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韵】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随笔)

编辑推荐 【清韵】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随笔)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4908.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8发表时间:2019-11-13 23:38:05
摘要: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这是联合国为改善世界环境卫生问题,而专门设立的纪念日,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加大关注公共厕所的设置和使用,让所有人都能享受清洁舒适的环境。

“方便”一词,恐怕是当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字词之一,比如我们常说:“我吃点方便面算了”,“我去方便一下”,“等你方便的时候,我请你吃饭”等等。这些日用语,常常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毫不忌讳,因为谁都听得懂是怎么回事,用不着太多的解释。可是,有不少外国人听不明白,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这字词弄得晕头转向,笑话百出。
   “方便”一词的使用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将上厕所用“方便”一词替代,体现了中国人的幽默和文明素养。过去我们入耳最多的,诸如“去拉屎撒尿”之类的直接用语,虽然还算不上粗言秽语,但总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因此,现在用“方便”一词替代,不能不说是语言上的一种进步。
   说起“方便”,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马桶,因为它是“方便”的必然之物。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马桶,但那时候叫“溷”,意思就是猪圈,粪便堆积的地方。所以,古代最早的厕所,是建立在猪圈里的,之后,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才有了马桶这么个产物。
   人的生存,不但要靠“进口”,也得靠“出口”,只有“进出口”相互平衡,才能新陈代谢,维持生命的运转。所以,和锅碗瓢盆一样,马桶,也成为民众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需品。如今,从过去最简易的木制马桶,到现在的全自动智能抽水马桶,人类已不断朝享受和奢侈的方向发展,并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我有一位堂兄,最近家里新房装修,花两万元买了一只国外著名品牌的高级马桶,功能齐全强大,不但有带有自动翻盖、自动清洗,而且有自动烘干和自动喷香味等功能,让人看了羡慕不已。难怪妻子参观回家后,横眉竖眼地朝我直嚷嚷,非要我换掉家里那只低档的抽水马桶不可。
   当然,我没同意,但新型的全自动智能马桶的不断涌现,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在想:现在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舍得花大价钱去买这么高级的马桶,不正说明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吗?这可是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我记得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危棚简屋遍地都是,老百姓吃喝拉撒全在一间屋子里。由于没有独用的厕所,很多家庭“方便”,都得靠木制的老式马桶。每天清晨,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见这么一个场景:家家的老中青妇女,纷纷拎着马桶从家里出来,朝指定的倒粪站去,然后再拎回家进行清洗。那“洗刷刷”的响声此起彼伏,简直成了当时上海最美妙的交响乐。
   家庭没有“方便”之处,确实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过去有不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就是因使用和洗刷那种原始的马桶引起。比如在上海虹镇老街,九十年代,曾经发生过一起因刷洗马桶,污水不小心溅到邻居裤腿上,从而引起被溅者的怒火,将人打成重伤的事件。杨浦区定海街道有一个家庭,媳妇与婆婆因谁应该倒马桶发生争吵,旁边的公公竟然将媳妇活活掐死。过去家庭外出倒马桶,绝大多数由中老年妇女完成。中年妇女手脚灵便,问题还不大,但老年妇女就有些麻烦,手脚不灵活,行动迟缓,往往会发生滑倒,或者被来往的车辆撞伤,甚至死亡的事件。
   六七十年代,因诸多原因,上海在危棚简屋的改造和动迁上,投入非常有限,广大民众的住房条件,基本上几十年没变。改革开放之后,地方政府有了权也有了钱,才加快了对老城乡危棚简屋的改造和动迁。那些老城乡及旧里弄的房子,如割麦似的被大幅动迁或改造,因此,倒马桶的场景逐年减少。到了2018年,上海倒马桶的现象更是难得一见。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每一套新房里都有宽敞独立的卫生间,老百姓的“方便”已不成问题。为此,广大住在危棚简屋的老百姓,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之情。比如:上海某一动迁地块,有一位92岁高龄的老婆婆,得知从此可以告别原始马桶了,她激动万分,花了一周的时间,刺绣了一幅“人民政府万岁”的匾,亲自送给了动迁办。还有一位40来岁的老“光棍”,因住房条件差,一直找不到媳妇,在动迁的当年,他就顺利地娶上了媳妇。为此,他满含眼泪,特地跑到区政府磕了3个响头。所以,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只马桶也能反映社会的进步,我们要永远不忘党和政府的恩情。
   由此可见,“方便”之事不是小问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迫切需要,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稳定。
