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苦情的村庄(散文)

  【柳岸】苦情的村庄(散文)


作者:尚儿君子 秀才,2400.1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1发表时间:2020-01-01 09:04:27

近些年来,我回村庄的次数变多了。可仔细一回想,我大多数回村庄的原因,都是为了送别去世的老者最后一程。在我们这里有一条约定成俗的乡约:白事要到哩,红事要叫哩。意思是:只要是亲朋好友,邻里乡党认识的人,一听到谁家有人去世,就要马上赶回来帮忙;如果是谁家给孩子结婚、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等等,主家就要逐个邀请。因而,人到中年的我,在目送的时光里,送走的长者也就多了起来。仔细算来,从我记事起,村庄去世的人已经有二百多人了。
   其实,我生活过的村庄并不大,只是一个小村落。在这个五六百口人的村庄,由原来都熟悉的人,现在竟然只认识一半人了。这不禁让我感慨起来,在我离开三十多年后的村庄,让我也慢慢成为陌生人。每一次回村,我都能感受到村庄的变化,基础环境越来越好了。原来的土坯瓦房,被混凝土的平房所代替;原来巷道的土路,被水泥路所代替。再看,生产路是水泥路,进村路是柏油路,文化广场,文化墙将整个村庄变得美丽整洁起来,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模样了。现在的村庄,自来水、网络电视、天然气、居住环境,与城里几乎没有差别,但城里却没有村庄清新的空气,安暖的阳光。
   这样看来,现在的村庄确实好起来了,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呢?有,确实有。现在的村庄缺少了生气与生机,变得有些萧条了。特别是到了秋季,随着雨水的充沛,长在村庄周围,巷道两旁,田间地头那些野草,气势夺人,乱人眼帘,更显几许荒芜,让人觉得心也跟着荒凉起来。曾记得,在我童年生活在村庄时,虽然说屋舍简陋,耕作工具简单,巷道是土路,但是巷道干净,没有杂草;田间地头,更是被修整的垄是垄、沟是沟,泾渭分明。从另一方面看,那时村上的劳动力充裕,人丁兴旺,富有生机。那时候,刚是改革开放初期,土地分包到户,家家户户都在为新的生活充满希望,憧憬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幸福画卷。
   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让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知所措。在关中道上生活的汉子恋乡情结很重,不愿走出去;关中道的女人持家有道,只知道跟着自己的男人过日子。可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管是谁愿意不愿意,都要顺应这个潮流。就这样在不知道不觉中,青壮年劳力都出外打工挣钱了,女人们随孩子进城陪读了,到现在村上只留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再看看当下的村庄,已经没有学校,也就没有孩子们的嬉闹声;现在的村庄不用牲口种地,也就没有了马牛的叫声;现在的村庄不允许散养家畜,也就没有了鸡鸣犬吠声。这些熟悉的声音,渐行渐远,无处寻觅了。
   回想起我离开村庄的三十五年期间,村上发生的事情充满了人间的聚散离合,爱恨情仇。为了生活,村庄的土地已经供养不了家庭的支出,只有背井离乡出外务工;为了前途,村庄的孩子发奋读书,去他乡深造,待到他们在外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再也回不了家乡了;为了改变,村庄的人们前仆后继,聚居于城镇的安逸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村里将的人力资源,财富转移,消费日常,以城镇化的名义从村里夺走了。村庄太虚弱了,付出的太多了,而在村庄生活过的人们只能化作乡愁,望月兴叹,回不去了。
   今天城市的繁荣,集镇化的建设,让一切都在蓬勃发展。在这背后,是无数如我生活过得村庄一样,让许许多多的人把人财物转移到了城镇。村庄在这三十多年的不断付出中,最初是贡献了精力强壮的劳动力,有个俗称叫“农民工”;接着是把辛辛苦苦供养出来的子女,以出人头地的名义,考往高等院校,再也不回农村了;最终,许许多多的农民带着自己的财富,去城镇过自己理想的生活。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目睹了村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大部分农民把土地的耕作当成主业而忙碌着。进入机械化大生产以后,在农村就出现了人口的大迁移,许许多多的农民就把出外打工挣钱作为主要收入了。正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就出现了386199部队的民间戏称。意思是:在村庄平时生活的人:只有38,代表的是留守妇女;61代表的是留守儿童;99代表的是留守老人。从这个现象中,让村庄就开始衰落起来。再后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教育资源的组合,大部分有劳动力的妇女不是跟着丈夫出外打工,就是陪孩子进城读书,这样以来农村就只剩下留守老人和残疾人了。
