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大树知道谁来过(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大树知道谁来过(散文)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490.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25发表时间:2019-11-27 17:13:47
摘要:门前的风,窗口的风,脸上的风,甚至心中的风,都来自于远远的地方。只是,风刮到了树下,性情顿时大变,变得温柔如水,像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乖乖跪在母亲的膝前。树知道,风总是比时间快行一步,转着身子聆听大树的絮语。所以,在树下学习和思考,人生长久的迷茫,灵感一现的得失,生命过往的顿悟,往往是霎时间的事情。

【晓荷·人世间】大树知道谁来过(散文) 这个世界谁来过,谁走了,谁又回来了;风知道,影知道,树更知道,我知道的却不多。
   在乡村工作时,独自一人远离家和亲人,难免有烦了累了和寂寞的时候。这时,便带着一副不好的心情,去找一处安静地方坐坐。去的最多地方,还是在蓬着绿叶的树下,绿荫最好密得厚厚实实,是那种藏着鸟巢看不见的厚、是根本透不过阳光的实。
   喜欢靠着树干,胡乱想着远方的事情、不着边际的事情,甚至想到平时想不起来的人,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我去的乡政府院里,没有一棵像样的大树,多是一片片美得让人低头可怜的植物。夫事时,人们便抓着手机、拎着一本书,一份悠闲地平步院外去读,当然是到院外的斜坡上找大树。和我同样想法和作法的人有很多,有提着软马扎的、有拎着木板凳的,更有搬着简易折叠小床的人,带一杯茶水,听着音乐,打着电话,沐浴其中,欢乐无穷。有时,很羡慕这些人,他们在说服自我、甘于普通人生活、安于命运现状方面,比我这个城市人,更懂得享受现有生活带来的一切。
   树,看得比人透彻,甚至比人天生更具智慧者的基因。
   但凡有绿色,看在眼里,自然就有一份欣喜之情。绿色呈现给人的满心欢娱,仅有人类才有能力和无聊,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理解和享有。喜欢呆在绿处歇息,住在有绿色的地方,是人的本能使然;更多的时候,人是在品尝自我灵魂中一缕饴糖的甜味。
   这个世界有很多遮阳之物,但是,能在绿色包围下,充分享受生之情趣的地方,可能不仅仅限于有空调的室舍,更不可能满足于蹲在草丛中,求得的那份惬意的卧躺;更多的享乐,会在某棵树的下面,用遮阳的方法,类似于盖一座房子住那样,换取一种更具哲思意味的形式。
   喜欢树的人,可能不止我一个人,肯定有更多的人,比我更理解树与人的某种契联。人类在生理或心理的空间里,乘凉的树,思考的树,成就智慧的绿荫,用悄无声息的感知,早早成为人类器官体系里一种广泛的本能。
   稷下学宫,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卓有名声。学宫,是战国时期齐鲁大地上一种学问或文化的标识。若论起这种学术单位的地位,它的意义极其崇高,类似于当代的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的级别。绿色之间,粘泥之土,能引牵着具备百家争鸣人物的地方,这种汇集当时所有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聚焦争辩的场所,自然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营养成份。与全世界产生最为伟大的学问相比,这不仅是唯一的一次离开树下的盛会,而是使用一种涉及国运的粮食作物,用不同的方式哺育出来的源头文化。
   一棵比人的生命寿龄更长的大树,自然要比人知道人间,明晓更多的内幕和机巧。
   大凡一种伟大学问的诞生,总会在某种机缘的巧合间,与树发生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万世圣师的孔子,终其一生的收徒讲学生涯,就选在我们并不知道的那一棵树下,与天地人运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关联。古人的讲学,除去直接性以外,还极有画面感:几张毯子或竹编苇席,平铺在大树的荫盖下,树枝上挂满着长短不一的“束修“,这些十条一绑的干肉条在风中摇曳,发出迟钝而沉闷的声音。人在树下讲课、听课,肉也跟着人在听,劳动与报酬的关系,树讲给了人一种平等交易的大道理,辛勤的付出总会有不同的回报。结果是桃李满天下,结出的果实,收获天下的道理,都与树发生着明显的关系。树上的绿色轻松惬意,树下的人自由舒畅,原始的教学状态,让人为了晚饭时的那一餐肉食,不免生心旁逸。朗朗读书声,乘着清风中穿来窜去,无不让讲学者、受学者,沉入满意与知足的状态,体验着一篇篇充满民间情调的寓言,接受着不同文化或生存技能的复制艺术。
   据说,很久以前的佛学始祖释迦牟尼,也是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得道成佛。这在南亚地区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树种,据说还能庇护夫妻情侣白头到老。坐在这样的大树下,葱郁的树叶,张开绿蓬能遮风挡雨,清风之中让人留步,蜻蝶驻足,想不成佛得道都很难。