   众所周知,人自出生起就有“三急”:内急、性急和心急,而人的“内急”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人不能像猫狗那般随地解决内急,得有个合适的地方,这合适的地方就是厕所,或者叫卫生间。虽然现在我国各大城市,家庭的“方便”状况,已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公共场所的“方便”问题”,还不尽人意,老百姓颇有怨言。比如有许多游客到上海旅游,意见最多的就是上海的公共厕所实在太少,若是旅客第一次来上海,找个厕所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其实,在公共场所“方便”难,并非上海独有,各大城市都屡见不鲜。我曾经多次去北京出差,发现首都的公共厕所比上海还少,也没有显著的标志,你若内急,那真是要命的事情。有一回,我陪妻子到北京旅游,在西单附近,她想找个厕所方便一下,可寻遍了好多地方,也没见着公共厕所,最后只能在一处草丛深处一蹲了事。
   过去,在上海,排队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几乎什么都要排队,而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排队现象已难得一见。但有一种排队现象,不但没消灭,反而越来越严重,那就是市中心或旅游景区的公共厕所门口,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让人啼笑皆非。此外,我们在一些市中心区域,还经常看见一些男厕所,被女人“强占”的奇特现象,弄得男人一片茫然,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其实,也难怪女人要“强占”男厕所,因为现有的女厕所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女性的需求。
   因此,游客也好,行人也罢,在市中心“方便”一事上,确实还困难重重。然而,再难,也许难不过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的“方便”,恐怕是当下最遭罪的事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出租车司机不能随心所欲地“方便”,想抽空“方便”一下,却又找不到“方便”之处。所以,出租车司机只能采取不喝水或少喝水的方法,来应对“方便”问题。久而久之,胃病或泌尿疾病,成了出租司机的职业病。我有一个表妹,曾经开了6年的出租车,临近退休时突然辞职,到超市当起了理货员,收入远不如开出租车。我问其原因,她毫不避讳地告诉我,辛苦可以忍受,但实在忍受不了没地方“方便”。为了寻找“方便”之处,她因停车违章,6年里不知道被罚过多少款,也因“方便”难,她不得不用起了“尿不湿”,最终还患上了妇科病。
   所以,以上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公共场所的“方便”难问题,已不是一件小事,应该引起社会高度的重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或许有人会感到好笑,怎么会有这种纪念日?其实,这正是联合国为改善世界环境卫生问题,而专门设立的纪念日,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加大关注公共厕所的设置和使用,让所有人都能享受清洁舒适的环境。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一座城市,没有足够的公共厕所,人们只能随意“方便“,那么这座城市的环境,迟早会被大量污秽物包围。
   世界厕所组织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人类每人每天大约上厕所6—8次,一年就是2500次,人的一生有3年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另外,女人因生理等原因,呆在厕所里的时间比男人长,解决女人的“方便”问题,要比男人更为重要。
   不得不承认,在公共“方便”的问题上,邻国日本要比我国要做得好。凡是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日本的马路很干净,穿的皮鞋或白衬衫,一天下来还是干干净净的。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事实上日本的公共厕所也挺有成就的,不仅数量多,而且干净的程度和人性化的设计,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公共厕所随处可见。同时,所有的商场娱乐场所,甚至包括学校机关的厕所,统统对外免费开放,绝不存在将人拒之门外的情况。在日本,只有公共厕所等人的现象,绝不会有排队上厕所,和女占男厕的问题。至于公共厕所内的人性化设计,更是暖意浓浓,不但有儿童厕所,而且各种设施及用品应有尽有,甚至连香水、换衣台和紧急按钮,都给想周全了,真令人赞叹不已。
   相比之下,我国与日本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这差距不单单在公厕的数量上,而且在理念上,因为理念上的差异,往往决定了硬件上的不足。尽管这几年,政府也加快了对公共厕所的安置,但因分布不均衡,服务又跟不上,导致“方便难”问题还是十分突出。在上海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公共厕所的分布“两极分化”,即多的多,少的少。被上海人自己称为“下只角”的杨浦宝山等地区,公共厕所的安置不仅多,而且很合理,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想“方便”,找个公共厕所轻而易举。公厕的标志也十分醒目,用不着东问西询。很多商场饭店都对外开放厕所,很少有拒客的现象。而被称作“上只角”的黄浦静安等地区,是上海的黄金地段,公厕的安置量却少得可怜,加上各家商场饭店等,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厕所。因此,行人或游客想找一个“方便”之处,真是难上加难。其实,我们设身处地想一下:找厕所的一般都是内急的人,要费一番工夫找“方便”,膀胱岂不是要出“大事”?所以,我们没理由去指责那些因无奈,偶尔将尿渍粪便留在墙角地板的一些游客。
