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赵普:众里寻他千百度(随笔)

精品 【流年】赵普:众里寻他千百度(随笔)


作者:芳苓 白丁,8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9发表时间:2019-12-21 22:08:19

【流年】赵普:众里寻他千百度(随笔) 成功的人生始于策划。
   可有些事情,却是命中注定,是难求的机缘。
   不管怎么说,赵普是这个幸运儿。
   他生于公元922年五代后唐时期的幽州,非豪门望族,一个低级官吏的后代。大概他的父亲实在厌烦了战争,怕了,所以儿子出生后,取名曰“普”,字“则平”,希望他“只求苟活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当个平凡人就好了。
   为了躲避战乱,赵父更举家迁徙至河北正定,后又搬至河南洛阳。童年经历影响一生。年少的这一段动荡颠簸,也对赵普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沿途四处,皆是这样的景象。生死无常。看多了凄惨遭遇,认识到人命如蚁,让他顿悟:生命短似一瞬,疾如朝露。那么,抓住一切机会,建立不世功业,方才是一生真正价值。
   在洛阳安定下来后的赵普,常独处一隅,读书思考,与同龄人相比,尤显稳重老成,“普性深沈有岸谷”,于人群中与众不同。
   洛阳,高门大户聚居的繁华之地。比之蓟县,比之正定,向上攀爬,不缺机会,但却引荐。
   年轻的赵普,渴望成功,野心勃勃。
  
   一、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一位姓魏的豪族看上了他,也很欣赏他,择之为快婿。
   这并非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赵普自迁居洛阳,家业已凋,经济捉襟见肘,远不能和当地豪强相比。豪门与寒门通婚,通常意味着门楣地位的降低,要遭耻笑的。可这位魏员外一意孤行。乱世出豪杰,他在下赌注,赌女儿的前程,赌自己究竟有无一双慧眼。
   婚姻既成。
   从这段婚姻里先得到好处的自然是赵普。
   和豪强联姻,意味着他从此可以认识更多有身份的人,正大光明地结交拜访,为日后进入官场,铺设出一条通畅的路。
   婚姻,是赵普命运拐角的第一站。
   很快,因他稳重的性情,因他不俗的见地,赵普就由朋友引荐,步入仕途。
   此时的他,也不过二十出头。
  
   二、借以公务展现才华
   十年时间一晃而过。
   赵普并未如他岳父料想的那样飞黄腾达,始终当着按部就班的庸常小吏,无任何升迁的希望。
   想来,岳父的后悔是有的,家庭口角是有的。
   赵普没有气馁,他憋着一把劲。
   机会来了。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永兴军的统帅刘词,听闻赵普贤名,聘请他当自己的幕僚,辅佐军队的后勤管理工作。
   赵普不同于别的官吏。他“习吏事,寡学术”,不吟诗作词,不写文赋。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他关于绘画书法方面的记载。他只想当一名合格的官吏,做一个实用的技术型人才。
   这些常年东征西讨的武将,身边需要的也非吟诗作对的浪漫文人,而恰恰是赵普这样的低调务实者。渐渐地,刘词被他的才能折服,屡加重用。而赵普擅经营上下级关系,懂投桃报李,更勤奋于事务。刘词去世之前,上给朝廷的遗表中,还不忘推荐赵普。
   遗表落入后周宰相范质手中。范质忠直,看后即上报世宗柴荣,柴荣遂任命赵普担任赵匡胤父子的军事判官。“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拨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魏姓岳父、上司刘词、宰相范质,都是赵普命中的贵人。这就好比一架机器,若要高速转动,缺一个零件都不行。
   此时的赵普,仍未于赵匡胤相见,但有耳闻。赵匡胤比赵普小五岁,算同龄人,但他很早就跟随其父赵弘殷作战,屡立战功,声名在外。
   赵普似乎看到了希望。
   他乃文吏,无一兵一卒,而乱世之中,唯有骁勇之将领能够建立一方霸权。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辅佐。
   这是一棵茁壮的树。他愿倾一生之力,浇筑灌溉。
  
   三、关心照顾赵家人
   青年赵匡胤也在寻找。
   一个文吏,一个武将。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缺失的那一点东西。
   赵普渴望强权,赵匡胤急需谋士。
   相见的那一刻,于赵匡胤而言,因不了解,面上只是淡淡。但对赵普来说,却是难以言语的激动。
   毕竟,自柴荣去世后,孤儿寡母的朝廷颇多动荡,赵普并不忠心。如何让赵匡胤注意到自己?他打出一张有效的“亲情牌”。
   据史料记载,赵普公事之余,常去赵家找赵匡胤的母亲聊天,叙话家常,增进情感。攻打滁州时,赵弘殷得了重病,赵匡胤忙于军务,兼顾不上,十分疲惫。赵普主动提出照顾其父,殷勤伺候。这让赵弘殷十分感动,并以同姓为由,以赵普为赵氏亲族看待。赵匡胤也很感激。
   感情有了,这还不够。赵普还需让赵匡胤看到他的能力,哪怕小试牛刀。一次军中捕获盗贼,本应问斩,惟赵普查出其中无辜之百余人,引赵匡胤另眼相看,以为不凡。
   从此二赵形影不离。“淮南平定后,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
   北宋初年的一个大雪之夜。
   两个男人喝酒聊天。
   抛却身份,这是一场知己之间的谈话。
   (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也,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火花四射。
   生逢其时,相见不晚。
   风云变幻。
   那个时代的人,只要是热血男儿,无不想建立一番功业。
   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
   良禽择木而栖。
   人生么,本就是一场隐忍蓄发的等待。
   自此以后,赵普的仕途一帆风顺。期间,虽也遭弹劾,被冷落,但大体上维持了荣光。赵匡胤去世后,赵普再拜入相,继续辅佐太宗赵光义,虽也生龌蹉,但君臣相处也甚和谐。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的一个夏夜,赵普病逝,享年七十一。初,追赠尚书令,再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忠献,又封韩王。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非学术渊博的文人,但凭着实干,凭着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形势的敏锐判断,以及一腔热情,为统一中原付出了一生心血,是北宋初年政坛难得的股肱之才。
   赵光义:“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中肯之言。

共 24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看法实在,颇有见解,分析透彻通透,引经据典,挺能服人。赵普的一生,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的一生,总在按照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地奋争,不泄气,不自卑,坚持,隐忍,不因小失大,总是与优秀的人来往,因而自己更优秀,他信奉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由于把握得好,婚姻选对了人,朋友跟对了人,更是跟对了上司,因此,他的才能不断涌现展示,终于成了北宋初年政坛难得的股肱之才。语言凝练顺畅,富有逻辑,值得一品,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2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12-21 22:09:20
  很有味道的作品,赞!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12-21 22:09:56
  有自己的见解。读完,能给人启发。
回复2 楼        文友:芳苓        2019-12-21 23:19:22
  谢谢山地老师评论!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12-23 11:01:17
  解读历史或历史人物,每个人或者说每个层面的人都有自己的视觉。
   一篇别样的人物解读!
   阅读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芳苓        2019-12-23 12:07:56
  谢谢老师评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