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风】冀中红色之旅: 石家庄、西柏坡和冉庄地道战(随笔)

编辑推荐 【清风】冀中红色之旅: 石家庄、西柏坡和冉庄地道战(随笔)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7发表时间:2019-12-15 20:23:33

【清风】冀中红色之旅: 石家庄、西柏坡和冉庄地道战(随笔) 夜宿石家庄
  
   一回生,二回熟。再次来到石家庄,才知道这座城市竟是如此年轻,年轻的没有多少历史的印痕——只是清末因缘了平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才在近代化的地平线上陡然崛起。历经国家进程的百年震荡,河北省会一度频繁迁徒,最终花落石家庄。随着改革开放的凤凰涅槃,超越数百年间直隶总督府署的保定,成为全省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一座座历尽沧桑的燕赵古城之中,傲然耸立。
   反观这一时代的演进,与同为华北省会城市的济南何其相似:同样是清末铁路的开通,改变了社会与文明的面貌。不同的是,古老的济南选择了自主开埠,迅速成为新的商贸中心;而新兴的石家庄选择了以工业立身,长期以工业为重心。沿着这条现代化道路一路走来,吹不散的雾霾成为工业化的并发症,时常困扰着这座城市。可以想见,如何搭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实现地方定位与发展模式的再次飞跃,将成为城市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在古典中国近代转型的历程中,铁路的基础作用,在两座华北省城的崛起与转型中昭然可见。难怪百年之前,哪怕国难方深、手中没有政权,中山先生总是急于寻找铁路建设的一切机会,不惜退出政界之关系,极力让中国的车轮驶上近代化的快车道。而西方列强除了海权扩张之外,以路权作为殖民东方大陆的主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也由保路运动点燃,从社会政治上深刻改变了中国文明的面貌。
   百年已降,高铁的开通,则是又一场深刻的交通革命,以神奇的“缩地之术”,再次改变了东方大陆的地理概念,驱动着现代中国超越世界发展前沿的车轮。纵观人类历史,从中原古商国发明牛车,到基督教世界海外殖民,从铁路的开通到高铁的飞跃,科技决定交通,交通改变世界。
  
   再访西柏坡
  
   如果把我们的共和国比做参天大树,那么国民的共同祈愿,无疑便是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荫庇百代。如果说,这棵大树必将深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那么,西柏坡便是在满地榛莽之中破壳而出的地方。为什么走进西柏坡?因为我们的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走来。
   从上海一大会址、井岗山、遵义,再到延安、西柏坡,中共党史所谓“五大革命圣地”,恰恰构成一幅革命易代的路线图。后起的中国共产党,譬如一颗种子,在近代以来世界性的大震荡中诞生,从洒落、播迁,转而生根、滋长,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终于开辟共和国,奠定了今日政治中心的地位。
   在中国政治哲学的语境中,天下神器的奠定,取决于“天命”,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历史的选择。而所谓天命,归根结底就是民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得天下易,守天下难;得民心难,失民心易。从得天下到守天下,一个伟大政党,只有真正做到代表人民、引领人民,才能聚人为家、聚家为国;从为民做主到以民为主,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让家国之大容得下天下之人,才能超历史的“周期率”。
   “参天之木,必有其本;浩浩之水,必有其源”。历史的长河,沧海横流而又大江东去,只因“源泉滚滚,不舍昼夜”。历史所以成为历史,总是进行时,而非过去时。在一个政党开辟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必然谱写着宏大的精神谱系,关乎立党、立国、立政。其中的精神传承,必须常疏常浚,才有源头活水;必须常培常溉,才能深根固本。从“两个务必”,到“两个善于”,再到“两个坚持”——西柏坡精神的提炼与弘扬,需要常读常新。
   纵观中国现代政党,都是在近代百年革命中诞生、发展,在风起云涌的国家进程中顿挫、转折。但无论党内党外,执政参政,党之所为党,在于为民先锋,其间不变的初心,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从平天下到天下平,通过统战的大舞台,汇聚众力、凝聚共识、萃聚群才,化一盘散沙为众志成城,化各奔西东为一致百虑,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在谋求共和国长治久安的基础上,携手做好中国的事情,乃当代中国政党,需要共同演绎的大合唱。初心的止处,便是彼岸。
  
