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路】用文字丈量路之长短(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路】用文字丈量路之长短(散文)


作者:腊狗进山 秀才,1615.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6发表时间:2019-11-20 23:17:09
摘要:我遽然明白:出洲的路并不远,回乡的路也不长。因为我找到了丈量的工具,这工具就是随时可以长出想象翅膀的文字。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很小的愿望,小时候就有。这个愿望,就是骑车环洲游。为什么要骑车游呢?徒步游不行吗?说白了,不是体力因素,是面子问题。是虚荣心,或者说是自卑感作祟。曩有凤凰,今见宝马,有那么点彰显身份和身价的意思。这对于大抵贫穷落后的农村孩子来说,愿望都是奢望。这种奢望一直伴随我的童年。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我从洲上走出去变成了城里人。20世纪80年代初,我用三年的工资节余买了一辆凤凰自行车,每到节假日,骑着“金凤凰”回洲上,难免几分招遥过市,也有几分得意忘形。更多的欲望总是边缘愿望,甚至占有愿望,故,久未实现骑车环洲游的愿望。欲望让我跟洲的空间距离越去越远,岁月让我跟洲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年近花甲,退出职场,遁形江湖,欲望少了许多。小时候未实现的一些愿望,倒是像满灶膛柴草焐了已久的火,遇风强烈地复燃起来。
   这年金秋十月,聊我应景年岁之季。我在家乡的一微信公众号上,看得了百里洲举行自行车环洲大赛的消息,且是国际规格的,已举办多届。我心中,差一点喊出:“厉害了,我的国!”五十年前,我就有的一人骑车环洲游小愿望还没能实现,可人家已实现了国际众人环洲骑车赛的大构想。铁的事实证明:浩浩世届,泱泱大国,比我聪明的人、比我格局大的人、比我行动力强的人多的是。不过,我从来没把自己当一个人物,但我时常会问自己,这么多年,我究竟忙了些什么呢?我的“金凤凰”早已形消骸散蜕成另一物,小汽车也成了我主要的代步工具。是家乡吹来的国际自行车环洲赛的风,点燃我心中那团焐了几十年的火,犹如火箭的动力,助推我不远千里驱车回乡,终于实现了儿时环洲游的愿望。
   我是9月30日上午9点多,到达枝江市长江边的宝筏寺汽车轮渡码头的。坐在车里排队候轮渡,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一些陈年记忆。宝筏寺这地名,刻在我大脑里很久亦很深,然因打小就听父亲讲它的神话。说书人已作古三年,我却移花接木,把父亲的创作剽进了拙著《红黑一步间》:地名改成了烂排湾,宝筏寺易名为玄岩观。至于那铁驳轮渡船就再熟悉不过了,我曾经的一家三口有多个愉快的节假日,或骑凤凰自行车,或骑五羊摩托车,回洲、出洲从它的身躯上碾过,光滑的铁甲板总是泛着冰凉的青光,没有把过客的脚印留下。东流的长江水匆忙别离,同时也别离了一条无形的时间长河。还有那不管冬夏,不惧冷热,污垢满脸,能说会道,经商悟性颇高,常守码头边叫卖甘蔗的男童,他后来上学了吗?他自己当老板经商了?还是外出打工了呢?他如果健在,也该是霜染发梢了。
   车窗的视阈有限,大脑的思绪无疆。眼前,是我出洲回洲必经的一条水路。它虽然让我曾经跟大多数洲上人一样,无数次地倍感“隔山容易隔水难”的不便和心焦,期盼某朝一日,家乡百里洲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真的有了那么一天,我也会觉得很失落的,正如百里洲南河大桥建成之后,枝江百里洲人和松滋大口人失去了高家渡“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的心跳野趣和乐趣,也没了“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的画意诗情。我们不得不承认,新与旧和得与失,是两对不可否认和回避的矛盾。纯理论哲学意义上的命题是十分严谨的:不破旧哪能立新,没有失去哪有得到。然而,从人生哲学的生活经验上看,此一时彼一时,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新与旧的接纳有差异,对得与失的取舍也不一样。在我现有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六十年人生历程中,前三分之一的人生,是在故乡那片洲土上体验的。那是一段记忆犹新、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它所形成的一套原始的人生思想操作系统,很多时候不兼容一些新生的软件,很大程度上是排斥一些新生软件的。因此,我现在十分怀旧,不是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怀旧,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的怀旧。我现在对所得到的并不感到珍贵,倒是觉得原来失去的更珍贵。
  
