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轻舞】漫话天皇(杂文随笔)

  【轻舞】漫话天皇(杂文随笔)


作者:东岳雨石 童生,72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6发表时间:2019-12-03 18:14:17

“天皇”一词是说我们中国在极远古时期,有一段时期;或者是一个大的联盟部落;再或者是一个人,他的存在,因没有文字材料记载,在世间也只是口耳相传,老少人们相继传承,后人没有忘记“天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在周、秦、汉时期的圣贤文章中散见。
   宋朝有位学者,他叫罗泌,他抛弃仕途之志,毕生专心于搜集上古史,从古代诸多书籍中摘录挖掘出来一些稗史乡野传闻,经过精心考证,编篡成一部旷世奇书,可以弥补《史记》、《竹书纪年》、《春秋左传》、《帝王世纪》的不足,其书名曰:《路史》。
   在他的《路史·卷二·前纪二》之中有这样的记载:“中三皇纪,天皇氏:天地成位,君臣道生,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颀嬴三舌,骧首鳞身,碧卢秃楬,首出庶物。
   君有五期,实司元化,岁纪摄提。斟元陈枢,以立易威。秉籙司契,无文不怀。干曜迨元,像符合气。亭毒万有,风行焱逝。灵书八会,自然洞神。玉券十华,人风真淳,体真得极,提名旋复。无门无旁,神运四奥,被迹无外,无热之后。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罗泌《路史》所载的此处天皇氏是“中三皇纪”非是“上三皇纪”。
   “天地成位,君臣道生”,这一句是说天地分出高低位置,说明天皇氏是天地自然水到渠成的,国政纲立,君臣之道就会生成确立,尊卑权役自然产生。尊卑规律自然形成,在世上的人也就遵从这自然形成的规律,君位长尊,臣次唯命,这个顺序的道就生成了。尊卑的形成,等级的划分,就是一个体制的建立,这个体制就是一个政权,就是一个以“天皇”为核心的邦国。“天皇”在这里行使权力,教化子民,兴盛繁荣。
   “粤有天皇,号曰天灵”这一句,“粤”字是地名,在古籍常用称之长江以南区域。《前汉·高帝纪》载:“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地理志》载:“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又厚也。”和“越"字相通,可以假通相替用。“粤”就是“越”。“粤有天皇”就是“天皇”在“粤”的地域。古代书籍多以“越”写作“粤”,“粤有天皇”就是“越有天皇”,“越”地处长江南,古有“越国”,“越王”勾践吞吴称霸。
   “号曰天灵”,这句很明显,“天皇”的名号叫“天灵”。“望获强尊,颀嬴三舌”这一句是什么含义?“望获”一词是希望得到;“强尊”一词是强大尊重,合起来就是“希望得到强大尊重”。“颀嬴三舌”又怎么讲解呢?“颀嬴”一词是坚毅胜克;“三舌”一词是地方或部落名称。
   “三舌”称“反舌、歧舌”。《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蜋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孔颖达疏:“\\\'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在以上文中\\\'反舌’是一种春始鸣鸟,夏五月后渐止啼鸣,待立春后才开始再鸣。
   《吕氏春秋·功名》:“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德厚也。”这个文中的“三舌”是一个异俗的地方,等同于蛮夷之地。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岐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淮南子》载:“东南方有反舌民。”这两部古籍所载,皆是异邦殊国。《淮南子》书的主编是刘安,是淮南王,今安徽中北部区域。《淮南子》则文称“东南有反舌民”是以淮南区域为坐标所指东南地域。安徽东南实则是浙赣闽粤之地区一带。
   《大戴礼记·小辨》:“传言以象,反舌皆至,可谓简矣。”此文说"反舌"全都来到,意为“反舌”也是一个地方民众。
   《吕览》载:“反舌,殊乡之国。”此文就直接说明了“反舌”是异殊之地的国家。
   南北朝·梁·沉约《反舌鸟赋》:“有反舌之微禽,亦班名於庶鸟。乏佳容之可翫,因繁声以自表。”这篇赋文,写的“反舌”是一种鸟。
   《拾遗记》:“因宵之国,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这书的记载,说明舌尖向喉内卷曲,好比两舌重叠。若是这样,说话吐音定是异别,不是同乡的外籍人听来,当然是听不懂了。北方听江南人说话,称其为“燕语莺声”,用“南腔北调”来形容南北语言的差异,是否语音差别,不类自己,就是“反舌”呢?
