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难忘的年夜饭(散文·外一篇)

精品 【家园】难忘的年夜饭(散文·外一篇)


作者:太行飞剑 举人,583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2发表时间:2019-12-20 22:54:37
摘要:以前我爸爸妈妈都在内蒙古生活,父亲退休以后,回太行山老家植树种地

【家园】难忘的年夜饭(散文·外一篇) 难忘的年夜饭
  
   1971年除夕的年夜饭,是我至今难忘的一次年夜饭。那不仅是我在家吃的最后一顿年夜饭,也是我们家在贫困中吃的最饱的一顿年夜饭。1971年离开家以后我无数次在梦乡吃到那顿年夜饭。
   那时候,我们家的经济生活极度贫困,全家九口人,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他的工资只有67.8元,平均每个人生活费7.53元,那时候我们那座城市里的贫困线是人均10元钱,一般救济金是发给平均生活费不够十元的家庭。我们家总是父亲单位里最贫困的家庭,如果不是工会给与适当的救济,我们家过年是吃不起饺子的。
   那一年腊月二十七,父亲单位的工会主席送来了20元救济金。父亲当时正在二连浩特除雪害,要等到除夕晚上才能回家。我和二妹妹舒兰在肉店里轮流排队,那天天气太冷,我和二妹穿的很单薄,轮流排队可以替换着烤一会儿火炉子。那时候在零下40度的气温里,家里根本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火炉子,就是肉店里也没有暖气,只有火炉子周围一点点热气。
   当我们花光了家里的肉票和钱,买回来3斤羊肉和五斤面粉的时候,全家人都高兴极了。母亲说:“咱们真有福气,买到了最好的后腿羊肉还有一块板油,可以够我们一家九口人吃一顿羊肉饺子了。”那时候,我们肚子里没有油水,一个一个都是大胃王,弟弟一顿饭能吃下30多个饺子,我也能吃28个饺子,我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感觉肚子里空落落的,总想琢磨着吃点东西,这一下子有饺子吃了,每个人的神经都兴奋起来。我把家里的一个树墩子劈开来烧火用,那是我以前从来不敢尝试的体力活儿;弟弟下菜窖里拿出来藏了很久的胡萝卜和在地窖里栽种的几棵香菜;舒兰妹妹从邻居家借来一块姜和一棵葱,最懒得干活儿的三妹妹也主动承担了洗菜的任务,我还承担了剁饺子馅的任务,母亲和面、擀面皮,我们都想为这次难得的年夜饭做点贡献。母亲还非常神奇地变出了一小瓶白酒……她对父亲说“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今天你喝几口酒吧。”最后全家人都参加了包饺子大战,足足包了三大盖帘饺子。
   内蒙古的冬天,天色黑得早,当我们全家忙乎着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外面已经漆黑一片了,我们家为了省电,只有一只15瓦的白炽灯泡。昏暗的灯光下,我们顾不上看饺子是什么模样,只是闻着煮饺子的香味就感觉肚子饿的实在忍不住了,等饺子端上桌子,我们像一群饿狼扑在羊肉上一样不一会儿就把三盖帘饺子全部吃光了。等我们把饺子吃光了,才发现母亲只顾得忙乎,还没有吃饱呢!
   我们吃饱喝足了,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邻居和附近的同学来拜年了,我们才从暖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回味起除夕夜的羊肉饺子,感觉嘴里还留有余香呢。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我再一次回到故乡,母亲给我做了羊肉水饺,我只吃了九个,就再也吃不下了。母亲说:你不是能吃28个羊肉饺子吗?我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我的胃口已经不再年轻了,它享受不了那么肥腻的美食了。母亲说,生活好了,肚子里油水大了吧?有时候我感觉现在的羊肉饺子没有当年的香味儿了,实际上是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羊肉水饺吃多了,已经不是当年那样如狼似虎的了。
   去年春节,远在内蒙古的妹妹给我空运来半只羊,看着这美味的无污染的环保的内蒙古羊肉,我掉泪了,这要是有时间隧道,我一定把这半只羊运回1971年的除夕夜,那样就可以多包一些羊肉水饺了,让母亲也在那个除夕夜吃个饱饭。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如今母亲和父亲都已经去世了,我们姐妹兄弟都已经长大懂事了,我们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羊肉饺子已经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可是我怎么也不能忘记1971年的那顿羊肉水饺。它时刻在警醒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岁月,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伟人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忘记过去就是告诉我们永远要努力奋斗,用奋斗的精神鼓励我们的子孙,努力建设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
   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大枣红遍故乡
  
