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山乡嫁娶三部曲(散文)

精品 【丹枫】山乡嫁娶三部曲(散文)


作者:田禾 秀才,1052.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63发表时间:2019-12-25 17:33:21

【丹枫】山乡嫁娶三部曲(散文)
   古时候人们认为月老是婚姻的红喜神,夫妻之间的姻缘是月老牵到一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月老给牵线搭桥的,姻缘不会偏颇,你是什么样的男人,该找到什么样的女人结婚,都是前身所定的。
   我不信,这是古人的幻想,有谁见过月老下界的?这不是唯物的。从我了解的地方婚嫁现象观察,在我们这里,早先旧社会时,结婚嫁娶都是老风俗旧习惯。俗语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也得有人牵线搭桥,即使无人牵线的,起码是男女双方须在一种巧合的前题下结成连理。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平头百姓,儿女大了总得结婚嫁娶。所以,也有大富大热闹,小富小热闹,不富不热闹成亲的。
   俗语云:有多大的锣,敲多大的响声。门对门,户对户,要办热闹点,只要亲家礼道来得起,便结为至亲。穷富不当,万一要攀亲家的,只要门户相当,哪怕穷,穷有穷的方式,两亲家经媒人两头一走,相互一协商,婚嫁便搞定。
   但是,我们这边的男人有的得意,得天独厚,不愁娶不到媳妇。在某些穷家小户另作别论,他们就没有得意的本钱。只好将就着,管他东处西处的女孩,只要愿嫁,都娶。
   我们村处在佛宝山北面。在以往,山北边与山南边隔山架岭恍如隔世。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推移,逐渐也有人与山那边开始了开亲结义。富俗的不愿过山那边找媳妇,然而,贫穷的就只好去山那边找对象了。
   过去,山这边人想法多。大溪口河边男女谈婚论嫁,极少与佛宝山那边人开亲。是因大山阻挡山路难行,上坡下坡要奔几十里,出阁了的女人,回趟娘家不容易,亲戚不行走,显得生分,行走要看年看月才有一回。农村活儿要帮个手的更难。往往只是这边的汉子取那边的妹娃,没听说这边的女子往山那边出嫁。过了山这边,黄花闺女就成了别人家媳妇,就要与他婆家人过日子。所以,这边的女子断然不肯出嫁去山那边。只有这边少有的男子,而立之年还没女人问津,成了老大难,父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人传宗接代,才肯娶山那边的女子。
   当然,那边的女子很愿意嫁过我们这边来。他们想过,轮到自己穿了嫁衣就得远走高飞,嫁出门的女,泼出去的水,嫁都嫁人了,妈屋里的事自有哥哥兄弟等男孩子管,无须轮到女孩。因为女儿出去生的孩子又不用娘家人的姓,虽说有骨肉亲情,但毕竟没这风俗给爷娘家传宗接代。所以,远嫁给我们这边的婆家,就嫁个老男人也从无怨言。高兴还来不及,今生能在坝上找男人,心中难免暗自高兴着。
   嫁了人,过了一段,不想妈屋的人是假的。娘家是根,被一根藤牵扯着,身体里流淌着爹妈的血液,是至亲骨肉,哪能不思念,哪能忘得了根本,总在盼望着年关到,因为太远,唯一的,只有拜年时才能回娘家与亲人团聚。
   可毕竟住在山里,山野之乡无价钱可讲,结婚时,聘礼要求不能过高,当大轿小轿都没有时,尽管山遥路远,女孩子也必须刻苦走路去婆家,否则,男方会跷着二郎腿说不要。
   讨价还价下,女方不得已自己拿轿子相送。男方家既不拿花轿去抬,女方家没大轿也要请小轿,没小轿也要用骡马将新娘驼送过来。总之,新娘嫁人只此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要走着过来嫁人。听老一辈说,我娘那时就是这样的。
   母亲回忆,她被娘家人塞进轿子,一路坐过来,从早上坐到中午才到,屁股都坐痛了。只能老实的坐在里面,想看外面又不好意思,只是听着轿夫们一路上喊着话,曾记得有几句是这样的:
   前面轿夫说:新娘上了轿;
   后面轿夫接:咱们就起轿。