   冉庄地道战里的群众路线
  
   走进冉庄,看到的不仅是曾经交错在冀东平原的地道,更是一条生动的群众路线,连接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著名的冉庄地道战,便是腾跃其中的一朵浪花。在中国大陆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祭出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三大法宝,迅速发展壮大、以弱为强,为共和国在西柏坡的破壳而出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代,邦基不固,内忧外患,风云激荡,终究成为开辟现代中国的过渡阶段。1935年10月,红军抵达陕北,在遥远的大西北开辟了新的根据地,随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次年双十二西安事变爆发,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暂时中止了国共内战;仅仅半年后,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三个月后,1938年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跃出敌后,向晋察冀地区展开,成为共产党人进取全国的“前进阵地”——短短三年之间,酝酿着整个国家进程的大转折。
   纵观抗日战争,是在近代化中成功崛起的小国,对近代化中断而崩溃的大国的战争,决定着战争的基本态势。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及其领导的正面战场迅速从东部沿海向内地退却,不难想见,紧邻东北陷区的河北平原首当兵锋。传统中国社会,群众一盘散沙,一旦在党的团结带领下组织起来,便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在保家卫国、赢得解放的正义斗争中,原本无险可守的河北平原,上演了一幕地道战的奇迹。
   倭寇的烧杀掳掠,恰恰唤醒了中国人民,激起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生存意志。八路军进取晋察冀后,倭寇随即抽出兵力,试图将敌后抗战扑灭在萌芽中。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八路军根据“保存力量、消灭敌人”的作战思想,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开展了灵活的游击战。几经较量,倭寇无法消灭敌后军民,只能龟缩在铁路沿线的据点之中,农村包围城市的宏大布局逐步展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倭寇发起“治安强化运动”,企图集中力量消灭敌后抗战,建立稳固的后方。对所谓“非治安区”进行残酷扫荡,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以“纵横梳篦、“铁壁合围”的战术,在包括冀中平原在内的广大战区,修建了大量公路、炮楼、封锁沟,企图将之细细切碎,绞杀敌后抗战。
   在此背景下,从群众躲避追杀的单口洞“蛤蟆蹲”开始,历经无数血的教训,冀中人民的地道战逐步发展成熟起来,挖掘出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地下长城。仅冉庄人民便修筑了长达32华里的地道,作战157次,歼敌达2100余人,显示了人民战争强大的威力。不可一世的倭寇不得不哀叹:“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迄今走进冉庄地道战遗址,地面、地下巧妙而实用的工事,令人叹为观止,俨然全民皆兵的堡垒。
   武装斗争的刀锋,厚实的刀背来自于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按情况使之各得其所”,成为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的重要基础。在决定成败的土地政策上,根据地采用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相结合的政策,调和了农村社会的关系,争取了最大公约数。事实证明,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成为根据地政权蓬勃发展的民意基础。
   回顾历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手发动群众,”乃共产党人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在抗日战争的砧板上,将党的生命力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自古所谓“失其所强者弱”,又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群众路线体现了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中国政治哲学,乃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便是共和国不能丢掉的财富。
  

共 30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夜晚的石家庄,有独具一格的历史,打开尘封的记忆,再一次感受历史的厚重。西柏坡,也是红色革命留下痕迹的地方,西柏坡精神的提炼与弘扬,需要常读常新。拂去历史的云烟,留下几许美好的传说。冉庄地道战里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体现了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中国政治哲学,乃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便是共和国不能丢掉的财富。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文笔流畅,内容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编辑:卡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19-12-15 20:25:14
  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飞瀑流云
2 楼        文友:小鲤鱼的传说        2019-12-18 20:12:40
  感谢支持清风,祝笔丰冬安,期待你的更多精彩!
小鲤鱼的传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