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记忆中的年味儿(散文)

精品 【宁静】记忆中的年味儿(散文)


作者:倦鸟 秀才,207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5发表时间:2019-12-31 22:15:20

节要有气儿,年要有味儿。要说年味啊,还得回到小时候。
   “二十三糖瓜枯,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小时候,就是唱着这个儿歌长大的。那时候的年,不单单指年末的那一天,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大人们天天都在忙年,小孩子天天都像过年了。其实,进入腊月,小孩子的年就已经开始了。一天一天地翻日历,掰着手指数日子,就等着翻到满页朱红的那一天呢。小时候的年味儿呀,都在殷切的期盼里呢。
   年味儿就是一套新衣服。从剪裁到缝制,都是妈妈亲自动手,圆领镶边的娃娃服,鲜艳的面料,白色的镶边儿,或是三开领的小西服,后背下摆还要裁出个开叉。每套衣服都是针角细密、剪裁合体,让俏丽的更显俏丽,雅致的更显雅致,舒适的更舒适。妈妈们的手艺有精有拙,但穿在孩子身上,都是好看的,都缝进了妈妈的无限疼爱。衣服是新的,年是新的,希望也是新的。
   年味儿是一张杨柳青年画。八仙过海的神话听了一遍又一遍,还要指着年画,央求妈妈再讲一次;昭君出塞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了塞外黄沙,也多了一层联想,增了一份好奇;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孩子们对缥缈的银河,有了无限遐思;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就是成人版的童话,让孩子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感知。年画要属杨柳青了,只要画了印了杨柳青的字样,就多了一份高级感,多了一份自豪,便觉得那画更有味道了。年画总能为新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智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发芽。
   年味儿就是几块糖果。临近年关,父母手头再拮据,也会给孩子买些糖果,孩子们盼了一整年了。圆的、方的、桔子瓣形的;红的、黄的、双色的,形状各异、色彩缤纷,那些廉价的、连包装纸都没有的糖果,却是孩子们最珍贵的新年礼物。一样拿一块含在嘴里,把嘴巴塞得满满的,话都不敢多说,生怕一张嘴,糖果就跑出来。这还不算,还要在衣服兜里放几块。串了东街串西街,嘴里的吃光了,再掏出兜里的。这时兜里的糖果已经沾满了灰和小土粒,吹不得打不得,只能用舌头舔了吐掉。那时却不觉得脏,乡下孩子,谁会在意这些呢?若是有几块带包装的,那包装纸一定要收藏起来。皱巴巴的糖纸细心地展开,夹在书里压平,然后按颜色分类。见了小伙伴,总是要比一比,你攒了多少张,她攒了多少张。那份欣喜,直到成年还愿意回味。
   年味儿就是一桌供饭。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也要过年的,父辈们愿意相信人是有灵魂的,过年了,当然要把祖先们请回来团聚,这是孝道,是传统。天圆地方,供桌是方形的,供品则尽量摆成圆形。冻豆腐切成方方正正小块放入碗中,炸得半生的小鱼串成串放在豆腐块上,为一碗。再取带皮的猪肉,切成四方块,上面缀以染了红色的粉丝,为一碗。泡发的银耳染上红色为一碗。米饭要用两碗合扣在一起,成一碗,每一碗都尽量做成圆的,装的满满的,应是取“圆圆满满”之意吧。三碗菜、三碗饭做好,摆在族谱前,是对祖先的恭敬。大人们会频频警告孩子,不能在供奉祖先的屋子里疯闹,不能碰供饭,孩子们便对那间屋子多了一层敬畏。祖先在的时候,每次餐前都要放鞭炮,放鞭炮不光是驱吉避凶,也是告诉祖先,该吃饭了,祖先们一年没回家了,当然也要串串门儿,见见老友,难免误了饭时,做子孙的一定要提醒。等到鞭炮声落了,祖先们吃完了,我们才可以吃饭,爸爸总说,这是最起码的礼仪。或许就在那时候,我们生了恭敬之心。好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的。
   年味儿是一副春联,自已裁纸,自己书写,朱红的长纸,墨黑的字,写春联总是爸爸的活。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开始,二十九晚上结束。一个村子的对联,几乎都出自爸爸的手。每年的这两年,左邻右舍都带着笑意来排队,热闹的很。那时候天气冷得很,屋子里温度也不高,墨迹却迟迟不干,总是要烤对联。小心地抻着对联,移到火炉上方,让炉火的热度蒸干墨汁的水气。对于写春联、贴春联,人们是无比庄重的,美好的词汇都印在春联上,下一年的希望,都压在春联上,怎能不重视?贴春联是个精细活,两张联要贴得端端正正、一般高低,一般都是大孩子贴,小孩子是插不上手的。贴标语也是不错呀,标语可以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写,一般贴在墙上,且都是斜着贴的,只要一面墙上的几幅标语倾斜度基本一致就行了。小孩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雀跃着在标语上抹浆糊去贴。浆糊难免会抹厚,贴时便顺着彩纸边缘溜出来,粘到手上,浆糊湿了彩纸,手便染上了彩色。标语贴完了,手也变得五颜六色了。这五颜六色,也是新年最暖的底色。
