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生活需要仪式感(随笔)
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足不出户,甚至不用动脑筋,就能获取大量信息,动动手指,想穿的衣服,想吃的美食,想要的东西……分分钟被搞定。可是,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总让我们少了一份仪式感。熬夜加班,拼命赚钱,为了什么,又在追求什么?简言而之就是想过舒适安逸的生活。可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和我们的追求是恰恰相反的。快速发展的网络,不断更迭的信息,社会发展的迅速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成长速度,反而是“揠苗助长”。
据调查显示:业余生活贫乏是中国人对手机着迷的主要原因,在中国运动观光、旅游观光、艺术体验、读书学习等线下的活动的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与之相比中国有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使用群体,大约是6.68亿的,将近7亿的网民,那么其中89%是用手机上网的。
为什么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会出现“业余生活贫乏”这样的问题?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数不尽的大好河山,无限美好的自然景观,这些足够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可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促着人们不断前进,连喘息的空闲都没有,又何来享受业余生活。
从前车马远,书信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写一封信寄托相思,等一人归以示爱慕。可如今,各种聊天软件,一生只爱一人,已经成了奢侈。以前的海誓山盟是承诺,是爱一个人的保障。如今的房车至上是诺言,是爱一个人的表现。多么可悲,爱竟成了能用金钱衡量的东西。爱情没有仪式感,一切都靠金钱来维系,这样的爱情不是热情似火的,而是寒冷刺骨的。从前阅读获取信息知识,都需要一个过程:借书、翻阅、获取、摘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现在网络的发达,手机电脑随便一个电脑设备让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唾手可得的信息知识,怎么能完全掌握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没有仪式感,得到的知识也是死知识,无法灵活运用。
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退步。
中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是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吗?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退步。
之前有过一个报道:在德国的电车上,人们几乎人手一本书;而在中国的电车上,人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有些人说:德国不看手机是因为他们网络技术不发达,我们中国现在强大了,所以有资格去看。是的,祖国是强大了,可是强大的不是你们,而是祖国背后的人。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便利的生活环境,而我们却干着刷手机看视频安逸享受的事,渐渐地我们就会被这种舒适所麻痹,最后,我们的祖国的强大也许就会因为我们肆无忌惮的享受被摧毁。
日本这个国家很注重匠人精神。在京都、奈良等地还保有大量的手工匠人。不可置否,中古固然也有匠人精神,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去传承,去保护。网络的发展,让一些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从而使得一些传统显得格格不入。比如某宝将实体店完全比下去了,再比如某些外卖使得一些餐厅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前几天,我去某快餐店吃饭,服务员直接和我说“请扫一下二维码,关注一下我们就可以线上点餐。”什么?线上点餐,我出来吃饭还需要自己为自己服务?我来的是自助餐厅吗?我们缺得正是这种服务的精神。我之前有了解过,二维码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将其利用起来。而我们国人,真的很有创新精神,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利用二维码的同时却没有对其进行规划。生活因为二维码越来越方便,但是生活的仪式感却越来越淡薄。不论做什么,二维码扫一扫,真的感觉生活就是为了扫二维码。花钱享受也完全没有了仪式感,就像是只会付钱的机器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自从用了支付宝支付,每次付款都感觉不到,如果你是用现金去支付呢?会不会制止自己大手大脚的行为。或者更能直接感受到花钱带给你的喜悦。
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科技的进步不能抹杀仪式感的存在。仪式感是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一下生活质量的提高。仪式感并不是虚伪的东西,它的存在更是彰显发展的保证。
因此,我们要放下手机,读一本书,规划一次旅游,或者走出去感受一下现实生活中商业的气氛、社会的变化。这些都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无法感受到的。
放缓前进的脚步,看看周围的风景,享受片刻的宁静,生活,因为仪式感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