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缘】那天去上坟(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缘】那天去上坟(散文)


作者:欣月 秀才,162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3发表时间:2019-11-17 19:18:51

【看点•缘】那天去上坟(散文)
   习惯起得很迟,那天却起了个早(六点)。
   拉开窗帘,窗外的天是黑的,楼区有灯光亮起,若明若暗,一切笼罩在朦朦胧胧中,像剥不开的心绪,隐藏在不被人觉察的地方。
   八点半的车,那天怕第二天时间紧迫,有些门市部开得迟,上坟祭祀的物品是前一天晚上就买好的。只需要收拾好,自己提起它们出家门走向车站。
   时间是个刽子手,也是不肯停留的列车,思念与时光一起流淌,却没有任何留存;亦是无字的心笺,忙碌中的思念牵强附会。回想父亲离开我已经半年多了,高节奏的生活磨灭了思念,更多的时候是无暇记起。而无论如何,父亲的容颜在心中,是清晰的,永恒的,慈祥的面孔永不褪色,生命里走过的点点滴滴,会随时随地在特定的时候毫不保留地一一浮现。只是这时间给的阴阳两隔的刻骨铭心的惦记,长眠地下的父亲能否听到,能否让我走出家门的脚步轻盈而不沉重。
   天人合一。那天走出家门,相比前日,那天无风,但天气并不明朗,伴着丝丝缕缕的铅云,萦绕天际。黄的,绿的,相互交错的,成堆的,散乱的,地面的秋叶随处可见,一种冬临的萧瑟弥漫。路过的街道,卖水果、冥纸的随处可见,漫延着尘世无形的思念。
   我是性情中人,天生多愁善感。佛说,没有悲喜,生命便趋于平静。而那时走在去车站的路上,一路车来人往,手里沉甸甸的,我似乎没有力量看天看地。心头萦绕着父亲的身影,牵引着行走的方向,一些沉郁、莫名其妙占据心灵,心情同天色一样,阴云缠绕。
  
   二
   进了熙熙攘攘的车站买了票,就赶上检票上车。
   车还是那辆车,路还是那条路,只是季节不同。上次是中元节,正值盛夏,草木葱荣,一切欣欣然。而此时,秋末冬临之际,满目萧煞,大地演绎着别离,沧桑。
   从车窗极目而过处,一路多是村庄、田地、白杨树交替呈现。村庄,醒目的白墙红门,一排排,一行行,很有时代感,有的门前铺展着金黄色的玉米棒,很是抢眼。当然也有不尽如此的,低矮不起眼,土坯掉落,布满苍容的,显得落寂;村前屋后,地埂、沿路树沟,白杨树错落有致,树冠蓬大。沟沟坎坎处,满地落叶纷纷,枝上已稀疏,是憔悴的模样,仿若一个个枯叶蝶;阳光收敛了锋芒,大地铺满金色。除了一些没有挖掉糖萝卜的地,奄叶覆盖着地面,把一个个凸起的糖萝卜包裹,一块块,一方方的田地,错落有致,有的长着玉米根,有的已被犁铧翻过,裸露出本色,不时有奔跑的羊群涌现其中。这些乡村特有的景象,都是我记忆里最熟悉最亲切的模样,不曾有太多变化。
   民以食为天。毫无疑问,土地是根基,乡村是命脉,可我们与子孙后代,都在做着城市梦,把离开家乡为荣,还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梦想,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奔跑,就是为了奔赴大城市离家乡更远,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目光一次次与这厚重的土地碰触,不免有一种负罪感。所谓乡愁,与叶公好龙的我不过是一张名片而已,带着面具为自己贴金。
   与我临坐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面带微笑,慈眉善目。在与她的闲聊中得知,她是去给逝去的老伴上坟。自上而下,毫无疑问,她也已离开农村。但令我感动的是,她人虽离开了城市,但是乡村的地、家园仍在。她说,农村生活了几十年,还是感到乡里乡亲亲切。她一儿两女,都在城市。她本不想去城里,老伴去世后,子女怕她孤单,也嫌照顾不方便,硬是在城里给她买了楼房,但她坚持没有卖掉农村的土地、房子,而是放着。自己与儿女每次回来给老伴烧纸有处去,自己在农村也有家,且靠那些土地,还有一些收入,不致依赖子女。且说,儿子在翻新农村的房子,说退休了回农村。闻之,满是羡慕。这也是我曾有过的奢望,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福气,因为夫家已在农村拔断根。
  