   特别是在村里生活的青壮年,为了家庭的正常开销,就不得不精打细算。如果一个人有手艺的话,在外一天打工就可赚到200元左右,而在土地上的收入,与此相比,就少得可怜。现在,在外打工的一对夫妻,用一个月时间务工挣来的钱,就可抵上一年在土地上的收入。因此,只要是身体健康,且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愿意出外务工了。再则,现代化机械作业,对于拥有那一点土地的人,耕作起来十分方便,从种到收获,几乎不用怎么操心。而且,大大缩短了用在土地上的时间,解放了劳动力。就以种植小麦为例,原来每家从收割到晾晒,前前后后需四十多天,现在只要两三天就能了事。这样在大量的闲余时间里,农村人就要自找出路。
   现在,在村上以土地为生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上了年纪,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子女都在外边,老两口相依着安度晚年,种上一点粮食够一年的口粮就行,是不计成本的。另一种是靠经济作物、蔬菜大棚、养殖业,科学经营,以此为生。这些人都是以市场为主导,加入合作社,与公司联营,成为现代新农人。虽然这些人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是挑起了社会供给的支撑。
   可是,在村庄的风土人情还要继续。最为突出的就是“婚丧嫁娶”的人生大事,这些事情需要邻里乡亲的鼎立支持。原来对于这些红白喜事,不用主家过多操心,由主事的执事就把帮忙的乡亲请来了,让事情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而现在经常在外的人,能不在村过事的,尽量不在。于是,各种费用的增加,让许多人感到无奈。但是,面对现实,也是无奈之举,村庄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啊!只有在父母离世的葬礼上,孝子想办法让老人入土为安,以尽孝心。
   在我的村庄,民风淳厚,面对乡情人情,大家都在尽力执守着。虽然平日村上没有几个劳动力,但只要是遇到白事,村上的小伙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这样的举动无不让孝子感动的热泪盈眶,毕竟对于在村庄生活过的老人,这就是最好的认可和慰藉。不管是参加工作的,还是在外打工的,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赶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从这一点上来说,长期在外工作的我很感谢村庄的父老乡亲,在我老祖母离世的事情上,鼎立帮助,让我和家人十分感动。到此时,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
   从我心里能深深地感到,村庄的所有男女老少,都在为乡情亲情维系着。因为这里的土地,这里的风物,早已融进每个人的生命里。在这曾经的互助协作生产中,风俗人事中,家长里短中,共同见证了村庄赋予的美好。现在,最令人尴尬的一点,大家都是来去匆匆,在村庄停留不下来。上班的要工作,打工的要出工,陪读的要照顾小孩,真正让每个人体会到了身不由己。为了生活,为了明天的希望,只能选择离开。我的村庄,再也体会不到农耕文明下的悠然自乐,把酒话桑麻的情景。
   最使我心里感到难受的一点,就是在我每一次回村庄的时候,见到同族长我两岁的一位小哥。他少年时是我县业余体校的健将,因遭遇车祸,成为残疾人。所以他的梦想因此破灭,留在村庄。有一次,我回村去送一位老者的葬礼上,去时很是匆忙,没有顾得上去他家,碰巧的是在我就要离开村庄之时,遇见他拄着拐杖,对我说:“听说你回村里了,我泡好茶等你来,等不到你。你们都忙啊!”一句话,说得我心里难受极了。就是这句话,让我在心里想了好久,难道自己真的那么忙吗?
   在这一次次地回村中,遇见村上的同辈人或者发小,都是在红白喜事上,平时很难见到。本来大家见到了,就想痛饮一回,以表乡谊之情,可是却不能如愿。在席间,一部分人借着要开车之名,滴酒不动;一部分人借身体有恙,滴酒不沾;一部分人借着有事,再三推脱。在这些林林总总地推脱中,让整个气氛陷入尴尬的境界。是啊!大家都忙,都有各自的情况,谁还能再说什么?
   我生活过的村庄啊!在我童年的时候,因为物质匮乏,经历了大家吃不饱饭的恓惶;在我青年时期,因改革开放,物价上扬,让家家户户忙于生计;现在我进入人生的中年,虽然家家户户解决了温饱问题,日子过得好起来,但是因城镇化的发展,迁徙优越的地方成为了趋势。看着养我生我的家乡,在现有的土地上,已经供养不起大部分人的生活,只有寄居于他乡,寻求出路,不由得让我感慨万千。
   我苦情的村庄啊!此时,更像一位虚弱的老母亲,看着自己的子女都成家立业,出人头地,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孩子们都有出息了,难过的是再也不能相伴自己左右了,那种心里被掏空的感觉,令人叹息。对于我们这些在村庄长大的人,看着村庄的面貌一天天好起来,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气象,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苦情的村庄啊!以后再也看不到,田野间一位汉子,吆喝着黄牛,手持耕犁,耕作的场景;以后再也看不到,三夏期间,在打麦场上,热火朝天,互帮互助的劳动场景;以后再也看不到,吃饭时一个个端着大老碗,聚集在门前谝闲传的场景。在这些熟悉的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作业,经济作物主导,劳动力外出转移的事实。留下的景象是村庄空了,村庄静了,村庄冷了。不知何时,我的村庄才能唤回生养过的游子,一同感受到经历的岁月沧桑,一起共叙那年那事那人的风韵悠长。
  

