时,被张坊团防局的清乡队搜查扣押。行至铜浏交界地,毛泽东借山高林密地势,急中生智,甩出一把银元猛跑,在一拐弯处,跳进路边水潭,依着茅草和灌木掩护,躲过团丁搜捕,天近黑才爬出,路上幸遇打柴的铜鼓纸工会会员陈九兴。在陈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吴家祠住宿一晚,9月10日抵达铜鼓县城肖家祠,立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帜,次日在铜鼓大沙洲阅兵,宣告秋收暴动。
   毛泽东化险地位于铜鼓县排埠镇月形湾。而今,铜鼓县已将此地辟建为4A景区。由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题名的“毛泽东同志”铜像矗立在莽莽青山前。苍天有情。在我们抬阶拜谒伟人时,骤然,天降大雨,让我心底猛生起无尽怀念,久久仰望思绪。当年,毛泽东在此“脚踏两省地,四圆定乾坤”,“福地”从此成为铜鼓的得意之誉。铜鼓人颇为用心。毛泽东戎马一生,唯一一次遇敌被抓即在湘赣交界处。然而真龙下凡,谁能阻挡?排埠化险引爆着游客对伟人不凡生涯的崇仰探寻。毛泽东武昌“六渡桥上甩特务”、“井冈山上唱空城”、陕北“黄河岸边巧化险”、西柏坡“一纸退敌十万兵”,似有神灵护佑,实为主席胆略、智慧使然。化险为夷,遇难呈祥,一个“福”字解读着这位伟人生命密码,浓缩着天下苍生对人民领袖的无限敬爱。
   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不是巧合。那位救过毛泽东的铜鼓人叫陈久兴。久兴,“救星”。据陈久兴之弟回忆:解放后,毛泽东曾致信陈久兴,称他是“救命恩人”。毛泽东乃天下穷苦百姓的“大救星”,久兴救了“大救星”,一段佳话让铜鼓引人入胜。在铜鼓,毛泽东夜宿过的吴家祠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指挥部旧址肖家祠,均已修缮,辟为纪念场馆。身临其境,我似乎听见九十年前震撼寰宇的那声霹雳。
   黑云压城,舍身搏命。在湘赣边界的修水、铜鼓、安源举行秋收起义,是民心所向、历史选择。“白发老翁苦重重,十岁出门打长工。年头辛苦到年尾,到头还是一场空。六十年头单身汉,骨油血汗被吸干。东家狠心将我赶,老汉何日是天光。”一曲铜鼓民谣,道出了贫苦百姓的苦难深重。“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1926年,中共铜鼓县委委员、县总工会委员长赖怀恺写下这幅对联,直抒无愧天下胸臆。1927年8月,他在宜丰县城迎接浏阳工农义勇队时被反动当局逮捕,次年2月22日在南昌被杀害。同行的铜鼓友人介绍,铜鼓县在秋收暴动前有人口16万,秋收起义后全县人口一度锐减至5万人。革命战争年代全县有2.8万人为革命牺牲,现全县在册烈士有1.8万多名,占全省的7%。这个国土面积达1551.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7.4%居全省之首的革命老区,经历九十年,人口还只14万,尚未恢复到当年的人口总量。牺牲,是铜鼓的不朽篇章。而幸福,更是一代又一代铜鼓人的不懈追求。
   铜鼓县城永宁镇依定江河两侧而筑。江水滔滔,流淌岁月烽火和峥嵘。铜鼓县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如鼓、击之有声,名“铜鼓石”而得名。经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云变幻,铜鼓终于成为擂响中国革命的大鼓。
   驻足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我虔诚地找寻革命的鼓点。秋收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失利后,毛泽东再次回师铜鼓排埠,驻扎万寿宫。怎样保存革命队伍?怎样发展革命力量?在这里,三天两夜,他冷静思考着中国革命的走向,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思想由此萌芽。这座初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万寿宫,也享美誉“智慧宫”。若干年后,在延安,已是领袖和统帅的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有过一段关于铜鼓脱险的谈话,铜鼓走进《西行漫记》,深深地烙印在伟人的生命旅程里和民族的永恒记忆中。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色铜鼓,点燃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福地铜鼓,关联中国革命的命运前程。在铜鼓,我深深呼吸,景仰历史深处的那抹鲜红,感念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苦难辉煌。
  

共 1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铜鼓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到过的地方,也是秋收暴动的所在地。这里有毛泽东“救命恩人”铜鼓人陈久兴,是老乡的掩护才有以后共产党的辉煌。如今秋收起纪念馆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在铜鼓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思想,铜鼓因此也走进了《西行漫记》。红色铜鼓,是点燃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的发源地,也是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人民军队的第一枪。作者立意高尚,布局不错,情感真挚,材料的选取和剪裁恰到好处,用翔实的资料,塑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丰满高大的形象,文字很有渗透力。无论从内容还是行文都是一篇文辞华美的好散文。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9-11-13 15:32:55
  欢迎赐稿八一社团,祝笔丰。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