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教主(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教主(散文)


作者:杨英成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9发表时间:2019-12-31 12:08:34

 
   教主姓颉,是我大姐夫的大哥。本是本村本屯的,18岁那年,招养老女婿招到另一个村。在他又回到我们居住的小屯子时,我对他几乎没有太多的印象。恍惚记得个子不高,头发有点儿卷,抽烟,话不多。至于别的,也没有太多的了解。那时他还不是我本家姐夫的大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会儿,教主全家从外村迁回了本村。因为他们那个村土地太少,没有更多可以承包的土地。我们村土地多,除了分田到户外,村里还有一部分机动地可以承包。一方面为村集体增收,另一方面也为承包土地的农民增收。教主的绰号就是在他再回本村时满屯子都叫开了的。那时他不但是拖儿带女搬回一家人,而且还带回来一种精神信仰——信一种叫什么名字的教。一开始,并没有几个人跟着他信,只是一些年老体弱多病的老头老太太之类的经常去他家。这些人相信只要信教了,病就会好。他也是那么劝大家的。只要是在屯子里遇见,无论男女老少,他都会不失时机地劝上几句。时间长了,还真的有人信了。每隔几天,一群老弱病残就去他家叨叨咕咕几个小时,说是祈祷什么的。 那时的人不同于今日,思想都还很保守。老一点儿的人信毛主席,老人家让老人们那辈人站直了腰身;年轻一点的都信邓小平,土地承包到户,都刚刚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那时,人们大多也不懂什么宗教信仰自由。谁信这什么教呀,谁知道这是什么洋教呀,当饭吃还是顶衣服穿?说归说,教主家每周一三五六日的聚会正常进行。每次聚会他是召集人,而且义务提供场所。每次聚会时他都照着一个小本本念些让人觉得似懂非懂的话。有人问过他,你们这是什么教呀?是基督教还是天主教?他也不正面回答,笑呵呵的看着你。还有点儿神神秘秘的。渐渐地,不知从哪天起,全屯子的人就教主教主地叫开了。
   教主搬回来的第二年庄稼出奇得旱。据老人讲,这老云沟几百年来就没有这么旱过。因为我们所在的村子坐落在类似于两山夹一沟的地方,村子南北都是一些大兴安岭延伸的低矮丘陵,中间正好一条狭长的类似于冲积平原的黑土地。据老人说,之所以叫老云沟,那是因为很早很早以前,这里真的是有一条河叫老云河。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河流没了,变成了肥沃的黑土地。最早发现这一宝地的,据说是姓谢,因此我们这儿也叫大谢家。
   天气旱得连续百天未下一滴雨。好在我们这是在沟底,人畜的饮水靠地下水还能解决。家家户户都打那种小承压井。原来的井可能20米深,现在的大都40米,甚至还有打60米80米100多米的不等,主要是看自家的经济条件。庄稼就不行了。因为不是每块地里都打抗旱井的。没井的地,庄稼划一根火柴几乎就得着起来。教主家种的地绝大部分都是没井的地。因为他是后回到本村的,那些各方面条件好一点儿的地早都让本地户种上了。
   不用政府动员,家家户户都在抗旱保收。有钱的在地里打井,一垄一垄灌;没钱的用水罐拉水,一棵一棵浇。教主家由于是刚回来,买完房子后,钱剩的也不多了。水罐等必备的农具也置办得不足。一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忙里忙外。政府也竭尽所能提供抗旱所需技术、资金。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打降雨炮发射降雨火箭,人工增雨。说来也怪了,政府资助教主家的抗旱桶刚用车拉到教主家的地头,天上就飘来了一大块云。咚咚咚,一阵增雨炮打过,雨就这么在教主家的地里下上了,而且就在教主家那么一条地的上方下。邪了门啦!隔道不下雨!把邻近的承包地主人急的羡慕嫉妒得直跺脚。
   到了老秋,大家都没白忙活,总算保住了几分收成。教主家竟然是喜获丰收。因为以后几次的人工增雨,要么只在他家地里下,要么就在他家地所在的那一片地里下。收拾完秋,闲下来了。一部分壮年劳力找地方打工去了,一部分就是走东家串西家打打麻将看看纸牌什么的。还有一部分就去信教了。教主家不但偏得了几场雨,庄稼丰收了;而且还收获了许多信徒。好像是谁说教主心诚感动天上玉帝或是上帝了,雨都下他家地里了。增加的信徒们信不信什么帝不知道,但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庄稼来年收成好倒是真的。
   穷汉子盼来年。大家都期盼转过年来会有个好年成。可谁曾想,又闹虫灾。而且是老云沟有史以来,大谢家建屯以来最大的虫灾。满地的绿虫子,横过田间道,浩浩荡荡,如入无人之境,啃食完这片地又集体开拔到另一块地上。大豆、玉米、花生、绿豆、谷子、小麦,都成了虫子们的食粮。去年的水罐今年变成了药罐,可不管喷什么药,这虫子就是治不住了。怪的是,也有虫子不吃的。那就是遇到红小豆地,虫子们好像是闻到什么味了似的,绕道而过,奔赴下一片地。说来也怪,全屯子只有教主家的地绝大部分种的都是红小豆。就在虫灾闹得最凶的时候,教主在自家的地四周放上四个棉布座垫,每个座垫上摆着一本没有名字的书,好像就是他平时念念有词用的那几本书。然后,早晨太阳刚一露头儿,教主就跪在那座垫上叨叨咕咕的。每过一个时辰,换一个方向。上午在东、南,下午换成西、北。一直坚持到虫子没了。也说不清是虫子不吃红小豆啊,还是教主的叨叨咕咕起了作用,反正,这么大的虫灾,别人家几乎绝产,教主家却又是一个丰收年。而且当年红小豆出口南韩,价格一路上涨,教主家收获得盆满钵满。全屯子的老老小小无不是啧啧称叹。