   年味儿就是一顿年夜饭。过年就图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餐饭吃好了,年才过得圆满。这餐饭也极为讲究,平时舍不得吃,这顿饭决不将就,一干高挡食材尽数做了端上桌,这一顿饭吃好了,新的一年就吉利了。在餐桌上,大人不会叱责孩子,孩子自然也要有尊有让。吃饺子时不能蘸蒜泥,因为“蒜”同“算”,就是算计,“算计”则说明日子过得拮据,当然要不得。饭前,要拿两根葱,用红绳缠了挂在高处,因为“葱”同“充”,谁不希望日子过得充裕些呢?这是靠双手吃饭的父辈们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生活动力。。一家人围坐一桌,推杯换盏,暖意融融,让一年的辛苦化为甘甜。一餐年夜饭,总能将年味儿推向高潮。
   年味儿就是几份压岁钱。虽然只有几毛,放在口袋里却觉得沉甸甸的。讲究的女孩儿会拿花手绢包得严严实实,生怕一个不小心丢了。隔一会就忍不住打开看看,数数,跟小伙伴们比比,压岁钱多的,炫耀一阵子,压岁钱少的,噘一会儿嘴巴,一转眼也就忘了,毕竟过年了,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儿,谁会纠结这个呢?那时还无法理解长辈的殷切期望,只是盘算着如何花掉这笔“巨款”,且得费一番思量呢。对孩子来说,压岁钱可是过年的高潮。其实呀,更多的时候,孩子们的压岁钱都到了父母的口袋。父母的理由充分得很:“放妈这,妈帮你存着。”不可否认的是,一年年的压岁钱记录了儿时一次次的喜悦,一点一滴的成长,也记录了朴实的乡情。那时候邻里乡亲都是亲人,现在难找喽。
   年味儿就是一份四合礼。两瓶酒,两瓶罐头,或是两瓶麦乳精,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礼品,晚辈给长辈拜年都要带的。在我们这里,人们都喜欢把“拜年”说成“串门儿”。我也喜欢“串门儿”这个词,少了份谦恭,多了份亲热,让亲人间,邻里间更热络、更融洽、更随意。这才是“串门儿”的意义所在。
   如今过年,大鱼大肉早已不是味蕾的狂欢,生活节奏加快,离家越来越远,让回家的成本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在抱怨年味儿淡了。其实,过年更多是一种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热切的期盼,儿女甜甜的呼唤,亲人一句贴心的问候,邻里一份温暖的祝福,不就是年味儿吗?团聚、守岁、联欢、看春晚,跟亲人在一起,就是年。

共 26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时候的年味儿是一套新衣服;是一张杨柳青年画;是几块糖果;是一桌供饭;是一副春联;是一顿年夜饭;是几份压岁钱;是一份四合礼。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年味。新衣服,年画、好吃的、放鞭炮、互相串个门,就是过年了。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衣食无忧,物质生活的富足更让人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充足与快乐,需要家的味道,需要团团圆圆,需要儿女陪伴在身旁。本文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守岁、联欢,跟亲人在一起,就是年。一篇语言真挚,写实具体、极具现实意义的文章,引人深思,令人回味。问候作者,欣赏美文,推荐共赏!【编辑:步步清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10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步步清莲        2019-12-31 22:17:14
  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字,在这个时候发表极具有意义,跨年夜,年味渐近,年味渐浓。感谢作者投稿淡泊宁静!
我是一朵清莲,绽放浊世,只为清芳。
回复1 楼        文友:倦鸟        2020-01-02 14:43:51
  小时候觉得过年好,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太穷吧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1-01 09:06:46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