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最后的时光(散文)

精品 【看点】最后的时光(散文)


作者:一湾清月 布衣,17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9发表时间:2019-11-21 20:27:02
摘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老爱亲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老有所养,晚年幸福,共享天伦……

冬天的日子,荒凉冷寂,太阳低垂。那天早上,早早地就听到了有哀乐的声音传出。我知道,可能是朋友的老母亲不在了。从窗外探头看了一下,果然是前栋楼前,已经立了幡杆。作为友人,我是不请自到的,上班后就请假去送了老人家最后一程。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最后的时光有子孙倍伴身旁,应该可以安息了。为人子女,心生无限感慨。
   二十年前,我就与友人相识。这些年里,她家的许多事情我都了解。朋友的母亲中年丧偶,共生育了八个女儿,一个儿子。丈夫临走时,两个女儿才出嫁不久。最大的女儿也不过二十五岁,最小的儿子不满十岁,朋友当时不到十三岁。自父亲去世后,她就辍学在家,帮母亲分担家务、干农活,还要带年幼的弟弟。父亲病重时负债累累,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众多子女,又要还帐,非常不容易。没有男人的家里,就没了主心骨,也增添了无穷的孤寂与冷清。一个寡妇人家,不仅要抚养儿女们长大,还要务作庄稼,为生计而忙,每天起早贪黑地拼命劳动。为了让孩子们都吃饱穿暖,她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个安稳觉。
   总算苦熬着女儿们都成家了,最小的儿子也在众人的宠护中大学毕业,朋友的母亲也过了花甲之年。等到儿子终于成家立业时,就在姐姐们的帮衬下,城里买了房子,这时儿女们商议把老母亲接进城里。俗话说:养儿防老。朋友的母亲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的家就是他母亲的家。再说,他母亲辛苦把儿子养大成人,住儿子家也是理所应当的。那时,正好儿媳妇在怀孕期间,老人家为能更好地照顾她,就割舍贱卖了农村的田地和房子,一门心思帮儿子看家。种庄稼的人,身体都很硬朗,不像城里的人,过了花甲之年身体就垮了。老人家每天起早为儿媳儿子做好早餐,等他们出门后,就开始打理家务。然后,她再上市场买菜,变着花样给做好吃的,紧紧张张的时间过得很充实。因为我们住得很近,老人家出行,我们都很了解,也时常听朋友讲起,经常能看到老人提着菜袋子进进出出。值得欣慰的是,老人疼了大半辈子的儿子,终于为老人家喜添一对龙凤胎孙子孙女,老人家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整天乐得合不拢嘴,走路都像是踩着风轮。侍候月子的那段日子里,老人家尽心尽力,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努力,把月子媳妇给调理的白白净净的,一对龙凤胎长得胖乎乎的,非常可爱。
   孙子孙女在老人及家人的呵护下,从小婴儿很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能看到老人家一手拉着一个,有时拉一个,背着一个,还乐呵呵地。在带孙子的日子里,根本看不出老人家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有时碰到老人家送孙子上学,我也能和老人家说几句话,每一个字都离不开孙子。可见孙子是老人家的心头肉,是她生命的全部,所谓天伦之乐也许就是这样的吧。为了孙子,也为了这个家,老人家不知疲倦,把孙子孙女从幼儿园送到了小学。这个时候,老人已七十八岁高龄,风烛残年了,身体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健朗了。时不时地看到老人买药的身影,朋友也是隔三差五地过来送药。按说,老人家把众多儿女抚养长大,又带大了孙子孙女,早就该到享福的阶段了。谁知道年轻的儿媳却开始嫌弃老人了,嫌老人不讲卫生,做的饭不干净,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因此,老人时常面带愁云,见人也不爱搭理了,走路没有了以往的精气神。没过多久,家庭战争终于点燃,导火索不过是因为孙子吃饭打碎了碗的小事,一家人谁也不说话,家庭战成了冷战。那个被宠了几十年的儿子一脸无辜,一言不发,老人再呆下去,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朋友之前有三间平方,在她以前住过的楼下,公婆二人住着一间,一间租出去了,还剩一间。于是她和爱人商量着能不能腾出一间给老人住,爱人欣然应允。所以姊妹们张罗着把房子收拾好,为方便老人解手,又隔出了极小的卫生间,把老人接出去住了。我去过两次,小屋子收拾得挺紧巴,又干净又整洁,不像是乱摆放东西的人呀。虽说小了点,总是温暖的,总比看人脸色好。时间一天天过去,孙子见不到老人,老人也见不到孙子,老人家在心灵的碳火上煎熬着度日。