   三
   打工的打工,搬离的搬离,母亲如今的村子,五十岁左右的人已寥寥无几。下了车,走入母亲的村组,双排的村落,东西坐向南北通,家家门前长有花果树,目之所及,一些人家的台沿上,树沟内,参杂着落叶掉落着许许多多的苹果、梨子,无人问津。路面铺满了落叶,也难遮挡卵石凸出的路面,整个村子一幅落寂的模样。
   走进母亲家门,是十点整。二哥家前院后院都是堆积的玉米,窗台上铺满了脱了皮精光溜溜的大豆。走廊里码着几箱水果,前院子里还放着一些白菜,加上一些杂物,显得凌乱,家里冷冷清清,一看就是女主人不在家。果不其然,嫂子不在。自从有了孙子,她时常两边跑,去城里帮忙带孙子,也兼或打些短工。几十亩地,农活家完全由二哥一个人打理。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母亲里屋,那时,穿着棉马甲,白发苍苍的母亲正在佝偻着身子颤巍巍生炉子。她用红柳签引火,几次都没有点燃。习惯孤独的母亲,对我的到来,不惊不喜,反而问:“你来了,店门谁看?”“锁了”,我说。接过母亲手中已被火柴熏黑的红柳签,我一边帮母亲生炉子,一边责问母亲,城里暖气都通了,这么冷的天,怎么才生炉子?被点燃的红柳签放炉中,架上玉米塞,一堂炉火熊熊燃烧,隔了一会,我给添了煤块,不多时,炉子就生好了,屋内热乎乎的。母亲只一个劲说天不冷,她都热得有点冒汗。其实我知道缘由,也不点破,任她自圆其说。二哥两个儿子,这几年为给大儿子城里买房子娶媳妇,花光了家里几十年的积蓄,还欠了一些债,母亲处处节省着,为二哥着想,深怕给二哥增添一点点负担。今天若不是我们到来,估计还不会生炉子,是怕我们责怪才生的。
   看着母亲落滿灰尘的屋子,我默默端起脸盆,拿起擦布,收拾起来。母亲一个劲向我解释,她前天才收拾干净的,昨天沙尘天刮的,今天没顾上擦。并说自己老了,做什么都力不从心。
   母亲的屋子简陋,自父亲去世后,饭有二哥端来吃,自己基本不做饭,也就是二哥他们不在时自己做一下。所以锅碗瓢盆很少。我从后院把母亲的锅碗瓢盆一一搬到这个冬天生炉子的屋子,已是近12点了。大哥是同我一起来的,此时大姐也来了,于是我们姊妹四个,带上烧纸、祭汤、柴草去给父亲上坟。
  
   四
   父亲的坟,离二哥家也就半公里,在一片盐碱荒滩旁,依二哥家田地。这是在黄土地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生前就选好的。大姐骑着电动车,拉上了祭品与柴草先行,我与大哥二哥随后走着去,一路聆听二哥诉说生活的艰辛。
   这条路由东向西,是我童年走过无数遍的,只是由那时的土石路变为了柏油路。我们从其中一个岔路口走下去,只一会就到了父亲的坟地。偌大的荒滩长满了骆驼刺、白刺、黄羊草,兼有一些芨芨、红柳朵,此时都染上了秋霜,进入枯萎,满目萧瑟,父亲的坟孤零零坐落在这里,阳光照耀着,静谧而安详。
   大哥跪在墓碑前给父亲上了香,又在坟前打油香,我在碑前摆放了祭品,二哥在坟前堆放柴草,大姐在柴堆上拨菜、蛋糕、馍馍等。
   我们默默做着这一切,基本没有人言语,似乎都各自在与父亲悄悄对话。
   这是人生最终的归宿。父亲走时81岁,也算高寿。父亲只在病榻上卧了两个月,子女尽心伺候,没有饱受疾病的折磨,也是上天的恩赐,了无遗憾。
   火堆燃起,我们跪在周围,把一页页不同的冥纸虔诚地放入火堆,没有悲凄,也没有哭声。在烧纸时,只是默默注视冥纸一片片化为灰烬,缕缕青烟袅娜消散,也把我们的思念化作缕缕青烟,带给父亲。
   烧完纸,要走了,在转身的那一刻,目光又停留在坟上多看了一眼那一堆高处地面的黄土,我突然不能自禁泪水盈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只能以泪洗面。姐姐看我脚步慢腾腾,喊我走快点,抬头却看到姐姐眼角也有泪痕。
   父亲的每一个祭日,也是我们姊妹四个与母亲团聚的时刻。回到二哥家,和面,淘洗的,切菜的,大哥陪母亲说话,我与大姐二哥齐动手,不一会做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与母亲围坐一起,一边话家常,一边吃饭,度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时刻。
   下午两点钟,告别母亲、大姐和二哥,我与大哥上了金城的班车,把长长的孤寂又留给了母亲。
   (编者注:经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31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怀念,是亲情的眷恋;思念,是亲情的羁绊。作者叙述了和亲人一起给父亲上坟的经过,所见所闻,充满乡愁。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而母亲已老让人担忧。上坟是表达敬畏和思念的一种独特仪式,通过祭祀既寄托哀思,又与先人相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悲伤心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达出作者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关注。文章语言朴实质朴,生动,自然流畅,让人有噙泪的感动。期待老师精彩不断,推荐阅读。问好老师!【编辑:陶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19-11-17 19:20:50
  谢谢欣月老师赐稿,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1-18 07:28:12
  感恩生活,感恩父母,爱,无处不在。问好作者,冬安冬祺!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1-18 07:29:12
  感谢作者支持看点,遥祝笔顺文丰,期待更多精彩,冬安万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