   由以上各出处古文献资料引证,笔者可以结论“三舌”是一个地方区域,是上古时期的诸侯国。(在远古时期,有舌国诸侯国,商代有一个族群舌族,商王曾梦到舌国。河南郑州西北郊胡村商墓陆续挖掘出大量的舌器,包括舌鼎、舌爵、舌戈、舌卣、舌曾戊觚等文物。)
   “望获强尊,颀嬴三舌”这一句笔者就释为“是希望得到强大的尊重,才长期征服占据三舌这些地方。”
   “望获”一词,罗泌之子罗萍注解为天皇的名字,笔者认为不是,因为前一句表明了他的名号叫“天灵”,后面的一句,意义得连贯起来,才有逻辑性。因为“天灵”希望得到强大有力的尊敬,才坚毅地战胜了三舌这个部族,占有统治。
   这篇记载,文词杂有幻虚不实之词,如“骧首鳞身,碧户秃楬”让人难以理解,往往被误认为是长着马头带鳞甲的身体,象“庖羲人首蛇身”的记载一样,也是非正常人体貌的异相,神不神人不人的人神共合体的大圣。其实,不是这样,“骧首鳞身”,笔者是这样理解的:骧是后蹄白的马,《尔雅·释畜》载:“后右足白,骧。”从这里知道这个“骧”字是马的代名词。“骧”既然是马,那么,“骧首鳞身”的,“骧首”就是马头了,天皇长着马头吗?笔者认为,不是这样讲解,“骧首”一词,可以这样想:“骧首”为马的头,马是有鬃毛的动物,一匹野马,它的鬃毛没有人去给它剪理梳整,会长的长长的,散乱覆盖在头上。天皇时期的人,头发任意生长,都是披肩蔽面,和马的鬃毛垂长散乱遮脸是有相近的貌似,“骧首”一词就是一个比喻词了,是说天皇长发凌乱,掩面披身,符合原始部落人相貌特证。“鳞身”一词,又当何解呢?笔者认为,这是树叶衣和草衣的寓意。“鳞"是鱼、蛇、穿山甲等动物身上生长的胶质圆形的片状体,它可以起到对身的保护作用。天皇用树叶和草编织成衣样的穿在身上,一者:保护身子;二者:遮羞饰美。
   古代有一种避雨的披衣,名蓑衣是用草手编而成,穿在身上能隔绝雨水的浸湿,在别人看穿此蓑衣的人,其形貌也就像鸟翎羽和鳞片样子。唐·大文豪柳宗元有《江雪》一诗:“孤舟蓑笠翁”之句,以草结蓑作衣系上树叶肯定是上古时人所首先使用的护身之物,要比兽皮还要早。
   因树叶和鱼的鳞片,从外形上看,有肖似的视觉,因此称为“鳞身”,这样,“骧首鳞身”就被笔者释解了。天皇也就从神秘境地被拉回到披头散发,身结树叶的原始人形像了。
   还有一句“碧卢秃楬”如何讲解呢?笔者考释“碧”是绿和青相掺均为稍深绿而微蓝色称为碧,是一种色彩称;“卢”字其义为::饭器、黑色,等内义。还有: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也是姓氏。
   在这句“碧卢秃楬”这“卢”字的以上释义和上下字义,不能贯通表达。“秃楬”一词,“秃”字当然都知道,为:无,空,没有,多指毛发和枝叶而言。“楬”字的字义有多层,一者:“楬”就是橥,橥是拴结小猪的木桩。《唐韵》、《集韵》、《韵会》载:“急其谒切,音揭。”《说文》载:楬橥也。”;二者:“楬”是标志,记号。《周礼·秋官·蜡氏》有死于道路者,令埋而置楬。《颜师古曰》楬,杙也。椓杙于葬处,而书死者姓名也。(楬是最初的墓碑根源)三者:“楬”音qie,或Chan《唐韵》丘瞎切。同崭。止乐器。
   是敔yu,敔是两个含义,一是:禁止;二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它,表示仪式、会场结束了。《礼·乐记》鼗鼓椌楬埙箎。《注疏》椌,柷也。楬,敔也。柷以起乐,敔以止乐。“楬”有停止、终结的含义。三者:“楬”是一种礼器,是古祭器。不加装饰的木制高脚盘。《礼记·明堂位》:“俎……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献豆。”郑玄注:“楬,无异物之饰也。”孙希旦集解:“楬豆,断木为之,而无他饰也。”(此处引证,存有疑问。笔者家藏1989年7月版,岳麓出版社版本,《礼记·明堂位》所载:“夏后氏以韨豆”,而不是“夏后氏以楬豆“,故以记于此)“楬”和“豆”在一起组合,“豆”在古代常和“俎”组合出现,如“俎豆”,它的词义就是礼祭食品,“俎豆”就是盛装礼祭食品的器具。俎豆,出《论语·卫灵公》、《史记·孔子世家》,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那么“楬豆”呢?因为“楬”是木桩,所代表的是木的含义,“楬豆”就是木制的礼祭用具。四者:《淮南子·地形训》淸漳出楬戾,浊漳出发包。《高注》乞洽切,音恰。楬戾,山名。在上党。是山的名子。
   由以上四层含义,笔者定性为“楬”是木制礼器具,“碧卢秃楬”当释为:“碧卢”是深绿青黑色陶器;“秃楬”是没有雕刻花纹的粗糙木制高脚盘;这样,这句就是简陋朴拙的工具。
   尚有一义,《注》曰:“无异物之饰也。齐人谓无发为秃楬。”无发为"秃楬”,没有头发,齐国人就称为“秃楬”,结合前词“碧卢”竟成了另一种释义。“卢”和毗卢结合,为释迦佛门词,其义是一种绣佛像的帽子。“碧卢秃楬”就成了,戴着绿树枝条编成的帽子,把头发笼罩起来,见不到头发,就成了齐人谓无发“秃楬″。其实无发谓“秃楬″也是因“无异物之饰”而由来,人没有头发,面容就简陋,没法衬托出人的美丽仪表,其义还是原始的简陋朴拙。
