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缘】观影趣事(散文)

精品 【看点·缘】观影趣事(散文)


作者:芦棚学子 布衣,346.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34发表时间:2020-01-03 16:35:01
摘要:几十年观影中一些值得回味的趣事,折射出共和国文化的发展轨迹……

【看点·缘】观影趣事(散文) 很欣赏某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此话信然,因为镜头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扩大了无数倍,增加了我们的人生体验,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在我的少年乃至青年时代,既无电视亦无电脑,更不知互联网为何物,最奢侈的文化晚餐当属看场电影。随着岁月流逝,其他记忆日渐淡漠,唯有观影的趣事一幕幕历久弥新,如在眼前……
  
   一
   周六是放映电影的法定日子,每逢这天,机关大礼堂便成为众望所归的场所。但礼堂仅一千多个座位,实在无法满足众多干部家属的需求,只能采取轮流观看的方式,即这周你家,下周轮到我家,谁也不吃亏,公平合理。分到电影票的家庭自然是兴高采烈,早早吃过晚饭,赶往大礼堂的途中,与邻居熟人打招呼的声调都透着喜庆。分不到票的家庭,虽知风水轮流转,也免不了些许失望。尤其像我辈这么大的孩童,心里猫抓狗咬,坐立不安。不甘束手待毙,便到大礼堂门口转悠,琢磨有什么逃票的方式。
   开始是用假票。电影票样式固定,只是每周的颜色有别,颜色不外乎就那几种,大有漏洞可钻。我们平时便注意收集别人废弃的电影票,互通有无,每人手中都攒下一叠颜色齐备的废票。到了放映日,侦察好用什么颜色,选出相同颜色的一张,朝门口检票的工作人员晃一下,不等他看清已跟着人群混入场内。入了场直奔舞台前的乐池,跳进乐池绕到后台,地形复杂的后台是我们打游击的天下,工作人员就是想抓也无能为力。等到灯光转暗,音乐声起,再悄悄溜出来,随便找个角落席地而坐,照样看得不亦乐乎。
   屡试不爽的方法,后来不知怎么竟被工作人员看破玄机,每见有半大小孩,没有父母陪同单独入场的,便格外仔细,一定要把电影票翻来覆去地查看,将我等逃票者一一查获。
   此法不灵,还有别的招数。分到票的家庭,其中有要好的同学朋友的,一种是约好时间地点,等他入场后,把票揉在纸团里,从约定的窗口丢给等候在窗下的我们。还有一种是从家人处多要一张票混出场来,溜到没人注意的僻静地交给我们。两种方法都可以拿着真票堂而皇之地入场。弊端是:第一种方法需冒一定风险。因为入场期间工作人员会冷不丁地到场外巡查,万一被撞上了,不仅宣告行动失败,还要连累场内同谋一道受责罚。第二种方法,需要拿票混出场的朋友有足够的胆略和智慧。通常情况下,入场后是不允许再出场的,尤其是个小孩子,没有充足的勇气和理由应对工作人员的盘问,很容易被识破而夭折。
   还有一招,带点破釜沉舟的意思。那就是把票一撕两半,各拿一半票,入场时只露出半截票面,顺利的话可一同蒙混过关。但万一被查出,按规定残破票不得入场,那就要付出同归于尽的惨重代价。
   靠着这些斗智斗勇的逃票方法,我“蹭”了不少优秀电影。无可否认,这段难忘的观影经历,在我世界观形成和思想道德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六十年代初,正是全社会崇拜英雄的时代,也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影幕上群英荟萃,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在我们那一辈青少年纯洁的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江姐、许云峰携手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那大义凛然的身影;邓世昌把长辫一甩,驾驶致远号撞向敌舰时,那视死如归的眼神;董存瑞义无反顾地举起炸药包,那声“为了新中国,前进!”震撼人心的呐喊;王成手握爆破筒准备与敌同归于尽时,那蔑视群丑泰山压顶般的气概……都曾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脑际,不知不觉中孕育成我们日后随时可能迸发而出的壮烈情怀。
   一九七九年的自卫反击战中,就曾涌现出用血肉之躯滚过地雷阵,为部队开辟道路的董存瑞式的战士;用胸口顶住塞进敌人工事炸药包的黄继光式的英雄;也曾涌现出向指挥部呼叫“向我开炮”的新一代的英雄王成等无数英烈。
   我不知道这些与我同龄的热血青年是否有过与我一样的观影经历,但可以肯定,他们一定都受过这些银屏形象的感染和震撼,才能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复制出心中仰慕已久的英雄壮举。
  
