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煮一盏时光在北良(散文)

精品 【流年】煮一盏时光在北良(散文)


作者:心持若水 童生,77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9发表时间:2019-11-14 17:00:55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我与北良,在时光辗转中再次相遇,得多少次回眸,需要少次擦肩呢?
   当车子一路驶向北良的时候,往事便隔着流年,怀旧的气息,随着阵阵夏风,穿过公路两旁的绿意,若一幅泛黄的画,由模糊到清晰,渐渐摊展在我眼前……
   1996年的冬天,同事结婚,我第一次走进北良。
   脑子里只是照着我的村庄,勾画出一个样子,一个有着他的父母,他的乡亲,一个有着他许多故事的村子而已。那时的懵懂何止是对北良,对我的故乡之外的世界,知之甚少。
   去北良,于我而言,算得上一趟远行。破旧的客车,若打了寒霜一样,没个精气神,没走几步,就呼哈呼哈喘着粗气。好奇心驱使着我,死死地盯着窗外,完全无视车厢内的喧嚣。北方的冬,已经像是位迟暮的老者。几经辗转,途径涌泉、故城后,然后踏上尘土飞扬的土路,一路向北。
   窗外,阳光甚好,透过吱呀吱呀的玻璃挤了进来,隐隐约约地照着车厢内烟雾缭绕。笑声,嘈杂声还是飘向那一片广袤的土地。一块块平整的田地,遍地凌乱的荒草、玉米杆,依旧脱不了荒芜。眼前的开阔,与我沟沟壑壑的故乡形成了明显对比。零散的几头老黄牛,甩着尾巴张望着,望着我们这辆貌似它一样笨重的老牛。偶尔的“哞哞”声惊了那年冬的清冷,悠远地向远方而去。我寻寻觅觅,终是望得见远处的山,感觉很近,仿佛向那山驶去。
   车子在一处岔路停了下来,同行的几个同事呼啦啦地下车。车子大口喘了几下,绝尘而去。
   太阳已渐渐西沉,露着半个头。三里的土路我们只走了十几分钟,或是冷的缘故,每个人的脚下生风似的。我的黑色皮鞋早已被黄色的尘土遮得严严实实。临近村子,终是看到了同事口中的北良水库(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境内),盈盈湖水、波光粼粼、若隐若现树的倒影,仿佛冬天的一把火,暖了北良、暖了我。情绪一下子有点收不住,眼睛像摄像机一样,近处、远处、杂草、干巴巴的树木,树木上的鸟窝……若是现在,该有多好,“咔嚓咔嚓”,便是一幅定格记忆的画。也许,就此情此景,你实在生不出赞叹,可在那年那月,那是我见到的第二大湖水,完全不同于我的故乡,那川流不息的河,她是顽皮的,而北良的湖水若一女子,更多的是宁静和柔软。
   入村的时候,落日余晖弥散在整个村子上空,有一点祥和透出来。远远的有条黄狗,直着脑袋,朝我们这群人叫唤。直到我们走近那处屋子,街门口一妇人,两手插在裤兜里,像看怪物一样审视着。在我随口问出同事的名字,问及他家住哪儿的时候,她像变了个人一样,笑嘻嘻的,手指了一个方向,并吩咐我们转三个弯,还是不放心,朝院里大声喊道:三妞,快出来,去你愣儿叔叔家一趟。我立刻在迷蒙中回过了神,我的同事居然有如此可爱之乳名,顿时一伙人笑了起来。
   一下子、不知从哪个巷子里涌出四五个孩子,几只鸡被孩子们撵的“咕咕咕”直叫唤,慌慌张张在人群中折了几个个弯,扑腾着跑远了。他们几个看着我们这群人,满脸都是好奇。清楚地记得有个小姑娘,面颊通红,皮肤粗糙,鼻涕流到嘴唇了。她瞪着我,我笑笑,朝她“努了努”嘴,然后指了指我的鼻子,她几乎秒懂,憨憨地乐了,抡起胳膊,用袖口由左向右擦了鼻涕,鼻孔处红红的,许是常常这样的动作,留下的拭痕吧。我抑制不住的笑,是我小时候吗?如此的相似。
   孩子们尾随在身后,叽叽咕咕说着啥。穿过几条小道,路经的几处房子,都是土坯房,墙体都能看得见和了麦秆的泥坯,有的房子甚至颤颤巍巍。街门口的围墙有不少是玉米杆,杨树枝做的。个别家的房子还是刷了白,门窗都是绿色,该是条件好点的人家吧。
   北方的冬大抵如此,我的村庄也一样,透着清冷和萧条。
   我几乎记不起当时的北良有多大,也不曾去了解这个村子的人文和历史,只是曾经去过,去感受过当地婚事的风俗,仅此而已。
   时至今日,二十多年了,期间也因私事来过,都是匆匆来去,心里不曾再去念及。然而,此刻,和文友一起同行,他们谈笑甚欢,有北良的人和事,北良的曾经、现在……种种。
   如今的北良,确切的说是北良候。早已不是那年的模样。
   抗日纪念陈列馆里,村支书在讲述着李逸三以及李家后人的事。我第一次认真聆听,曾经能从书本上了解的革命人物和故事是如此的近。武乡的第一个党员、为革命事业奔走半生,把革命火种洒满家乡的志士,能把一生奉献给党的事业,充分展现了他一生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的革命追求。而更让我为止震撼的是,能将自己的骨骼无偿捐献,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国情怀?博大的情怀直接影响了李家后人,名扬海内外的李建刚、李零院士,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也是李家的精神传承吧。
   小小的村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散发着别样的光芒。无论那段烽火记忆,还是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的北齐石刻造像,以及建于元代的福源院,都不止是代表了曾经一个时期北良的风云和她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加蕴含的是北良的人杰地灵。对于历史,我终究理不清头绪,是非功过也自有人评说,我所了解的一星半点不及北良深厚积淀的万分之一。
   激起我内心动容的是,北良人今天的举动。墙上的一块展板,容纳了北良在外工作的游子,姓甚名谁,今在何处,是何职位,联系方式,无论官职大小,无一遗漏。我在众多名字中看到了同事的名字,看到在县城工作的朋友。忽的,周身若一股暖流涌动,这与了解北良历史的思绪截然不同,是一种家里人对漂泊异乡游子惦念的感动。无论儿女走多远,家里人有不舍的牵挂,世世代代以他们为荣,正如今天,北良人不忘李家先人一样。我不知道,在外的北良儿女若知悉,会是怎样的一份感动?是不是对自己有这样的家乡父老而深感骄傲呢?
   伴着莹莹清风,踏着这片沉重的土地。村子小巷,灰白色水泥道通往各家各户,少了曾经泥土的香气,却更加让人感觉到时代的质感。瓷砖贴面的房子不少,可始终没看到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孩童打闹下的鸡飞狗跳……清净中透着纯朴,安静祥和衬托出李家的老房子,依然是土墙灰瓦,门扇、窗棂、叙述着曾经的沧桑和历经变迁。整个住所,若一老者,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时时在警醒北良人,无论走在哪个时代,不忘曾经风雨,不忘北良人曾经带给这片热土的美好历史。
   历史总会被铭记,文物也不会被散落。前阵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出炉,北良福源院名列其中。这既要拜赐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更应感谢历朝历代北良人民对它们的呵护和守望。
   而这所有,一如北良村子里的卧龙泉,清泉暖流,汩汩不息。亦如北良村外的湖,静卧门口,日夜守护北良。二者相互映衬,亦静亦动,若过去,若现在,也是未来。这大概正是北良传承下来的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吧。也或正是这种精神引领北良人民在时代的潮流里不断向前。
   思绪不停翻滚。于我,也不是哪一个村子会屡次闯进生命里,更不是闯进来就会激起浪花。几次相遇北良,感受着她不一样的温度、不一样的美。此生注定与北良有缘吧。