   好多年没有回故乡了,这次是为了收大枣而特地回家的。提前一天到了阜平县城,住在陵园街的妹妹家里,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前往上苍山村,几年前还是崎岖的羊肠小道,现在已经变成两车道的盘山公路了。这条路一直通到村里,一直通到我们家门口。
   我们家的农家小院就在离村口不远的地方,小院的门口正对着公路,小院的背后是满山的大枣树,那都是父亲在世的时候栽种的,经历了这么多年已经长得粗壮起来,今年的大枣结得特别多。我们阜平县的大枣可以和新疆的红枣媲美,我们阜平的大枣不仅个头比较大,而且枣肉比较紧实且肉多核小,甘甜可口。前些年由于各家各户自己栽种,形不成规模效应,加之山里人观念比较落后,总是坐在家里等着人家上门收购,所以在大枣这个产品上就成了端着金碗要饭吃。
   我们将小车开进院子,附近的几户乡邻就过来了,他们一是帮助我们收大枣,二是和我们叙叙旧。运达大叔说:“给你道喜了,这满山的大枣今年收成真的很好。”我说:“道喜的应该是我,您家的大枣今年少说有这个数字。”我比划了一个八字。大叔笑着说:“你还真会估计,满打满算也就是这个数字。”我问:“大叔还不满意。”大叔说:“是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几年政府的扶贫政策好,帮助我们建立了大枣种植基地、柿子种植基地,这两种传统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村里基本上都脱贫了。”
   说话间,我和大叔就开始拿起篓子和竹竿爬上了屋后面的山坡,几个邻居家的弟弟也来帮忙,他们知道我赶时间,都来帮忙收大枣。二十年前我父亲从队里承包下这片山坡,只花了2000元成本费用,现在每年大枣的收入也早已经几倍于这个数字了,另外山坡上还有楸木,榆树,梧桐树,这些树木也已经成才了,算算价值也不低呢。弟弟妹妹们都成了获益人了,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运达大叔说:“当时,你爹承包这些山坡的时候,那是一片荒山,上面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成了金山了,你爹要是活着,那多么高兴啊!”我弟弟说:“当年我爹和我叔叔开荒种树,吃了不少苦,我都没信心了。可是我爹却每天开荒不止,他是咱们太行山的老愚公啊。”
   说话间几竿子打下去,大枣铺满一地,红彤彤的,在金色树叶子的映衬下是那样的暖心暖肺,我大声叫喊着让乡亲们吃饱吃好,今年大枣收成好,大家放开肚子吃吧,边吃边收。可是乡亲们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贪吃,我问他们是不是不舍得吃。他们说如今肚子里有油水了,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谁还贪恋这些大枣啊?倒是城里人来了,一边吃一边收,吃得肚子都圆了。乡亲们都说:“如今我们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关键词是奔小康呢,我们的大枣、柿子,生产的都不少,关键是卖不出去,卖不出个好价钱。”我说,你们没有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吗?乡亲们说“开通了,刚开始,村里有几家带头干起来了,不过还是小打小闹。我们准备全村人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将我们的农产品卖出去呢。”
   村里人说有个叫王大妮的姑娘,前几年出去打工,这几年回村做电子商务,专门出售大枣和其他农副产品,生意做的可大啦。还说,县城也有收购站,就是价格低点,要求严点,目前能卖出去,不至于烂在手里。于是,我决定收完大枣去县城收购站卖出去。弟弟说:“不用那么费事,咱们这些纯天然,无污染的大枣,早已经订购一空了。我的关系户还不够卖呢。”原来弟弟早已经做好了打算,那么我就不用庸人自扰了。
   晚上回家,数一数这一天的收成,23麻袋大枣。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大家一边吃晚饭一边回忆大枣的栽种历史,特别是回忆起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抢走了全村老百姓的粮食,是阜平大枣救活了村里人的命,乡邻们说,不仅是上苍山村,就是整个阜平县,包括毛主席住过的城南庄都是靠大枣度过了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我对他们说,那就开展一个红色旅游项目吧,一边采摘,一边出售,我们的农副产品不就可以卖出去了吗?
   运达大叔呵呵笑了,他说,你这个金点子晚了一年,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开发了红色旅游加采摘节项目,目前正在扩大影响,更好的开展这个项目呢!去年河北省委派专员来咱们县帮助我们脱贫致富,他说了,开展红色旅游一定要搞下去,咱们阜平县是老革命根据地了,中央政府曾经在阜平办公,毛主席住过城南庄,白求恩大夫在这里工作过。这里还是《人民日报》的发祥地呢!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出一篇好文章呢。
   告别故乡的时候,山坡上时不时地传来欢歌笑语,大枣的采摘已经接近尾声了,山坡上一片红色的收成令我感慨万千!我感叹地说,看来我是落后了,咱们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又迈出新步伐了。
  