   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电影首当其冲被打上封资修的烙印,几乎无一幸免地遭到禁锢,全国人民度过一段电影的荒漠期。那时我已参军入伍,伴着枯燥单调的军旅生活,更加怀念以往观影的幸福时光。
   忽一日,上级通知特大喜讯:八个革命样板戏的电影拷贝优先照顾边远部队,将于近日空运抵达。顿时一片欢呼,人人奔走相告。八个革命样板戏,可谓声名显赫,被誉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旗帜,可惜军营地处偏僻,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空留一番遗憾。如今即将一睹光彩,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大家翘首以待,如大旱之盼云霓。
   终于等到了。据说军用机场上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我们无缘参加欢迎,想象不出隆重到何种程度,敲锣打鼓似无必要,但拷贝箱上披红绸带红花是肯定的。
   当晚,我们部队荣幸地被列为第一批观看的单位。领导强调说,千万不要把看电影当成单纯的娱乐,而应视为是一次难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政治教育。晚饭后,部队列队集合,一人一只小板凳,怀着激动的心情,直奔五公里外的放映场。
   放映场地设在军用机场的机库里,像车间厂房一样偌大的机库,满满当当地坐了两千多人,哪怕用最大尺寸的幕布,坐在后排的人要看清楚也够吃力。
   先期到达的这一批拷贝共四部片子,记得是《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红灯记》还有一部好像是《龙江颂》或是《海港》。因为拷贝要在各部队巡回放映,在当地只能停留两天,故决定四部片子当晚一气放完。试想看,四部片子不间断地放映,至少也需九个多小时。
   开始不以为意,心中满满的都是兴奋。如此万众瞩目的珍贵影片,别人能看一部已属幸运,我们却能连看四部,套用当时流行的语言,真是“最大的幸福”。荣耀尚且不及,何暇思虑其它。真正看下来才知道,幸福感是一回事,生理的耐受力是另一回事。多年后,电影院曾发明过一种通宵场,因为太过辛苦,除了热恋中的情侣,一般人不敢问津。但与我们这次连看四部电影的记录相比,我敢说也是小巫见大巫。
   从晚八点开始到凌晨六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了场这么漫长的电影。如果问是什么感受,只有几句话:从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到腰酸背痛、哈欠连天,最后头昏脑涨、视线迷蒙。等脚步漂浮地回到营房,心中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倒头大睡,睡它个天昏地暗。
   至于说受了什么教育,早已抛到脑后,不知去向了。
  
   三
   国产电影绝迹的年代,两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得以大行其道。《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海岸风雷》《地平线上的故事》等等,每一部上映都能引起轰动,以致一票难求。
   一个星期天,同年入伍的鲁晓军约我进城,说县城正上映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并神秘地透露:片中有一个情节非常刺激,他省城的同学单为看这一情节,把这部电影连看了八遍。说得我心痒难挠。
   我们一进城便直扑电影院,不料电影票早已售罄。空手而回自然不甘,只得抱着一线希望,站在礼堂门口等退票。以无限恳切的目光盯着每一个兴冲冲而来的观众,直到满含失望目送他消失在影院入口。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只听场内音乐声起,显然影片已开映。正当我们沮丧无奈准备放弃时,机会终于来了。一个中年男子气喘吁吁赶来,却不急着入场,只把眼晴瞄向等退票的人群。如同无声的信号,十几个等退票的人呼啦一下围上去,争先恐后地嚷:给我!给我!有性急的已经伸手去抢他握着的那张票子。他吓坏了,一边高举着手,一边大声叫:不退不退!奋力挤出重围,却径直来到我们面前,说:我退给解放军。顿时令我俩喜出望外。
   进入剧场摸黑找到座位,影片已放映了一会儿。没看到开头,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二战期间,阿尔巴尼亚的地下游击队与德国占领军进行英勇斗争的事迹。主角是两名年轻的女游击队员,不幸被捕后在狱中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影片放映到三分之一,他同学大肆渲染的情节出现了。画面很短不到两分钟,说的是一名女游击队员由于肩部受伤,为了换药包扎,大大方方当着众人脱去仅有的一件外衣,明晃晃露出上半身,虽说戴着胸罩,但这种前所未见,近乎全裸的画面,对于习惯了国产影片封闭保守镜头的中国观众来说,其震撼力还是可想而知。全场瞬间鸦雀无声,你能想象出黑暗中那几百人,是如何屏住呼吸,闪烁着好奇而贪婪的眼睛,捕捉着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偶尔有谁为了掩饰心虚,发出一两声尴尬的干咳,在空旷的影院中犹如惊心动魄的巨响。从未有过的视觉经历,使得我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神思恍惚,以致后面的一大段对话都没记住。直到电影散场,仍觉得面皮微微发烧……
   周末晚点名时,指导员按惯例简略总结了一周工作,并对下周工作提出要求。临了,话锋一转:星期天放假,大家到县城买买东西,处理一下私人事务,这本来很正常。但是……说到这儿,指导员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扫视着肃立的队伍,突然加重了语气:我们某些同志请假上街的目的很不对头!他们上街的目的是什么呢?说白了,是去搞精神会餐的!什么意思你们心里清楚,不光彩的事,我就不解释了,什么人我也不点名了,希望能引起重视。同志们啊,不能掉以轻心啊!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反映!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错误的苗头在我们中间发展,泛滥成灾……
   站在下面的我勾着头不敢正视指导员,只觉得指导员锐利的目光,探照灯似地在自己额头上扫过来扫过去,仿佛已穿透我的内心,直接照射到我心中某个阴暗的角落……
   指导员的敲山震虎显然有所指。我越想越觉得无论从哪方面,自己的行为都合乎“精神会餐”的范畴,也不知道指导员从哪里琢磨出这么一个生动形象,准确无误的用语。
   但又想,部队条例哪条哪款规定星期天不许看电影啦?况且电影是公开放映,说明已经过国家审查,合格了才会拿出来,看场国家认可的电影,何错之有?
   好在指导员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再细追究。
   没过多久,再放映这部影片时,女游击队员换药的情节没有了,直接跳到下一段。据可靠消息说,有关部门及时发现了这一情节的负面影响,果断剪去了这截胶片。可见国家有时也有疏忽和出错的时候。不得不佩服指导员敏锐的政治嗅觉。
   不久前,偶然在网上看到竟有这部老电影,一时心血来潮,点开又看了一遍。那个被指导员视为洪水猛兽的情节犹在,但怎么看怎么平淡无奇,想想当初被它撩拨得心神不宁的故事,不觉可笑但觉可悲。
  
