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大美孤山(散文)
或许因为久居平原,所以一直以来对山情有独钟。我喜欢她的层峦叠嶂,喜欢她的高耸巍峨,喜欢她被雨雾缠绕时的朦胧......再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嵩山之绝,衡山之秀,恒山之奇……每一座山都是我心中的向往,希望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她的每一个高度。在这里要讲的是位于潍坊市昌乐县境内的一座山——孤山。
孤山,又名首阳山,凤山。主峰高266.2米,横亘于昌乐县城东五公里处,方圆数十公里。前有桂河环绕,后有邢家河源起北流,西与草山毗邻,南与方山相映,是潍坊地区渤海南面第一高峰。这里山与水相连,水与树相依,如今已经被开发成森林公园。
今年夏天适逢单位有外派任务,在孤山脚下某教育基地工作了一个月。工作间隙,在山水间聆听着的大自然的琴瑟和鸣,沿着绿树成荫的山中小径几乎转遍了孤山的角角落落。这也是我近年来登过最高的山。
我到基地的第一天晚饭后,看天色尚早,就决定去孤山上走走。七月的太阳似乎更留恋人间,这个时间段依然散发出灼热的温度炙烤着大地,让这个无云无风的天气变得更加沉闷。除了知了再也听不见其它的声音,只有它躲在休眠的枝叶间扯着嘶哑的嗓子竞相鸣叫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远远望向孤山,尽管她没有五岳般的雄伟、险峻……却不乏其独有的英姿。在淡淡雾气的笼罩下更像披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少女,翘首等待着喜欢她的儿郎为她揭去面纱,以展露出她优雅大气的美。踏着徐缓斜坡的柏油路向着孤山南门走去,大约五六分钟后我进入了景区。走在景区内的山路上,立即就能从呼吸中感受到和山外面环境的差异。虽时值酷夏,但这里面的空气湿润得让人舒服,时而能够感觉到阵阵微风。风穿过山林让温度降下来很多,使空气里减少了一些山外面的那种闷热,呼吸进肺里以后让人觉得舒爽,似乎全身的毛孔都被引诱地开始了呼吸。满山的侧柏、槐树、雪松……这些都是成年的大树。望着像卫兵一般守护着大山的它们,我心里肃然起敬。虽然无法去窥视它们的年轮,但皴裂的树皮告诉我,它们早已历尽了沧桑。
沿着弯曲且略显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着,这里的山路大多是经过游人和附近的山民长年累月的踩踏而形成,弯弯曲曲地盘旋着向山顶蔓延。脚下露出地面的石头已经被磨得铮明瓦亮,透过枝叶间隙的阳光洒在上面,折射着丝丝光芒。我一边小心翼翼地走着,一边欣赏着山中的美景。偶尔能看到带着些许倦容从山上下来的游客,和躲在丛林深处窃窃私语满面春风的情侣。时不时还会从树林深处的枝叶间传来几声鸟鸣,是那样的清脆、玄妙……回响在山林间,如同天籁之音,让我登山的路途变得不再孤独,用心享受着这份惬意。身处山中,不同的高度,展现着不同的风景。我一路走走停停,看到漂亮的景色就用手机拍下来,时而发个微信朋友圈炫耀一下孤山的美。感受着眼前的一切,我那颗浮躁的心慢慢趋于平静,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仿佛都与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向我轻轻诉说着它们的往事……
山路两侧岩石、树丛里生长着许多荆条,花开正艳,也是孤山上这个季节唯一能见到的开花植物。荆条多为灌木,只有少数为乔木,偶见到草本。只见枝条、叶面上覆着一层灰白色的细绒毛,手掌状的叶子,叶端尖尖。荆条花多开在茎稍,一串串的簇拥在一起,或竖着,或斜着,像串串风铃。浅紫色的花朵,散发着淡淡香气,沁人心脾,随风飘溢到孤山的每一个角落。
当我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一座新修建的木栈桥呈现眼前。一路走来,这是目前看到唯一留下人工痕迹的东西。木栈桥修建的时候,工人没有对这里的树木进行破坏,将几株影响施工的松树包裹进了木栈桥里面,实现了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处独有且别致的风景。很漂亮,也很有个性。站在木栈桥上向下望去,是一处陡峭的悬崖。悬崖下面是一片松林,目光被隔断在了郁郁葱葱、密不透风的松树顶端。看不透,反而更凸显出这处悬崖底部的神秘。
攀登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山顶。站在山顶的平台上极目望向四周,身边的一切仿佛都以她为尊,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在山顶平台的北侧有一座“孤山爷”的庙宇,从外观看,应该后来修缮过。孤山爷的神像稳坐在庙宇内正中央,神态威严,他的面前是一个香炉,还有未燃尽的香火,升腾起的袅袅青烟在庙宇内缭绕盘旋。
据史料记载:孤山历史上庙宇林立,文化积淀深厚,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孤山之所以名闻遐迩,当与伯夷、叔齐有关。伯夷、叔齐乃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便逃跑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武王伐纣,车载着文王的牌位行军。伯夷、叔齐叩马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卫士欲杀之,姜太公曰:“此义士也。”卫士就把他们赶走了。武王大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河后陈兵于牧野,殷纣王发兵70万拒之,奴隶阵前倒戈叛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了。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便隐居于孤山,采薇而食,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孤山。历代对伯夷、叔齐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
另据《昌乐县志》记载:孤山内古文化遗迹较多,现已发现古文化遗址50余处。有太玄吕望初封之都,尧帝之子朱车后墓地;有“伯夷避乱居此北海之滨”的避乱采薇处;有姜太公传说中的钓鱼台、马蹄泉、仙人坑;有韩信卸甲乘凉的卸甲山,练兵演武的插旗台和汉代王侯古墓……一段段史料,记载着孤山过往的辉煌,记载着孤山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
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似乎刚刚迎来朝霞,不觉间太阳却要落山了。孤山西南面的草山像一位迟暮老人,佝偻的身体隔绝了部分阳光,给淡淡雾气氤氲的孤山披上了一层浪漫的金色,呈现出一派“孤峰夕照”的美妙画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挥动着它那裹满锦缎的玉手向我们告别,整个山头也开始变得安静......俯瞰坐落在孤山西边的昌乐县城,初上的华灯和着夕阳的余晖,使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变得神秘却不失大气。山间傍晚的景色与城市灯火交相辉映的山脚下是排排错落有致的别墅群,看上去紧密但不显拥挤,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
后来又陆续登过几次孤山,在与它相携陪伴的日子里,让我沉浸在它的魅力中难以自拔;更让长居平原的我,在这自然界的钟灵毓秀中领略到了祖国大美河山的神韵。
江山无限,大美孤山。银带般的桂河蜿蜒曲折,似一条巨龙日夜不息地奔流着,吟唱着……以母亲般的温情环绕着,守护着孤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上天赐予这个世界最美的精灵;哪怕山石上的每一条脉络,仿佛都凝聚着一段历史的记忆。是那样的沉重,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