   二
   宽阔的江面开始起风了,是一阵略带秋凉的微北风。天空飘洒着丝丝小雨,朦朦胧胧的长江南岸,水际与江堤接吻处升腾起一层薄雾。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淡冷的大写意水墨画。这天气,这景致,容易让人产生慵懒,慵懒均由无拘无束的童年滥觞而出。
   远远看去,长江南岸的百里洲还真像一只漂浮的龟。小时候的夏夜,我姐弟五姊妹,多数时候,是躺在门板上纳凉数天上星星的。这时,忙碌一天的大人们,也歇息下来。母亲摇动着一把棕榈叶扇子,给我们兄弟姐妹一边赶蚊子、一边讲故事。母亲所讲故事中的主角,万变不离乌龟、甲鱼、鳝鱼、河虾、青蛙、蟒蛇其宗。母亲说,百里洲就是一只成精的大龟,它镇在一条睡懒觉的大鳌鱼身上,全世届都是几条大鳌鱼驮着的。鳌鱼睡醒了梳一下鳞就会发生小地震,打个呵欠就会涨水,如果翻个身就会发生大地震。母亲关于百里洲形成的龟之说,让我长见识的同时又心生恐惧。我说,大鳌鱼哪天醒来翻个身怎么办?百里洲会不会沉到海底去?母亲连声说,不不不,龟不是吃干饭的,多的是办法镇住鳌鱼,顶多让它打个呵欠吐几口水,麻烦我们上堤防防汛。人家汉口那边的鳌鱼多大,也只是涨涨水,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龟蛇锁大江”嘛。母亲是文盲,目不识丁,她每天在参加学毛著,活学活用这五个字,让我不得不信。当我后来读行政管理专业,选修《自然科学概论》这门课时,我突然意识到,母亲真是一个天才啊!她关于百里洲地貌构造的鳌鱼龟说,跟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竟然如此相似。只是母亲生不逢时,假如我们母亲的爹——我们的外公,把从事捞鱼摸虾、捕龟猎鳖、钓鳝抓蛙副业换得的几个铜板,少买一些让自己整天昏昏噩噩的乙醇分子,拿出一部分变成束脩,让我们的母亲走进学堂,我们的母亲也许能成为一个有建树的学者。每当我们的母亲,发表她的鳌鱼龟说论,我们的父亲就会否定。父亲说,无宝不成洲。龟镇鳌鱼形成百里洲,是子虚乌有。“龙生龙,凤生凤。”木匠的儿子、爷爷的接班人——我们的父亲,他的每一句话,都跟木匠的身份和树木、钉子、斧头、锯子、铇子、凿子等材料及其工具有关。正如母亲的每一句话,都跟外公喜欢捕猎的野生动物有关。父亲说,百里洲之所以成为江中之洲,是因为有“九柱十八梁”。什么是九柱十八梁呢?我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九柱十八梁”是地道的木匠专业术语,不是成就百里洲地貌的理论依据。父亲还说,百里洲是一艘满载金银财宝的巨形三桅木帆船沉没长江中形成的。上百里是船头;中百里刘巷中学,那两棵双生的千年白果树是主桅杆;下百里指南大队,那棵独生的千年白果树是副桅杆。父亲对百里洲的形成,是木匠思维的格局,且是一个乡村小木匠的伟大构想。老木匠、父亲的爹——我们的爷爷,他年轻时就耳闭,沉默寡言,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他老人家关于百里洲形成的高见。我们奶奶的发言,往往是一鸣惊人的,权感性的,是那种一锤定音式的,大领导总结性的发言。这与她的出身和彼时的身份十分相称,她是我们家的董事长,她曾经是松滋县城拥有半条街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她虽然没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有王熙凤的威仪和管家能力。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困难时期,她所展示的计划能力和协调能力卓尔不群。那时的农村,很少有不断炊的家庭,我们一家十口人,那怕每餐的食物中百分之九十是野菜,也从来没有断过餐。每逢青黄不接,她去左右邻舍走一走,人家借不到粮食,她总能借到。那时的猪,总像当今的女士们追求苗条美,以肥为丑,以瘦为荣。我们家,每年宰杀一头比狗大不了多少的猪,有一半是要交给国家的,剩下的猪肉人均不到五斤。我们的奶奶,却能掐着手指头准确地计算:一年四季有几个重大节假日,每个月有几次高规格的家宴招待来访亲戚,每每这时的家宴餐桌上,是不会缺腊肉这道稀缺的荤菜的,只会让我们和客人们都有出其不意的惊喜。那时,人都没吃的,哪有鸡吃的,我们家对鸡的繁殖自觉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那时的鸡,没有一点城府,不谦虚,爱虚荣,特别会显摆。