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幸福(随笔)
什么是幸福?
不同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对幸福的看法也不同,或者说,幸福观不同。
但是,许多人对幸福的看法,是没出息的,甚至是荒唐的。
比如,懒惰的人,认为好吃懒做就是幸福,学习不努力的孩子,认为贪玩、淘气,没人管就是幸福,贪污犯认为贪赃枉法,逃脱法律制裁就是幸福……这都是一些没有出息的人,甚至社会上害群之马,所追求的幸福。
社会上公认的幸福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成就、有贡献,学识好、人品好、人缘好、身体好、心态好、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的生活,就是幸福。
当然,这是幸福的超高标准,我们一般人,只要具有其中一、两条,就算够幸福的了。
幸福有大、有小,有时一件微小的事情,也会给你很实在的幸福感。幸福的价格,与物价局无关,往往是由个人来确定的。
我认为,幸福可分为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两个层次。
我很赞同对幸福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幸福与其说是物质追求的满足,不如说是精神感受的愉悦。
幸福主要不是感官上的物质刺激,而是心理上的精神体验。幸福归根结底,是由心理感受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总是烦恼,生活在愁苦终日的心境下,不管物质生活条件多么优越,也没有幸福可言。
本人对物质的追求一向不高,不仅汽车和豪宅,我连想都不去想;就是日常生活用品,也往往低于市民的平均值。不是生性吝啬、刻意的抠门,而是生活习惯、自然而然的。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谈出了他买青苞米的感受,使我对什么是幸福,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并且认证了我的幸福观与他的不谋而合。
他说,那天,他刚从银行出来,兜里揣着5000元,前往省医院住院部,准备无偿资助急等用钱的病友。
途中,经过农贸市场,看见路旁停着两辆拉青苞米的大车,他动心了。
北方青苞米,煳熟了又黏又甜。入秋以来,他早就盼望着,买几穗尝尝鲜儿。
他在两辆车之间,往返了几次,精心地进行比较:第一辆车的便宜,0.5元一穗;第二辆车的新鲜,1.0元一穗。货比两家之后,他决定买第一辆车的,花了3元钱,买了6穗青苞米。
扒开一看,其新鲜程度,一点儿也不次于第二辆车上的。
他花半价买苞米,拣了个大便宜,然后,高高兴兴地给病友送去5000元住院费。
这一天,他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两件事儿,办得都很得体。
从这位朋友的谈话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幸福,有时很简单、很廉价,它就潜藏在生活细微末节之中,只要具有捕捉微幸福的敏感性,人们每天都会活得很开心。
受他的启发,对幸福问题,忽然又有感而发,我想说以下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认为,幸福是化解痛苦能力。
人生在世,痛苦人人有,感受各不同。
生活中不顺心、不如意、甚至不幸的事,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它。
按人生境遇,我是个最有资格叫苦连天的不幸的人。童年时家境贫穷、父母不和;青年时求学困难、举步维艰;成年时事业刚抬头,因写文章惹下祸端,遭到严厉批判、险些锒铛入狱。
最为不幸的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我的第一任妻子,几乎个个都在不该走的年龄,纷纷离我而去。在我来珠海的前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回农村老家奔丧。
2005年秋季,当我送走最后一个亲人——哥哥,面临亲属全军覆没的局面,我毅然地远走他乡,来到岭南珠海。
在痛伤亲人的日子里,是文学救我出苦难,我用含悲流泪的倾诉,来消解郁结在心头的痛苦。
如今我已经走出人生的低谷,我的生活实况和心态,亲友们似乎可以从我的形容看得出来。
第二句话是,我认为,幸福是一种人生境界。
如果进入超凡脱俗的神境,就可以减少甚至摆脱红尘的烦恼。
这里所说的神境并不意味着,出家礼佛、笃信宗教,如果能适当地摆脱名利的桎梏,潜心于学术和事业,在孜孜以求的事业上,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应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幸福。
第三句话是,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性格修养。
有一句话说得好: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人的性格,大体上可分为好与坏两大两类:厚道、宽容、虚怀、大度,这是好的性格;阴险、诡诈、狭隘、嫉妒,这是坏的性格。
