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老人与孩子(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老人与孩子(小说)


作者:王凤文 进士,7135.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3发表时间:2019-12-17 11:21:18
摘要:退休后的小学教师张强躬于淑英办了一所托儿所。专门照看临时清洁工的孩子。在给孩子们做体检的时候,有两个孩子检查出了先天性疾病,他们出钱给孩子治病。他们特别疼爱这些孩子,把孩子们当成了自家的隔辈人,以真情实感去赢得那份天伦之乐……


   在津河市东河区和睦街祥和小区三号楼一门三零一室,住着一位老人,叫张强躬,八十三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右腿不太听使唤,外出走路时须得拄根拐杖,买面买米买菜做口饭洗几件衣裳什么的,这些生活琐事还完全能够自理。他原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张光,是市刑警大队里的一名警察,三十一岁那年,壮烈牺牲在抓捕毒贩的现场。这几年后,大儿媳带着个女孩改嫁去了深圳。二儿子张亮,大学毕业后,在东河区水利局当了公务员。二十九岁那年,市里闹了特大洪水,牺牲在了抗洪前线。事后没多久,二儿媳带着个男孩,改嫁去了北京。女儿张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张强躬和妻子于淑英的掌上明珠。张芳聪明漂亮,高考总成绩七百零八分,她说什么也不去清华北大,非要在家门口读师大。读完了师大后,一猛子扎进了广西一座深山里的小学,当上了山区里一所小学校的教师。张强躬跟妻子特别的支持女儿,说是等退休后,就到山区女儿那里度晚年。可万万想不到,刚到那儿一年多,可爱的女儿一下子葬身在了泥石流里。这个家里只有张强躬跟妻子于淑英了。于淑英是华英小学的教师,五十五岁时就应该退休的。张强躬是华英小学的校长,六十岁,退休了。三年前,于淑英七十九岁,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没抢救过来,去世了。得,这个家只有张强躬孤身一人了。
   把话说回来吧,于淑英五十五岁该退休的时候,上级有返聘的政策,于是于淑英又在学校里教了五年书,到了六十,便跟着张强躬退休一道回家了。
   “咱们身体还可以,不能闲待在家里不是?”张强躬跟于淑英说:“你看咱们家三室一厅,百十多平米,屋子不小,咱们办个小型的免费的幼儿园吧。咱们膝下无儿无女无隔辈人,索性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咱们自家的好了,老了,咱们自找个天伦之乐。”
   于淑英高兴得很,笑道:“这个主意好的很。我早看好了,咱们附近扫马路做清洁工的,大都是河南河北省农村来的,都很年轻,有不少都带着孩子,又没条件入托。我看,咱们就把他们的孩子收过来,帮他们看护。”
   “行。”张强躬说“咱们得到有关部门办手续,不能盲目办的。”
   也就半个多月吧,张强躬于淑英把执照跑下来了。花钱做了块牌匾:“葵花幼儿园”。张强躬规规矩矩的把这块牌匾鑲在了家里大门右侧。
   这事不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做广告宣传,和睦街区的群众很快的就知道了。退休的小学老教师张强躬于淑英老两口办的私立幼儿园,说是免费的,一天三顿饭也是白吃的。这下子,张强躬家的电话被打爆了,门槛也被踩爆了,区里公办“一幼二幼”里一些孩子的家长就都要退出来上“葵花幼儿园”。张强躬于淑英苦口婆心的面对面的做解释,条件有限,资金有限,告诉他们只收少量的民工子女,不收市内的。结果是被骂的个狗血喷头,被啐的个满脸唾沫。老两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苦苦笑道:“这要做点好事享受个天伦之乐,也真不容易啊。”
   量力而行。“葵花幼儿园”招了十二个孩子。七个女孩,五个男孩。三个三岁的,四个四岁的,五个五岁的。入托的时候,家长们没一个不疑心的,千遍万遍的问道:“你们,你们真是免费的吗?”一遍又一遍的高声大嚷:“可不能骗俺们啊!”还有几个挥着拳头发着警告:“要是骗人,俺们绝不轻饶你们!”