  

共 34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散文,生动的叙述,深情的文字,浓浓的亲情和乡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难忘的年夜饭》,那顿年夜饭已过去快五十年了,可是作者至今难忘,那顿羊肉饺子是作者在家吃的最后一顿年夜饭,也是家人在贫困中吃的最饱的一顿年夜饭。作者感动于当年的贫穷,更感动于现在的发展变化,但是绝不能忘记过去。《大枣红遍故乡》,叙述故乡遍山的红枣大丰收,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更反映了乡亲们的勤劳。山坡上一片红色的收成令作者感慨万千,感叹家乡这个当年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又迈出新步伐。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2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9-12-20 23:00:40
  两篇散文,叙述生动,意蕴厚重,通过难忘的年夜饭和遍山的红枣丰收,反映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浓浓的亲情和乡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12-20 23:08:15
  深夜23点了,秋觅老师还在为我编辑散文,可见老师是多么辛苦,我一定向老师学习,好好写文争取用更高质量的文字回馈我们的江山文学网站。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12-20 23:16:20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父母亲及其全家人都在内蒙古生活,父亲退休以后,父母亲一起回太行山老家植树种地,后来妹妹也回到了阜平县工作……
太行飞剑
3 楼        文友:秋觅        2019-12-23 07:02:52
  祝贺精华,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12-24 08:55:58
  感谢秋觅老师,您的编辑细心,去掉了错别字,才是这篇文章获得精品
4 楼        文友:天生我才        2019-12-23 13:18:36
  飞剑老师又一篇情真意切的怀旧散文,读后感触颇深,贫困的过去与富足的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怎不令人感慨唏嘘?只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才更满足现在,感恩父母。问好飞剑老师,祝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9-12-24 08:54:10
  感谢天生我才老师的评论,我们都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所以格外珍惜今年的幸福生活。
5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0-02-25 21:01:33
  作者简介:张凤英,(笔名太行飞剑),女,河北阜平人,1954年出生,退休前是烟台职业学院(副教授),197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当代文学海外版副主编,江山文学网小说主编,楚风作家签约作家,齐鲁晚报网专栏作家。小说、散文以及作品赏析五百多篇散见于《奔流》《草原》《千高原》《平原作家》《楚风》《当代文学》《华东文学》《胶东文学》《芝罘文艺》《齐鲁晚报》《燕赵都市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作家新视野》《枣花》等各大媒体。中篇小说《草原苍茫》获得第十五届烟台文艺创作三等奖;同时获得芝罘区首届文艺创作二等奖;中篇小说《乌兰察布之恋》获得烟台市文联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二等奖。在江山文学网发文1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三部。
太行飞剑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