不仅恶劣性格,比如,暴躁易怒和狭隘嫉妒,注定人生是不幸的;有些个性原本不坏,一旦过度,也就成为恶劣的习性,比如,疑心过重,近乎癔病之人,整天疑神疑鬼,不得安宁;比如,整洁过度,近乎洁癖之人,处处嫌脏,整天心里不舒服,等等。这些不良习性,都会导致人生的不快和不幸。
因此,幸福的性格应该是,严格而不刻薄,中庸而不极端,防人而不多疑;整洁而不洁癖,自尊而不傲慢,严肃而不冷漠……
第四句话是,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敏锐美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大抵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却存在着心态和情趣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有的人很阳光,觉得生活很有意思,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学习和工作;有的人很灰暗,整天无精打采,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
这两种的差别之所以发生,除了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原因外,还与对生活和人生的美感有关。
美感是感受美好信息的灵敏度,美感灵敏的人,就会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随时随地都会欢欣鼓舞,觉得活着很有意思;相反,对美感觉迟钝的人,就会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熟视不睹、麻木不仁,整天无情无趣,觉得生活真TMD没劲!
第五句话是,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恩情愫。
现代人生活在社会大系统中,人和人之间,不管你认不认识,都存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没人种菜,饭桌上就没菜,没人扫街,环境就不整洁。
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只是人们经常忘记。
因此,我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提醒自己:“与世少结怨,长存感恩心,相信世间有善事,不忘他人滴水恩!”
少一点怨天尤人的愤懑,多一点笑对苦难的达观。
心怀善意,就自然而自然地消除许多憋气事,化解许多令人苦恼的矛盾。
当我们同国家和社会对话,谈论幸福这个话题的时候,那么,国家和社会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我们则是一群活跃其间的生命物种。我们的生存状态,是由赖以生存的国家和社会环境决定的。人人都有从生存环境中索取幸福的权利,国家和社会应该向公民提供幸福的保障。
但是,自古以来,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就是一个空气污浊、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生存空间,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渴望幸福的一员,我们每个人总该做点什么。
我想到,在自然界,有一种能消除毒物的微生物,这群为净化环境做出贡献的功臣,可相当于为消除国家腐败和社会污染的革命者;我发现在前山河的污染水域中,几乎一切鱼类都死光了,但却穿梭着成群结队的罗非鱼。这种来自非洲的鱼种,在被污染的水域中生存能力特强,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我想,我们每个人,生存在同一个世界上,如果我们有像微生物那样净化环境的能力最好,倘使没有这种能力,那么,为了个人的生存和幸福,我们也力争做一条生存能力特别强的罗非鱼。
我上边提到的消解人生中各种不幸的做法,就是有点类似于罗非鱼在恶劣环境生存的技能。罗非鱼生存习性是本能的,而我们获取幸福的修养是自觉的:不管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如何,要学会自我净化、营造良好内心微环境,增强消解痛苦的能力。这样在同样的人生境遇中,就会加少许多精神上的折磨,得到更多的心理上的愉悦。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逆幸福”——痛苦,也是难以避免的;我把这一切灾难,用忍耐的高昂代价,全部收藏在人生的宝库中,以便在后续的写作中,进行艺术处理——化腐朽为神奇!
有长远的、有瞬间的,一个赏心悦目景致,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都会引起人的瞬间的幸福。比如,小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得到一朵小红花,就会感到一时间很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讲,幸福就是人做好事得到好报,得到的即时的奖赏,但是,也有的幸福,人做好好事时,虽然当时没能兑现好报,但是,将来肯定会得到好报的,比如,学生一贯努力学习,将来定会考上名牌大学,随后成为有用之才,最终兑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