   四
   文化大革命后期,沉默已久的电影人开始尝试拍摄新的故事片。但由于心有余悸,缩手缩脚,几部有限的影片都很难摆脱文革模式的束缚。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当属北京电影制片厂一九七四年摄制的黑白故事片《侦察兵》。
   不仅影片名字足够吸人眼球,而且听说这是由一批新近解放出来的老导演,老演员合力打造的第一部故事片,更是让人充满期待。倒霉的是,放映当晚正轮到我站岗。我跟班里几个平时要好的战友左商量右乞求,想跟他们换一换班,甚至答应多替他们站两班岗。竟无一人可通融,包括那些以往对看电影不感兴趣的人也是一口回绝,毫无余地。我只能在心里暗骂这帮重影轻友的家伙。
   夜幕降临,我懊丧地站在哨位上,耳边飘来操场上断断续续的音乐声、枪炮声,被搅得心乱如麻,恨不能插翅飞过去。临就寝时,班上的战友们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地议论影片中的情节,我气恼地用被子蒙住头,耳不听为净。
   感谢团领导体恤民情,懂得基层战士所想,急战士之所急,专门联系了第二天晚上放映该片的友邻部队,并派专车把我们十几个站岗值班的战士送去补看。如此顺应人心的温情操作,恐怕在任何部队都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友邻部队礼遇老大哥单位,把我们安排在最佳位置。放映途中不巧天降阵雨,除了放映机用雨伞遮挡之外,上至领导下至每个战士,全场纹丝不动,任凭衣服被淋湿。既是纪律严明,也是因为被影片情节深深吸引,臻于忘我。
   影片情节真实可信,与其它文革电影假大空的风格明显不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一批复出的老演员演技高超,令人叹服。尤其是主演王心刚老师,把一个足智多谋,胆大沉着的侦察兵指挥员演绎得栩栩如生。特别是他乔装敌作战处长侦察炮兵阵地一场戏更是出彩。那句经典台词:“你们的炮是怎么保养的?”日后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每遇有谁犯了错或工作没做好,别人就会学着王心刚老师的口吻问:“你的炮是怎么保养的?”引来一片哄笑。
   我私下里更羡慕的是王心刚老师乔装敌军官时那身美式军服。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瑕疵,那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军指战员,却是身着现代的红五星红领章军服,穿戴得不伦不类,看着别扭。

共 68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关于看电影一事,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那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去看电影,有时哪怕跑到远的路程也在所不惜。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看电影混票,以旧票冒充新票等趣事;后来参军入伍,因为进城办事时想看一场电影,等待别人退票的焦急心态;还有因为站岗不能去看电影,部队首长后来与兄弟部队通融,让站岗的战士补看电影的温情;当作者自己后来当了电影管理员,又是如何同发行站的战友套近乎,为的是优先领到好电影。文章语言流畅,脉络清楚,层次分明,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10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1-03 17:02:38
  这篇《观影趣事》足以勾起很多读者的回忆。欣赏了,问候芦棚学子老师。
   建议:老师以后还得多学学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可不能以一串句号代替省略号(……)啊!还有一些半角符号都不符合江山文学网的规定。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芦棚学子        2020-01-04 22:24:58
  多谢老师的批评提醒,今后会力改。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1-05 18:32:16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芦棚学子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 楼        文友:奇异果        2020-01-06 08:54:01
  祝贺老师获得本次征文033号精品,编辑部已做精品收藏。
5 楼        文友:陶桃        2020-01-06 19:45:25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6 楼        文友:芦棚学子        2020-01-07 13:01:46
  多谢老师们的鼓励,一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一点的作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