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佛前的蜡梅(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佛前的蜡梅(随笔)


作者:文远 举人,34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98发表时间:2019-12-30 07:27:05

【看点】佛前的蜡梅(随笔)
   周末,抛开俗务,独自到附近寺院散心。踏进最后一进院子,扑鼻的花香。近前,原是佛殿前蜡梅花散出的香气。冬日、蓝天、暖阳、古寺、蜡梅、心爱的人相伴,无不让人心情愉悦。在蜡梅不远的地方坐下,静静享受着难得而又惬意的午后。
   蜡梅散出的花香,让我领略到什么叫沁人心脾,梅在中国文化当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味,尤其是文人,更对梅花视为“四友”之首,自古是文人笔下,诗词书画的常客。宋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娶,将梅当妻,视鹤为子的生活羡煞多少文人?因此才有流传千载“梅妻鹤子”的典故。梅在文人笔下也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和情感,“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双梅先拆梅头岭,万卉千花冻不知”,似乎因为梅在冬天盛开,所以在诗词中往往与雪与霜相连,成了标配。当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常常用“梅花香自苦寒来”鼓励我们吃苦学习。
   曾经对蜡梅并没有太多好感,因为并未曾见过它真实的样子。对它的印象都来自诗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冬不被风吹落,却讶江梅易断肠”“朔风吹同云,万木不敢芳。黄衣何许仙,窈窕未离房”;似乎梅就是孤傲一种姿态,面对苦寒。只因隆冬其他的花儿早已凋零,枝头光秃秃的,唯有蜡梅依旧在绽放。或许是这种形容过多,因此产生一种固有的刻板印象
   直到今天,看到佛殿前这些黄色小小的蜡梅,发现它们其实是可爱的精灵,闻着沁人的花香,才知道自己的无知,也才发现自己没有见过,仅凭别人所写的诗词,就轻易产生偏见是多么可笑。扑棱棱两只白鸽从眼前飞过,佛殿、禅房、白鸽、蜡梅使周围更显得古色古香。几位中年人举着相机,从自己的角度拍着蜡梅,而三位身穿汉服的少女,则摆着或娇羞、或嫣然、或俏皮的造型,让她们的摄影师拍照。这,给了小院带来些许人气。或许是因为在佛寺的缘故,虽然人来往,却没有喧嚣,即便说话也都是低语,因此有了人气,又不吵闹,恰到好处。
   阵阵梅香让我想到范成大的《梅谱》:“梅为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在他看来,院中苗圃先种下梅花,不厌多,在梅花面前,其他花多少无所谓,也无足轻重。我现在理解他为何对梅如此看重,而对他花不在意。
   或许是因在佛前,蜡梅亦沾染了禅意,其实也不只它们,天下花草都一样,它们均没有分别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自己的时节萌芽、绽放、凋零,而不因为欣赏它们的人而选择开不开花。
   有分别心的是我们人,所以才有我之前对梅的偏见和范成大看重梅而忽视他花都是分别心作怪。分别心是佛家所忌,有了分别心就有了好恶,也就有了攀比,与人相处也就抱着不同态度,人际关系也就陷入一种微妙的境地,面对不喜欢又不得不面对的人,由此也就徒增烦恼。
   蜡梅按照自己的花期,努力绽放,吸引人来观看。无论你是僧,是俗,是贫,是富,它只管开它的花,散它的香,懂它的人自然驻足欣赏,赞叹,不懂的人直奔佛殿,向佛、菩萨祈求自己想要的。而懂它的人将它留在照片里,留在诗词中,让它得到更多人喜欢。
   大雄宝殿里传来整齐的诵经声,原来是僧人们开始晚课,本想见识一下僧人们做晚课的样子,可是殿门前挤满了人,时间也不早了,我踏出寺门。回到俗世,心里顿感轻松。就像佛前的蜡梅,今后只要减少分别心,与人为善,做好自己,问心无愧,晚上睡个踏实觉,足矣。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3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有人的品行,梅人梅的品质。或低下,或高上,各有各存在品质。梅是不因为身份而改变它的品质的,不像人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还要论个贫富贵贱。蜡梅按照自己的花期,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己的时节萌芽、绽放、凋零,而不因为欣赏它们的人而选择开不开花,只管努力绽放,开出一隅花香。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12-30 08:13:45
  文章高度赞美了腊梅的品质,那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欣赏了,问候文远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