   此外,据8月27日的《北京青年报》报道:湖南株洲市政府为民众着想,在所管辖的城区,开工新建了171座公共厕所,已经投入使用的有99座,并取名“建宁驿站”。在这“驿站”里,不仅提供免费的手纸,而且“方便”之后,可以坐在另设的椅子上,喝上一杯开水,或者上楼在专设的图书架里,找一本图书看看。这种超出“方便”概念的“驿站”,一投入使用,就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虽然也有异议,但赞扬声占了绝大多数,认为株洲市在公共厕所方面独树一帜,开创了国内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有一个词叫“配套”,用得很广泛,但主要还是指配套的工程或设备。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商业发达,高楼林立,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城市,假如因公共厕所稀缺,造成游客的不方便,岂不是自毁形象?也许像上海外滩、南京路等地方,是“一寸土地一寸金”的宝贵地段,政府也好,商家也罢,都舍不得用在公共厕所上。这虽然无可厚非,但别忘了,再金贵的地段,也贵不过人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为人民着想,才是最贵重的。为了民众的“方便”,割舍些地皮又何妨呢?尽管上海不同于株洲,但在思想意识上,显然已落后于株洲。
   事实上,聪明的经商者不但不会拒绝给人“方便”,而且把它视作一种商机。比如像苏州的观前街、杭州的解放路等等,好多商场都自发在商场门口放着“内有厕所”的牌子,供行人游客免费使用。据悉,凡是对外开放厕所的商场,不仅收获了社会上的赞誉,而且营业额确实有所提高。因此,也正应了那么一句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说起“方便”难之事,我还会常常想起我的母亲,因为我母亲为此曾经遭过“罪”。
   我母亲这一生,除了去过老家,以及上海的南京路、人民广场外,再也没去过任何地方。倒不是她老人家不想外出,而是怕出去找不到“方便”之处。不知是中老年妇女生理上的特点,还是我母亲有尿频的毛病?她老人家50多岁后就有一种习惯,每隔1个小时左右就得“方便”一下,可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有任何问题。我记得1997年有一天,母亲突然提出要到外滩和人民广场看看,作为子女我们当然义不容辞,我们隔天就带她去了外滩。然而,外滩玩了没久,她因内急要行“方便”,但在外滩,甚至南京路,我们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找到公共厕所。后来,听说人民公园附近有公共厕所,于是赶紧带着母亲过去,但她实在憋不住,半途中就将里外的裤子尿了个透湿。母亲羞愧难当,从此落下心病,再也不愿意出远门,一直到寿终正寝。母亲那次的遭遇,一直是我无法弥补的心痛,我经常在想:假如我们做儿女的,出门前替母亲考虑周全些,多做些准备;假如上海外滩等市中心,多些“方便”之处,也许我母亲不会那么尴尬,她老人家也许不会落下心病。而社会上何止我母亲一人呢?为了天下所有的母亲,有关责任部门是否应该将公共“方便”之事做好做实呢?
  
   注:原创首发
  

共 47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由“方便”引发的随笔,融知识性、趣味性、厚重感于一体,读来,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深深地被小溪老师广博的学识、流畅的文笔及关注民生的厚重情怀所感动。文章肯定了“随城市住房条件改善,家庭方便,已不成问题”,要人们牢记党和政府的恩情。同时也提出了另一层担忧,那就是公共场所的“方便”仍存在问题。然后,“再金贵的地,也贵不过人心”,鞭辟入理,逐层推进,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分析解决问题,并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一篇“方便”可谓是纵观古今、横览中外,洋洋洒洒,深入人心,叹为观止。读此文,不由想起老师的另一篇文章《“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文如其人,老师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文以载道的厚重情怀,让人敬佩。佳作力荐赏读,感谢老师赐稿清韵,遥祝冬安文顺。【编辑:春染新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染新绿        2019-11-14 00:14:11
  感谢老师赐稿清韵,编辑不周之处,望海涵,祝老师冬安文顺!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11-14 16:53:16
  谢谢春染老师的辛苦编辑,敬茶!
2 楼        文友:田间布衣        2019-11-14 09:33:26
  好文好编按,二位老师辛苦了,布衣敬茶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11-14 16:53:51
  多谢老田光临!
3 楼        文友:云舞蓝天        2019-11-14 18:38:53
  所以说,文人厉害呀,文人有一支犀利的笔,可以反应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
   建宁驿站,倒是很人性化的哈。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11-15 08:57:57
  多谢云舞蓝天的光临!
4 楼        文友:项梅        2019-11-15 22:40:36
  好精辟的解读呀!此方便乃彼方便!感谢您对清韵的支持!祝您写作愉快。
项梅
5 楼        文友:项梅        2019-11-15 22:44:37
  阅读阅读,越读越感觉江南小溪老师的文字功底了得,如此至深,此随笔将方便二字解读的淋漓尽致,令我大开眼界,大赞!
项梅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11-16 09:17:23
  谢项梅社长光临寒舍。
6 楼        文友:晨爱        2019-11-27 15:43:18
  欣赏老师幽默、厚重的文字,让人大开眼界,获益匪浅。问好,向老师学习!
晨爱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11-28 12:40:15
  多谢老师的光临与厚爱,互相探讨学习!远握。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