它们每次下蛋前,总是“咕咕咕咕咕”找鸡窝,一旦下了蛋,更是不得了,“个个个个大”向主人叫个不停,就像今天争当学霸的孩子们,考了100分,急忙向家长报告喜讯,为的是讨个赞扬和奖励什么的。因为那时会下蛋的鸡,也的确是个鸡,是功劳巨大的、创造GDP的鸡。那鸡屁股呢,就不是皮肉结构排泄废物意义上的屁股了,成为了金属结构的印钞机,是农村家家户户的盐罐子、油罐子、火柴盒、煤油灯,是我们上学的铅笔和写字本。因此,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跟奶奶学到了给鸡孕检的技术。莫说我们闭着眼睛,就能摸得着哪几只鸡什么时候要下蛋、哪几只鸡是真下蛋的、哪几只鸡是装腔作势假下蛋,还是占着鸡窝不下蛋想骗谷子吃的,我们连下蛋的鸡有几根鸡毛都清楚。我们天天盼着鸡下蛋,我们总是抱怨鸡不争气,恨鸡不成蛋。我曾经幻想过一只一天下十个、百个、千个蛋的鸡。明明看到,那些漂亮的鸡蛋,那些椭圆形的鸡蛋,源源不断地被我们的奶奶送进了供销社富强大队汤老头的代销店,不知我们的奶奶有什么魔法,或在我们生日里,或在隔三岔五来亲戚时,我们总能吃到几口炖鸡蛋。我们的奶奶,是一个创造了“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奇迹的小脚女人;我们的奶奶,堪称斋饭高级厨师。她最拿手的,是能用数得清的几粒大米或小麦面、玉米粉,有时加野菜、有时加萝卜、有时加南瓜、有时加红薯、有时加土豆,在一大锅水中煮出你不想吃,又不得不吃、吃了就饱、放碗就饿的美食。她害得我至今坐在朋友宴请的高档酒楼餐桌上尴尬无比,当服务员把一盆青菜稀粥,几碟蒸玉米、蒸红薯、蒸土豆、蒸南瓜端上来,我见了就发怵。朋友好心地说,吃,蛮有营养的。我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人们往往拒绝某种食物,并不全是品行意义上的忘本,更大程度上,倒是他曾拥有这类食物的机会过多,倍感要把享受这类美食的机会馈赠给别人。
  
   三
   我们的奶奶,是一个具有大管家潜质的女人。假如她曾经当资本家的爹,不抽大烟、不巨赌导致家道中落,也许她不会下嫁到一个穷木匠家里来。我曾经为没失去纯正的无产阶级血统和根正苗红的光环而庆幸。奶奶关于百里洲形成的说法,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富有人间烟火气。她说,百里洲就是漂在大河(长江)里的一个大葫芦,也像一个大红薯。奶奶一言既出,我们的父亲和母亲齐声附和:是是,百里洲就是一个大葫芦,也蛮像一个大红薯。葫芦和红薯,是奶奶持家的两大宝贝。那时,我们的房前屋后,只要有一席空地,奶奶都要见缝插针地种上葫芦和红薯。沙洲上生长的葫芦和红薯又粉又甜,没有葫芦和红薯,就没有我的生命。在我还没出生之前,精明的奶奶未雨绸缪,烹饪全家人每日三餐的拿手美食时,都要从大家的口粮中克扣几粒大米,然后,悄悄地装进一只空葫芦壳中。我是伴随那只空葫芦壳充盈的节奏,在母亲的肚子里长大的。我出生的那一天,空葫芦壳也被大米填满,变成了宝葫芦。由于饥饿给了母亲更多的口水和泪水,母亲没有了奶水。这时,奶奶的宝葫芦派上了用场,她用宝葫芦中的大米加富含糖分的红薯熬成汤,一天一天地浇灌出我一颗颗贪吃的牙,再用大米加红薯煮成粥,一天一天地强硬我蹒跚学步的腿。孕育伴随葫芦长,长个不忘红薯汤。后来,当我会跑步时,已不满足喝大米红薯汤和吃大米红薯粥了,有一天吵吵闹闹罢吃,为的是一碗干的纯大米饭。奶奶拿出她的宝葫芦一看,不知什么时候被老鼠掏了一个大窟窿,葫芦壳中的大米所剩无几了。我第一次看到坚强的奶奶大哭了一场,哭得是那样的伤心。饥饿时的意识多是吃;饥饿时的美梦多是热气腾腾的大包子;饥饿时的表态不能做到大公无私,总是偏向想方设法为他找吃的人。正如美国公民在大选总统时,绝对不会把票投给让他饿肚子的人。因此,关于百里洲的形成,我们赞成奶奶的葫芦或红薯说。直到后来,我们都能吃饱肚子,我也能识字了,才对百里洲的形成做一番理性的考证。首先,是在地图上看百里洲的几何形状,从世界地图上回到省地图再到县地图,我惊奇地发现:奶奶太伟大了!百里洲,俨然就是一个漂浮在水中央的大葫芦。葫芦的北面,是粗壮的大河(长江)。葫芦的南面,是纤细的长江分支南河(松滋河)。同时告诉我一个结论:百洲里并不是大无边的,外面的世界比百里洲更精彩。这个结论,其实萌发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前一年,我第一次跟奶奶出洲去宜昌大姑家的途中。
  
   四