   十二个孩子的父母,几乎都是和睦街清洁大队临时工人的子女。其中有两个孩子的父亲是在菜市场里倒卖鱼虾的。
   这是葵花幼儿园开园的第一天。一九九六年九月一日,是周日。实际上这十二个孩子的父母几乎是没有什么周日休息的。他们都居住在廉价租来的矮小的平房里,上班了,就把孩子锁放在家里。这样带孩子,危害无穷的。也正因为这样,张强躬于淑英才选定了这十二个孩子的。清洁工早四点就上班了。张强躬于淑英都已知道了。在昨天,老两口到清洁工的班点驻地,拿着扫帚,一边陪着这些清洁工扫地,一边商量稳妥的接送孩子的时间。孩子的父母都说:“你们好事就做到底吧。俺们把孩子带到上工集合的地方,你们也四点到俺们的班点,早点把俺们的孩子接到你们家好了。至于往回接吗,咋地也得晚上八点了。咋说呢?俺们早起上四点,上午十点俺们就休息了,下午三点上班,咋地也得到晚上七点多才收工不是?你们就费点心思吧,待着不也没事做吗,对吧?”家长们真的很不客气。张强躬于淑英连连答应:“没错没错的。都按照你们说的办就是了。”
   这天早晨,老两口三点就起来了。三点四十五分,他们就赶到了孩子父母们的集合点。还真准时,四点多一点,十二个孩子集结齐了。张强躬雇了两辆面包出租车,把孩子们接回到了家里。
   “让孩子们再睡一会吧。”于淑英说着,分别把孩子们安排在了早已准备好的床铺上。孩子们懵懵懂懂的各自躺下,在拂晓时分,一个个都甜美的睡着了。
   大房间为男孩休息室,中房间为女孩休息室。客厅为孩子们的活动室。最小的九平米的一间是张强躬于淑英的卧室。看着孩子们睡得香甜。老两口高兴地不得了。张强躬万分激动的说:“咱们这下子好了,一下子就有了十二个隔辈人,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齐了,全来了,全来了,全有了。”
   “天伦之乐啊。”于淑英满面笑容,说:“不仅于此的,《礼记》里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咱们这也是尽社会责任啊。”
   “一举双得。”张强躬乐不可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一定要发扬的。这是必须的。”
   老两口乐乐呵呵的说了一会话。六点多了,张强躬为孩子们准备早点,他们已经给孩子们预定了鲜牛奶。送奶的已经送来了。张强躬又买来了烧饼油条各种面包等食品。
   八点半,孩子们吃完了早餐。张强躬于淑英早已安排好了,马上去儿童医院为这十二个孩子做体检。昨天张强躬就雇了一辆小客车。按着约定的时间,司机开车把孩子们送到了儿童医院。九点四十五分,医生开始给孩子们做检查。不到十二点,孩子们的体检报告都出来了。十个孩子健康,有两个孩子身体有病。一个叫韩玉生的男孩,乳名二狗,五岁,先天性哮喘;还有一个女孩,叫冯二梅,乳名叫二妞,三岁,先天性心脏病。医生方青青告诉张强躬于淑英:“得尽快的告知这两个孩子的父母,这两个孩子现在就需要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不宜迟。张强躬问道:“方医生,现在就可以入院治疗吗?如果可以,就马上给孩子办入院手续。”方青青说:“当然可以。不过,得预交住院押金的,像这两个孩子的病,每人入院押金至少得五万。还有,你们总得把情况告诉孩子的父母的,你们怎么可以给孩子办
   入院手续啊?孩子在这个市里有亲生父母,这必须让孩子的父母来办理入院治疗手续的。”方青青四十二岁,是这家儿童医院的副院长,她知道张强躬于淑英办的是免费义务幼儿园,是在行善于社会。她知道,十二个孩子一天三顿免费餐饮得多少花销,一天两天尚可,一年两年也可,可她知道,张强躬于淑英那是要一直办下去的。如此的要为两个毫无相干的孩子支出几尽无底的治疗费,那是相当困难的。为此方医生一再提醒:“张老师于老师,你们是我的小学老师,你们一辈子做好事,当学生的,从心里敬佩你们。可这不同于一般做好事的啊,张老师于老师,你们要斟酌的。”
   “方医生。”于淑英一边照顾着孩子们,一边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们会斟酌的。不过,还是给孩子治病要紧。孩子的家长,我们一定会跟他们讲清楚的。”之后马上对张强躬说:“你赶紧打车回家拿存单取钱,先取十万,交上住院押金然后再说。”
   “这些孩子?”张强躬问道:“是我先把他们带回去?还是?”
   于淑英说:“你不用管了,我借医院的电话,跟吴淑芬老师联系一下,请他来医院,跟我一道把孩子带回家,得吃中午饭了。”
   方医生没再说什么,她心里明白,张老师于老师那是一定要给那两个孩子治病了。
   很顺利,下午一点十分,张强躬就把韩玉生冯二梅的住院押金交上了。两个孩子在家长毫不知道的情况下,住进了儿童医院。
   那时候,通讯联系不算发达,人们还没有普及手机,绝大多数人互相联系还只靠电话座机。张强躬家已经安装了座机,他已经知道了和睦街清洁大队的电话号码。孩子有病,是大事,应该马上跟孩子的父母联系的。冯二梅的父亲冯留根,三十三岁,在三号路蔬菜市场倒卖鱼虾。跟冯留根是联系不上的。母亲何玉珍,三十岁,是清洁队的工人。韩玉生的父亲韩石柱母亲刘桂芝都在清洁队。下午三点多,张强躬用医院的电话,接通了清洁队。对方回话,说:“没办法联系,干脆,等他们接孩子的时候,你们再跟他们说好了。”张强躬说:“也只能这样了。”
   孩子吗,在爸妈身边惯了,这一进了病房,实实在在的不习惯了,二狗二妞在各自的病房里不时地哭嚷着找妈妈找爸爸,好在有护士照顾着,慢慢的就停止了哭闹。儿童医院的病房,不允许家人陪床看护的。张强躬过了一会,就回家了。