   前面轿夫说:前头路正好,
   后面轿夫接:咱们快趁早。
   前面轿夫说:新娘生得娇,
   后面轿夫接:你我别胡闹。
   前面轿夫说:前面路正宽,
   后面轿夫接:快快将路赶。
   前面轿夫说:前面一路梯,
   后面轿夫接:慢慢抬上去。
   开始上山了,我娘在轿子里一声不吭,倒看轿夫还说什么。此时,他们每上一步石梯就哼一声“嗯——哪”!后面的同时哼一声,“来着……”
   看来他们抬累了,声音也没先前洪亮了。这样走了好久,大概才上到山顶,才把轿子歇下来。娘偷偷向外瞧,只见轿夫们累得满头大汗。娘当时心里想,要不是当新姑娘,她一定会下轿来自己走,看着轿夫受累,她真不忍心。到了山梁上还不到一半路程,到婆家还早着呢!不过,轿夫们歇过后,稍微高兴了一些,因为这时再没上坡路了。走过一段平坦路就是下山的路。果然下坡好赶路,轿夫们继续地说起对话,行走如飞地抬着轿往前赶……
   后来母亲问父亲,假若没花轿我不愿走路下嫁,你会怎么办?父亲说,那我就请轿子过来抬。母亲听父亲这样说,便笑了。
   然而,山高路远,山这边的人取了山那边的姑娘,非得取隔夜亲,因山远路遙,只有头天过去,第二天才能早回,否则,回来迟了就会错过良辰吉时。那时结媳妇,既不拿花轿去抬,但别的规矩仍不能少,比如七方八肘(猪前后腿肉),衣服及床单之类等等,礼数仍要讲究。
   可是,山这边的女子总也不愿嫁到山那边去,就是拿轿子抬,也不嫁过去。所以,哪怕年龄大了或丑了无人要,也不愿嫁给山那边的男人。
   山那边妹娃长大了,轮到自己穿上嫁衣,陪过婶娘姨嫂叙别,洒泪泣别父母,被一群前来帮忙的人欢天喜地地接走,忽然就涌起一把辛酸。同船过渡,是前五百年所修,修来的是缘分,还是福分,谁也无法预知。山那边的路很长、很难行,娘家请不起轿子时,新姑娘要一步一步走过去,谁知道前面是沟是坎。从娘家大门槛迈出了第一步,断没有回头的理由,有千难险阻,是千辛万苦,也要咬牙走。很多女人愿意嫁到山这边去,但却没我母亲幸运,娘家人会请花轿相送,只能随接亲队伍行走。
   其实,嫁过来要不了多久,婆家人见了山那边的女子一样的心灵手巧,和山这边的女子一样的会飞针走线,一样的能生胖娃娃,谁看得出她们是山那边的人。日子长了,也就再没贵贱之分了。
  
   二
   正如当年,我们队好几个妇女当新媳妇时,就是这么一步步行走着,来到山这边安家的。一步一步撑过来,但时代已进入新社会。新娘须走路嫁人,一定也咬着牙,她们一定也忍着艰难与痛苦。我亲眼所见有那么一次,刚参加劳动力那段,小队王家接儿媳妇请人帮忙抬陪奁,我也被请去帮忙。王家还请了两个唢呐手,一拨锣鼓班子,头天翻山越岭到了新娘家屋前,靠在亮柱房子前弼马桩上。爆竹声中,在鼓引子点击下,互相配合;唢呐手举起挂着红缨子的唢呐,把气运得足足的,腮帮子鼓得胀胀的,嘹亮的唢呐声一响,一群惊飞的竹鸟,从院前荆竹丛中骤然飞起。一群三亲六戚及帮忙的和主人家,显得十分热情地招呼着……
   一晚住过,第二天一早,抹泪哀伤的姑娘哭声一起,送亲出门的主人家就大开门、小开门,送亲客牵着新娘跟在接亲客后面上路了。接亲队伍彰显热闹,故唢呐又吹起了隔山令、翻山令、铁脚板等曲调。直到过了那条小河,避了山弯,主人家听不见了,他们吹打的才停下。
   当我们抬着陪奁,顿觉有些冷清无趣,但一路唢呐余音还未完全散尽时,抬着大衣柜的王老六说:你们吹得好吹得好!继续吹打起来,我也爱吼两句,来凑个热闹。说罢,他便仰脖子朝天唱起了《哥们送嫁陪妹娃》:
   啊伢哟咯喂,陪嫁妹娃过山去,
   大哥舍不得,摘束海棠花插妹头上耶。
   二哥也难舍,扯把玫瑰花插妹头上耶。
   三哥也不舍,扯把映山红送给妹娃耶。
   情哥也不舍,情妹走了我去哪采花耶!
   妹娃偏舍得,离开哥们嫁过那边去……
   王老六那高亢嗓子,把新姑娘唱得低了头,转身流了泪。看一眼前面的路,弯弯曲曲,离娘家越来越远了。王老六唱罢,停下歇气时,就挨拢新姑娘旁边,厚着脸皮嘻皮笑脸地叫喊,欢迎新姑娘唱一个!来一个,好不好?一大群帮忙的就跟着闹,新姑娘,唱一个!唱个“情郎来送妹”!
   又有人喊着催着,再不唱,我们没得力气抬嫁妆了。
   新姑娘见人家帮忙的歇着不走,总不能就这般捱着,只好唱了个女哭娘:
   唉呀!我的娘——
   想起爹妈苦和累,女儿好伤悲。
   十月怀胎不容易,怎把女儿生下地?