   早晨,太阳还在睡觉,我和奶奶从郑家口出发,奶奶艰难地移动着她两只三寸金莲小脚,我吃力地迈着骨骼还没发育健全的两条小腿,经过繁华的冯口街市,路过指南大队那棵像木帆船附桅杆的高大白果树,再到大领导们办公的冯口公社所在地,稍稍歇息一会儿,又停停走走跨越著名的虾子沟,直到太阳滗完蛋清成为纯蛋黄掉进大地那口青锅,我和奶奶终于到达了刘巷中学,坐在那两棵像木帆船主桅杆的高大白果树下喘息。不一会儿,我们家,第一个走进百里洲最高学府上学的学生小姑来了,是小姑让我和奶奶,第一次享受到百里洲最高学府的食宿待遇。那陶瓷土缽蒸的饭吃起来真香,令我用细嫩的舌头舔了一圈又一圈;那棉杆和稻草垫就的床铺睡得真甜,令我还在发育的大脑生出美梦一个又一个。直到翌日早晨,奶奶呼喊渡船般地把我叫醒,扯着我匆忙赶到大河边的轮船码头时,我还在不停地咂嘴巴,回味梦中吃油条、喝豆浆的早餐。因为,前一天的路途艰难跋涉中,我的小腿发软,不听使唤多次,几近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奶奶说,快到了,快到了,再加一把劲,到了小姑他们学校,明天早晨,跟大姑家一样就有油条吃了,就有豆浆喝了。曹操用“望梅止渴”给士兵解乏,奶奶用“油条豆浆”给孙子鼓劲。奶奶好有文化啊!我望着比油条粗、比油条长的大河,我望着比豆奖黄、比豆浆多的大河水,对奶奶说,我要吃油条,我要喝豆浆。奶奶说,沙宜班的洋船快到了,上了洋船,就有油条吃了,就有豆浆喝了。期待油条和豆浆的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百里洲的小,也感觉到出洲的路并不远,两只三寸小脚的奶奶和两条小腿的我,虽然比蚂蚁的速度快许多,但比乌龟的速度快不了多少,竟用一天的时间,就把出洲的旱路走到了头,来到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河边。我期盼油条和豆浆,看着泊在大河边装卸货物的木帆船,看着扯起布帆逆水或顺水渐行渐远的木帆船,我遐想无限:如果百里洲真像父亲所说的,是一艘巨形三桅木帆船多好啊!我们就不用走路了,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就可以很快吃到油条、喝到豆浆了。

共 16107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了“我”参加家乡举行的自行车大赛途中的心灵感悟。今年十月,我在家乡的微信号上,看得了百里洲举行自行车环洲大赛的消息,我很兴奋,家乡吹来的国际自行车环洲赛的风,点燃我心中那团火,助推我不远千里驱车回乡,终于实现了儿时环洲游的愿望。在我一路经历的地方,触景生情,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在宝筏寺汽车轮渡码头,一家三口有过多少欢乐的时刻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看着江面的景色,令我想起我的童年时代,想起妈妈讲的故事,母亲关于百里洲形成的龟之说;父亲关于百里洲有“九柱十八梁”之说,奶奶说百里洲是葫芦和红薯,因为这是奶奶持家的两大宝贝,也让我们信服。我长大后,才对百里洲的形成做一番理性的考证。我惊奇地发现:奶奶太伟大了!百里洲,俨然就是一个漂浮在水中央的大葫芦。从地图上得知,外面的世界会更精彩,这个结论萌发在我第一次跟奶奶出洲去宜昌大姑家的途中。那次,奶奶带着我看小姑,我第一次享受到百里洲最高学府的食宿待遇。第二天,奶奶扯着我匆忙赶到大河边的轮船码头时,我还在回味梦中的美食——油条和豆浆。是在奶奶的“油条豆浆”的一路鼓励下前行。我儿时的好伙伴春生,和我结伴同行,他如数家珍般给我讲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我们沿刘巷码头上的长江大堤,逆江向西缓慢行驶,看到眼前的果木和粮食作物丰收的景象,看到棉花,看到水,心中想起过去我们的苦难经历,这里发生的故事……历历在目,有了过去的苦,才知今日的甜,看到今天这里人们的幸福生活,我作为一个家乡人,也感到无比的自豪。一路开车走来,看到家乡的山水,想起自己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经历,人生有过收获和惊喜,可回到家中找不到多少衣锦还乡的荣耀,倒是有点怀念日子,眼前的人工河,和春生在一起搞水利建设的经历,我们一起回忆当年走过的路,老生产队的当年场景,还有我们的在一起上学美好时光,青春的故事,我们在岁月中建立的深厚友谊,多年前的钓鱼故事……在家乡散步,村里的田地,小路,老屋,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触动我们的心底,给我们回忆,令我们感慨,听着家乡人的熟悉的乡音,我明白了:出洲的路并不远,回乡的路也不长。因为我找到了丈量的工具,这工具就是随时可以长出想象翅膀的文字。”散文通过自己的回乡经历,从眼前的景物中回忆往事,描述出家乡的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家乡的风土人情,我的人生经历,以及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今昔对比和人生轨迹的描述,记录时代的轨迹,反映出家乡的巨大变化。文章贴近生活,文笔细腻,亲切自然,情动于衷,情事理交融,融情于景,回荡着浓浓的历史纵深感,给人回忆,令人心起波澜,产生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1-20 23:24:35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10:42:24
