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守】我的老师(散文)
凡师者,皆有过人之才识,品行端正,雅量高致,方可为人师表。王老师便如此。
王老师为人严厉又不失风趣。他有一口头禅: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争一口气?为什么要争一炉香?
彼时,王老师四十多岁。头发已经半白,他总是梳着“三七分”的发型,时不时地就要用手捋一捋额头上的头发,似乎对自己的发型很满意。他的神情严肃中有些一丝戏谑,目光炯炯有神,偶尔撇一撇嘴就是有了冷幽默的话。他爱拿人名开玩笑,比如就说我名字里的“龙”字,他戏谑道:“你是龙吗?我看是虫吧”,惹得哄堂大笑,他也乐得捧腹。
刚入学时,大家都翘首期盼新老师的风采。上数学课时,只见一男人走进来,个子中等,身材瘦削,头发偏白,拿着一个直角三角形尺子。他一开口就让气氛凝重起来:“我是你们的班主任。”
刚上初中,同学们尚都年小。对班主任都有戒惧,生怕在他手底下日子不好过。果不其然,他开始点名了。我们像小葱冒出芽般挨个站起来。他看向我们的目光就像鹰隼一样,我们似乎是待宰的羔羊。
他开始上课,一手漂亮的板书。他拉着长长的调子喊着一声“解”,而后,我知道了以后每道题先要写“解”。他的“解”字介乎楷体和草书之间,笔走龙蛇,有着一种特殊的美感。我的注意力就瞬间被吸引了,听着他滔滔不绝讲起题来。
那时,我爱玩耍,不学好尽学坏,和班上的“混混头子”关系好。起初,王老师也把我列入到黑名单里,“朽木不可雕也。”他的目光分两种,慈祥停留在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身上;严厉留在成绩差的学生头上。
王老师对我,恨铁不成钢。有一次打闹,我不小心把教室的门踢破了。心情惴惴不安,王老师揪着我的耳朵差点把我提了起来,那刻真感觉如同暴风雨里的一叶孤舟,摇摇欲坠。我知道闯祸了,后来央求父亲擦了屁股。我回想起王老师那又爱又伶,十分惋惜的眼神,从那以后,我洗心革面了,认真读起书来。
王老师要求同学们锻炼身体。上初三时候,他每天早起来学校跑步。他带头跑,领着我们一群孩子,嘴里喊着口号“一二一”,在黎明前雾气浓郁的街道上拉起一支队伍。他时常从队伍前面又回到队伍中间,点点人数就又放心地去领跑了。
一次跑步,有同学不小心掉入茅坑里了。王老师什么也没说,就让那个同学赶紧回家去。他后来专门跑到人家里,了解情况希望家长放心,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了。他时常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的用心明显,身体素质也很重要。
他经常教导我们要上进,他说了:“人要脸,树要皮,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这倒不是单纯地教导我们死要面子,而是说要努力奋进做个让人尊敬的人。
第一次进王老师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那天父亲碰到王老师。王老师说你家孩子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来问,不要不好意思。于是,父亲回去动员我去他家请教。我本不想去的,但碍于不好驳了王老师的面子。
趁着夜色来到王老师家,王老师见我来了,笑着说:“你可是稀客呢!”
我颤颤巍巍地拿出书来随便指了一题,请教他,他三下五除二解出来后,我忍不住打量起王老师的家来。
他家有着前厅、院子和后厅,面积不大。前厅里主要招待客人,中堂上贴有天地君亲师条幅,下面是一供桌,左右各一把椅子。前厅中央是一张八仙桌,四边有长凳。一面墙壁凹了进去,底端放着暖水瓶、茶叶桶和杯子。另一面墙上则挂着年画,还有裱好的“梅兰竹菊”,一副古意盎然之感。“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文人的最爱,教数学的王老师挂着总有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院子里倒是绿意葱葱,许多盆盆栽围绕着一棵桂花树。那些盆栽有百合、君子兰、散尾葵、金钱树。王老师说他喜欢坐在院子里看书,旁边放着一杯酽茶,再吸上几口烟,偶尔闻闻花香看看盆景,不失为一件乐事。
自从去王老师家之后,我的成绩扶摇直上,窜到了班里第一。
学校的老师们向我投来讶异的目光。更有传闻,我是一个被神点化的孩子。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是王老师的关注和引导的结果,是他从没放弃我。
记得快期中考时,我正在家看电视。对于考试,我信心满满,悠哉悠哉。王老师来访,让我特别尴尬,他又用欲爱不能、欲恨不可的那种父亲才有的眼神看着我,不知道说什么,心痛写在脸上。
后来,我的数理化三门都考到了班里第一。他曾私下里说:“这小子考试前也不专心。”
话里充满自豪,毕竟那时我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那天宣布成绩的时候,他操着土话说道:“数学第一名秦安,满分150,他考了143分,位列整个镇上第三名。”当时听到他如此隆重的宣布,把我给震撼了。他的面目严肃,庄重,没有了戏谑,他是将我置于荣誉台上接受大家的尊敬。
后来镇上校园合并,他的家搬到新校园里。听说每当晚饭时,他总是喜欢喝几两小酒,就着猪肉、花生米、青菜、萝卜片,一小口一小口嘬着酒,一会儿酒上脸,红霞满天飞的时候,他颠儿颠儿地就跑去睡觉了。第二天,依旧神情严肃拿着三角尺去上课,操着镇上的土话教着学生们。
王老师能喝酒,和人喝酒从来不推脱。谁敬他酒他都一口闷。学生们敬他口里说着:“老师您随意。”他也照旧一口闷。他的酒品好,所谓“酒品见人品”,他的人品不会差。好酒品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欢迎,朋友多应酬多。好人品也让他受到很多人的尊敬。他是学校里的数学老师第一人,却丝毫没有架子,平易近人,爱开玩笑。
初中毕业后,我家搬到了市里。忙于学习,高中的课程紧,渐渐和王老师失去了联系。后来有次听同学说,王老师惦记着我们这一届学生,常常说道我们不去看他。
某个周末,我们约上几个同学,去问候他。他显得很高兴,在家里做了一桌菜,他不央求我们喝酒,只和他爱人喝。我们纷纷用饮料敬他,他高兴地哈哈大笑,像父亲看着游子从远方归来。
席间,他指着我说:“你是我见过最有冲劲的学生,一年的时间就考上重点高中了。”
我笑了笑说:“是老师您教得好!”
“你自己用功,不用功教得再好也不顶事。”老师那天喝了很多酒,也说了很多话,他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叹息道,“教了一辈子书,最希望是学生们有出息,我看好你们,你们将来上大学了不要忘记我哦!”
二十年过去,他有六十多岁了,肯定已经退休。他的头发应该全白了,不知道那发型是否依旧是“三七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刻在我的脑海,我惦记着找个时间再去看看他。
见了面,我一定告诉王老师,是在他的教导之下我才学好,考上了大学,如今是一名军官。他肯定会和我把酒言欢,我好好地敬他酒了。虽然我不太能喝,但师恩难忘,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即便不能喝,我也要把他陪好。
王老师那句口头禅:“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至今都鼓励着我,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用这句话来教导自己的孩子,把这平凡而深刻的道理,播种到孩子的心里,让它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