   独立生活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听说老人的儿媳领着孩子去看老人了,还拿着吃的。虽然老人快八十了,身体还好,就是生感冒类的小病。孙子们去了,老人家甭提多高兴了,又给吃的,又忙着做饭,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谁能无过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老人是不会跟小辈计较的。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成熟懂事了,养儿才知父母恩,没有了婆婆的关心和照顾,老人的儿媳妇自然是样样得亲力亲为,才知道有老人的好处。也许是距离产生美,总之,儿媳妇去看老人的次数多了,两孙子更是每逢周末就干脆住奶奶这儿了,和老人挤一张床上,老人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儿孙满堂,家庭和睦,是每个老人都希望的,老人虽然独居,却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也不会感到孤独。
   可是就在今年六七月份,年过八旬的老人身体疼痛不止,送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身体发生了癌变,已经是晚期了。在此之前,朋友还常提起她母亲,说身体还好,再活几年没问题呢。原来,老人家一直忍受病痛的折磨而不言语,等实在痛得不行了才说。在市医院住了二十天院,因年纪太大不能手术,只能做穿刺和吃药维持。医院里必竟不是久住的,没病人也能住出病来,更何况是个老人呢。也许老人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了,所以执意要回家。按老人的意愿,既然儿媳和婆婆早已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了,那就住家里吧。这样一说,儿媳也没什么意见,同意让老人住进家里。因为房子太小,以前老人都是和孙子在一起住,现在两孙子也渐大了,住上不方便了。就在阳台为老人安上了一张护理床,由女儿们轮翻照顾。老人自从住到家里,心情也好了很多,吃饭也吃得多了。老人的四女儿自二十岁离家,远嫁江苏,仅回过三次家。这次因老母亲病重,她也赶来侍候了十几天,在床前尽了孝,才依依不舍地回了江苏。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总算看到了女儿,应该有所安慰,女儿也应该无憾了。到了最后几周的时光,老人已不能自理,越发痛苦了,子女们更是朝不离夕地侍候,前些日子听说已不能进食了。朋友常常在我面前流泪,我也是好言劝慰。前几天的早上,听到哀乐声,我知道老人家终于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也解脱了。
   老人家最后的时光应该是幸福的,有儿孙们的陪伴,虽然忍受病痛的折磨,心里应感安慰。
   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儿女的我们,别等父母都不在了才想起敬孝,敬孝不能等,有些遗憾是不能补的。中华民族的孝老爱亲传统不能丢,父母在家就在。天堂里没有眼泪,愿逝者安息。
   (编辑注:原创首发)

共 25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情深义重的好文章!作者以插述的方式,深情地回忆了老人生前的家境,一家人相处,和老人病痛时护理的情况,有无奈、有感慨,也有欣慰。并因此发出了呼声,向世人道出了自己的心愿。这心愿不仅仅是作者的,也是所有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们的共同心愿。为这样正能量的文章点赞,为作者高尚的人品点赞!荐文友共赏!【编辑:小金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13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金子        2019-11-21 20:57:52
  感谢文友盛情投稿看点!希望继续在看点展现您的精彩!遥祝您创作愉快!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2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1-22 06:27:16
  百善孝为先,天堂里没有眼泪。欣赏,问好作者,冬安万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9-11-22 06:27:55
  感谢赐稿看点,遥握,冬祺!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4 楼        文友:一湾清月        2019-11-22 09:43:46
  感谢看点精彩点评,守初心,不忘本。
5 楼        文友:天生我才        2019-11-23 18:50:49
  一位伟大的母亲,终其一生为了儿女任劳任怨,做儿女的乌鸦反哺,是理所应当的。正如作者所说,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不能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11-30 20:08:31
  恭喜佳作获精,期待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7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9-11-30 20:10:18
  祝贺老师佳作获精,欢迎加入看点交流群。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