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我的拿手好戏(记叙文)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拿手好戏,有的人会画画,有的人会玩魔方,也有人会做航模。要问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那当然是吹陶笛啦。
我自小喜爱音乐,对每一种曲风的音乐我都会十分痴迷。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陶笛。陶土的材质,圆圆的外形,优美的音色,使我对它爱不释手,心里产生了想要练好陶笛的强烈愿望。
练好陶笛,最重要的便是让气息平稳。我的陶笛老师指导我吹中音“do”的时候平稳气息。她开启调音器,让我关注表里指针的变化,如果指针摆动幅度很小,且在绿色范围内就成功了。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吹响了陶笛“嘟——”,调音表里指针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嘟——”我深吸一口气,再次吹响了陶笛。
“音高了…….低了…….加点气……”陶笛老师在一旁指导着,我不断地重来,一直没有放弃。终于,我在一次吹响陶笛后,指针平静地待在绿色区域中——我吹出了一个准音!我十分兴奋,陶笛老师也对我“赞赏有加”。
接着,练习音阶,也就是按照do、re、mi、fa、sol、la、si的中、高、低音按顺序吹奏。这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稍加练习我就能把各种音都掌握。老师笑了笑,写出一小乐句,把音阶打乱了。这下我吹起来就不时忘东忘西、晕头转向,看来还要继续练习。
老师在教导我熟练C、F、G调指法后,便开始我练习曲子。起初还只能吹奏《小星星》《送别》等简单的曲子,但随着我的吹奏水平的提高,我已经可以吹奏《茶山春来早》《送给妈妈的歌》等复杂的长曲子了,这也是我的一大进步。
一天天的努力练习,我的陶笛吹奏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不论什么曲子,我只要稍加练习,便能在众人面前“陶然自得”。
在一天周末,我带着陶笛去合肥参加安徽省少儿艺术大赛。在赛场门外,我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紧张,总担心自己在舞台上会出错。正当犹豫时,爸爸走了过来拍拍我的背,鼓励我说:“如果曲子已经很熟练,就不需要紧张,好好发挥就行!”我看了看手中的陶笛,呼了口气,走向舞台后等待。
舞台上的少儿舞蹈团的表演婀娜多姿、非常精彩,而我却不急于观看表演,而是反复练习参赛曲目。正当我静心练习时,舞台上的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我们的王韬为为大家带来一首陶笛《阿爸的故乡》,掌声欢迎!”我做了一个深呼吸,从容地走上舞台。
悦耳的伴奏声响起,我拿起陶笛,吹走了一曲《阿爸的故乡》。笛声悠扬悦耳,一个个动听的音符飘荡在大厅上空,我眼前浮现出了风景秀丽的村庄,处处绿草如茵,花红柳绿,风景如画,远方的爸爸正在翘首期盼亲人的归来……一曲终了,台下的观众一同为我鼓起了掌,整个大厅掌声雷动、喝彩声不断。我站在舞台上,开心地笑了。最后,经评委现场打分,我荣获大赛三等奖,这是我在音乐方面获得的第一个省级荣誉啊。
吹奏陶笛,是我的一个拿手好戏。“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拿手好戏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了先天的天赋,还需要后天的勤加练习才能获得成功。那么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是怎样学到的呢?快来和我一起分享吧。