   女儿娇小不懂事,让妈地狱走一回。
   女儿不如男儿贵,躺在娘怀常哭啼。
   见儿尿床半夜起,干处换来女儿睡。
   天气凉了又缝衣,生怕女儿生了病。
   爹娘恩情大如天,三天三夜数不完。
   只怪媒人恨透奴,让奴嫁汉活受罪
   ……
   带着哭腔悲情的调,这一阵唱,把帮忙的男人们听得沒了声音,王老六泪水在眼里只差没流下来,唱的人如泣如诉,帮忙的人听不下去就嚷着,咱们帮忙的快快走哦!莫要耽搁了结婚的时间。
   然后直到拢了新郎官的“官邸”,唢呐才吹出喜气来,再入喜堂里吹的入华堂、婚堂曲,还有送入洞房的鸳鸯调,悠扬婉转,这些熟悉的曲子带着人们进入热闹的婚礼氛围。
   可是,在移风易俗的那个年代,从此,山这边的姑娘无论嫁到哪里,也都是步行嫁人,成了新事新办,再没见花轿中坐过新娘了。以至很多人沒亲眼见过什么是花轿,花轿成了人们心中或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后来人只以为新娘出嫁就是该步行而去。由此,步行结婚却也时髦了好一阵子。
   结婚时,新娘出嫁除了帮忙人员,女方有两人相送,叫送亲客。男方有两人相接,叫接亲客。她们都是亲戚,或姑妈、姐姐、姨妈、表姐等结过婚有儿子,命好的女人等。若沒这些亲戚关系,便是请隔壁邻舍大娘大婶,会为人处事的女人帮个忙。所以,特别是我们这一方、这一代,上下几年,半个甲子都有过难忘经历,当时的年青人,包括我,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那个时期,结婚虽是大喜事,但男方女方都办得相当简单,几乎不需要过去古典遗传的风俗,不需要文字的东西,什么拿八字、算命定婚期等全不兴,选在农闲季节就行。唯一的证件是,政府批准,给两张奖状似的、上面各盖有一个鲜红的、写有某公社专用章字样的印巴巴的结婚证。正中还写有男某某、女某某符合法定年龄,准予结婚的几个字样。
   正式结婚时,媒人还是要有的,有事要告诉大家。不用写什么,大嗓门喊一声,全村都晓得了。借人东西,布票、酒票等不打借条,下半年或明年还。不用耽心赖账,谁赖账了,脸也沒地搁了。靠脸吃饭的乡村,丟脸是件大丑事。况且很多地方少数民族语言无法用文字表达意境,特别是结婚,让人说骂或说了不吉利的话最为忌讳。该怎样,媒人把话传过去,只要符合大众形势,也无须三尺婚纱椭地,当新娘只有一把新伞足也;行走在路上,有雨遮雨,无雨遮太阳;新姑娘此时是,伞下藏娇半遮面,羞被路人看真容。
   到了,见堂屋大门上贴有一副红纸对联,上联曰:新夫妇建设新社会;好伴侶开辟好前程。橫批:模范夫妻。也有含蓄对联:洞內桃花开半夜,新娘子衾中送暖;房中贵子结五更,大丈夫锦上添花。横批曰:多情多福。
   到屋简单举行个仪式,然后对着领袖像三鞠躬,礼成;鞭炮一响,进入洞房,从此琴瑟调和,两小无猜;百年伴侣,五世吉昌。
   婚后第三天双双回个门,回来后忙碌地便扛着锄头上工。上工时,新姑娘刚扯过的脸蛋白里透着红光,刚拣过多余眉毛、剩下的柳叶眉,和梳理的发型还未走型,让全队人看见啧啧地称赞不已。几年恩爱间,不觉便有了一窝儿女。如今,儿女的儿女现在又该结婚生子了,就这样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三
   历史潮流总在不停地前行。新的时代有新的风貌,如今的青年男女,他们的幸福婚姻让人羡慕不已。形形色色的婚嫁模式,真是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有学国外进教堂举行婚礼的、有集体举行婚礼的、有旅行结婚的、有拿了证但不举行婚礼结婚的;城镇有专门为新婚夫妇举行仪式的厅与堂等。目前,只差上太空遨游结婚的了,恐怕不久的将来也会有。
   除了想浪漫的空中婚礼,水里的结婚仪式是什么感觉?男友和女友都喜欢怎样格调高雅,雅俗共赏的婚礼?为了婚男婚女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忆,用心地策划一次象样的婚礼。异国沙滩,清澈海水,这样的结合彼此爱好的结婚仪式也很好。
   总之,五花八门的结婚方式都有。两个恋人自由选择,只要自我觉得有意义,让对方满意就满足。
   而我家乡的年青人结婚与过去也大不一样了。山那边与山这边也沒了差别,在时代潮流下,山那边的姑娘一样时髦,他们改变了一切,有的还嫁给了富商。女孩子出去打工,城市装束一换,谁知她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就是不出去打工的,待在家里嫁人,也会赶上时髦。
   最近,老表家接儿媳,他亲家便是我老娘一个地方的。他亲家在手机里表态对我老表说:接人时,不走路,不用轿,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来两个轿车接人走,万万不能少。
   因为现在村村通了公路,还是水泥路面。结婚这等大事,新娘子再像过去走路出嫁,那就丑了寡人丑了国。远的大的不说,这年头结婚还步行到婆家,就邻里乡亲也会嚼舌头。再则,有车代步,也无须象过去取隔夜亲了,早上去,中午就可把姑娘娶回家。老表再不须跷着二郎腿讲条件,轿车自家有一台,然后我们家助上一台去,就好事成双了。聘礼方面,人家虽没提及,老表仍然准备了两万元人民币。两万元只动了老表一头牛、五头猪的钱,还不到养殖大户10%的收入。这样好,也无须请货车拉礼品、拉陪奁,省了喊一大群人,象过去那样请一串串人费工前去帮忙。后来新媳妇接到屋,相反,两万元聘礼换回了四万元。这四万就是为两个新人四季平安、四平八稳、四海通达、四世同堂的祝福。真是相互客气,互耍大方。