共 27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良候村位于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顺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亦一通多次走进这个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人文的村子。 作者在文章开始,浓墨重彩地描绘了20多年前北良的冬景。广袤的荒凉的土地,安静的柔软的水库,热情的质朴的村民构成了一份植根在脑海中的温暖记忆。而今再去北良,惊诧北良巨变的同时,更是在北良人的用心搭建下,通过记录游子去向的展板,通过承载北良历史的石刻,以及北良的新村、卧龙泉,感受到这一份来自异乡的温暖,而不由感慨注定有缘。此篇文章最为有质感的,就是一些灵动的小画面,就如一幅片影,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若有缘去到北良,会去寻这些曾经的足迹,感受源自时光的温暖。而这就是煮一盏北良时光的意味所在。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1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9-11-14 17:01:38
  山西的地名很有趣。姐姐的文字很温暖。感谢姐姐对流年的支持,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心持若水        2019-11-15 05:04:21
  每次阅读编者按都是一次学习的提升,感谢真真,感谢流年!
2 楼        文友:北漂的浪子        2023-03-18 09:50:20
  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北良侯人看了非常感动,您第一次到北良侯的时候我应该是九岁,想一想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初中毕业以后就去了太原,只是偶尔回去一次看望爷爷,奶奶,后来爷爷和奶奶都去世了,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前几年,爷爷家的老房子改成了革命兄弟故居展览室,现在想想爷爷的一生曾是多么的不寻常。我在十二岁时开始住在爷爷家,那个时候爷爷已经年近八十,但精气神十足,成天闲不佳总想下地千活。闲暇之余,总在炕边的藤椅上抽烟,一根接着一根,抽的时候眼睛老望着窗外。爷爷很少讲他年轻时那些南征北战的故事,只是偶尔外面来人问他的时候,说说而已。
   前几年回去的时候村里人打趣,这么多年不回来都不认识我们了吧!确实,离开了这么多年,那些离开时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已经会跑了!以后要多回家看看。
回复2 楼        文友:心持若水        2023-09-07 09:47:42
  故乡永远是根,无法割舍。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