  辛苦老师编按!谢谢!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1-20 23:26:04
  这是我编辑的最长的一篇散文,真是佩服作者的丰富才思,学习了!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10:46:57
  这篇散文的确很长,是我从计划付梓的长篇散文集《定义故乡》中抽出来的。让老师编辑时花费了很多阅读时间,谢谢!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1-20 23:26:34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10:47:35
  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老百        2019-11-21 09:23:41
  向腊狗进山问好,柳岸花明社团欢迎你。
   为便于联系,请加柳岸文友群QQ:858852421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10:48:17
  谢谢老师关注!我加入Q群。
5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9-11-21 10:20:22
  老师的长篇三部曲咋不见了?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5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10:51:11
  谢谢老师关注!三部曲被江山长篇编辑下架了,他们说,下架的原因是涉及政商、官场。很无奈!!!
回复5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21-04-04 23:45:05
  我三部曲,无缘无故被下架子了,我至今不明白。为此,我主动跟江山解约了。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1-21 10:36:29
  这篇散文很厚重,一条路,容纳了多少事,长而不冗,读来趣味横生,深沉而并非造作。语言特别有味,这文字可以丈量路,的确,丈量了一段人生路。将一段时光串起,成一挂珍珠,这个功夫了得。大赞!怀才抱器拜读,留言问候。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21:42:55
  谢谢老师关注!您过奖了。请多指导!
7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10:40:11
  由于诸多原因,很久没给江山投稿了。前天进江山,发现“柳岸•路”征文。“路”,在人生路这一大主题范畴下,有创业之路、文学之路、打工之路、出门的路、回家的路……
   “路”题,跟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散文《出洲的路有多远,回乡的路有多长》比较契合。于是,将此文投给了“柳岸花明”社团“路”征文(“用文字丈量路之长短”这标题是编辑所拟)。文章写的好不好,我不敢说。但情是真的,意是切的。“路”,只是一种象征,借此书写我一段人生之路的酸甜苦辣,抒发我的怨乡、怀乡、恋乡之情。我不喜欢空洞或过分粉饰的文章,我也希望读者能读到一个真实的作者和真实的世界。谢谢刘柳琴老师阅读《出洲的路有多远,回乡的路有多长》冗长的文字,并用心编按!
还童心本真,续文学旧梦,不计名利得失,只求一吐为快。
8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19-11-21 19:52:38
  初次拜读猎狗进山先生的佳作就有一种亲切感,似乎走着同龄人的经历和感悟,从农村经过高考的洗礼走进城市几十年的事业打拼,陌生了回乡的路。一次回乡车骑赛的路上,触景生情,儿时的生活立时浮现在脑中,父母的故事,奶奶的事迹,一股脑在脑海中翻腾。陈年旧事就如回放的电影,历历在目。遥远的家乡的距离,在作者朴素文雅的笔端涓涓流出,真切动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般再现了故乡之情。好文,点赞分享。
回复8 楼        文友:腊狗进山        2019-11-21 21:40:51
  谢谢老师关注!您过奖了。拙文能让老师产生共鸣,是我的荣幸。请多指导。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