   “首出庶物”这一句,“首”是“始”是“初”是第一次,“出”字是产生,“庶”字是众多,“物”当然是天地之间的万物了。这一句也就是“从此产生了众多的物资”。
   “君有五期,实司元化,岁纪摄提”,此句可释为:“天皇”经历了五个时期,实施管理着初始的民政风俗,每岁以摄提序记。天象北斗运转,北斗七星勺柄最后一颗星称“招摇”,它指向周天十二个方位,每年立春后正月指寅方,二月指卯方,三月指辰方,以此为顺序,第二年一月再指寅位。太岁星每年移一个地支位,如寅年在寅位,卯年在卯位,辰年在辰位,顺序而行,第十三年又再临寅位,十四年在卯位,这叫“岁纪摄提”,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阴历。这套历法在“天皇”时就被发明使用了,看来已经很成熟了,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观察和总结,才制定出来的这套天象星辰转动规律历法,把它标志下来造福人类,让人清析的认识四季时序,日落月升星转斗移是在何年何月何日,人也就不会在茫茫的岁月里不知日月何时的迷惑。
   “斟元陈枢,以立易威”这“斟元陈枢”是指天象紫微星垣,谨慎细心观察枢和北极星帝星一线,整个星宿尽受其斡旋。
   北极星“勾陈”是枢组成部分,是怎样斡转天地;天象是上河图,苍穹就像一个巨大的龟壳覆盖在上空,通过对天象星辰三垣的观察,以此确立了“易”的神圣。“易”是上古人对天地自然最初的,也是最深奥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出来知识。此处提到“易”字,看来和江北文化是有牵连,是后者思想加上的可当别论,若是“天皇”时就有此,是否这个国就是“羲仲”之国,是被尧派在南方以证夏至的一方诸侯。“易”是华夏文化起源,纯是龟文化,是伏羲得龙马于河,观背纹得启发,画八卦分方位,开创了文明。在神农、黄帝至大禹这段时期,不知怎么称呼它,夏王朝称“连山易”;商王朝称“归藏易”;周王朝经过周文王改制,以先天八卦变为后天八卦,加上爻辞遂成《周易》。“天皇”观天象以确立易威,只能说是在伏羲之后,不能说超过伏羲时期,这易正是伏羲时期孕育诞生的。
   “秉籙司契,无文不怀”,这句好像到了殷商,满目的甲骨刻文。掌管着箓契,刻符记号,是文字的雏形,又像是苍颉之国,自有骨刻之事,必然是有青铜利刃来刻字符,除此,只能在陶器坯湿软时用竹木划痕。在黄帝和神农时,尚没有骨玉符号刻迹,更不要说超越伏羲时期。
   看来刻符的内容很广,达到了“无文不怀”的范围。这句话纯是后人赞誉之极语,“无文不怀”也能延及到今后。
   “干曜迨元,像符合气”主体之义光芒达到根元,形象之义符合物体本气。创立的字符形貌符合事物的根本元气,使人一看像符,就能明白符文表达的意义,这句感觉是像我们今天一样,拿过报纸和书,就知道是讲的什么事。过于夸张,这种文字,只有文字完全成熟了才能有此效果。
   “亭毒万有,风行焱逝”正当的玳瑁(龟:指字符和易)是万有的,风行的火焰就是永恒如誓。是的自《河图》《洛书》发育生长成中华文明,将永远炳如太阳,同辉同烬。
   “灵书八会,自然洞神”灵书表达了心情,抒发了八面玲珑,读到的人自然就心领神会。这就是文字的伟大,能把思想精神传递给千里万年。
   “玉券十华,人风真淳,体真得极,提名旋复”,玉券光华灿耀十方,教化民风纯朴厚淳,真诚无虚,和元始太极同体,这种状态命名为阴阳和谐是耳翅玉璧,就是太极。

共 1166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学点知识吧,真是难为作者,如此之钻研,其精神实属可佳,值得学习。【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陵倦客        2019-12-07 23:19:07
  这里好像是国学讲堂呢,来学习了。
方向既定,蠕行也能到达终点
2 楼        文友:金陵倦客        2019-12-07 23:20:51
  江山文学网是纯粹的文学网站,类似于学术论文的作品,不适宜发表在这里。建议老师找寻到适合的去处投稿。比如:中国诗词论坛
方向既定,蠕行也能到达终点
3 楼        文友:东岳雨石        2019-12-15 19:53:16
  什么叫文学?文化知识研究就是文学。
4 楼        文友:东岳雨石        2019-12-15 20:11:29
  不懂文学的人,只以为写篇现在文章就是文学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是文学,就不明白它们的根才是真正的文学。所谓文学,就是古文化知识的学习才叫文学!写一篇浅薄的现在文章也敢称文学,那不是无知也是厚脸皮!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