   自此以后,教主在我们村俨然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曾对他嗤之以鼻的不信他一天叨叨咕咕的那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又有一部分跟着他信教了。他们和那些企盼身体康健的信徒们还不一样,他们大都是想早点知道教主来年种什么,然后自己家也跟着种。
   一转眼,又快立春了。大家都等着看着教主家今年种什么时,教主突然在一次聚会上说他今后不种地了,好像是什么帝告诉他要全心全意地传教。果不其然,从那以后,教主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布道众生。
   他传他的道,我种我的地。不能因为教主不种地了,大家就都不种了。他没回来那些年,大家的地不是种得好好的吗?再说了,他没回来那几年,年年风调雨顺。怎么他这一回来,“方性”这么大。不是旱,就是起虫子。我看就是他“方”的。当地人把埋怨别人给自己带来厄运称作“方性”。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不信邪的人。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人的质疑还多多少少有点儿道理。
   那是教主的三弟成为我姐夫后我们才一点儿一点儿知道的。原来,教主有一个外甥在气象局上班,还有一个远房侄子工作在当时叫外贸局的地方。于是人们就开始了猜想:怪不得呢,外甥在气象局上班,降雨炮能不往他家地上边打吗?侄子在外贸,肯定知道什么东西出口紧俏。不过,好像也不全对。有人反驳。那么巧,就往他家地里下雨?气象局是龙王爷呀?你让下哪就下哪呀?另外,要是外贸有亲戚,今年出口啥就种啥呗。怎么还不种地了呢?再说了,那虫子怎么就不吃他家的地?你家的地是不是被吃的溜光?人们人前人后的七嘴八舌地猜疑着。猜疑归猜疑,这不妨碍教主家的聚会每次如期进行。而且渐渐地有了整齐的合唱歌曲声传出,不像一开始只是一群人在那儿跪着叫什么祷告,从炕上一直跪到地下,年岁大的跪在炕上,年岁小的见缝插针,哪有空就跪在哪。
   我姐姐就是那时信的教。因为她喜欢唱歌,喜欢教别人唱歌的感觉。人的成就感在各个阶层中都普遍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信教的姐姐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定期聚会,不聚会时她琢磨着下次聚会时唱的歌用哪个曲子来编。要我说,她简直把这个当成事业了。还经常去附近的传教点学习交流,有时一走就是几个礼拜。把我妈气的,你一个姑娘家东跑西颠地干什么?你要嫁给教会怎么的?结果,还真没差多远,姐妲嫁给了教主的三弟。最让我妈受不了的是,姐姐自从信了这个教之后,不仅仅是每次准时去教主家聚会,而且他们总是捐款。那可不是三十五十的捐。去年,我听姐家的小外甥女说,我妈这一年最少也得捐个万八的。
   小外女跟姐姐去过教主家看过他们捐款的过程。就是把红纸糊在一个方便面箱子上,中间掏一个洞。到了捐款时,随便往里放钱,多少都行。但得看你信的诚不诚心。诚心信的捐的就多。捐完后,纸箱一直放在教主家那儿,没有人监督这钱谁用了,什么时候用了。后来,听说有人记账了,也完全是笔糊涂账。因为根本不知道箱子里钱的总数。
   不单单是不信教的小外女对此有疑问。村子里的很多人也这么认为:教主家地都不种了,他指什么生活呢?难道是天上的什么帝给他天天发钱?尤其是近几年,教主家的两个儿子相继结婚成家。傻子都知道,现在的农村娶个儿媳妇,基本上就和抄家差不多了,一个儿媳妇娶到家,最少也得个二三十万。两个儿媳妇到家,教主好像没闪腰没岔气儿似的。这钱从哪来的呢?
   所有这些,一直到教主出车祸死以后都是个谜。教主出事那天,他本来是骑个电动车去镇里传教的。结果,在路上被一个大货车撞到了。当时就断了气。50万的赔偿金分给了两个儿子,一家一半。就在那前一年,教主的爱人突发脑溢血,早早的离他而去。可怜了两个孩子,好在都成家了。
   对于教主家的这一切,村里人的评价也是有褒有贬。肯定是花了昧心眼的钱了,要不,怎么这两老的,还不到六十呢,早早的都走了。不对不对,那教主人没了,不还给俩孩子用命花那么多钱吗……人们就这样议论着,也许明天是李某某,也许后天是张某某吧。

共 36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写出了教主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教主本是上门女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回到本村。接下来的故事两条线索并行,一是不断地招人信教,一是遇到天灾——旱灾、虫灾之后却能喜获丰收,让人家对他不禁崇拜。二是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对他还特别信任,并有人情愿巨额捐款。人们的虔诚却因为两件事也化为子虚乌有。一个教主的爱人突发脑溢血去世,一年后教主遇车祸去世。事实揭穿了教主的真面目。这是一篇讽刺情极强的散文。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9-12-31 12:09:14
  无法把握自己,却想把握他人,就是这样的下场。
回复1 楼        文友:杨英成        2019-12-31 19:34:03
  对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