共 37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亲不亲家乡人,甜不甜故乡水。散文《苦情的村庄》以在外游子的眼光和文笔,讲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回忆往昔,历历在目,在童年的时候,经历了大家吃不饱饭的恓惶;在青年时期,经历了物价上扬,家家户户忙于生计的境况;现在进入了中年,虽然农民的日子过得好起来,但是人口迁徙到城镇成为了发展趋势。现在的村庄面貌日新月异,自来水、网络电视、天然气、居住环境,与城里几乎没有差别,但却缺少了生气与活力,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气象和互帮互助的劳动场景,变得有些萧条了,让人心里感慨万千,真不是滋味。人们在不知道不觉中,把人财物转移到了城镇,村里只留下上了年纪的老人。许许多多的人只有在红白喜事上,才能遇见村上的同辈或者发小,大家都被乡情亲情维系着,亲近着。散文主题鲜明,文情并茂,点点滴滴的回忆中,感怀人生,讲述了村庄经历的岁月沧桑和风韵悠长,还有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心中的记忆。赞美了家乡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变迁,满含着浓浓的乡情乡谊,令人赏心悦目,感同身受。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01 09:07:53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新年好!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01 09:10:29
  讲述记忆中的家乡,赞美家乡改革开放和发展变迁,满含浓浓乡情乡谊的文章,令人赏心悦目,感同身受。
3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1-01 09:11:31
  欢迎老师投稿柳岸,祝福写作快乐,再创佳品!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1-01 12:01:45
  生离死别总是人间不会更改的课程,多少情感都要给这个过程,怎样抚慰一颗感怀的心,作者写得好,在怀念里,我们走向衰老,走向另一个世界。没有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幸福的日子。问候作者,新年快乐。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老百        2020-01-01 21:37:27
  党启军 || 苦情的村庄_生活
   https://www.sohu.com/a/345451720_765089
  
   凡江山编辑部评定的精品必须为江山首发作品(即强调在江山网络首发,不限制纸媒、私人博客、个人空间、微信平台发表过的作品加精)。暂时仍然接受非首发作品,但非原创首发的作品不再评精,只作为文友欣赏交流之用。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