   什么吹唢呐、请锣鼓早已不感兴趣,连高音喇叭、普通彩电也过了时。取而代之的有液晶显示器;我这么说吧,从表面上看就是一台大的液晶电视,其实那是一台智能电脑,而且可以触屏,可以上网,农村人也敢用。家家比着买。办喜事,用卡拉OK播放器等,为婚礼增添喜气氛围全不缺。连摄像设备也不差,将这喜庆日子逐一记录。
   这都不是吹,不平衡当然也有,我只说实际的见闻,有就要写出来,别将一碗肉壅在饭里吃了。这些好形势我根本没想到,只有在老表家里我才体会到。他就是个农民,是凭一双手、一个有智慧的头脑、加上勤劳苦做才成为土豪的。
   其实,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致富了,谁家箱底没个三五几十万压着箱底,用个三两万耍个大方只当做个乐趣,只当是份礼仪而已。转回去若干年,有谁敢这样办,这样回想一下,过去和现在真是两重天。
   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这三个阶段比较一下,我家乡的这一男女婚嫁的终身大事,可说是显著的婚嫁三部曲了。
  
   (本文原创首发)
  

共 57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散文,叙说的是作者家乡婚娶的一些习俗,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为我们做了三部分的铺垫和陈述。大致分为:过去、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过去新娘坐大花轿,用人工(即轿夫)抬着走;而后是新娘自己步行走到新郎家,再最后是用成双的两部小汽车载送过去的……作者把家乡结婚的嫁娶习俗和家乡的经济状况都做了很详尽的铺垫和描述,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婚礼也随着改革的习俗而改变了!通过了这篇散文的阅读,我们也详细地解读了作者家乡的嫁娶的一些风俗和人情,作品能紧扣时代的进步,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写进散文里,让我们也清明地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篇很好的叙述家乡变化、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作者家乡婚礼嫁娶习俗的好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23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9-12-25 17:36:06
  一篇很好的叙述家乡变化、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作者家乡婚礼嫁娶习俗的好散文!倾情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回复1 楼        文友:田禾        2019-12-25 20:30:56
  文友:黄江山老师:感谢你编按雷厉风行,精彩点评。慰问辛苦!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2-27 06:49:16
  三部曲,是几个时代的歌,悠扬不一定是快乐,这篇文章风格特别,在快乐里诉说着幸福,幸福不断提升,将时代的印记用文字凝固着。乡土的韵味,婚姻的曲调,写得真实,读着有画面,那些有温度的歌,赛得过云贵的求爱情歌。作品立意高远,叙述生动,无需赘言累语,境界全出。很美的很厚重的散文,点赞。怀才抱器拜读留言问候田禾老师。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田禾        2019-12-27 13:38:50
  深得文友:怀才抱器老师精彩剖析,对本文从深度广角度看待字里行间内涵,实感温馨可人。看了老师写作的方式方法,令我十分佩服,想仿照也写不出来,只好顺其自然,想到哪写到哪,把想到的写完作数。待以后再向老师取长补短。感谢留墨肯定。遙祝喻快!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2-30 19:38:03
  恭喜老师文章又获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3 楼        文友:田禾        2019-12-31 15:07:06
  文友:梦锁孤音社长:谢谢老师倾力推荐,并给以鼓励。问候全家安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