   这样的树比人智慧,漫漫岁月间,知道谁来过,苦过,乐过,坐过,想过,然后带着一身轻松,又悄声走了。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榆树,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家的标志,这是我弟弟年轻时手一闲栽下的小苗子长成的大树。我们都因为种种原因先后离开了它,远远地跑到四面八方的城市谋生求财。大榆树走不了,只能用深深扎下的根,替我们守着家门前的泥土,帮我们守着回家的温暖。如今,它已经冠盖成形,高大的枝头和坚硬的躯干,迎着风、沐着雨,覆着雪,却从不俯首。每一次回家的路上,远远就能看到它,让我们有了一种直接抵达的目标,也让旅途劳顿的身心顿时倍感温暖。树大了,不容易低头,但是,它角有低头的时候。低头时,看到的东西有很多,包括我家自建的一幢尖顶平房,我家杂草荒芜的小菜园,还有已被野草埋没的泥土路。它因为高大,能早早的看到远远的地方,知道有谁正在向它走来,又有谁是偶尔顺路走过,不像看到我们时,宽容着我们不择路况,踩着滑动的砂砾泥泞径直奔来。
   榆树以自己的方法活得好好的,春时发绿,夏季蓬勃,秋天疏落,冬时沉默。根本不像房后成片的杨树林,需要人类浇水施肥剪枝的辅助,有时,会在一场大风中有树干被折断。
   母亲喜欢在树下做活,择菜、析苗、洗衣、做饭、劈柴、剥玉米,搭着手看远方的鸡鸭鹅吵架,干着总也干不完的家务活。有时,会抱着一只雪白的大猫,和树影下的黄狗一起,陪着粗野的风和树冠外水一般的阳光,母亲在说,它们在听。有时,它们也会说话,说激情之处,说得花枝叶片轻舞不休。可惜,我们一家人中间,只有母亲懂得它们是什么意思。
   母亲并不知道自己头顶上的树,早早间,就学会了与人说话的本领。
   树下,能享受到的清凉特别丰富。甚至半夜时分,人都不愿意回到闷热的室内去睡觉,坐着、躺着、卧着,或者干脆趴着,树都在包容你的放纵,无人去管你。这是你的自由,是在任何公众场合里,成年以后再也不能享受到的特权。
   门前的风,窗口的风,脸上的风,甚至心中的风,都来自于远远的地方。只是,风刮到了树下,性情顿时大变,变得温柔如水,像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乖乖跪在母亲的膝前。
   树知道,风总是比时间快行一步,转着身子聆听大树的絮语。所以,在树下学习和思考,人生长久的迷茫,灵感一现的得失,生命过往的顿悟,往往是霎时间的事情。
   很多时候,经过一片树林,你说的话会与风同到;我会记着每一句,就像你站在眼前一样。
   树,在精神广袤的田野上,生产着思想或智慧的粮食,所谓人间的伟大或者生命的缈小,会在清凉处被它惊醒或孕育而出。也许,这一篇写在树下的文章,清凉、温柔、指尖相触,感动的不止是我一个人,而是更多顶着烈日终生劳作的人们。
   大树一定知道,此时谁来过,此时谁又走去;此时,谁会再也不回来。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于乌鲁木齐市
  

共 27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这篇散文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树怀有一份深深喜爱之情。炎炎烈日下,树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息、学习的阴凉地,而且让人产生了很多的感悟。树的一生有时要比人的一生要长,它默默忍受着风吹雨打,坚守着家园,在外的游子只要看到它,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那样温暖。在寒冷的冬天里,树上的叶子早已被凛冽的风儿刮到了大地母亲的环抱,但是树的根却牢牢扎根与地下,任凭暴风骤雨折磨,但它仍挺直腰板立于大地上。难道它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感谢您赐稿晓荷,祝创作愉快!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11-27 17:15:59
  学习欣赏老师佳作,遥祝安好!
回复1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9-12-05 12:06:42
  谢谢你的辛苦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11-27 17:16:55
  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
回复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9-12-05 12:07:13
  为了社团,一定的!
3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19-11-29 22:18:02
  累了,乏了,高兴了,闲瑕时,就到大树下坐坐,捋捋思绪,缓缓脚步,再整装出发。拜读老师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9-12-05 12:48:31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问好!祝你创作丰收!
4 楼        文友:何叶        2019-12-01 11:07:26
  恭喜精品!大路哥真棒!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9-12-05 12:48:57
  谢谢社长的鼓励,一定会继续的!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