   下午五点半,于淑英给十个孩子安排晚饭。晚饭吃完了,于淑英跟孩子们一块看电视儿童节目。七点了。没有孩子的父母来接。八点半了。也没有一个家长来接孩子的。九点了,孩子们看电视都困了,都睡在了客厅里的沙发上。张强躬说:“看来他们都不来接孩子了,咱们也没跟他们说长托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淑英笑道:“让孩子们都住下吧。明天早四点,你受点辛苦,去他们的集合点,问问他们就是了。”张强躬负责把男孩抱到了大居室的床上,于淑英把女孩抱到了中居室的床上,安排孩子们睡觉。
   九月二日凌晨三点,张强躬起来了,简单的擦把脸,骑上单车就去了那些孩子家长的集合点,就是他们说的班点。足足骑了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差三分就四点了。那些个男女清洁工,一个个的从一间平房的大院里,推着三轮车,车上都放着大扫帚。他们都要去各自的路段扫街了。当然了,工人是不少的,这个班点集结了四十多个清洁工人,他们都穿着一样的工作服,路灯光暗淡,一大群人,张强躬根本认不出哪些工人是那些孩子的家长了。张强躬冲着往院外推三轮车的清洁工们,客气的问道:“哪几位是葵花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没人搭理他,男女清洁工争先巩后的把三轮车推出了院外,蹬着向各自的工段奔去。张强躬赶紧跟出院外,不停地特别客气的重复的问着:“有葵花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吗?”只见男男女女的清洁工人,只顾低下头,蹬着三轮车赶往工段,竟是没一个人搭理张强躬的。张强躬眼看着院内的人就快走光了。“不对啊,难道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没上工?这怎么可能呢?”他想着。这时,他看见一个男子,三十多岁,个儿不高,满脑袋没一根头发,亮光光的,小眼睛,瘪鼻梁,大方脸,穿着很讲究。这个男子,骑上了一辆黑色的摩托车,就要往院外开。不用问,这肯定是工长了。张强躬迎上前去,问道:“同志,您是工长吧?”骑摩托车的男子从摩托车上下来,双手扶着车把,看着张强躬,回道:“俺是工长,你喊俺吴工长就是了。你有什么事啊?”这位吴工长实际上是明知故问,他昨天早晨四点钟的时候,亲眼看见张强躬跟于淑英从这个平房大院里,接走了十二个孩子,他听他手下的工人们讲述过张强躬于淑英两个退休老教师开办免费幼儿园的事情。实际上他也是从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个村庄里走进这座大城市的农民,用他自己的话说,运气好,在这个城市里,在这个清洁大队里,他已经出人头地了,已经当上了工长,再也不要在马路上挥动大扫帚扫大街了。他手下管着四十七个人,全是他的同乡。他叫吴有才,准确的年龄是三十八岁,在一起出来打工的老乡里,他是最有头脑的一个了,他们从村子里出来六年了,谁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当上了工长。他们一块出来打工的,就他一家五口人租住的是二楼独单。他三个孩子,三个都是女娃,只有老大吴华在老家有户口,余下这俩都没能上户口。此次张强躬于淑英办免费幼儿园,他的妹妹吴有芝的五岁女儿常晓燕被录取了。协定原本晚上都要把孩子接回家的,可这个工长吴有才给他的妹妹妹夫及其他孩子的家长出了个主意:“不听那个张强躬于淑英的,都不要往回接,两个退休老教师,有的是钱,听俺的,就给他来个长托好了,管吃管住,多省心啊,就这样啊,谁也不要去接孩子啊,就让两位老教师发挥余热为咱们清洁工人做点贡献吧。”
   “好主意!”家长们拍手喝彩。其中有两位家长问道:“要是那俩老人不干怎么办?”
   吴有才跟他们说:“你们尽管横下心来,就是不去接,他们要是找来,你们都不要理睬,俺跟他们讲好了。”一下子,当清洁工的家长心里都有底了,于是谁也不到张强躬家里接孩子了。
   张强躬问道:“在我家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都不在这了吗?”
   吴有才右手扶着摩托车车把,腾出左手,摸了摸自己的秃脑袋,笑眯眯的说:在这,都在这,这不都刚刚骑着三轮车去工段扫街了啊,你老有啥事吗?”

共 1364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故事和人物都很感人,小说的主人公是退休的小学教师张强躬,他和妻子于淑英夫妇两位老人用自己的一生积蓄办了一所托儿所,专门照看临时清洁工的孩子,对孩子都是免费教育。他们特别疼爱这些孩子,把孩子们当成了自家的隔辈人,以真情实感去赢得那份天伦之乐,有两个孩子检查出了先天性疾病,他们出钱给孩子治病。小说中着重叙述了两位老人对冯二梅的关怀,克服各种困难供她上了大学,冯二梅也当上了支教的老师。八十四岁的张强躬把冯二梅当成自己的孙女,他们终于在山区的校园里团圆了,一起投身于支教,其乐融融。精彩感人的小说,叙述生动,内容厚重,满满的正能量,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12-17 11:25:48
  精彩感人的小说,叙述生动,内容厚重,故事和人物都很感人,退休的小学教师张强躬自费办学、把学生当自己的亲人,满满的正能量。
   欢迎新朋友,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